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5期-活動紀事「社區文化之旅」─啟動宜蘭博物館家族深度文化旅遊的觸角

劉麗玲  /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副總幹事

社區總體營造在文建會的推動下,幾年來,不少的縣市已逐步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社區,在文化旅遊的風潮中,紛紛成為熱門旅遊景點。有感於國人對文化休閒日益增加的需求,同時也為宣揚社區文化特色,推展文化旅遊觀念,文建會於今年度特別委託九個縣市政府文化局辦理「社區文化之旅」,推出三十九條代表各縣市文化特色的旅遊路線,分五十二梯次來辦理,預估六千人次參與活動。宜蘭縣文化局承辦其中四條路線、各一梯次社區文化之旅,由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以下簡稱家族協會)協辦規劃,已於八月起至十一月,分每月一梯次進行,總計有兩百八十人次民眾參與。

 

在籌辦社區文化之旅之初,宜蘭縣文化局與家族協會即有共識,路線規劃並非只為完成今年度文建會所託的任務,而是著眼於以未來能持續為消費市場所接受,設計出具有質感的深度文化旅遊型式。在前置作業上,文化局、家族協會與家族館無不卯足勁用心規劃,整合家族內社區、產業、藝術型態的資源,依地理位置的動線及可串聯的博物館主題,訂出四條各具特色的精彩路線,希望給參與活動的民眾帶來「驚奇」與「感動」,更期望能讓民眾有意猶未盡的感受,於未來再次走訪宜蘭博物館家族。

四條精彩社區文化之旅路線

路線一:舊城、新象、南門情  

為純步行的深度文化之旅,啟動前所未有的歷史觸覺

活動日期:八月二十五日

活動人數:四十人

參訪景點:中山國小、宜蘭國小、中山公園、宜蘭演藝廳、東嶽廟、舊宜蘭監獄、

宜蘭設治紀念館、甲子蘭酒文物館、碧霞宮、武穆文史館、昭應宮及宜蘭老街

 

活動當天仍是盛夏時節,頂著熾烈的陽光,參加純步行活動,真是一項考驗,不過在參加者大部份為青少年的情況下,倒是多了不畏暑熱的活力。就這樣,一行人頭戴印有「文建會社區文化之旅」的便帽,身背簡單行囊及必要的礦泉水,在宜蘭技術學院陳進傳老師及蘭陽技術學院林正芳老師的領軍下,浩浩蕩蕩從宜蘭火車站出發。

 

大夥由宜蘭火車站沿著光復路、舊城南路來到中山公園,一旁是有百年校史的中山國小和宜蘭國小。中山公園預期為宜蘭市繁榮發展的最大動力,其中的公園用地規劃為「宜蘭設治林園」,包含「舊農專校長宿舍」計畫作為教育文物館,「舊主秘公館宿舍」為階段性專題展示館,「監獄門廳」則為藝文性展覽場所。

 

在不遠處,有兼具觀光功能的宜蘭酒廠,再往北延伸,以碧霞宮為中心發展「楊士芳紀念林園」,連接宜蘭河的遊憩資源,串連舊城內的重要廟宇、歷史建築和傳統產業,便成為宜蘭市的文化休閒帶,豐富了觀光資源,也是宜蘭史的活教材。

 

跟隨著陳老師和林老師的腳步,在宜蘭舊城的街道漫步探索,聽他們細說宜蘭城的故事,一樣的打鐵街、一樣的小吃攤,回程時走過日治時期全市最繁榮的康樂街,這群大部份為二十一世紀新人類的青少年們,發現原來「歷史」這麼貼近我們的生活。

社區文化之旅第一梯次─舊城、新象、南門情宜蘭市武營街(打鐵街)一覽。
社區文化之旅第一梯次─舊城、新象、南門情宜蘭市武營街(打鐵街)一覽。

路線二:文化、產業、鄉土情

文化的社區、產業的社區,都是因為對鄉土的熱愛

活動日期:九月二十二日

活動人數:八十人

參訪景點:大二結文教促進會、慈林紀念館、二結王公廟、二結庄生活文化館、北成庄荷花形象館

 

