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0期-蘭陽's貝秀-宜蘭貝類特展觀展心得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 范芷毓、高舒婷

蘭陽's貝秀-宜蘭貝類特展入口處。
蘭陽's貝秀-宜蘭貝類特展入口處。

蘭陽's貝秀 - 宜蘭貝類特展於2022年3月31日開幕,眾多遊客前來欣賞各式各樣的貝類標本,以及傾聽對貝類的介紹,蘭博電子報特別刊載蘭博實習生的觀展心得,讓我們一同探索其中的樂趣吧!

觀展心得

博物館對我來說是心血來潮時才會想去的地方,通常都是突然沒地方去或是沒去過想去看看時,才會進去的地方,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就是被宣傳給吸引,有些博物館會舉辦較特別少見的特展,不然就是跟國外博物館合作的主題,大家都很容易被這類型的活動影響,人潮就會一窩蜂的湧入,但實際進去就會感覺還好,一開始會很興奮,然後會逐漸冷靜,因為人多到沒辦法好好看、好好欣賞,只能說引人注目的宣傳真的很重要。

 

要是想去博物館走走,我偏向在人少的時候去,不用人擠人又可以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博物館算是較清幽的景點。來宜蘭讀書後我才對蘭陽博物館有所耳聞,我見識短淺,所以對蘭博沒什麼了解,沒有特別查的話,很難知道現在辦了哪些活動,現在因為我在蘭博實習才能馬上接收到消息,目前正在舉辦貝類特展,至於動機是甚麼就讓我來現學現賣一下,因為台灣位處印度太平洋區,鄰近日本區和澳洲區,漁民也會到這兩區捕魚,然後順帶就捕到很多這兩片海域的貝類,在以前這些貝類還沒被人重視,就會被堆積在港口當作垃圾或是肥料,早期在南方澳和大溪這兩個港口可以看到這種狀況,現在已經無法看見。許多貝殼愛好者聞名而來,整理出不少新的貝類,多虧這些人,保留了很多台灣重要的貝殼標本,成為了舉辦這個展覽的契機。

 

這個展不見得可以轟動廣大社群,但是得知消息而來的客人,可以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在展區慢慢地欣賞展品,對貝類的愛好者跟研究者是個難以拒絕的機會,就算不是研究者也可以在此欣賞貝類外形的美。

以上為特展導覽時的情形,老師講解時總會吸引許多人聆聽。
以上為特展導覽時的情形,老師講解時總會吸引許多人聆聽。

這次的貝類展主要在介紹台灣的貝類,台灣的貝類位於全世界16區裡最大宗的一區,也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上有日本下有澳大利亞,因此貝類十分豐富。

 

在接下來的演化圖介紹了貝類的演化史,圖片非常淺顯易懂,即使不是專業人士來看也完全不用擔心。就讓我們先來看看有可能是貝類老祖宗的金伯拉蟲!隨著時代的演化,由金伯拉蟲演化出來的貝類就有十綱,可惜其中兩個綱目因為一些原因而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了,不過別難過,特展有展示能夠來一睹牠們神奇的面貌。

左:介紹全世界的貝類分佈。 / 右:介紹貝類的演化史。
左:介紹全世界的貝類分佈。 / 右:介紹貝類的演化史。

介紹完貝類的演化史我們來看看各個綱目底下的貝類,有以腹為足到處沾黏各個石頭、貝類、雜物的綴殼螺,仔細觀賞的話還會發現上面黏有人類的物品呢!還有全世界最小的鮑魚、真的只有八片殼的多板綱等等將近九百種貝類,幾乎都是我們的李博士自己從小慢慢蒐集到大的。最讓人意外的是原來軟體動物像是烏賊、透抽、章魚等也屬於貝類呢!由此可知,貝類除擁有堅硬外殻,有些種類,殻在體內。

展場中有著各式各樣奇特的貝殻,等著我們一同來欣賞呢。
展場中有著各式各樣奇特的貝殻,等著我們一同來欣賞呢。

再來就是各種貝殼的被發現的位置,有潮間帶、水深幾百公尺才能找到的貝類,另外也有分陸地產的貝類、也有淡水產的貝類,最應該注意的是裡面偷偷放了一個外來種非洲大蝸牛,雖然當初引進是為了讓台灣人食用,但不知不覺也默默地對台灣的農田造成危害。

 

旁邊還有一個展示珊瑚礁的展區,上面有漂亮的貝殼和棘冠海星等動物,這是在警惕我們不管是去潛水時,還是出去玩,千萬不要因為貝殼太漂亮就隨意的撈捕,這樣會導致生態失衡,無法制衡導致一方獨大,也不要因為看個影片就隨意養一些動物,再因為達不到你的需求就隨意棄置,否則台灣生態就會因為這樣變得糟糕,想要再復原生態可能就有難度了。也不要因為喜愛吃海鮮就過度捕撈,在展區裡看到的貝殼又大又圓,再看看我們現在食用的文蛤不及牠的三分之一,這都是生物為了適應以及繁衍所做出來的應急反應,也許有一天就吃不到了,所以這個特展也告訴我們不要貪心這個人生大道理。

除了豐富的貝殻展示,展區中也有互動式的小遊戲可以體驗哦。
除了豐富的貝殻展示,展區中也有互動式的小遊戲可以體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