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因美而良-文物銀行整體藍圖與制度(二)

蘭陽博物館

-節錄自《111年蘭博文物銀行營運軟體規劃案成果報告書》

第162期-2024年3月

文物銀行的整體藍圖

第三、 有計劃地推動宜蘭各機關、學校、民間借用或運用文物

讓文物在其相關脈絡中展示,是「文物里親」核心推動方針,日本大阪的考古街角博物館計畫可做為參考。以大阪歷史博物館為核心基地,由大阪埋藏文化財研究所推動,在大阪市區各地設置零星的、小型的展示空間,稱為「考古街角博物館」,目前有35處。這些考古街角博物館的特色是,讓小型考古計畫之部分出土品留在發掘現場展示,一方面讓大眾認識考古發掘工作的成果,一方面透過現地展示呈現日常空間的歷史層疊,是一種在大眾生活空間中進行推廣教育的方式,也是文物活用非常適當的方法。

考古街角博物館可追溯至1980年代初期,一開始是跟學校合作,建議在學校展示建設途中發掘調查出土的遺物,此後80年代末到90年,正值日本的泡沫經濟時期,企業經濟條件佳,有些在建設公司大樓時發現一些考古遺物,等辦公室蓋好就把出土遺物展示在自己辦公室裡面。在學校、企業之外,主要如公部門機構、寺廟等原本就具有公共場域意味的場所,

採納了考古文物現地展示的做法,逐步累積為35個據點。[1]其中,與企業的合作,甚至是在相關建築計畫設計階段,就納入展示空間設計,成為非公務用途的大樓之小小展示區。這種模式讓人想起臺灣1998年成立的《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指出重大公共工程應編列不少於總預算百分之一的經費用於設置公共藝術。如此,應可以積極評估,如何在各項公私部門工程規劃階段,即採納規劃社區小型展示區的構想。

推動民間運用文物,前述臺灣的藝術銀行計畫可做為參考,針對合作對象的性質、需求與專長等,規劃可相呼應的文物與展示手法,讓文物與不同場域有所呼應、延伸運用。宜蘭的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在2015年於酒店內設置「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噶瑪蘭文化內容,並不定期推出體驗活動。根據報導,東森海洋溫泉酒店特別組成團隊進行調查,訪問學者、拜訪花蓮豐濱新社部落的噶瑪蘭耆老,逐步建立噶瑪蘭族的生活面貌。文化館內展覽以文字解說搭配圖片及文物展示,介紹部落與海共生、干欄式家屋、香蕉絲編織、幾何印紋陶罐、重要祭典等生活點滴。

每逢假日,飯店推出體驗活動,讓遊客穿上傳統服飾拍照、用杵臼搗麻糬、舉弓射箭,還有獵人飯包、「阿里蓬蓬」編織教學、林投葉童玩及陶罐花紋印染等,藉由親自體驗深刻感受部落文化。回家前,也別忘了逛逛文創商店,裡面有許多原住民手作小物,帶回別緻的紀念品之餘,也能以實際行動給在地工藝家更多鼓勵。[2]酒店推動文化展演、文化體驗,收到觀光旅遊在地化趨勢的影響,藉由在地特色展演增加旅遊與住宿的魅力。該計畫由飯店業者、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觀光風管處、宜蘭縣原住民事務所、頭城鎮合作推動。[3]

圖一,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一)。(記者鄧志貞 攝)
圖一,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一)。(記者鄧志貞 攝)
圖二,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二)。(記者鄧志貞 攝)
圖二,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二)。(記者鄧志貞 攝)
圖三,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三)。(記者鄧志貞 攝)
圖三,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三)。(記者鄧志貞 攝)
圖四,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四)。(記者鄧志貞 攝)
圖四,東森海洋溫泉酒店「噶瑪蘭文化主題館」展示與體驗活動風景(四)。(記者鄧志貞 攝)

「越在地越國際」的主張,不論是出於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或者宣傳行銷的考量,對旅宿業確實有影響。文物銀行可以配合這樣的趨勢,和宜蘭本地不同規模、性質的旅宿餐飲業合作。或是合辦小型的展覽,或是提供文物做為裝飾,增益氛圍。

第四、 推動社群參與式的文物徵集與詮釋

好的故事,是文物在專業領域之外,引發大眾對保存、運用文物興趣的關鍵。建議文物銀行可以結合文物與其故事的徵集,透過主題展演規劃,以大眾為主角,讓文物帶出故事,讓故事帶出文物。既做為蘭博主題式的文物徵集與收藏策略,同時藉由社群參與模式,收集公眾歷史意義的詮釋觀點與文物記憶。

