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位在海洋與大陸板塊交接的地帶,多樣的地形變化,以及高山河流的阻隔,先後來到的史前人類,在不同環境下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3萬年前的臺灣就有人類活動,直到17世紀才進入文字記錄的歷史時代。考古學家如同偵探,從地層中抽絲剝繭、層層考察地底下的遺物、遺跡,描摹出史前人類的生命史與生活環境、文化發展。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的國定考古遺址目前共11處,代表臺灣史前時代發展的重要內涵,這些考古遺址埋藏著先民的生活與文化,透過考古發掘及研究,讓民眾更貼近這塊土地過去發生的事。
基於文化資產概歸全民所共有之理念,本局於110年7月26日開展之「Blihun漢本-交通樞紐上的國定考古遺址」特展,提供民眾認識國內現有11處國定考古遺址之機會,並呈現第8處國定考古遺址(漢本考古遺址)考古發掘階段初步整理成果及豐富文化內涵,除展覽提供學生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以加深學習印象外,本次再搭配教育體驗活動,以手作DIY方式,增加活動趣味性,擴大文化資產推廣效益。希冀透過實地觀展、活動體驗,深入感受史前人類的生活樣貌、認識臺灣史前史及了解考古遺址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協辦單位: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辦理對象:國小高年級學生,每場次限15人(每位限報名1場,學生可有1位家長陪同)
辦理地點:台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藝文展覽館A棟
活動費用:免費,相關資訊詳蘭博官網公告
※ 如遇天災(例如颱風、地震等不可抗力之因素)或疫情影響,將視狀況調整,或於活動前一天中午前通知取消。
考古小偵探教育推廣活動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