史前時代的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住著一群善於航海、具商人性格的大海子民,他們靠著南來北往貿易與精湛的工藝技術,創造千年的繁榮以及精采的文化。國定丸山考古遺址的丸山人取在地或鄰近材料製作形式非常精美的石器、形制特殊的多孔形器,及出土各式玉製的工具...
今年度的蘭博入校園配合「蘭陽's貝秀」特展,於10月前往宜蘭10間學校,包含市區以及偏鄉,共服務31班。課程內容聚焦於讓大家認識台灣的貝類。蘭陽地區早年因採撈寶石珊瑚,連帶發現了許多稀有或特殊貝類,是當時貝類研究者及收藏家的必訪之地。雖然一度因寶石珊瑚...
海洋生態博物館以蘭陽博物館為共學基地,將專業知識及技術學習、資訊分享、夥伴連結、見學及實踐行動作為核心精神,使產業與各場域運用自己的資源、專長與知識,結合生活現場展演推廣,從其關懷的主題及有興趣的事物出發,進行角色詮釋、展演等實踐行動,以達海洋生態教育...
臺灣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期、新石器時代中期、新石器時代晚期、金屬器時代等5個主要時期,當時史前人們善用自然資源、精於工藝,發展出海陸長距離的物質交換與人群交流,激盪出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考古學家如同偵探,從地層中抽絲剝繭、層層考察地底下...
本次入校的課程有適合中年級的「泰厲害了雅」和適合高年級的「寫在地底的歷史」,2種課程共30場次,老師們在線上與小朋友相會~今年的活動與課程都告一段落了,蘭陽博物館環教中心會持續蓄積能量,各位老師與同學們,我們明年見啦!!!
為讓考古學走入日常生活之中,從考古學的知識、理論、技術和實際案例出發,結合各種實用、有趣的手作活動,創造民眾愉悅互動體驗,同時可以了解考古學與現代人群社會的關聯性,認識遺址及其文化內涵,發現史前人群文化有趣之處,進而認同遺址保存的重要性,加入遺址保存維...
今年五月開始的本土疫情和三級警戒導致各校停課不停學,師生紛紛投入線上課程的實務操作,而蘭博每年的「博物館入校園」課程也在疫情考量下從實體活動轉為線上課程,讓宜蘭各地的學生不用來到現場,就能與蘭博的環教老師學習與互動,10月從「鯨豚保育入校園」打頭陣,總...
賞鯨、衝浪、龜山島與海鮮,是烏石港重要的觀光資產,但當我們享受著這些海洋資源的同時,更多的問題也產生並影響海洋環境,不當捕撈、石油鑽探、塑膠汙染、深海採礦、氣候變遷、海洋垃圾......海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我們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當我們享受著這些...
友善賞鯨除了船隻的行為以外,遊客也有可以做到的事情,首先垃圾不落地也不落海,減少海廢汙染環境或影響鯨豚;其次,遊客也應該更加意識到鯨豚是野生動物,雖然烏石港外海的鯨豚目擊率不低,但並非參與賞鯨行程就一定會看到鯨豚,即使是沒有看到鯨豚的遊程,友善賞鯨趣行...
為了將友善賞鯨的概念深植於賞鯨業者和前來烏石港消費的遊客,蘭博於暑假開辦了針對全國各地高中生的「鯨生的守候─友善賞鯨導覽員培訓營」,在疫情之下部分室內課程採取線上辦理,總計招募到27位對鯨豚、對海洋議題有興趣的高中職生,經歷鯨豚、海鳥、龜山島文史、海洋...
一座完美的孤棧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屬於你、我的共同記憶,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技藝傳承的行列。
宜蘭的農村、庶民生活、巧手工藝之元素,就在宜蘭的日常。手藝與技術更是智慧的堆疊,透過傳統匠師巧手,讓我們重新體現宜蘭傳統的常民生活體驗匠師文化,尋找在地宜蘭味。
今年夏天,我們邀請了許多小小公民科學家到烏石港溼地為我們進行溼地的魚類調查,大家聚精會神,使用手作釣竿、陷阱等工具,想要找出居住在濕地裡的好鄰居,猜猜看他們找到幾種呢?
全國知名的「頭城搶孤」是頭城中元祭典的重要活動,也是目前具備國際能見度的宜蘭民間文化,宜蘭縣政府並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其登錄為宜蘭縣「民俗-節慶種類」之無形文化資產。
「這片大海由我來保護!」 暑假一開始就有一群孩子參與蘭博舉辦的海洋保衛大作戰-解說員養成計畫的課程, 經過三天緊鑼密鼓的訓練,從認識海洋世界、了解海洋面臨的問題到解說技巧練習,小小解說員們無不拚盡全力,勇敢地朝向專業解說員之路邁進!
溼地就是一個博物館,「烏石港濕地公園」園區占地約14公頃,周邊蘊藏豐富生物相,園區出沒的鳥類經調查達62種,植物有160多種,歡迎大家一同探索烏石港濕地這座充滿生機的現地博物館。
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即將到來,還記得高檯上華麗且壯觀的孤棧嗎?往年由頭城、礁溪境內的村里所製作而成,製作過程從取材到製作完成,須歷經數十個步驟。 今年蘭陽博物館邀請傳統工法的耆老,教授孤棧製作的實務,製作展示用孤棧,脫離祭典的禁忌,可以讓不同性別的人士參...
台灣的東部外海常有鯨豚在此活動,搭乘賞鯨船就有機會一睹牠們的海上英姿,但是近年來,我們不時可以看到鯨豚擱淺的新聞,可能因為汙染、誤食塑膠或是船舶的通運等各種原因影響牠們的健康,甚至威脅到牠們的生命。宜蘭國中小的小朋友們,在暑假期間成為鯨豚的最佳代言人!...
「棲蘭山檜木林」之林區海拔範圍從500公尺到2,800公尺,因受到地形與東北季風的影響,長年為雲霧所籠罩,是臺灣「霧林帶」森林的典型代表,極適合紅檜、臺灣扁柏等檜木林的生長,有著臺灣目前最大面積的原始檜木林,目前有保存歷代神木園區的許多檜木大樹景觀。
宜蘭擁有5、60家地方文化館,包括校園館、社區館、休閒農場、觀光工廠、文化資產館、博物館等,為深化宜蘭的國小學生鄉土教學課程,讓學生瞭解環境與生活的連結性與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