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
下一個
在傳統生活中,「水」除了作為日常飲用與洗滌所需,宜蘭人更藉由豐沛的水資源,開墾出阡陌縱橫的水田,農家竹圍也成為蘭陽平原常見的建築景觀。同時,宜蘭人為了克服自然環境的限制,發揮智慧與耐力,發展出許多特殊的農業生產方式。在這一展區參觀,請你也多注意透明地板下歲時稻作的變化! 展覽日期:常設展2010年10月16日起~
水/河川形塑了宜蘭平原生活方式,平原層的展示焦點在於曾經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動脈河川,以及充滿農家智慧的生活與水的聯繫。宜蘭人為了適應環境所提出的解決之道,從當中,找到他們與環境共處的態度。 展覽日期:常設展2010年10月16日起~
烏石港,曾經是宜蘭最重要的港口,昔日帆桅林立、舳艫相接的港埠盛景,早因自然環境的變化,及陸上運輸的興起而消失。近年重新闢建的烏石漁港,則扮演不同的角色。讓我們站在烏石礁溼地前,想像昔日港埠的盛景,體驗歷史現場的氛圍。 展覽日期:常設展2010年10月16日起~
在傳統生活中,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發展,宜蘭人的特殊生活經驗,衍生出深具在地特色的猜謎、俗諺、歌謠等。這些口傳文學是在地知識與生活經驗的累積,能反映宜蘭當地的自然人文特色。聽到這類歌謠時,會讓人對宜蘭的想像更加鮮活、更加貼近。 展覽日期:常設展2010年10月16日起~
蘭陽平原河道密佈,在道路及橋樑設施欠缺的年代,河運便擔負著非常重要的運輸功能。早期宜蘭河流域的村莊市鎮,即憑藉著宜蘭河水運聯接烏石港,再轉運至基隆、淡水、大陸等地。宜蘭市西門曾經位居重要的樞紐,舟船來往頻繁,因而逐漸發展出行郊林立、繁榮的西門商街。不過,宜蘭線鐵路通車之後,河運趨向沒落,火車遂成為宜蘭人對外交通的主流。 ...
蘭陽平原多颱風豪雨,常常引發洪水肆虐,造成許多人命的損傷;而且在開拓的過程,常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或族群內部發生分類械鬥,使得人命傷亡相當慘重。在這樣的多重背景之下,衍生出許多民俗活動,深具地方特色。 展覽日期:常設展2010年10月16日起~
漢人進入平原,除了要適應多雨的自然環境,同時也要和原住民族爭奪資源。早在漢人入蘭之前,宜蘭的山區及平原分別住著泰雅族與平埔族;族群相遇的歷史,是一篇一篇的血淚故事。漢人以「集團武裝拓墾」的型態,合力拓墾並分配土地,同時開鑿水圳,在短短幾十年內即極有效率的將蘭陽平原開發完成,蘭陽平原自此成為漢人的生活空間與勢力範圍。 ...
「平原的自然環境」展區,由多雨的氣候談起。山上的雨水匯集成河,挾帶砂石,在縱谷出口堆積出沖積扇地形;河水常於扇頂與扇央滲透入地底成為伏流,於扇端受壓冒出地面,形成湧泉;而地下水若遇到適當的條件,則形成溫泉與冷泉。扇面平原河道多成網流形態分布,每遇豪雨洪患,則漫溢平原,河道常發生改變,並釀成嚴重的災害。為了防範洪水為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