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5期-「真成拓土無雙士,正是開蘭第一人」—吳沙故居

陳宜伶、許碧雲、張峻浩、曾昶尊撰寫,蘭陽博物館改編

吳沙故居正廳外觀,2019年攝。
吳沙故居正廳外觀,2019年攝。

編按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為蒐集、整理宜蘭博物館家族在地知識建置計畫,透過關注在地人群長時間與自然互動累積的智慧,發掘、調查、研究與書寫,將宜蘭在地知識予以紀錄,並將調查資料上傳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蘭陽博物館特此將該計畫作系列電子報,延綿知識的積累,廣宣宜蘭在地人文風情。

開蘭吳沙公廳

吳沙故居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舊地名稱為四城,設有公廳,故居周邊住的都是家族後人。日治初期,日本政府為追緝「土匪」,曾來到吳沙村進行搜捕,過程中吳沙故居的公廳被燒毀,僅存左右護龍。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吳沙故居是1921(大正10)年重建的樣貌,為傳統的三合院形式,正身面寬五間,左右護龍面寬三間,同時使用土塊磚、石牆、磚牆作為建材。重建後的公廳,之後又曾於2001年及2016年進行修護,至今仍作為公廳、家族祭祀聚會場所。2004年宜蘭縣政府以開蘭吳沙公廳為名公告為歷史建築。

吳沙故居之公廳,2019年攝。
吳沙故居之公廳,2019年攝。

展示吳沙開蘭的歷史

吳沙為第一個成功率領漳、泉、粵三籍漢人入墾宜蘭的領袖,在宜蘭的歷史發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了緬懷吳沙開蘭的拓墾精神,維護故居的樣貌,保存過去的歷史記憶,因此吳沙家族就以吳沙故居為核心,成立吳沙文化基金會,將吳沙故居打造成為紀念館,展示吳沙開蘭的歷史。

吳沙故居-1858(咸豐8)土地分割文書,陳義宗攝影,財團法人宜蘭吳沙文化基金會提供提供。
吳沙故居-1858(咸豐8)土地分割文書,陳義宗攝影,財團法人宜蘭吳沙文化基金會提供提供。

 

吳沙家族最早奠基於東北角的三貂社一帶,即今天的新北市貢寮區的澳底、福隆等地。吳沙紀念館所收藏的三貂土地文書,是家族發跡的重要起源。

 

從文書當中可以看到的年代為1783(乾隆48)年,根據內容,吳沙是以吳春郁作為墾號,向北投社通事妙三承墾荒埔,而荒埔地界與吳家田相連,可以想見此時的吳家應已在三貂社開墾一段時間,並擁有資本成立墾號,拓墾荒埔。另一份1796(嘉慶元)年的土地文書中可以看到,,吳沙正積極進行噶瑪蘭的開墾工作,但仍在三貂一帶承買土地,可以看出吳家除了拓展噶瑪蘭的新事業外,也並未荒廢在三貂的基業。

吳沙故居-1796(嘉慶元)年三貂土地文書,陳義宗攝影,財團法人宜蘭吳沙文化基金會提供提供。
吳沙故居-1796(嘉慶元)年三貂土地文書,陳義宗攝影,財團法人宜蘭吳沙文化基金會提供提供。

吳沙文化基金會

吳沙文化基金會創立於2013年,由吳定國先生擔任董事長,在地人文藝術專家共同組成董事會。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引進並提拔優秀文藝創作者,讓吳沙故居成為藝文平台,逐步開拓蘭陽地區的文創產業,嘉惠蘭陽學子與在地民眾。

 

基金會自成立以來,每逢大年初二回娘家,基金會辦理文藝聯歡會,邀請全國各地的藝文團體前來演出,參與盛會的人數每每超過 500人。自2014年起,每年九月左右,基金會會在故居廣場前舉辦吳沙藝文季活動,包含書法、攝影、繪畫、寫生和圖文創作等比賽,同時,舉辦故居導覽、聚落闖關與體驗學習等多樣化的活動,讓民眾能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認識故居特色。

2018年5月30日吳沙文化基金會與佛光大學中文系舉辦吳沙歷史文化研習營,財團法人宜蘭吳沙文化基金會提供。
2018年5月30日吳沙文化基金會與佛光大學中文系舉辦吳沙歷史文化研習營,財團法人宜蘭吳沙文化基金會提供。

 

現階段,基金會主要任務是:擬定吳沙故居營運方向,經營吳沙聚落並規劃社區發展目標,結合在地學術資源,讓學生實地到訪,辦理培訓研習、訓練志工導覽解說,開發周邊商品與書籍,並開放場地租借,提供藝文團體發表作品之場所,提高建築空間運用的多樣性,讓更多人了解吳沙之精神與宜蘭在地歷史。

2019年9月7日吳沙文化基金會辦理覽活動與吳沙藝文季繪畫比賽。
2019年9月7日吳沙文化基金會辦理覽活動與吳沙藝文季繪畫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