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31期- 106-108年蘭博家族入校園3-2

《106年-108年蘭陽博物館走入校園教育推廣計畫》/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宜蘭博物館家族入校園宣傳主圖
宜蘭博物館家族入校園宣傳主圖

預期效益及成果評估指標

本計畫於執行期間共計服務49所學校、442場、9804人,以量化與質化分析評估活動執行成果,量化統計方面針對學校教師發放問卷-「宜蘭博物館家族入校園學校教師觀課滿意度問卷」分析活動執行成果;質性分析部分於家族館授課時本館皆有館員跟課協助並進行觀課紀錄,另於108年起以分層取樣蒐集學生課後心得學習單,綜合評估是否可達成預期效益。


博物館走入校園滿意度調查問卷發放方式為由蘭陽博物館館員請參與觀課的學校教職人員填答,106及107年以紙本形式發放;108年為節省紙張使用改以電子問卷作答,在教師回饋問卷共收到409份有效問卷,其中家族館入校園部分回收259份有效問卷;博物館入校園回收150份有效問卷。質性分析方面以分層取樣在每種課程(含家族館課程12套課程及蘭陽博物館2套課程)的授課班級中各逢機選取2-3個班級,請老師協助於課後發放心得學習單讓學生填答。

(一) 106-108年「宜蘭博物館家族入校園」學校教師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

1. 填答教師基本資料分析

問卷填答人員為級任老師(312人)、科任老師(55人)及行政人員(42人)等,負責業務涵蓋教學、行政管理等層面,於呈現服務滿意度上,相當程度的廣度與代表性。填答資料顯示性別教師組成女性(75.1%)多於男性(24.9%) (圖2),年齡組成為30-50歲青壯年師資為主 (84%)。此數據顯示,青壯年結構的女性教師對於博物館系列活動、課外活動的參與度較高,但亦有可能僅是呈現現階段宜蘭縣國小師資的組成結構。

填答教師教學職務
填答教師教學職務
填答教師基本資料(a.男女比例;b.年齡分布)
填答教師基本資料(a.男女比例;b.年齡分布)

2.學校參與活動動機

學校參與博物館家族入校園活動動機調查以複選題方式讓教師勾選,結果顯示「增加學生學習管道」、「對主題有興趣」為最大宗,409份問卷中,分別有327人與208人選擇此兩項原因(圖3),可知由家族館與蘭陽博物館設計的入校活動本身即帶有「主題有趣」的優勢,也帶有補充基礎教學其外的知識價值,另外有153位教師選填學校推動且150位教師是經由其他教師推薦或曾經參與過本活動後再次帶學生參與,顯示本活動具有一定的品質,令學校願意排開表定課程,持續參與蘭陽博物館家族入校園活動;但另一方面而言,除蘭陽博物館針對不同年級設計三套課程入校操作,其餘參與的家族館舍目前皆各僅有一套課程,造成學校欲重複參加同一館舍課程但無從選擇的現象,在之後的課程內容上,是否有課程更新的計畫也是需經由蘭陽博物館與家族館舍共同研議之處。

3. 活動訊息來源

本題項僅在106年時詢問參與教師,107年起刪除此題項。106年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獲知活動訊息多來自公務系統 (43.9%)、次之為蘭陽博物館官網(28.1%)及親友告知(17.5%)。107年為本計畫執行第二年度,開會重新擬定計畫執行方向,目標 (1)家族館入校園部分,以家族館舍鄰近之學校優先報名上課,讓學員認識生活周邊課外學習資源,增加學生課後帶家人一同去館舍學習之機會 (2)蘭陽博物館入校園部分盡可能的將全宜蘭縣內校園服務,讓更多學校認識蘭陽博物館的課程,進而提升校方帶學生至館內學習意願 (3)偏鄉學生距離遙遠且資源較少不易至蘭陽博物館或家族館舍學習,為顧及學生學習權益每年均安排蘭博入校至偏遠地區上課。朝上列三點目標發展時,分析活動訊息來源讓所有學校知悉本活動之行銷策略並不符合本活動之宗旨,且宜蘭縣學校相當踴躍支持本活動,往往活動開放報名當天即報名額滿,經討論後轉而以主動電話聯繫與家族館鄰近學校或尚未參加過本活動之宜蘭縣內學校等方式邀請學校參與課程,故刪除本題項。

