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0期-「賞鯨解說員深度培力工作坊」參與心得

李柔儀 /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賞鯨解說員深度培力工作坊。
賞鯨解說員深度培力工作坊。

前言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為深化在地海洋知識素養,加強海洋教育與海洋文化深耕於地方,並以烏石港獨特的海洋環境資源及海洋生活文化塑造為「海洋生態博物館」的概念,邀請在地各種海洋從業人員與社區成員、文史工作者參與連續兩梯次共四日的知識培力工作坊,一起成為「生態博物館員」,第一梯次的活動於3/9(三)於蘭陽博物館展開,主題為「賞鯨解說員深度培力」。

參與心得

館長講解如何發掘宜蘭的吸引力,讓遊客能一來再來。
館長講解如何發掘宜蘭的吸引力,讓遊客能一來再來。

現場聽一次館長講博物館果然跟看影片不一樣,主要是希望資源能整合並發掘宜蘭有什麼吸引力可以讓遊客一來再來,對宜蘭龜山島觀光行業未來有什麼更進一步的探討並針對各船家解說員開的全面的深度學習培力課程。

防災產業協會的黃少薇秘書長演講龜山島的防減災。
防災產業協會的黃少薇秘書長演講龜山島的防減災。

第一場由防災產業協會的黃少薇秘書長所演講,主題是龜山島的防減災,聽完我才知道我們精神地標的龜山島是活的!火山!一個活火山的不確定性非常多,最嚴重的爆發和海嘯,還有火山灰等等,對第一線的船家有切身的關係,很仔細地介紹要如何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的各種方法,也舉了日本的防減災成功實例,災害隨時都會發生。就像發生921大地震的那一年,我家人那個時候對災害也沒有甚麼概念,就因為這樣讓懷孕兩個月的我媽摔下樓梯,還在她肚子中的我很幸運沒事,不過因為經歷這件事我媽對地震防護非常敏感。

最好是希望不用因為經歷了甚麼,才有防災的想法是最好的,講者講了一個很重要的,發生災害時要先救自己,再想救別人,也要有防災包和不被固定觀念圈住的想法。

發生災害時要先救自己,再想救別人。
發生災害時要先救自己,再想救別人。

第二場是鯨豚協會的曾鉦琮秘書長主講,因為龜山島附近有非常豐富的地形,形成了多采多姿的生物多樣性(魚種多),也吸引了各種鯨豚前來宜蘭外澳,還是第一次救援鯨豚的始祖之地,在龜山島出沒的鯨豚有多達十種,我才發現原來一次一群海豚會有兩三百隻,像是最常出現的飛旋海豚,近幾年的鯨豚目擊紀錄APP有五百多筆都是船家的紀錄,紀錄可以看出鯨群的分布區塊,對於資料收集和研究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讓船家知道從哪裡走最有機會看到鯨豚。

 

第一線對於鯨豚的知識很重要,講者說之前有一隻擱淺,他們要出動的時候會先看到影片,那隻鯨魚已經去世了,用氣孔和嘴巴開闔可以很簡單的分辨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生死與否,漁民不知道就直接把已經去世的鯨魚推回海裡,隔兩天又飄回來,已經無法解剖確認死亡原因了,這也是為甚麼需要本次對烏石港周遭海洋從業人員進行深度培力工作坊的原因。

鯨豚協會的曾鉦琮秘書長介紹著在龜山島出沒的鯨豚有多達十種。
鯨豚協會的曾鉦琮秘書長介紹著在龜山島出沒的鯨豚有多達十種。

第三場是由生多中心洪崇航博士講海鳥的起源,台灣的海鳥以及海鳥的生態狀況,還有海鳥的未來;對我來說海鳥就是飛在天空的麥當勞圖案,還有遊戲裡面的海鳥Q版圖案,幾乎沒有很正經地看過海鳥,以前看動物星球和國家地理頻道的時候一直沒有甚麼感覺,講者一說我才發現海鳥就是一群一起交配的習性,我以為是他們沒有太多地方可以停留才會大家都黏在一起。

 

海鷗居然會因為捕魚的船隻過量捕撈而瀕臨絕種,台灣的小海鷗也因為各種人為干擾而四處遷徙的,數量也在減少中,而且海鷗沒有辦法靠人類復育,因為光是生活技能人類就很難教,更何況牠們是會遷徙的,如果要達成這全部的野放訓練會是跨國的合作才能夠辦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其實海鷗是只能從旁協助,像是為他們營造一個好的棲地;針對食物也有狀況像是在南部有賞鷗船會丟魚油等等的吸引海鷗給遊客看,而看海鷗其實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油資消耗多卻便宜,長期來看也不是一個很好的生態旅遊模式,我覺得我們現階段能做到最好的就是多推廣海鷗的知識和不要再去打擾海鷗的休養生息。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崇航博士講海鳥的起源,台灣的海鳥以及海鳥的生態狀況,還有海鳥的未來。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崇航博士講海鳥的起源,台灣的海鳥以及海鳥的生態狀況,還有海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