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4期-博物館視野「他山之石─考察美國博物館心得」

羅欣怡  /  蘭陽博物館籌備處總幹事

一. 緒論

此次考察行程遍佈美國紐約、佛羅里達奧蘭多、加州洛杉磯、舊金山、夏威夷等地。所參觀之類型包含世界級國立博物館、地域型主題館、兒童互動館、歷史現場紀念館等各種不同之博物館;其展示手法從傳統式的藏品陳列方式到互動型、科技性的展示均有;藏品數量從數百萬件到沒有任何藏品者均含括在內。簡言之,考察之對象除了希望與蘭陽博物館類似之外,同時也希望藉由幾個不同之類型,來刺激更多之想法與創造更大的想像空間。以下茲就建築、展示等幾個課題來綜合論述之。

二. 建築方面

聖奧古斯丁歷史區的旅客服務中心。蘭陽博物館提供
聖奧古斯丁歷史區的旅客服務中心。蘭陽博物館提供

(一)分散式抑或集中式

一般而言,博物館空間配置大都採取集中式建築,但近年來隨著博物館概念的演變與轉化,許多分散式配置的博物館已日漸崛起,並帶給觀眾一種不同於以往的體驗與感受。茲列舉此次考察中分散式建築配置之案例:

 

1.南街海港博物館(South Street Seaport Museum):這個博物館不是單指一棟建築物而已,而是由十一段街道之歷史性區域與四艘大型帆船所組成的區域博物館。基本上該區過去曾是紐約繁榮之大港,現已沒落,為保存與緬懷過去之歷史聚落與記憶,而逐漸形成一座以博物館概念經營管理之區域。基本上分為四區:

 

  • 碼頭區(包含售票亭、博物館賣店、四艘大型帆船、漁市場等)

 

  • 歷史街屋區Schermerhorn Row Block)(包含遊客中心、博物館賣店、兒童中心等)

 

  • 華特街區Water Street)(包含鐵達尼紀念燈塔、惠特曼畫廊、文具店、圖書館、教堂等)

 

  • 紐約市考古現場New York Unearthed)。透過散佈在這個歷史街區的各個點,連成一片博物館網絡。

 

2.國立美洲印地安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該館基本上以功能區分為三個不同地點的配置,三個館舍並非聚於同一處,而是分散於三州之內,彼此功能不同但能相輔相成-

 

  • 本館:位於華盛頓國家廣場內,為史密斯桑尼亞機構轄下第十四座國家博物館,預定於2001年開館。

 

  • 海氏中心(The Heye Center):此中心為本此考察所參訪之處,位於紐約曼哈頓南端的舊美國海關大廈(Alexander Hamilton U.S. Custom House)內,1994年啟用,主要定位為該館位於紐約之小型展示與教育中心。

 

  • 文化資源中心(The Culture Resources Center):此中心位於馬里蘭州之休特蘭(Suitland, Maryland),1997年啟用,包含收藏庫、圖書館、文獻館等,主要定位為該館之研究資源中心。

 

3.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該中心除了眾人所知是太空梭發射處之一外,同時為了讓民眾能一窺其神奇面貌,也設置一些展示館供外界參觀。包含IMAX 3D 劇場、阿波羅/土星五號太空梭展示館、太空探索站、發射觀察站、宇宙劇場、資訊中心、太空紀念品店…等散置於基地四周。此外,該中心特別安排遊客乘坐專屬巴士遊覽整個基地,並沿途解說旁邊各項廠房與設施,基於安全理由有部分設施雖無法進入參觀,但也能透過巴士從遠處一覽。基本上,太空中心是以整個發射基地作為展示場,其中包含實際發射所需之廠房與場地,另外也設計許多可供觀眾參觀及操作之小型展示館及遊覽路線。這種以現地為展示館,讓人親身體驗位於發射基地之感動與震撼。

 

4.聖奧古斯丁歷史區(Historic Downtown St. Augustine):聖奧古斯丁城鎮創建於西元1565年,是全美國歷史最悠久最老的城鎮,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鎮內仍保有許多傳統與殖民風格的建築物與歷史痕跡,整個城鎮儼然就是一本大而雋永的歷史故事書,博物館戲院(museum theater)、蠟像博物館(wax museum)、燈塔博物館(lighthouse and museum)、最老的房子(oldest house)、信不信由你博物館(believe it or not museum)、青春之泉(fountain of youth)、最老的學校(the oldest wooden school house)、武器及美國早期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weapons and early American history)、監獄博物館(authentic old jail)、政府博物館(government house museum)、聖馬可城堡(castillo de San Marcos)等景點散佈其中。大部分的館舍都是舊有建物與閒置空間之再利用,形成點狀之散佈,另外透過各式觀光交通工具(如:小火車、電車、馬車、遊艇等)串聯各點形成線與面。