舉辦第二梯次文化之旅,時序已進入涼爽的秋天,微陰偶而飄著細雨的天候,襯點出活動當天一絲絲的人文味。八十位隊員在蘭陽文化工作室陳峰立先生的帶領下,於宜蘭火車站前廣場集合,分別搭乘兩輛大型巴士,前往大二結地區。

 

提起大二結,許多人都知道二結王公廟千人移廟的大事蹟,確實,雖然集千人之力才將舊廟移動有限距離,卻震撼人心數百里之遠,自此名聞全台。一間廟的改建,牽動了一些人,進而影響了一群人。如今二結人敢於提出自己的夢想,並且去實現,要營造二結成為文化社區,結合大二結文教促進會、學進國小、慈林文教基金會、二結王公廟以及社區發展協會,以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串連,再造二結圳,自力建設河濱公園,付予陳舊的二結穀倉、紙廠、火車站等建築新生命。二結王公廟的舊廟,現已改裝為二結庄生活文化館,館內一批永續就業工作人員正埋首苦幹,作社區資源調查,研習手抄紙和傳統木刻的傳承,為年底的開館展示作準備。透過二結庄生活文化館執行長(同時也是家族協會理事長)林奠鴻先生的導覽,文化之旅的隊員們走過大二結地區歷史的軌跡,見證了二結人多年來的努力成果。

 

告別大二結,大夥再度搭上巴士驅車前往位於羅東的北成庄荷花形象館。抵達時正是饑腸轆轆的用餐時刻,別具風味的荷花餐一端上桌,立即被一掃而光;餐後,再細品加了冰糖的荷花茶,大家驚奇的發現文人愛用以入畫的荷花,竟可換粧成盤中佳餚和品茗極品。

 

在秋風送爽的午后,荷花館主陳俊宏先生聊起開發荷花主題的點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先生發現有外地人在「茅仔寮」種荷花,荷花田在景觀上蠻有特色的,自己一直想要做個有特色的農夫,忍不住開口向對方要了一些回來繁殖。這些小苗,遂成了北成休閒生態農園的幼苗。為求將「產業文化化」,陳先生開發以荷花為主題的各種活動,邀集本地藝文創作者辦攝影展、畫展,延請老師教做棉紙撕畫、荷花燈籠,設計田間體驗活動,享用荷花餐,提升社區產業的附加價值。

 

分享了陳先生這位有特色農夫的開館經驗,該是動手DIY的時候,大家來大展身手學做彩繪蓮蓬。所謂術業有專攻,再怎麼做當然還是比不上師傅的手巧,不過沒關係,不論個人手藝如何,能親手做個紀念品帶回家,今天的行程可是不無斬獲!

社區文化之旅第二梯次─文化產業、鄉土情學員(洪美芳女士李心儀小姐)製蓮蓬彩繪擺飾。
社區文化之旅第二梯次─文化產業、鄉土情學員(洪美芳女士李心儀小姐)製蓮蓬彩繪擺飾。

路線三:博物館築夢之旅

走進博物館,也走入每一個用生命構築的夢想

活動日期:十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兩天一夜)

活動人數:八十人

參訪景點:天送埤社區、呂美麗精雕藝術館、崙埤部落、樹木教育農場、北關農場螃蟹館、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第三梯次的文化之旅是四梯隊中最早額滿的行程,而且有三分之一強的參加者來自外縣市,可見其不僅受本地人歡迎的程度。不過活動前連日的大雨,令人頗為擔心會影響活動的進行,因為第一天的行程,安排有不少戶外步行的節目。還好我們福星高照、天公作美,老天爺在當天送給我們一個雲淡風輕的晴朗好天氣。 

 