教師報名參與此次博物館入校園活動之動機
教師報名參與此次博物館入校園活動之動機

4.學習成效評估

學習成效評估以教師觀察活動學生投入程度、活動與宜蘭在地知識連結性學校、活動與課程連結性等三個面向進行評估,三題選項皆採用李克特氏五等量表,讓學校教師選擇不同尺度,「非常高」、「高」、「普通」、「低」、「非常低」等;依程度高低依序給予5分至1分。

表1結果顯示,本次課程中平均值較高的題項為「課程中學生投入程度」(M=4.76)與「課程與在地知識連結性」 (M=4.67),顯示家族博物館入校園的課程設計的確與宜蘭在地知識有非常高的連結性,學生均相當投入在課程之中,達到課程設定目標;其中在學生投入程度的題項全部的老師均填寫「非常高」或「高」的選項,顯見博物館家族入校園的課程設計相當生動有趣,能成功吸引學生專注參與課程;課程與在地知識連結性的題項絕大多數老師給予高度肯定,其中「白米木屐館」此題項更是全部的老師均認為與宜蘭在地知性連結性非常高,並表示「課程內容對於館舍發展脈絡詳細,且與在地連結性高。」給予高度肯定。此題項平均分數較低的館舍為「菌寶貝博物館」,教師回饋表示「整體課程完整,惟與宜蘭在地連結小,在課程中若能加入在地元素將使課程更符合博物館入校園之意義」,另外唯一勾選選項「低」的老師是參與「勝洋水草館」課程,但亦有老師給予正面回饋,認為水生植物如稻米,與宜蘭多雨的環境關係密切。

  平均值較低的題項為「課程與學校課程的連結性」 (M=4.24),顯示未來在課程設計上若能與學校各課程領域相關性加強,更能有延伸學習的效果,而從老師個別填答資料觀察到此題項評分較低的課程為「百果樹紅磚屋」、「陳惠美的春仔花」等館舍,未來可思考如何將課程與國文、藝術與人文等領域結合;「菌寶貝」、「勝洋水草館」、「頭城農場」帶來的課程在此題項得到相當高的分數,與自然科、水生植物、認識植物等課程關聯性高,蘭陽博物館入校園課程中,「寫在地底的歷史」針對五年級的社會領域-台灣史前時代,補充課本中篇幅較少的宜蘭史前文化部分,亦獲得老師諸多肯定。

課程學習成效分析結果
課程學習成效分析結果

5. 課程滿意度

課程在整體滿意度高達99.8%,教師選答非常滿意(79.0%)與滿意(20.8%),僅有0.2%的教師選擇「普通」,沒有任何教師選擇不滿意(0%)或非常不滿意(0%),並且全部教師都表示有意願未來再次參加或推薦相關的活動(圖4、5)。

課程分項調查部分,由於家族館入校園與蘭陽博物館入校園授課方式不同,問卷設計亦有所區別,於本段落將兩活動分開討論(圖6)。家族館入校園部分DIY內容深得教師的喜愛(85.0%),次之為課程內容(73.7%),授課講師及整體時間掌控則分別獲得59.5%、24.7%的教師肯定;教師填答課程需加強的部分可與喜愛的部分相互呼應,選擇「無」的教師有89.2%,有少部分的教師選擇「整體時間掌控」(6.8%),其他部分皆僅有不到4%的老師選擇。可知家族館舍在DIY活動進行與課程內容都有一定的品質及特色,而授課講師分數在不同館舍間差距較大,部分館舍的講師自身風采帶有強烈的優勢,深受老師及學生喜愛;亦有館舍如橘之鄉訓練全館員工皆須輪流擔任講師,雖平均分數較低,但師資穩定,三年來均為同一批講師,經驗累積之下逐步成長進步,未來可預見不會有其他館舍在主要講師離職會出現的陣痛期發生。時間掌控部分才是館舍共同的挑戰與困境,因課程內容豐富,如頭城農場的課程豐富且DIY較為複雜,雖觀課及討論課程教案時已刪除部分內容且延長時間規劃為50分鐘課程,卻仍然因學生臨場狀況而有超時情形發生,建議未來如課程教案相當豐富,可增長課堂時間安排以及增加偕同助教人數,讓學生有更好的吸收與更深刻的體驗。