 

5.美國軍艦亞利桑那紀念堂(USS Arizona Memorial):1941年的珍珠港事變造成慘重的死傷,為紀念這些烈士,美國政府特別於珍珠港海軍基地成立此紀念堂。此區並非集中於一棟建物之內,而是包含遊客中心、博物館、戲院及亞利桑那紀念堂四大部分。館方刻意安排參觀動線,讓遊客能循序漸進並記憶深刻,先從遊客中心門口領取戲院之號碼牌,等待時間則可至紀念文物店、博物館先行參觀,之後再依序進入戲院觀看二十分鐘的「偷襲珍珠港」紀錄片。緊接著,管理員指揮遊客置登船處搭渡船前往紀念堂參觀,亦即亞利桑那號戰艦沉船之處,遊客停留在紀念堂參觀,然後搭乘下一班次之渡船回岸。整個建築空間配置是分散在歷史現場內,透過港灣之旅、沉船現場、歷史紀錄回顧等片段來串聯整個歷史記憶。

 

 

(二)既有空間再利用

1.此次考察中,南街海港博物館、國立美洲印地安博物館-海氏中心、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舊館、聖奧古斯丁歷史區、舊金山探索宮(過去為舉辦博覽會而建之建物)等館,均是運用既有之建物轉換成博物館之形式。

 

2.既有空間之再利用,其缺點是會有內部空間使用上之先天限制與不便,無法配合館方之需求來規劃空間配置。但是優點卻是充分發揮文化財保存活用之精神,不但節省地球資源,同時也將舊有建築予以保存及活化。

 

(三)再現歷史現場

1.南街海港博物館(紐約港舊港現場)、美國軍艦亞利桑那紀念堂(珍珠港事變現場)二者均是在歷史事件發生之現場,透過博物館之形式予以重現,並且讓歷史建築本身就成為一項訴說歷史記憶的現地展示品。

 

2.南街海港除了保存碼頭區、漁市場等舊有建物外,尚保存了四艘大型帆船供民眾了解當時所使用之情形。亞利桑那紀念堂則讓沉船現場再現於民眾眼前供大家憑弔,並透過動線之漸進安排,讓大家能在事變現場親身感受那令人感傷的歷史事件。

 

(四)建築與展示相互搭配之空間

1.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今年2000年剛開放的地球及太空中心(Rose Center for Earth and Space),是個相當引人注目的建築空間。這個中心是特別為這個展覽所設計建造的,所以由內而外、由外而內都是一氣呵成的。在建築物設計之時,就已經充分了解展示之內容與需求,並配合其主題來設計其硬體空間,建築物中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圓球作為星球之象徵,說明宇宙之形成與相互關係,並運用最大之一個星球作為宇宙劇場,放映最先進之360度球體電影。漫步於這棟建物內就如同漫步於太空一樣。

 

2.一般而言,若博物館之硬體空間與軟體展示在設計階段就能相互融合,是為上上策,然而有許多博物館在展示內容與架構都相當模糊的階段,就先行蓋一棟空的建築物,完全拋開展示場之空間與主題需求。此種案例不在少數,但也往往因而造成巨額資源之浪費,並導致後續軟體工程之諸多限制與不便。

 

(五)建築優於展示的思考模式

1.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是一棟聞名世界的建築物,其螺旋狀由上而下的空間配置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許多造訪該館之觀眾可能有大部分是為了一賭建築大師Frank Lloyd Wright之作品而來。整棟建築似乎是為了宣示某種概念而形成,其大膽而流線之造型確實引來不少注目的眼光。

 