本計畫主持人於2018年在馬祖執行的「引路之物工作坊」,就是一種參與式文物詮釋登錄的設計,以對文物背景的掌握為基礎,以博物館典藏登錄原則為引導,為參與式文物詮釋設計新的登錄表格,帶領參與工作坊的一般民眾練習閱讀文物、提出觀察分析,並輔以關係人的訪談,充實對文物的理解。參與者可以透過這樣的過程,完成自我版的文物詮釋,使得文物的存在增益新的意義。這樣的工作坊的目的,在於引導參與者引導學習、體驗如何從文物認識過去,不是給予特定解答,而是將詮釋權賦予參與者,經他們眼見的證據和實際調查操作的過程而建構知識。這可以是文物銀行計畫中文化溝通的重要取徑。

行動方案建議:舉辦「宜蘭故事大家講」系列活動,辦理主題型文物與故事徵集,主題建議聚焦百工、傳統民居生活、信仰等公眾歷史的主題,透過文物帶引口述歷史,透過口述歷史帶出文物,為文物增添立體的人物故事,從生命故事找出有意義的文物。例如,與宜蘭發展密切相關的百工、傳統民居生活種種等,都是適當的主題。為有利民眾參與,活動地點應考量交通便利性,以及空間尺度的親切感。例如,位於宜蘭市中心的「宜蘭人故事館」是一個舉辦民眾參與活動的好選擇,加上該館舍名稱也符合活動宗旨。宜蘭人故事館目前採委外經營,經營團隊必須每年辦理數檔展覽,也有合作契機,應積極評估長期合作方案。

第五、 推動文物的多元典藏模式。

文物銀行,以推動文物的多元運用為目的,同時,也能發展出文物多元典藏的模式。以前述之建議,文物的多元典藏模式包括:(一)以教育品為主的開放式典藏庫;(二)將生活脈絡中的物件賦予「文物」認知,進而轉化成具有「文物現地典藏」意味的模式,等等。

大溪執行的「全昌堂現地保存計畫」的操作模式可做為現地典藏參考。這個計畫主張社區的文物不一定需要收藏到博物館,而是藉由博物館的協助與協作,讓文物所有者成為有意識的收藏者。工作方式應兼顧家族史與大溪學、在手法上結合蒐藏、展示與教育的操作模式,讓家族所有的文物藉由專業團隊協助整理、詮釋,在家族空間中舉辦小型的展示與教育活動,一方面點出這批家族文物對理解大溪歷史的意義,一方面也讓文物所有者重新透過文物認識家族歷史,使得原本只是任意堆放的一批物件,在博物館的協作下成為一批有意義的收藏,讓原所有者有更好的、繼續收藏的動機,也獲得如何妥善保存的建議。

「現地典藏」方針的潛在對象,建議以宜蘭學為藍圖,聚焦在宜蘭博物館家族的館舍、各種傳統百工百業的工作室與工廠、以及公廟等三大類。宜蘭博物館家族,是宜蘭文化行動的重要據點,目前列在協會名錄上的有97個館舍。[4]家族館的經營向來以展覽與體驗活動為重,在文物銀行的架構下,可以選擇其中歷史性、在地性突出的館舍,協助盤點相關文物,並共同發展後續管理與運用,可以擴展出更多元的教育推廣活動。家族館之中,蘭博近年已經協助龜山島文物館與林午鐵工廠盤點文物、建立清單,並進行基本的登錄與攝影。文物的盤點,對於各個關係社群認識自己的歷史很有幫助,獲得兩個館舍很大的肯定。

以林午鐵工廠為例,林午製鑼技術名聞全臺,早期所製銅鑼為臺灣各地軒社使用。林午鐵工廠的現址,仍然可以操作傳統製鑼技術,保有傳統製鑼的工具、以及代表性銅鑼工藝品,也有不少軒社已經不使用的銅鑼送回鐵工廠。林午鐵工廠,是銅鑼技術、歷史與產業的活的博物館,該場域內有不少物件都具有「文物」的意義,可以加以規劃、展示,有助傳統工藝技術的推廣教育。例如見證林午鐵工廠發展的各類文書與物件、遍佈臺灣各地軒社之退役銅鑼(見證林午銅鑼與軒社之社會往來)以及銅鑼製造工具等等。加上林午鐵工廠被提報為傳統保存技術、銅鑼林烈輝匠師通過提報為保存者,未來可以整合文化資產行政的資源與保存維護計畫,發展出將生活空間博物館化、產業物件文物化的模式,增益林午鐵工廠的文物內涵與運用可能性。