  蘭陽博物館入校園分析結果入下圖6所示,「授課講師」獲得大多數教師肯定(84.0%),其次為第一部分課程內容(81.3%)、第二部份活動(76.0%),最少老師選擇的則是整理時間掌控(30.0%),課程需加強的部分選擇「無」的教師有94.0%,另有6%的教師認為整體時間掌控還可以更好。蘭陽博物館課程均由本計畫的約聘老師及教育處協助蘭陽博物館課程發展的老師進行授課,師資穩定授課方式亦獲得多數老師認可;課程內容部分雖然陸續發展了兩套課程「聽海ㄈㄟˋ的聲音」及「哈囉!宜蘭魚」,前幾堂課操作時學校老師均給予許多寶貴意見,每堂課後蘭博教師們也會互相給予意見改善課程及教學方式,經修正後課程內容平均也有81.3%的老師表示喜歡這套課程。「課程時間掌握」雖較家族館舍來的優良,但依舊有進步空間,未來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時應更為精簡扼要。

 

左圖:課程滿意度調查結果。/ 右圖:教師未來是否有意願再次參   加或推薦其他教師本活動。
左圖:課程滿意度調查結果。/ 右圖:教師未來是否有意願再次參 加或推薦其他教師本活動。

6. 學童可負擔自費金額範圍調查:

宜蘭博物館家族入校園的活動為計畫補助下的免費活動,但合理的使用者付費才能夠支持一項活動的長期、永續的經營,此外,班級老師對於自己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程度是最為了解,因此透過此項調查,除了了解宜蘭縣內對於自費活動的能接受的金額範圍外,也可提供未來若此計畫進行收費或家族館舍在自身館舍內操作此套課程的收費參考。

課程分項滿意度調查橫條圖: (a)家族館入校園。
課程分項滿意度調查橫條圖: (a)家族館入校園。

學生每人每堂課願付金額如下圖所示,較能接受的收費區間在0-50元之間(54%),其次為50-100元收費區間(34.7%), 100-150元、150-200元則僅佔10.5%、0.7%。這也符合北部博物館DIY活動 (1-2小時課程) 多半收費的區間,較少老師認為學生能夠負擔100元以上來參與課程活動,此金額可提供蘭博及家族館舍未來推展半日、全日課程的收費設計的收費天花板參考;在現今仍有補助計畫下,收支平衡對於一個博物館活動可能非必要考量,且免費活動叫好又叫座,但免費課程將限縮使用者對於知識價值的認知,造成課程內容提升與精緻化的限制,為求環境教育長遠發展,建議未來可嘗試向學生酌收部分材料費,觀察活動報名情形並實際與校方聯繫溝通再進行金額上的調整。

 

課程分項滿意度調查橫條圖 :(b)博物館家族入校園。
課程分項滿意度調查橫條圖 :(b)博物館家族入校園。
調查學校老師對於各家族館舍活動,學童(1人)可負擔之自費金額區間。
調查學校老師對於各家族館舍活動,學童(1人)可負擔之自費金額區間。

(二) 106-108年「宜蘭博物館家族入校園」質性分析:

 

【博物館家族入校園】

 

1. 莎貝莉娜精靈印畫學院:我們的海印畫創作

莎貝莉娜精靈印畫學院自106年起即參與家族館入校園活動,主題則配合印畫創作而鎖定在海洋教育上,經過三年的課程活動持續修正,第一年的課程對象為全年段,課程設計未考慮到對象年齡層,因此課程內容與深度對於中、高年級明顯不足,故自107年起,將授課對象調整至1-3年級,期間在課程的難易度降低為適合低年級的學童,大量利用肢體動作與比喻去說明海洋、洋流等物理現象。建議若是要提高授課年級,講師須在海洋背景知識上加強訓練,可以把焦點放在認識宜蘭的海岸或漁業資源等主題。

莎貝莉娜精靈印畫學院:我們的海印畫創作回饋單
莎貝莉娜精靈印畫學院:我們的海印畫創作回饋單

2. 橘之鄉:健康蜜餞

橘之鄉提供的課程是家族館入校園中少數涵蓋全年段的課,因此在課程設計上需能符合各年齡層的內容,從106年課程中介紹金棗作物與其加工後製成的食品外,後續也修正為強化宜蘭在地連結性,加強學童的在地知識、認識宜蘭的文化與自然景觀,其中的DIY活動更是反應熱烈,建議針對高年級可一次將步驟講解完再操作,針對低年級可以將步驟拆解,降低操作門檻。課程中藉由金棗刺激學童啟發五感體驗,最後藉由食用創造生活經驗,講師在課程操作上不論對象年齡層都能達到良好互動、傳遞在地知識。