2.然而進入古根漢館內觀賞畫作之時,卻有一種無以言喻的不安定感。漫步於其螺旋狀往下降的走道,一方面要觀賞畫作,另一方面卻要努力使身體保持平衡,那種掙扎於平衡感中的情緒,似乎讓人難以安詳的觀賞畫作及體會其意境。此外,也因為其中庭挑空之空間配置,使得整個館舍的聲響會相互傳遞,而無法獲得一個較為安靜的觀賞氣氛。基本上,該館的思考模式似乎是建築優於展示,建築為主體,展示只是配角,所以在硬體設計時,完全以建築本位來思考,而先行拋開展示軟體的需求與考量。我們無法截然評斷這種思考模式完全不對,因為這是一種館方自我抉擇的結果。畢竟對許多博物館而言,一棟炫目的建築物往往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造訪,如此一來,博物館就能長久營運下去。

左圖為南街海港博物館的最大展示品─Peking帆船/右圖為美洲印地安博物館海尹中心,原為舊海關大樓。蘭陽博物館提供
左圖為南街海港博物館的最大展示品─Peking帆船/右圖為美洲印地安博物館海尹中心,原為舊海關大樓。蘭陽博物館提供

三. 展示方面

(一)以收藏取勝者

1.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該館是聞名世界的博物館之一,有名之原因主要來自於其歷史之悠久、藏品種類之多與數量之龐大。整個博物館以藏品之來源與種類區隔其空間,包含埃及藝術、美國館、非洲大洋洲及南北美洲藝術、歐洲雕塑與裝飾藝術、希臘羅馬藝術、中世紀藝術、日本藝術、伊斯蘭藝術、歐洲繪畫、中國藝術、朝鮮藝術、亞州藝術、二十世紀藝術等各類展覽室。

 

2.其中不乏許多其他國家之藝術精品典藏於大都會博物館,以致於近幾年來,有不少開發中國家透過各種管道大聲疾呼,表明想收回屬於該國原有之文化資產,而不想讓藝術品流落於異地。舉凡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等世界著名之大館都面臨了藏品回歸之壓力。但對他們而言,之所以今天能成為有名的博物館,主要是其傲人的藏品所致,所以若一一歸還原有之地主國,則其優勢將漸漸失去。但無法避免的,近幾年來現地保存自己的文化資產已是世界的潮流,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都漸漸體認到這個課題,所以這幾個大博物館勢必要為這個課題研擬出因應之道。

 

3.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該館在自然史方面的收藏是世界有名的,藏品超過三千二百萬件。其空間包含:孔龍廳、海洋生物廳、哺乳類動物廳、礦物廳、軟體動物廳、印地安人廳、世界鳥類廳、非洲人種廳、爬行類與兩棲類動物廳、紐約州環境廳、脊椎動物廳、地球宇宙廳等。其豐富的藏品有許多是來自於館方持續與紮實進行研究計劃之成果,館內有幾個重要的研究中心,每年都持續進行與展示密切相關之研究與調查,長年累積下來也獲得數量頗為驚人之收藏品。

 

(二)以深厚研究基礎進行策劃之展示

1.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該館是世界上展示面積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館內有兩百多名研究人員,包含:天文學、人類學、昆蟲學、哺乳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生物學等各式學門之科學家。並且在世界各地不斷持續進行探索地球之調查研究案,並以研究成果支撐展示與教育推廣之需求,並期待透過各種方式喚起民眾對於自然界之保育、尊重與覺醒。就以「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這個特展為例,館方早在1993年即成立「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存中心」,先後在國內外各地進行地球生物之研究與調查,愈研究愈深刻體認到地球生物所面臨的危機,並期望社會大眾也能同時體會到這個課題的嚴重性,因而衍生策劃這個特展之念頭。為了製作展示之熱帶雨林模型,博物館派出了科學探險隊員20餘人,其中包含鳥類、哺乳類學者、展示設計師、展示製作師、音像技師等各個層面之專業,歷經五個星期之調查蒐集與紀錄,採集雨林之土壤、植物、聲音等元素,訪問雨林中之原住民,並拍攝許多照片與紀錄片。而這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展示而準備,他們期待透過這個特展,讓更多人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與危機所在,並進而愛護與保育我們所生活的星球。

 

(三)互動式展示

1.加州探索科學中心(Discovery Science Center):探索中心透過各類互動式、操作型之設備,來驗證各式科學現象與理論。該中心包含八大主題區,分別是-人類認知區、地震區、動力地球區、太空探索區、飛行原理區、探索站、人類反應區、兒童區。透過各式手或身體其他感官之輔助來驗證一些科學問題,受到許多兒童與成人的喜愛,讓觀眾在最輕鬆的狀態下體驗科學原理。

