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文物
蘭博負責典藏宜蘭在地人文歷史與自然知識之軌跡,館藏文物主要以常民生活的民俗文物為主。2004年蘭博成立初期的藏品有2,453件,其後增加動物類及地質類標本,蒐藏種類及數量更豐富多元。2017年12月的館藏文物已逹8,112件文物。
依文化類別民俗文物分屬漢人、泰雅及噶瑪蘭等族群,功能上大致分屬生產工具裝備、飲食用具與設備、衣物服飾與設備、住居用具與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宗教信仰與儀式、生命禮儀、建築工藝裝飾、民間知識等類別,其中屬於常民飲食用具的臺灣早期陶瓷碗盤,以及與宗教信仰、民間知識相關的民俗版畫,不論質量皆屬精良,充分反應與連結從清末到1970年代的常民生活記憶,是目前本館的主題典藏。
本館亦建置數位典藏系統,希望透過數位化及開放性的機制,提供研究者及民眾瀏覽使用,藉由共同網絡公開及強化博物館典藏多元利用,讓全民共享博物館資源。
史前文物
宜蘭的考古發掘始於1990年代,因工程開發的壓力使考古工作漸次密集。由1998年丸山遺址開始,至2006年宜蘭農校遺址,總計出土文物逹147萬件,資料龐大且蘊含豐富內涵,成為當時人們發展到逹高度成熟的一項指標。其中丸山遺址的人獸形玦及淇武蘭遺址的金鯉魚,堪稱是國寶級文物。淇武蘭遺址的幾何印紋陶罐,為在地自製的陶器,胎薄輕巧,雖無上釉,卻可盛水不漏、炊煮不破,製作技術十分高明。
研究計畫
在研究方面,蘭博有計畫地進行宜蘭地區人文及自然資源的調查研究,豐富本館的內涵,提升本館之研究典藏能量及學術地位,並逐步完成研究資料庫,以期建立宜蘭的知識體系。
蘭博出版
蘭博為了滿足不同面向的需求,發展出書籍、手冊及影片等多種系列出版品。
為延伸博物館中的展示內容,並以普及性的社會教育為目標,出版「蘭博叢書」系列,突顯在地特色、多元族群觀,以及自然與人文之美。針對館藏文物及考古成果,出版「蘭博典藏」系列,藉以保存在地有形的文化與自然資產。針對宜蘭相關之自然與人文研究,以及本館推動之研究計畫成果,出版「蘭博研究」系列,建構當代宜蘭知識體系。
為記錄博物館策劃每檔特展之內容及成果,出版「展覽專輯」系列,希冀突破實體展覽在時空上的限制,達到特展延伸閱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