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2期-家族館采風「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解說中心」─展示規劃與設計

王春華  /  童灣創意管理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摘要

如何將豐富的溼地與水鳥主題放入一個大約只有60坪大小展示空間的解說中心?本文中我們可以看看規劃設計團隊如何以創造性的思考方式,運用生態社區之概念,適當地將觀眾的參觀經驗由室內展示空間延續到戶外整體生態環境。如何化繁為簡,將豐富且複雜之內容,以簡潔趣味的方式,鋪陳於室內展示空間,將溼地與四季水鳥活潑的生態,呈現於觀眾面前。

前置思考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是宜蘭縣境內除了蘭陽溪口以外另一個被指定的水鳥保護區。在宜蘭縣政府以環保、開發、觀光、保育並重之發展目標,以及生態博物館(Eco-museum)理念的引領下,由地方政府、關心生態的專家以及當地居民參與所催生的「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解說中心」(以下簡稱解說中心)設置計畫,以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內溼地與水鳥為主角,希望透過觀眾參與的展示解說手法,呈現自然生態的多樣性以及人文與自然的互動過程。

 

在進行展示規劃與設計工作之初期,設計團隊即針對解說中心日後之使命訂定了如下之目標:

 

1.以全區整合概念,進行解說中心的展示暨週邊解說設施之整體規劃與設計。

 

2.塑造解說中心為水鳥及溼地生態資訊之供應站,作為訪客進入保護區之前的暖身區,以激發觀眾好奇心,提醒觀眾如何觀察、看什麼,拉近觀眾與自然環境的距離。並以提供解說、諮詢服務,宣導保育觀念為主要功能。

 

3.透過多重感官及參與式的解說展示手法,將保護區內生態特色、生物多樣性與生命力、以及社區的集體記憶傳達給訪客,引起觀眾探索的興趣。

 

4.加深當地居民對週遭自然環境的認識與認同,期使在地居民成為環境保育與導覽解說的種子。

 

5. 針對特定時節與生態主題舉辦活動,成為社區長期參與的生態保護中心。

全區展示解說規劃

在規劃全區展示過程中,結合了解說中心建築物規劃的構想與無尾港生態社區發展方向,我們希望導入生態博物館之理念,將著重層面非僅於解說中心建築物內部,而是將解說中心與周邊環境視為一個整合性的規劃。解說中心(室內展示)將搭配生態觀察步道(戶外導覽)的解說系統,從一般陸地到溼地,配合指標系統之引導,不僅可較完整呈現無尾港生態的多樣性,亦可牽引參觀觀眾暸解無尾港地區的另類風貌。此一規劃方向將觀眾之參觀經驗由原本較侷限之尺度(室內展示僅約60坪),擴大到以無尾港生態社區為參觀體驗範圍的尺度,構想一經提出,即獲得參與本案之評審委員的認同。

 

依照上述構想,發展出全區展示解說規劃範圍如下:

 

1.0 解說中心

解說中心位於訪客要進入水鳥保護區的必經之路。明顯而親和的建築以及指標系統,吸引訪客首先來到本中心,除了實用資訊的詢問,最重要的是對本保護區整體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與印象。解說中心外圍,建築設計引古井水的水池,可作溼地生態復原造景。

2.0 生態觀察步道

生態觀察步道由解說中心出發,沿途經過大眾爺廟、賞鳥屋、賞鳥平台、古井,最後再回到解說中心,為一條環行之參觀路線,走完全程含解說導覽約需1.5小時。為增加觀眾對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生態之認識,建議於步道沿途增設解說設施,以協助觀眾進行生態觀察。生態觀察步道之解說重點在於強調生物因應生活環境而發展出適應環境之機制。

生態觀察步道之規劃,將結合現有之賞鳥步道。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提供
生態觀察步道之規劃,將結合現有之賞鳥步道。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提供

 

3.0 參觀指標系統

指標系統通常為參觀觀眾接觸的第一線設施,其最重要的功能在於清晰明確地指引觀眾參觀方向與路徑。設置地點將配合觀眾參觀行進路線,以有系統的圖形標示與簡潔易懂的文字,引領觀眾參觀。

左圖為生態觀察步道之解說牌設計/右圖為生態觀察步道指標設計。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提供
左圖為生態觀察步道之解說牌設計/右圖為生態觀察步道指標設計。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提供

全區展示構想發展

 

在進行全區展示構想發展之前,我們首先設定解說中心日後主要之使用者及其行為特性:

  • 學生觀眾:以宜蘭縣各級學校團體為主,做為中、小學鄉土教學的延伸資源。
  • 家庭團體觀眾:假日休閒娛樂景點。
  • 社區居民:以導覽解說服務作為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

 

同時依據建築空間之規劃,進行展示之規劃與構想發展。如下為初步主題與內容泡泡圖(參考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導覽手冊):

初步主題與內容泡泡圖(如檔案下載)。

 

上述之泡泡圖經檢討後,我們發覺雖然其內容包括大部分之主題,但因下列數項因素,必須以其他角度切入才行。

  • 每個次主題本身亦是一個複雜且豐富之題目,如何取捨其相關內容,將為極大的挑戰。
  • 解說中心室內展示面積過於狹小,將無法有效展現如此多量主題。
  • 雖然主題內容看似豐富,但無明顯且突出之詮釋觀點。

下圖為修正後之內容泡泡圖(如檔案下載)。

 

