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8期-宜蘭鐵道建設的肇始-日治後期的宜蘭縣鐵道

文、圖 / 蘭陽博物館 提供

-節錄自《宜蘭線鐵道興建歷程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編按

日治時期引進軌道建設,先建立以人力推行的輕便車道系統, 連接蘭陽平原上的主要聚落,1924(大正 13) 年 12 月 1 日,宜蘭線全線通車營運。此後,宜蘭線鐵道成為宜蘭人最主要的交通設施。
宜蘭線鐵道全通迄今,將屆百年,但其興建歷程卻仍乏人探究。是故,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於2021年委託佛光大學蔡明志教授辦理「宜蘭線鐵道興建歷程調查計畫」,希望藉由史料文獻的蒐集,考掘宜蘭線鐵道的規劃與執行歷程。

日治後期的宜蘭線鐵道

宜蘭線鐵道跨越蘭陽溪的橋樑最初應為木造,但在1927(昭和2)年討論蘭陽溪治水工事時,亦有討論等到蘭陽溪河川整理後再進行鐵道橋的工事。[1]

1927年2月舉行宜蘭商工會時,即有提案改善宜蘭線之議,並向鐵道部陳情,主要內容有:廢去當時施行的混合列車,全部改為完全客車或完全貨車;宜蘭線鐵道原有21個驛站,希望能夠省去10個,以縮短行車時間,一日可以往返2回;宜蘭驛為大站,列車停靠時間長達8-10分(一般驛站2分鐘),因此希望在宜蘭驛開設公眾電報或公眾電話。鐵道部也收到請願書並允諾進行研究,尤其是鮮魚輸送與其他旅客之間的關係。[2]因為蘇澳港離蘇澳驛尚有十餘丁(1公里多),旅客需背負行李相當不便,且運輸會社裏山(後山)建有金刀比羅社,山下有鰹節(柴魚)工場在1928(昭和3)年8月時提出請願,期望將鐵道延長至蘇澳港。[3]

此外,總督府買收了臺陽鑛業會社專用運炭線,此鐵道為鐵道部測量設計,1918(大正7)年興工,1921(大正10)年7月竣工,工費230餘萬圓,從宜蘭線三貂嶺驛西折沿基隆河往上游到石底(菁桐),此為第一期工事。臺陽會社原計畫再興築石底到景尾間14哩(22.531公里)的鐵道,以與台北鐵道連接而到萬華驛,但因資金不足而中止。其後臺陽會社再向總督府申請線路補助,也未能如願。至總督上山滿之進上任,方買收臺陽鑛業會社專用運炭線。若總督府能夠開鑿石底景尾間14哩(22.531公里)長鐵道,台北鐵道萬華景尾間4哩3分(6.437公里)的連絡鐵道,以及原來石底到三貂嶺間8哩2分(12.875公里)鐵道與宜蘭線連絡,則自台北直通宜蘭,免去自基隆八堵迂迴,得以縮短約30哩(48.280公里)路程。[4]

1929(昭和4)年時鐵道部針對全島各線路客貨車進行運轉試驗,在1930(昭和5)年5月準備大舉改造車輪。而宜蘭線到大里路段本用40磅軌條,則改為60磅,這樣就可以行駛大型機關車,將可以縮短行車時間1小時。但大里以南因橋梁關係仍維持原樣。5月下旬試行運轉,因可縮短時間,因此自6月11日改正時間表。原自台北到宜蘭要5個小時,改善後可縮短1小時以上。[5]

二結驛因狹隘,1933(昭和8)年12月由鐵道部施行新築工事,在1934(昭和9)年5月28日舉行落成祝賀式。[6]1935(昭和10)年2月10日晚上,羅東街民在羅東公會堂開懇話會,討論羅東振興之策,會中有人提議羅東驛能夠擴充左側步廊,以因應羅東街日益增加的出入旅客與貨物;另外則是希望設置過鐵路橋(跨月台天橋),以減少危險。[7]

此外,因鐵道機關車均採燒煤,煤煙甚多,一般乘客為煤煙所苦。為解決此問題,以石炭混合無煙炭的方式,嘗試是否可以供機關車用。經鐵道部係員調查,以瑞芳四腳亭產之柴炭混合武丹坑產無煙炭30%,以宜蘭線隧道為測試場域,在隧道內全無臭味,相當成功。[8]此外,民眾也不斷陳情以柴油機關車(ガソリソカー)運轉,1935年10月1日起僅實施在基隆猴硐間每日往返三回,但最必要之三貂嶺大里間卻因經費關係而延期。[9]1936(昭和11)年5月時,鐵道部發布宜蘭線全線將在10月起運行汽油機關車,並期望在蘭陽三郡能夠增設驛站。[10]而宜蘭線從頭圍經宜蘭到蘇澳間之採用揮發油機動車,則在1936年時被納入1937(昭和12)年度預算。[11]