這一梯次活動為四條文化之旅中,含括地理區域最廣、行車時間最長的路線,隨車導覽人員在路程行進間,扮演重要解說人和串場人的角色,需利用交通時間,解說宜蘭的風土民情,對即將造訪景點先給予背景資料,還要插科打諢避免巴士行進中有冷場反應,兩位優秀的專業導覽人員陳國卿先生和沈美華小姐能說善道,可真是克盡其職。

 

行程仍由宜蘭火車站出發,兩輛大型巴士載著八十位隊員及工作人員,朝座落於天送埤的呂美麗精雕藝術館前進。抵達後,以車為單位,兵分兩路,輪流進行參觀呂美麗精雕藝術館及漫步天送埤田野鄉情的行程。呂美麗老師的精雕作品,其細膩的程度,本就令人讚嘆,而直爽的莊漢忠館長,為大家解讀妻子作品的創作意涵,更是為作品下了畫龍點睛的註腳。參觀後,到館內的咖啡屋悠閒的品嚐附贈的香醇咖啡;之後再漫步天送埤田野小徑,聆聽社區的在地人,告訴你屬於那裡的故事,濃濃的鄉土情,就此擴散開來。

 

下午陽光依舊燦爛,驅車前往崙埤社區,在這裡我們看見大同鄉公所為原住民部落所付予新風貌的景觀工程,可惜因週末無法進入收藏泰雅文物的泰雅生活館,但可看到館外完整的泰雅穀倉,是宜蘭境內保存下來僅有兩座的其中之一,讓人佩服原住民找回傳統文化的決心。 

 

接著來到的蜂采館,此館是延續綠色博覽會的成功展出而設,館內可一窺蜜蜂的生態,小朋友在這裡興奮的學著辨識巢中那隻是蜂后、那隻是雄蜂。到了樹木教育農場,農場主人簡光禧先生,謙稱不大的園區,隨處走走,十分鐘就逛完了,但樸實的簡先生對樹種、花卉、農村生活豐富的常識,倒是讓我們著實的跟隨著他的導覽,花了兩小時才把園區走完。晚餐,簡先生擺出自行研發的香草餐,每道菜均以昋草入味,讓我們吃了是唇齒留香,回味無窮。用餐後,已是夜幕低垂,農場內的螢火蟲早已綻放亮亮的光點,讓我們許多城市鄉巴佬驚呼連連。今晚,我們夜宿北關休閒農場。

 

隔天,想早起的鳥兒,清晨五點即起,登上農場的觀日台去看日出;不想早起的,也不得貪睡太久,不然就要錯過蒐集千奇百怪螃蟹族群的北關螃蟹館。館藏內容從陳列標本到活體展示,從淺海、深海到高潮線以上的溪蟹、陸蟹,所有台灣的螃蟹可是應有盡有,這些都是農場主人李冠興,花盡多年心力和物力,自己採集、收藏的成果。而且展場的陳設和展品的佈置,完全出自李先生和員工之手,創意媲美專業設計師。離開北關農場,來到文化之旅的最後一站─橘之鄉蜜餞形象館,來瞭解宜蘭的招牌特產「金棗」是如何製作,喜歡吟詠台語詩文,總是談笑風生的橘之鄉「鄉長」的林枝漫先生,把金棗的故事說的活靈活現,原來甜蜜的餞別就是蜜餞名稱的由來,行程到此我們也要跟大家甜蜜的餞別了!

社區文化之旅第三梯次─博物館築夢之旅,樹木教育農場主人、簡光禧先生導覽解說一景。
社區文化之旅第三梯次─博物館築夢之旅,樹木教育農場主人、簡光禧先生導覽解說一景。

路線四:營造家園博物館

營造家園新風貌,帶你看見不一樣的博物館

活動日期:十一月十、十一日(兩天一夜)

活動人數:八十人

參訪景點:珊瑚法界藝術館、南方澳漁港、碧涵軒山莊、白米木屐村、無尾港生態博物館

 