室內解說之詮釋重點在於塑造水鳥樂園意像,詳細介紹溼地生態,並以鳥類當主軸,導入溼地其他相關物種之介紹。

戶外解說結合現有之賞鳥步道,以生態觀察為出發,將重點放在草本、木本及水生植物之介紹,並以食物鏈及適應性之角度,來了解居住在溼地生態圈裡之生物。

解說中心展示發展

解說中心是本計畫中最主要的展示、宣導與教育的場所,在功能上為以知識性與整體保育概念傳播為主的資訊提供站。為了有效將前述所設定之內容泡泡圖,轉換成觀眾之展示參觀經驗,我們發展出以觀眾展示經驗修正之內容泡泡圖(如檔案下載)。

 

其中「溼地生物多樣性」以溼地中主要生物─鳥類為主軸,並以其一年四季生活之行為特徵為解說展示重點,從而帶出生活於溼地中之其他相關物種介紹。

 

「視聽探索區」之視聽功能需求,為原先之設計規範要求,其目的在於讓觀眾透過高品質之影片,欣賞無尾港地區溼地與水鳥生態之美。而兒童探索之功能為後續設計團隊與評審顧問討論後新增之空間機能,於視聽影片撥放空檔,可提供學校團體進行解說、教育及探索活動之用。

解說中心觀眾經驗描述

1.0 水鳥樂園

觀眾一踏入解說中心,成群的水鳥振翅飛翔引領觀眾之目光,並強調出水鳥保護區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天花板下一群群展翅飛翔的雁鴨,充分發揮了點題的作用。此展示的主要精神在於引領觀眾「從水鳥的眼睛看世界」,本區相關內容的展示與解說板亦將從水鳥的角度,鳥兒的口吻訴說牠們精采而動人的故事。

 

2.0 溼地生態

觀眾的目光由天花板轉到地面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溼地生態復原展示模型。此一展示讓不能很靠近實際溼地生態環境的觀眾,有一個可以近距離觀看溼地生物之機會。在黃槿、蘆葦及五節芒等植物的掩護下,觀眾可以看到白腹秧雞、紅冠水雞、彩鷸等水鳥的身影。浮水植物布袋蓮、大萍、巴拉草旁可以看到小水鴨、花嘴鴨、尖尾鴨覓食的可愛行為。

 

蜻蜓、金龜子、獨角仙、鳳蝶、豆娘等昆蟲,觀眾亦可於草叢樹縫中觀察。觀眾亦可經由望遠放大鏡,觀察溼地模型中特定的展示重點,從而瞭解溼地生態的豐富與多樣性。

 

觀眾於此區亦可利用互動電腦查詢系統,去近一步認識溼地與溼地的功能、溼地裡頭生活的生物住民、水鳥保護區中豐富的水鳥族群等相關訊息。

 

3.0 溼地生物多樣性

以鳥類作為說故事的主角,觀眾在此區可以看到水鳥一年四季的生態,並且了解到生活於此區相關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觀眾經由「春天的新約定」、「夏天的交響曲」、「秋天的嘉年華」、「冬天的時裝秀」等主題,瞭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常見之鳥類,以及鳥類飛行、築巢、覓食、更換羽毛方面的行為與適應性等重點解說知識。

 

「溼地生態的保育」,說明溼地與水鳥生態保育所面臨的問題,強化觀眾對生態保育應有的態度與觀念。觀眾亦可瞭解目前嚴重迫害生態的問題與如何身體力行來做好生態保育的工作。

上圖為室內水鳥解說牆規劃與設計。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提供
上圖為室內水鳥解說牆規劃與設計。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提供

 

4.0 地景地形地貌

獨立的解說站,以空照圖與地形圖展現保護區整區的範圍與相對位置,給予觀眾一個無尾港地區的整體印象。讓觀眾知道,他們位在哪裡。同時「無尾港」水系形成的地理因素與變遷,亦將在此區說明。

 

5.0歷史與人文風貌

觀眾於此區可以看到無尾港地區先民緣起的歷史,從漁村到農村的歷史背景及生活型態變遷。吹螺、牽罟,展示先民賴以維生的勞動型態。網罟是漁民的工具也是尊貴的象徵,捕魚的方法與社區合作的精神。

 

利用照片、圖文、音像的呈現,介紹無尾港發展過程的重要記事,看看鄉民如何排除萬難,成就保護區的設立。反對火立發電廠設置之經過記錄,來傳達人之於環境與保育方面的影響,導入「生態社區」展望未來,提倡社區發展與生態保育共生共利的理念。

 

6.0 視聽探索區

觀眾於此區可以觀賞主題影片,其內容將強調介紹本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與多樣性的重點生物,並傳達保育的觀念。

在影片放映時間之外,團體觀眾亦可事先預約,運用富探索性的相關設備,進行解說、探索與遊戲等教育性活動。此區同時可為社區居民聚會、電影欣賞或進行其他公共事務之活動場所。

後記

本案設計發展時程大約四個月時間,筆者身為一位博物館展示的狂熱份子,亦感覺到宜蘭人士對於博物館相關事務之專注與執著。感謝黃淑瑩小姐與林銀河先生於設計發展過程各階段工作之協助與寶貴建議意見,台大森林系袁孝維教授於主題內容上之指導與監督,宜蘭縣文化局羅欣怡小姐於美術風格表現上之建議,李綠枝建築師相關資料之提供,才使得設計團隊能在諸多的限制條件下,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