宜蘭線鐵道在興建時,為了急於完成,軌條橋樑不完善者甚多,經過多年改善,到了1936年底,橋樑強化與線路敷換已全部完成。自1937年起,最高時速將從60公里提升到65公里。[12]

到了進入戰爭時期的1941(昭和16)年, 7月14日舉行了蘇澳港築港起工式,隨即有是否敷設臨港鐵道問題的提出,並由道路港灣課與鐵道部進行協商。[13]另外則是蘇澳花蓮港間鐵道是否敷設的問題。[14]

1938年「臺灣鐵路線路圖」。資料來源:渡邊慶之進(1939),《臺灣鐵道讀本》。東京市:春秋社。
1938年「臺灣鐵路線路圖」。資料來源:渡邊慶之進(1939),《臺灣鐵道讀本》。東京市:春秋社。
1941年臺灣地圖中所見宜蘭線鐵道、森林鐵道、輕便鐵道。
1941年臺灣地圖中所見宜蘭線鐵道、森林鐵道、輕便鐵道。

小結

本章藉由大量的文獻史料,發掘了日治時期宜蘭線鐵道的興建緣由、路線選擇、施工過程以及通車後對於宜蘭地方的改變與影響。宜蘭線鐵道的完工,搭配輕便鐵道、糖業鐵道、林業鐵道的系統,民眾在蘭陽平原的移動、與外地的連結,或是貨物的輸出輸入,都較沒有鐵道的時期來得便利且具效率。從此,宜蘭與臺灣北部、西部更緊密地連結,政治、社會、文化上也有更多的交流。譬如,我們可以從《臺灣日日新報》中的報導發現,宜蘭線鐵道通車之後,宜蘭地區的各種建設也大幅度地增加,地方官紳希望臺灣總督府或臺北州規劃、編列預算或執行重大建設時(譬如興建蘭陽大橋、設立蘭陽高等女學校),經常透過火車到臺北市與殖民政府官員進行直接的陳情與溝通。而外地的民眾也藉由宜蘭線鐵道,便利地來到宜蘭,體驗宜蘭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特色。

參考資料與註釋

[1]《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月1日37版,〈蘭陽の先決問題は 濁水溪の治水工事〉。類似跨河架橋的問題,還有跨過宜蘭河的宜蘭橋,甚至宜蘭水道的架橋。

[2]《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2月16日4版,〈蘭陽三郡下住民 希望宜蘭鐵道改善〉;1927年3月5日3版,〈宜蘭線の改良を 考慮する鐵道部〉。

[3]《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8月22日5版,〈蘇澳港の海陸連絡を もつと便利にして吳ね 鐵道延常請願を協議〉。

[4]《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2月2日夕4版,〈臺陽社專用線路 聯遊覽絕好臺北鐵道往宜蘭可短縮ㄝ約卅哩〉。

[5]《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5月3日4版,〈鐵道改正注重貨物 宜蘭線運轉大型 比從前短縮一時〉;1930年5月31日4版,〈宜蘭線及淡水線 自六月十一日短縮時間〉;1930年6月4日2版,〈スビード時代の本島鐵道 時間短縮とサーヴヰス改善〉。

[6]《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5月29日8版,〈祝驛落成〉;1934年5月30日8版,〈二結驛改築 落成詳誌〉。

[7]《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2月17日8版,〈羅東驛步廊擴張竝架設鐵道通過橋〉。

[8]《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4月6日8版,〈防止臺灣火車煤煙 無煙炭混合柴炭 試驗于宜蘭線已得成功〉;1935年4月18日8版,〈使用無煙混合煤炭 鐵道部試驗中〉。

[9]《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14日5版,〈終列車繰延べて 便利になる宜蘭線 待望のガソリソカー運轉は 經費關係から延期〉。ガソリソカー,或亦稱「揮發油」。

[10]《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5月10日7版,〈待望のガソリソカー 十月から運行する〉。至於期望增設驛站(停車場)的位置有:頭圍礁溪間希望在二圍及二圍踏切(平交道)附近增設2處;礁溪四結間在礁溪平交道附近增設1處;四結宜蘭間在宜蘭川北岸增設1處;宜蘭二結間在濁水溪北岸增設1處;二結羅東間在二結200番地處增設1處;羅東冬山間在打那美增設1處;冬山新城間在武荖坑溪北岸增設1處。

[11]《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4月13日8版,〈鐵道部籌購新機動車 配於新竹宜蘭〉。

[12]《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2月10日2版,〈宜蘭線鐵道改善完了 來年增速度〉。

[13]《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7月24日2版,〈蘇澳港の臨港鐵道 近く敷設計畫に著手〉。

[14]《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11月23日4版,〈蘇澳花蓮港 鐵道敷設を熱望〉。

計畫資訊

計畫名稱:宜蘭線鐵道興建歷程調查計畫

計畫執行:蔡明志教授

執行時間:2021年

檔案下載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