圖五,林午鐵工廠一景(一)。(黃貞燕 攝)
圖五,林午鐵工廠一景(一)。(黃貞燕 攝)
圖六,林午鐵工廠一景(二)。(黃貞燕 攝)
圖六,林午鐵工廠一景(二)。(黃貞燕 攝)

百工百業之現地典藏的推動方向,宜蘭推動多年的「蘭城百工—宜蘭舊城匠師博物館網路既文化創生計畫」是很好的參考案例。由於舊城昭應宮之興建,工匠聚集,至今仍具有傳統產業型聚落之性格,社區的居民對傳統工藝有濃厚的情感與認同。該計畫以社區營造的精神為基礎,透過宜蘭舊城的歷史、工藝與生活記憶梳理,補充民間自主角色與內化動能,連結當代的生活型態,讓傳統產業在現代生活中重新扮演積極角色。

蘭城百工行動以顎王社區內的楊士芳林園為核心基地,舉辦演講、課程、展覽與活動。在城隍街「松仔腳」一帶選擇具代表性的工藝匠鋪,如2012年將百年傳承的「花玉號」、「烏肉紙藝店」予空間美化;2013年即著手改造「薛榮興糕餅鋪」、「三合成棺木行」、「金官繡莊」,整體計畫擬整合約二十個匠師博物館。[5]

此外,為了讓傳統工藝匠師參與公共藝術行動,委請社區藝術家陳世強提案設計,結合木雕藝師蔡榮興、木構蔡榮華、油漆黃清喜共同創作,並聘請社區耆老畫師陳水源、漆藝陳湧泉為文史顧問,將社區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作一結合,為社區創造一座具在地文化特色及公共空間藝術化之木雕壁畫。[6]

蘭城百工計畫的核心推動者、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陳世強教授將「匠師博物館」稱之為「現地博物館」,並定義如下:「以文化場域的現有人、事、時、地、物的組成要件,其中主要形態是整個文化生成鏈帶仍在進行中,也就是其中的歷史生命譜系仍在生活與維持,參與者可選擇客觀體驗,也可以選擇主觀融入,設身處地了解其文化生成並體認其建構脈絡。時間是流動進行的,觀看對象也須實地參與才能獲得資訊與體驗,是多向的互動,補充了傳統博物館權力結構上的主觀侷限,也是文化觀察及操作策略的逆勢轉向。」[7]

此外,各地宮廟也能視為「現地典藏」的潛在對象。宮廟,是見證聚落發展的所在,包括歷史、美學、社會交往、信仰生活等資料的匯聚之所。有關於廟宇文物如何強化其「現地典藏」的意義,參見下一章的東嶽廟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與註釋

[1] 參見大阪文化財協會事業企劃課推廣組組長積山洋先生於2017年受邀到蘭博參加「臺日考古論壇:當代博物館的考古展示與教育」所發表的內容。https://www.lym.gov.tw/ch/collection/epaper/epaper-detail/d8acfedc-9bf9-11eb-b345-2760f1289ae7/。瀏覽日期:2022年2月18日。

[2] 參見《欣傳媒》2015年2月26日<東森海洋温泉酒店 深度探索噶瑪蘭文化 >報導。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506。瀏覽日期:2022年2月20日。

[3] 參見《自力晚報》2015年2月12日<宜蘭原住民文化打造噶瑪蘭族文創旅店 >報導。https://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aspx?artid=20150213sarlin006。瀏覽日期2022年2月18日。

[4] 參見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網站。http://families.lym.gov.tw/ch/search/TSILanMuseum-000142/。瀏覽日期:2022年2月12日。

[5] 陳世強2013,「蘭城百工」─現地博物館建構中的宜蘭城。《蘭博電子報》,第104期。https://www.lym.gov.tw/ch/collection/epaper/epaper-detail/662d6a13-fff3-11eb-92da-2760f1289ae7/ 。瀏覽日期:2022年1月30日。

[6] 參見蘭城百工計畫網站。https://ilancraft.wordpress.com/5-2/ 。瀏覽日期:2022年2月8日。

[7] 同註5。

計畫資訊

計畫名稱:111年蘭博文物銀行營運軟體規劃案

計畫執行:黃貞燕教授

委託單位: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計畫時間: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