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俚語這樣說:「有海找到無海,有魚捉到無魚。」似乎我們的祖先早已預言,未來海洋會受到嚴重汙染,海洋僅剩海水,魚源也會枯竭殆盡。為喚醒大眾守護海洋、保護魚類,人稱...
植物的身體,銘刻著環境的資訊,就像土地無言的記憶。讓我們試著仔細觀察,聆聽,觸摸——感受博物館周邊的植物,蘊藏著怎麼樣的一幅「蘭陽風水」。
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計畫,歷經近二年完成全縣12鄉鎮的染料植物踏查與採集記錄,由計劃主持人陳景林老師和協同主持人馬毓秀老師、李吾胡偕同植物顧問王光玉老師帶領8位...
本次「宜蘭本地歌仔主題展」,即希望透過本地歌仔發展過程中,從曾經風靡一時到落入歷史塵埃,爾後在官方與民間協力下重現蓬勃生機;及在這項文化復振中扮演重要傳承角色的良...
蘭博今年夏天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辦理「鈔跑抵家-見錢眼開的多感體驗」,這也是「鈔跑抵家」展覽宜蘭巡迴的首站。展示區及體驗區主體為一座行動鈔跑車,而鈔跑車109年8...
本次展覽以「道路」為主軸延伸,精選各類影像及老照片等素材,期待重現早期臺灣的拓殖歷史,描繪在早期交通不便的年代,先民如何「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更希望循...
郵票,是一種人類訊息的交通與傳遞的媒介,在數位資訊如此便捷的當下,為什麼「郵票」依舊無法完全被數位載體取代?回顧臺灣郵政歷史,劉銘傳創辦現代化郵政揭開序幕,至18...
本展覽透過汗得高中生的發想與實作,提倡友善環境的木造建築,展覽主題為「蘭陽洋」,取名「懶洋洋」諧音,藉由觀察研究人類的悠閒行為,以木材料結合在地風土元素,由高二學...
本展覽由蘭陽博物館及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共同主辦,展出地點為蘭陽博物館遊客大廳,配合蘇花改通車日訂於109年1月6日開展,展期至3月3日止。
「噶瑪蘭主題微展」由本次演出團隊「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協助提供奇立板社傳統文物,包括:噶瑪蘭族琉璃珠飾品、情人袋及男女頭飾、改良式編織台、香蕉絲及現代編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