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期-蘭陽博物館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成果報告(一)
改寫自「蘭博館常設展問卷調查暨焦點團體訪談委託執行案成果報告」
編按
為了提供民眾從博物館獲得更優質的文化服務與體驗,蘭陽博物館執行了提升計畫,其中的「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透過觀眾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等方式,希望反映不同群體的立場與意見,並以「宜學」、「宜居」、「宜遊」為目標,促進推動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願景、目標與核心價值。
蘭博電子報從報告中摘取焦點團體訪談、常新展規畫策略等逐期刊載,與讀者一同分享成果內容。
蘭陽博物館之定位
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104年委託專業團隊提出的「宜蘭縣文化機構及設施中長程營運管理規劃案」,提出「宜蘭是一座博物館」,作為宜蘭博物館政策發展藍圖重要的核心理念。
105年宜蘭縣博物館事業發展藍圖草案,以「宜蘭是一座博物館」作為宜蘭縣政總體發展的規劃,並以博物館概念改造現實生活的步調、情境與環境,同時以博物館化帶動宜蘭人與環境素質的提升,以「宜蘭博物館總體營造」為使命,「宜學」、「宜居」、「宜遊」為目標,推動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願景、目標與核心價值。
蘭博依據106年文化部博物館評鑑彙整體建議,依本館定位發展,系統性、計畫性的進行環境空間硬體改善以提升友善平權及服務品質,包括營造多元的學習環境,進行博物館與學校合作,並優化展示內容,強調在地知識與環境教育;充實博物館典藏數位化及專業功能提升;提升專業能力,增進國際服務形象,進而讓地方博物館事業永續發展,做為落實宜蘭縣地方博物館中長期建設之基礎等。
以上是官方論述的宜蘭博物館事業藍圖,現今已是110年,官方的願景論述與實務推動是否接軌?有關蘭博的定位是否需要修正?以利提出更有效率的行動計畫。綜合整理焦點團體訪談所得,對於蘭博定位提出的看法彙整如下:
( 一 ) 宜蘭地標及觀光亮點
- 建築特色具代表性
- 帶動觀光旅遊產業
- 行銷宜蘭的亮點
- 整合觀光旅遊產業創造資源
- 外來遊客與在地民眾休憩場所
( 二 ) 終身教育推廣之場域及平台
- 認識宜蘭的最佳戶外教學場所
- 推動博物館進入校園
- 辦理多樣性終身學習活動
- 各級學校研究成果發表舞台
( 三 ) 宜蘭研究推手
- 宜蘭研究文物典藏
- 各類主題研究、冊展、出版
- 提供研究人員工作機會
- 累積宜蘭研究學術能量
- 培育宜蘭研究人才
對『常設展』之建議彙整
( 一 ) 空間規劃
- 目前建築空間與展示空間兩者風格有落差,要融合建築空間的優點,營造有詩意、舒適的展示環境
- 展示留白太少,空間太密,建議移除轉角展示,減少50%以上的展示,知識量減少,保留可停留之空間
- 運用建築天花板,吸引觀眾視線,將展示延伸至天空
- 如何讓人願意看展,要營造私密景點,要有亮點可拍,可以把樓梯轉角設計成時尚的角落,成為遊客必須買票入場的必來景點
- 保留1~2個展場空間,提供藝術創作者辦展覽,提升博物館美學
- 參觀不要限制單一動線(目前一律先上樓由上往下參觀),可以多一些路線規劃
( 二 ) 展示手法
- 隔音間距不足,會互相干擾,影響參觀品質
- 現有展示手法充滿老舊感,資訊量大,因設定是認識宜蘭的窗口,展示內容有想要包山包海的問題,要避免知識性的展示手法,選擇主題做展示,可以認識宜蘭較真實的一面,而非系統知識的介紹
- 宜蘭的故事很多元,要讓觀眾認識什麼?建議用減項展示手法,讓展示具有生活感,用『人的故事』來呈現,有真的文物標本加上好的故事
- 友善的展示,要考慮高齡者、親子、身障等族群的需求
- 多媒體展示方式可與展示內容融合,讓設備融入展示中
- 展場內燈光明暗差異太大,建議調整過暗的區域
- 用『異地共展』的概念,用博物館家族共同設中控台,提供各館內容,做有機性的展覽,呈現可調式內容,而非固定一成不變
- 展示中有許多有關宜蘭的生活、民俗、觀光等,可以在展示中連結外部商業,才能促進商機,帶動在地經濟
- 增加互動設計,多一些聲音光影
( 三 ) 展示內容
- 微型展(常新展)累積的內容可成為未來常設展更新的元素
- 展示內容建議增加:沿海線補魚史、補鰻魚苗、牽罟文化、龜山島人文歷史
- 覺得目前不足的有:山之層的生態多樣性、濕地生態(下埔40甲)、海洋保育、生態保育
- 不同族群包括噶瑪蘭人、漢族、新住民等的典藏文物不足
- 常設展區納入外籍移工的文物展示及重大事件,希望能有漁工故事,例如:『討海人區』補上『南方澳大橋事件』始末及6未死亡漁工名單
( 四 ) 其他
- 海之層的海洋劇場可以透過舉辦創作比賽的方式徵件,播放成果展示
- 可營造三代同堂的參觀體驗,從3樓(引起阿公阿媽懷舊的感情)→2樓(中青代父母關注的現代)→1樓(吸引孩子的教育體驗),分層做三代觀眾的連結
- 蘭博如果短期內沒經費更新常設展,建議先朝更有趣的行銷策略去發展,可嘗試找出博物館與大眾溝通的語言,例如建築設計標榜雨天顏色會不同,可以用『憂鬱的博物館』為形象訴求,蘭博是療癒/育之館,目標觀眾為失戀、傷心的遊客
- 博物館如何『吸引小孩』很重要,小孩是『6個口袋的怪獸』,一個小孩會影響6個成年人的消費
- 企圖建構知識的展示太沉重,應該去創造經驗,不用野心太大想要教育觀眾,而是把博物館當成是一個提供人們進行親友交誼聚會的地方
- 設計探索式參觀遊程,讓客人可以有目標來參觀,增加學習單主題
- 展示內容增加東南亞語文字說明,訓練東南亞語導覽志工,強化東南亞語文宣,升級為東南亞語導覽手冊,提供給入場移工借閱,出場時歸還,搭配語音導覽,導覽手冊要用賣的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