所謂「好酒沉甕底」,累積前三梯次的經驗再作修正,第四條文化之旅路線,頗讓人期待。而宜蘭辦理文化活動的好口碑,這一全省五十二梯次活動的最後一梯隊,也加入文建會及其他八縣市政府文化局派員共計二十人一同來觀摩。

 

第四條路線的行程鎖定在參訪蘇澳、南方澳地區,向來位於此地區的四個家族館─珊瑚法界藝術館、碧涵軒山莊、白米木屐村、無尾港生態博物館,地緣整合能力強,四個家族館希望藉由籌辦這次文化之旅的機會,來學習規劃深度文化旅遊行程,這一梯次活動因此充分由這四個家族館來主導,動員當地社區民眾來共同參與,文化局及家族協會則是退居於輔助者的角色。

 

有別於前三條路線的安排,這一梯隊作了些不同的嘗試。基於各館均較適合以小團體方式進行導覽,且各館間的距離不遠,參加者的帶隊安排,即設定劃整為零,以二十人為一小隊,各小隊以三部九人座小巴士作為交通工具。八十位參加者,分成四小隊,共計動用十二台小巴士來負責一天半行程的接駁工作。四個家族館也共同擔任主人,各負責包辦一小隊人兩天的活動行程及食宿安排,並接待其他三小隊到館時的參觀導覽。四小隊的行程需交錯輪換,全部參訪景點相同,但每小隊參訪各家族館時間不同,要整合四小隊的行程,不發生參觀時間衝突,可是一大考驗,事實證明四個家族館完成了這項高難度的任務。

 

全部參加者在羅東火車站集合,分為四個小隊,依負責接待家族館的特色,每隊被冠上可愛的隊名─帝雉隊、珊瑚隊、木屐隊和雁鴨隊。每一小隊派有兩位領隊全程照應。特別需要一提的是這些領隊並非專業人員,而是目前在家族協會和白米木屐村就職的永續就業工作人員,雖從無任何帶團經驗,他們散發的熱情和親和力,可是為活動增色不少,有幾位領隊甚至開心的表示,沒想到竟然發現自己頗有成為專業領隊的潛能。

 

在每小隊隊員陸續到齊後,十二部車魚貫出發,理所當然每隊的第一景點是從接待的家族館開始,於是帝雉隊來到碧涵軒山莊、珊瑚隊來到珊瑚法界藝術館、木屐隊來到白米木屐村、而雁鴨隊則是到了無尾港生態博物館,接下來的行程就相互交錯,在一天半的時間內,十二部小巴士載著我們穿梭在蘇澳、南方澳地區,感受不同型式的小團體精緻旅遊。

 

這一梯次的活動充分發揮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讓社區民眾共同投入活動的辦理。四位館主─白米木屐的林瑞木先生、珊瑚法界的賴榮興先生、碧涵軒的張漢欽老師和無尾港的陳燦南先生在前頭領軍,麾下有永續就業工作人員擔任領隊、有社區媽媽來「辦桌」、再加上在地南方澳文史工作室的廖大慶先生、白米社區的賴永來先生和一群無尾港義工的導覽解說。善加運用社區的動員力量,他們做了成功的示範。

 

誠如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女士所言,「文化旅遊吸引人之處,在於能夠實地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在地人互動,而建立起獨特魅力的社區,自然而然會吸引各地人士的造訪」。宜蘭人多年經營社區的努力,找到自我的特色,正散發無窮魅力。藉著文化之旅的舉辦,宜蘭博物館家族與社區緊密配合,推出如旅遊市場流行的套裝行程,目的當然希望民眾可依此建議行程來走訪家族館、來認識宜蘭的文化、宜蘭的產業、宜蘭的社區和宜蘭的人,我們賣的不是旅遊商品,而是要您有「驚奇」,有「感動」,更有「希望」!

社區文化之旅第四梯次─營造家園博物館(珊瑚法界藝術館─賴榮興先生)
社區文化之旅第四梯次─營造家園博物館(珊瑚法界藝術館─賴榮興先生)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