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3期-蘭陽博物館館藏文物整飭及上架計劃簡介

文/圖:林怡瓊(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蘭博館藏品現況

蘭陽博物館成立於民國93年,是縣級公有民俗文物的專責維護與管理機構,早至民國40年代開始,便開始進行宜蘭地方史料及文物的蒐集,歷經宜蘭文獻委員會、縣立文化中心、蘭陽博物館籌備處等單位,後於民國99年將原存放於文化局庫房之蒐藏品,全數搬遷至頭城的蘭陽博物館。目前蘭博共計有七千餘件的蒐藏品,其中包括自文化局搬遷之館藏品、展示教育用品及部分未登錄物件共四千多件。

 

蘭博館藏品種類相當多元,依主題可分為漢人衣物、飾品、生活器具、農漁具、家具、神像、版畫及書畫、臺灣早期碗盤及甕缸、石碑石器、祖先牌位以及原住民文物等;若以材質則可分為織品、紙質、木材、陶瓷、玻璃、石材、金屬及複合材等。隨著博物館典藏庫房設備完成,目前已陸續進行典藏空間和設備之清潔整理及櫃架編號規劃,並將這些藏品暫時以原包裝分散存放於館內典藏暫存區。

陶瓷類文物暫存區
陶瓷類文物暫存區

計劃目標

文物是博物館展示與研究的重要基石,博物館典藏管理人員莫不追求最安全與最有效率的藏品管理方法,因為這是鞏固基石的主要作為,而這一切都需源自於像是在表演舞台幕後、默默辛勤執行的完善基礎藏品整飭作業。

 

鑒於上述需求,三間的工作團隊有幸能為蘭博提供藏品整飭服務,從我們工作團隊的專業實務經驗出發,協助落實蘭博的藏品管理與維護作業,使蘭陽博物館能更有效地進行後續蒐藏管理以及藏品利用,將大量珍貴的文化資產分享於民眾。

文物整飭作業前的包裝狀態
文物整飭作業前的包裝狀態

工作內容

整飭工作流程規劃
整飭工作流程規劃

今年度實際的工作期程僅六個月,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3000件、不同材質文物的整飭作業,對工作團隊而言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因此詳盡的工作規劃與進度時程安排在實際工作前則顯得相對重要。

 

由於藏品目前皆已在庫房內的暫存區,所以在顧及文物安全與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工作區域暫時設置在庫房空間中,初步有文物登錄區、清潔區、攝影區與暫時上架區等,各區域的設置與動線安排都是煞費一番苦心與不斷的討論與重複調整;也非常感謝館方的協助,使得工作計劃在充分溝通協調後得以擬定,再由三間團隊人員依規劃設置適當的工作環境並進駐蘭博典藏空間;除此之外,我們也清楚明確的訂定人員庫房進出與相關作業工作規範,一切的考量都是為了使文物與人員都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整飭工作。

 

工作內容則是在館方原有的登錄資料基礎上執行一連串、完善的藏品整飭作業,包含如開箱、清點核對、狀況檢視、基本資料登錄、基本清潔、攝影、基本維護包裝以及入庫上架等工作項目;同時依據文物所屬樓層以及材質訂定不同階段的執行順序。儲存在二樓的中小型文物為優先處理對象,6月初起在工作團隊的努力下,第一階段600件的陶瓷類藏品整飭工作業已完成。

 

文物整飭作業其實是一個需要細心、又需要人力的長期性工作,如工作人員在文物持拿操作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資料繕打與登錄、核實則要力求無誤。文物基本資料的登錄重點包含名稱、尺寸、重量與櫃架位置,這些都是眾多文物身分資料中的一部份;尺寸、重量除作為基本資料外,在未來的展示櫃架承重設計與包裝運輸規劃時皆可參考,而櫃架位置則好比是文物的門牌號碼一樣,當典藏人員需要取拿或歸位某一件文物時,即可以查閱看它儲存在庫房空間中的那個櫃架或抽屜中,避免有查無此物的狀況發生。

文物清潔示範
文物清潔示範

 

文物上架前也會至少拍攝正、側面各一張特徵的圖檔記錄,功能除了像是身分證上的大頭照,可以讓典藏人員、研究人員輕易辨識是那一件文物外,同時可以作為文物目前保存狀況的記錄。

教育推廣活動

 

蘭陽有其獨特的文物屬性與地理位置,更有眾多喜愛館藏文物的人士,因此就長期而言,館方與工作團隊皆希望能透過這個專案的進行,讓更多人參與認識文物整飭作業,因此也將本案部份合適的內容,分階段設定成文物保護教育推廣活動,將預定舉辦多次講習課程,開放博物館志工或在地相關有興趣的人士參加,除厚實地方的人力資源,也提供未來其共同參與地方文物的基本整飭作業的可能。

教育訓練課程
教育訓練課程

結語

文化資產的維護包含許多面向,以本案為例,在館方爭取的有限資源下進行實質性的藏品整飭作業,使藏品獲得妥善的儲存與典藏管理,另一方面也進行相關的教育推廣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和互動在館方、承辦單位與參與志工三方間皆獲得正面的學習能量,因此這不僅僅只是一個委託計畫案而已,文化資產維護以及處理藏品的態度與觀念已慢慢深植在這塊土地上。

庫房內文物運送操作示範
庫房內文物運送操作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