 

2.舊金山探索宮(Exploratorium):探索宮內有超過650種操作型展示(hands-on exhibits),種類之繁多令人訝異,內容包含各式科學原理、生物學等五花八門值得人們探索之課題。該館之宗旨是要透過創新設備、教育活動與工具來營造一種學習的文化,以培養人們對於世界與周遭環境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

 

(四)遊憩式展示

狄斯耐樂園( Walt Disney World-EpcotMagic Kingdom):狄斯耐是許多小朋友及成人的樂土,其中有許多設施不單只是遊憩用,其實也是博物館展示的一種形式。在魔術王國之明日樂園(Tomorrowland)內,有一項名為文明演進之旋轉木馬(Walt Disney’s Carousel of Progress),該項展示是以劇場的方式來訴說人類文明之演進,劇場以旋轉木馬之形式來轉換場景,每個場景之人物均搭配動作、聲音與表情。整個劇場是一座圓頂之造型,切割為六個不同的場景,每個場景有約150個座位,所以同一時間該劇場可同時容納約900個人次。整體感覺溫馨而有力,最重要的是該劇場之設置成本,相較於高科技之劇場應該是較為合理且平民化。

四. 教育推廣方面

(一)以教育推廣活動來輔助展示

1.南街海港博物館本身並沒有一個大的展示場來完整訴說海港之過去與現在,但她卻透過各種教育推廣活動來加強與輔助。她在各種歷史現場、碼頭、舊帆船、畫廊、兒童中心(Children’s Center)及考古現場(New York Unearthed)等地點舉辦教育活動。她分別針對於學童、老師、家長及65歲以上之老人們設計各式不同的活動,例如:讓兒童在船上慶生、創作、做模型、操作帆船等,或著讓老人家在船上過夜,體驗船上的生活。此外,每天還有不同主題之定時導覽,讓一般遊客可以選擇想了解之主題來參加導覽之旅。

 

2.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由於其深厚的研究基礎與資源,所以該館策劃各式館內及館外的教育推廣活動。例如:該館常至世界各地舉辦「探索之旅」(Discovery Tours),由熟悉調查現場之研究人員帶領觀眾重回博物館早年探險之現場,甚至是新發掘的地點,其地點遍佈美洲、歐洲、非洲及亞洲等地,希望讓人們體會發現與探索之樂趣,同時也讓大家了解博物館研究人員在幕後所做的努力與耕耘。在館內則有配合展示的展場導覽(highlight tour)或特別導覽(spotlight tour),讓觀眾有機會進入博物館內部(behind the museum)參觀,並分別針對學童與成人設計不同的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人類學等各式教育活動。此外,為加強兒童方面之教育活動,特別設置「懷特自然科學中心」(The Alexander M. White Natural Science Center),這是一個有關植物、動物、岩石等主題之動手學習型探索區,透過情境展示模型說明自然生態環境。館方始終深信,持續性的研究是實踐其教育任務的基礎,教育的對象應包含成人與兒童,透過各種教育活動,增進科學素養,以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與宇宙。

五. 結語

整個考察旅程中,閱讀與感受到數種不同類型之博物館,也獲得不少的刺激與靈感。對於蘭博而言,在整體空間配置上,未來我們就是希望能從館內走出館外,從展示場→公園基地→烏石漁港→頭城老街甚至整個宜蘭能連成一氣,讓館內的展示與教育活動能延伸到館外的現場,這種企圖類似於南街海港博物館、美國軍艦亞利桑那紀念堂之做法。在教育資源中心方面,蘭博希望能設置兒童探索室,其做法希望能汲取舊金山探索宮與洛杉磯探索科學中心之精髓,透過互動操作型之設備,讓兒童輕鬆快樂的學習與探索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的相關課題。在教育推廣方面,未來將設計從館內到館外的各式教育計畫,讓觀眾親臨歷史現場、探尋自然生態足跡,就如同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南街海港博物館等館之做法。另外,迪斯耐樂園內許多展示手法,如旋轉木馬劇場、各國主題館等,充分引起觀眾的興趣與互動,也是蘭博應該參考之處。綜論之,世界上的博物館沒有一座是可以完全抄襲別人的做法,因為每個博物館都有其獨特的生命與特質,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所以只能就參觀所獲得的刺激中找尋與開創自己的方向與風格。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