橘之鄉:健康蜜餞創作回饋單
橘之鄉:健康蜜餞創作回饋單

3. 勝洋休閒農場:魚菜共生

勝洋休閒農場的設立與經營模式是結合宜蘭在地自然資源而有的農場型態,規劃的課程由原本水族的觀念持續修正為符合循環農業、友善環境的方式,課程對象為4-6年級,講師上課與學生互動良好,在各部份課程時間安排上恰到好處,DIY活動也促進學生觀察生物與環境之自然現象,但為了不壓縮DIY活動時間,講課部分的專業知識稍嫌不足,針對水生植物的定義、水草的重要性與功能性皆無法好好的闡述,對於以養殖水生植物的農場目標來說稍嫌可惜。

勝洋休閒農場:魚菜共生創作回饋單
勝洋休閒農場:魚菜共生創作回饋單

4.白米木屐館:白米奇屐

白米木屐館的課程對象為高年級,以介紹白米社區對於居住環境劣化所產生之自發性抗爭運動為基礎,課程內容極具啟發性,也能幫助學生認識宜蘭的重大環境發展史。唯106~107年的DIY活動需花費較大的人力與時間,在觀課記錄中也有許多意見為DIY活動時間不足,108年稍有調整,在時間的分配與安排上調整得很好。

白米木屐館:白米奇屐創作回饋單
白米木屐館:白米奇屐創作回饋單

5. 百果樹紅磚屋:一百顆故事果實

百果樹紅磚屋自107年加入家族館入校園活動,課程目的主要為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運用黃春明老師的繪本故事啟發學生想像力,更利用繪畫、肢體等表演創造故事,課程對象鎖定在中年級,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需要營造故事的鋪陳,加上DIY創作,時間上稍嫌不足,故事需要時間的發酵,因此課程建議上需增加時間,或者捨棄費時的DIY活動,利用故事接龍的方式刺激孩子的創造力或是表演能力,更能達到課程的目的性。

百果樹紅磚屋:一百顆故事果實創作回饋單
百果樹紅磚屋:一百顆故事果實創作回饋單

6. 陳惠美的春仔花:傳遞祝福的花朵

陳惠美老師的春仔花代表台灣傳統民俗技藝,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是較少接觸的領域,故此課程不論是在保存文化或是認識傳統生活上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源,課程中不但要闡述春仔花在民間傳統的應用、來源、種類,課程很大部分也著重在DIY活動體驗,透過緩慢的纏繞技巧讓學生認識傳統技藝,因此在時間的分配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講師也曾表明2節的授課時間更能將春仔花的精神充分表現出來。

陳惠美的春仔花:傳遞祝福的花朵創作回饋單
陳惠美的春仔花:傳遞祝福的花朵創作回饋單

7. 珊瑚法界:深海的火樹銀花-寶石珊瑚

珊瑚法界的題材:寶石珊瑚,是早期宜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對學生來說也是認識宜蘭自然資源非常重要的在地知識,課程對象為中、高年級,課程中針對產業面只有簡單的敘述,且在自然方面也缺乏對珊瑚種類的簡介,經過與講師的反覆溝通,加強寶石珊瑚在製作過程與早期南方澳從事相關產業的居民生活等文化面,使學生認識已衰退的產業。另DIY活動需要拋光、打磨等技巧,也因此在課程裡針對學生人數較有限制,而中、高年級所需要的DIY時間明顯不一樣,建議針對中、高年級可作課程與DIY活動時間的分配,針對高年級增加講課時間(加深)、縮短DIY時間;中年級可以減少講課時間(變淺)、增加DIY時間。

珊瑚法界:深海的火樹銀花-寶石珊瑚創作回饋單
珊瑚法界:深海的火樹銀花-寶石珊瑚創作回饋單

8.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與偶同樂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是少數以表演藝術為主題的家族館,課程對象也涵蓋了全年段為對象,因為偶戲屬於外來的文化,故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也花了篇幅介紹劇團與所在地的關係,過程中除了介紹偶戲以外,也用表演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其中DIY時間更是發揮「無物不成偶」的精神,利用簡單的素材製作偶,不論是時間的掌控、活動流程都恰到好處,其課程設計老少皆宜,在學習中增加很多趣味性,也能讓學生了解宜蘭新興的文創產業。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與偶同樂創作回饋單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與偶同樂創作回饋單

