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0期-蘭陽博物館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成果報告(二)

改寫自「蘭博館常設展問卷調查暨焦點團體訪談委託執行案成果報告」

蘭陽博物館成立已超過十年了。(蘭陽博物館提供)
蘭陽博物館成立已超過十年了。(蘭陽博物館提供)

編按

為了提供民眾從博物館獲得更優質的文化服務與體驗,蘭陽博物館執行了提升計畫,其中的「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透過觀眾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等方式,希望反映不同群體的立場與意見,並以「宜學」、「宜居」、「宜遊」為目標,促進推動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願景、目標與核心價值。

 

蘭博電子報從報告中摘取焦點團體訪談、常新展規畫策略等逐期刊載,與讀者一同分享成果內容。

蘭陽博物館SWOT分析

從目的地行銷( destination  marketing )的角度看,蘭博的展示內容恰是以『宜蘭』為主題,包含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等面向,提供觀眾對宜蘭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認識,而『宜蘭是一座博物館』則是訴求的品牌形象,行銷目的不外乎促進地方參與者、產業的利益,創造經濟產值,達到繁榮地方和永續發展的效益。

 

行銷係為了吸引人潮及創造消費行為,同時也是正面形象的塑造,但觀光旅遊產業需具備的資源與條件是多面向的,蘭博除了建築外觀對遊客的吸引力外,設施及服務的品質,交通上的可及性、便利性,以及相關資訊的取得,亦是永續經營要關注的方向。

 

蘭博作為縣立博物館且是『認識宜蘭的窗口』,是目的地行銷的領頭者,相關的SWOT分析有助於未來規劃『常設展』及『常新展』時,能找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蘭陽博物館SWOT分析

S優勢:

1.建築特色是一大亮點

2.具吸引力的觀光景點

3.適合作為各類教育推廣場所

4.提供室內休憩場所(1樓開放空間免費入場)

 

W劣勢:

1.新鮮感會逐年下降

2.交通接駁不變

 

O機會:

1.因疫情影響出國旅遊,國內旅遊轉為興盛

2.『常新展』可促進新鮮感,有助回客率提升

3.行銷品牌形象成為台灣代表性必遊景點,開發潛在觀眾,吸引外國遊客

 

T威脅:

1.常設展更新的規劃執行與經費預算取得

2.周邊建築對整體環境景觀的衝擊

3.導覽解說員的養成與經營管理,影響接待能力與品質

對『常新展』主題之建議彙整

(一) 歷史人文

1. 宗教

重要廟宇的寺廟文物、神明由來

 

2. 飲食文化

傳統飲食由來與流變、宜蘭小吃:米粉羹、羹、肉羹、一串心、炸醬麵、蘭陽四寶(膽肝、鴨賞、糕渣、肝花)、宜蘭三寶(膽肝、鴨賞、蜜餞),米食文化,農產品加工:金棗、菜脯long仔、豆腐乳、紅麴(紅糟),宜蘭美食(例:蔥蒜)

 

3. 族群

族群文化、故事+展示(例:宜蘭移人→客家、南方澳)
噶瑪蘭、大陳新村、眷村、新住民、泰雅族、阿美族、原住民等

 

4. 其他

學校文物、鐵路文物(宜蘭鐵路通車一百年)、考古遺址、找出館藏文物亮點,如考古鎮館之寶輪流展出、傳統音樂、主題人物、阿媽的故事、市場中的常民文化、已消失的文化記憶(空間、人物、事件)、能引起『老人家』共鳴的老行號(配合賣店販售紀念品)、糖業文化、宜蘭的故事與傳說(口傳文學)、當月節慶(觀光)主題介紹

 

(二) 環境生態

溫泉、濕地生態(水鳥與特有生物)、龜山島、步道、捕魚方法、在宜蘭發現的動、植物、宜蘭森林&生活、棲蘭山國家公園的設立、宜蘭的特殊地形、海洋生態:休閒觀光VS.生態平衡、宜蘭的海岸與生態、養殖與休閒

 

(三) 創作、研究成果

候鳥的故鄉攝影作品展(結合濕地生態)
阿嬤的嫁妝(傳統工藝)、漂流木、原木&創作(結合森林&生活)
食器展(結合古早碗盤與現代設計作品)
學生在地研究成果發表展

 

(四) 當代議題

1. 新住民

有關新住民嫁來台灣幫助台灣社會、照顧台灣的孩子、在台灣生活的經驗,新住民母國的工藝(例:蠟染)、藝術、服裝,較少被台灣人知道的族群(例:娘惹族),與台灣原住民、飲食文化(例:沙茶醬)的連結,以及東南亞婚姻仲介的由來與現況等議題的探討。

 

2. 其他

宜蘭氣候變遷、礦石開採、武漢肺炎疫情及防疫文物、高鐵VS.直鐵、反六輕史料、宜蘭厝(傳統+現代)

「常新展」規劃策略

(一)『轉譯』創造新體驗

博物館的展覽是經過設計,具有傳遞訊息的功能,各種主題如何透過設展示設計成為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是『再詮釋』,也可說是一種『轉譯』。現代人的感官刺激與需求,已被網路與科技推至極致,『常新展』必須對既有的事物找到新視角,在感官、思考、行動、情感、關連各種面向,提供一種在別處找不到的獨特體驗,以彌補常設展新鮮感逐年下降的問題。

 

(二)跨界串連博物館家族

蘭博辦過多次博物館家族特展,但展示手法多是集合數家館舍各自表述,比較像是在展場『陳列』家族館成員,館舍通常也只扮演提供資料、展示物件的角色,以及現場提供體驗活動,莫怪有館舍自嘲參與特展是被消費。

 

『陳列』和『展示』的不同處在於展示是有故事的,要講什麼故事?怎麼講?就是展示設計的手法,蘭博作為博物館家族的領頭羊,應可以藉常新展協助家族館解決問題,企劃具創造性、憑館舍一己之力無法達成的方案,而能夠帶來商業利益的更佳,『跨界』就是一個很好發展的思考方向。

 

(三)激發旅遊動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常設展的目標觀眾,依問卷調查結果,近八成的參觀動機是觀光旅遊,年齡則以介於20歲到50歲之間為主,也是佔了八成的比例。觀光旅遊儼然是一種社會風氣,除了考慮金錢與時間的支配額度,內部旅遊動機包括學習求知、經營人際感情、放鬆休閒、滿足好奇心、累積聲望(例如網路社群按讚數、瀏覽次數)等,外部動機則來自景點的魅力與吸引力。常新展如何激發特定群眾的內、外部旅遊動機,滿足多樣性需求,也是必須思考的策略方向。

 

(四)加強促進城市行銷

城市行銷的需要源自於地方生存發展的競爭,蘭博提出的『宜蘭是宜學、宜居、宜遊之地』,其實只是城市行銷的基本條件,不只在台灣,世界各地不少地方也都推出這般訴求,大家都想方設法爭取人們到該地旅遊、經商、求學、居住,創造經濟效益,每個城市都想要取得獨特與唯一的地位,以期成為首選之地。

 

「愈是全球化,愈要在地化」,作為縣立博物館,行銷宜蘭是蘭博肩負的使命與任務,只有『宜學』、『宜居』、『宜遊』這種到處可見的口號,顯然在行銷上是不足的,如何創造無可取代的人文價值,恥漸累積特色能量,應是規劃常新展必備的格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