9. 菌寶貝博物館:世界上的主宰者-微生物

菌寶貝博物館是主打科學知識領域類型的家族館,從認識微生物到微生物培養,由於知識範圍較艱深,故課程對象針對4-6年級學生,本課程雖沒有DIY操作,但學生參與度仍然很高,也因為課程主題屬於科學範疇,在地連結性較為薄弱,因此108年度將課程開頭之引起動機調整為結合宜蘭氣候、在地飲食文化等相關知識,製造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而了解微生物種類,課程深入淺出,搭配許多教材教具,能強化學生印象。

菌寶貝博物館:世界上的主宰者-微生物創作回饋單
菌寶貝博物館:世界上的主宰者-微生物創作回饋單

10. 蘭陽窯:生活樂陶陶

蘭陽窯課程係運用陶藝創作來結合宜蘭遺址所出土的陶罐,利用丸山與淇武蘭時期所製作的陶罐類型當作動機,也稍微介紹史前文化,課程比重較著重於陶藝DIY,也因為DIY時間長,加上講師的背景知識有限,所以講課部分無法針對史前文化多有著墨,因此建議講述課程從史前人類對陶罐的使用方法等面向,增加學生對生活的連結性,課程也較能符合全年段的學生年齡,另DIY時間不足也是後續需調整之處。

蘭陽窯:生活樂陶陶創作回饋單
蘭陽窯:生活樂陶陶創作回饋單

11.頭城休閒農場:永續好生活

頭城休閒農場課程主題針對食農與惜食教育,是符合全年段為授課對象之主題,但因為DIY課程中需有刀工與烹飪的技術行為,為求安全性將授課對象提高至高年級,課程操作性與在地知識連結性強,透過親自料理食材使學生了解食物生產的可貴性,是非常富於環境教育的課程,因為DIY操作課程費時,故也是唯一將時間調整為50分鐘的課程。

頭城休閒農場:永續好生活創作回饋單
頭城休閒農場:永續好生活創作回饋單

12.旺山休閒農場:跟著蜜蜂一起做公益

同為休閒農場類型,旺山休閒農場則是以蜜蜂授粉的自然主題為課程,強調自然界中萬物互相依存的重要性,本課程也將宜蘭的在地農業資源做為引言,介紹蜜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課程對象涵蓋中、高年級,由於蜜蜂授粉機制、蜜蜂社會組成複雜且範圍廣泛,使課程內容不易聚焦,因此將課程範圍調整成介紹蜜蜂社會、蜜蜂產品等,製造生活經驗,再簡單說明壯圍的瓜類與蜜蜂授粉的互利共生行為,使課程目標更集中且淺顯。

旺山休閒農場:跟著蜜蜂一起做公益創作回饋單
旺山休閒農場:跟著蜜蜂一起做公益創作回饋單

【蘭陽博物館入校園活動

 

蘭陽博物館入校園課程自106年開始以歷史文化類「寫在地底的歷史」進行博物館的到校推廣,目的是將博物館的考古知識帶入校園,觸及更廣泛的族群,有鑑於歷史文化需要背景知識作為基礎,推廣對象以高年級學生為主,使到校的服務族群受到限制,因此107年新增海洋保育類課程:「聽海ㄈㄟˋ的聲音」,將年齡層往下延伸至三年級。108年,本館針對海洋保育議題調整為更符合在地知識連結,設計了「哈囉!宜蘭魚」,將日常生活中食用魚類的經驗作為引起動機,以宜蘭常見的魚類資源結合在地的文化與產業為主題,再次將授課對象下修至2年級,提供更全方位的課程範圍。本館在108年度針對兩套入校課程發放課後學習單,藉由學習單的回饋來檢視課程學習成效。

左圖:「聽海ㄈㄟˋ的聲音」課後學習單。/ 右圖:「寫在地底的歷史」課後學習單
左圖:「聽海ㄈㄟˋ的聲音」課後學習單。/ 右圖:「寫在地底的歷史」課後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