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0期-日治時期的宜蘭飛行場(一)

取自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19年,蘭陽地區⽇治時期軍事遺構⽂化資源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前言

臺灣的戰略位置優越,在 1944-1945 年間,成為美、日兩國航空對決的主要戰場。宜蘭因位處東北部,銜接琉球至臺灣之空中防線,又有廣大的平原、沙灘,可供登陸與補給,加上擁有蘇澳港,並配置三座機場,成為日本部隊南向東南亞的關鍵地位。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在2018年執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以宏觀視角、區域定位及軍事功能之探討,此案在2019年完成結案報告,還原了宜蘭地區在臺灣二戰史上扮演的角色與歷程,本刊將逐期擇要刊載,讓後世重新認識、理解刻劃於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跡痕。

宜蘭飛行場建設起源(初始時期1935年~1941年)

宜蘭地區飛行場建設起源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1930年代中期開始,伴隨世界民航運輸發展,以及臺灣作為南進航空中心的確立,臺灣各地民航發展開始興盛。

日治時期的宜蘭街鄰近日本-臺灣航線,樋口要司就任宜蘭街長以降,努力爭取終讓飛行場可以具體實行建造,經過民眾的勞力奉仕及分配各稅戶半額的賦稅共37,200日圓(計土地徵收費31,254日圓、整地工程費6,100日圓、各項雜費845日圓等),宜蘭飛行場於193510月1日開工,1936630日竣工,位於臺北州宜蘭郡宜蘭街西北約1公里的金六結地點(今金六結營區)的飛行場完工,715日進行開場儀式。

舉辦開場式之前一日(714日),臺灣國防義會航空部所屬飛機之義勇「學校」號(搭載臺北州知事)以及另外二架サルムソン飛機,1625從臺北起飛,1645抵達宜蘭上空,三機低空繞行一周後降落,完成宜蘭飛行場首次著陸的歷史紀錄。15日早上1130左右於飛行場內舉辦盛大儀式,當時總督代表戶水遞信部長、臺灣軍司令代表荻洲立兵參謀長、堀田交通局總長、今川臺北州知事、石川警務部長、林文書課長、臺電野口理事、佐倉航空官等官吏,加上在地的宜蘭、羅東、蘇澳等蘭陽平原三郡守,樋口街長及佐藤、山瀨、黃再壽等三位州協,小島飛行場促進同盟會長,還有其他官民共五百餘人參與盛會,會後讓希望者共60名輪流搭乘「學校」號等三架飛機繞行宜蘭街一周,其中最高年齡搭乘者有88歲婦人數名。

開場後的宜蘭飛行場由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使用中島(フオツカースーパ ユニバーサル)型陸上飛機營運航務,81日開始進行臺灣島內臺北(臺北飛行場)、臺中(臺中飛行場)、高雄(高雄海軍用地;岡山)、宜蘭(宜蘭飛行場)、花蓮港(花蓮港陸軍飛行場)等地點的環島航空旅客、貨物及郵政等業務。

《飛行場記錄內地(千島・樺太・北海道・朝鮮・臺灣を含む)》之〈臺灣飛行場配置一般圖〉記載宜蘭飛行場屬於遞信省飛行場,但內頁之〈宜蘭飛行場〉卻歸類在陸軍飛行場。可見宜蘭飛行場是日治時期蘭陽地區最早成立的機場,也是軍民兩用的飛行場。

左:1930年代日本在臺灣地區建立的飛行場配置圖。 / 右:宜蘭飛行場概況。
左:1930年代日本在臺灣地區建立的飛行場配置圖。 / 右:宜蘭飛行場概況。

宜蘭飛行場在環島東線航線營運後,卻因跑道地基鬆軟飛機在起降之際相當危險,加上接近雨季時面臨使用困難的窘境,1936年進入10月後有二次停飛,11月後有二次的停飛、四次延班,經常無法順利降落宜蘭而必須改成以花蓮港(南)飛行場起降的情事,加上經費的短缺致使無法進行改善工程。

根據《飛行場記錄內地(千島・樺太・北海道・朝鮮・臺灣を含む)》,宜蘭飛行場為陸軍飛行場,東西向寬度200公尺,長度250公尺的原設計跑道因無法使用,地圖上刻意以虛線標示廢除。而在每年的雨季(12月-3月)場地排水困難。飛行場附近地形開闊,東南側有宜蘭川及高約3.5公尺的西鄉堤防,造成單方向起降的障礙,且當時僅能使用小型飛機。

宜蘭的氣象狀況一如俗諺「竹風蘭雨」所描述,當新竹起風之際,宜蘭在降雨量也比較多。地面交通與宜蘭市有道路連接,有宜蘭線鐵路聯繫宜蘭站和臺北市相通。但由於有上述宜蘭川堤防、氣候等障礙的因素,其實不適宜作為民間的定期航線營運,若是可以在市區的東邊地區設置飛行場更為適當。

為了改善跑道地質條件的限制,193612月開始停止使用飛行場,徹底進行排水工事的整地工程,宜蘭街甚至向州政府商借8噸重的滾輪,從翌年1月開始以重車進行地面夯實工程,不過最後定期航線仍然在冬季取消宜蘭的航點,改為臺北直飛花蓮港的航線。

宜蘭飛行場一直處在禁止使用的情形,但宜蘭街的有關人員仍不放棄,1938年夏季開始進行飛行場的擴建工程,終於在1939年的3月底徹底改善完成,41日開始,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進行(由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改組而成)搭載旅客的航班。

1939年水路部對宜蘭飛行場的地理、環境、氣候、行政資源以及交通運輸都有詳細的調查介紹,內容大致如下:

(一)飛行場狀況:

  1. 平均海拔約10公尺。
  2. 本場地範圍自東北到西南長度約800公尺,寬度約200公尺,以及東西向長約800公尺,寬約150公尺(總面積約25.8萬平方公尺)。起降跑道有東北-西南的A跑道與東西向的B跑道,前者全長550公尺,寬幅約50 公尺,此處為最適合飛機起降。
  3. 本場地質屬混合砂礫土壤,地面因為經過輾壓整平,沒有高低起伏而平坦,跑道鋪設5-7公分的砂礫且地面堅硬,然場地東北邊及西南方未整地範圍內地表軟弱。
  1. A跑道的西北側往B跑道區域的東南方緩緩傾斜(坡度約1/180),因而AB跑道交會處在下豪雨時容易積水。西側練兵場地區為飛行場擴建預定地。場外周圍設置排水溝,場地中央附近的東北-西南走向埋設暗渠,並有集水槽收集雨水。
  1. 除跑道區域外,其他部份幾乎長滿草皮、雜草,地面狀況因季節性的日曬沒有特殊變化,但在降雨時期因積水而表土鬆軟,乾季則為表面粗鬆(目前計畫整地工程當中)。
  1. 場地西側有「ギラン」(宜蘭)的地名標誌。範圍內的降落區域沒有飛航障礙物。
  2. 適當的起降方向為東北或西南,北西北或東南東方。起降之際必須注意場地東南側的西鄉堤防(高度約3.5公尺,寬幅約3.5公尺),及西北方1.7公里處孤立的枕頭山(72公尺)。又西邊緊鄰著平坦、長滿草皮的陸軍練兵場,經常誤以為降落跑道。飛行場區域內的排水溝,以及練兵場的一部分建構了壕溝與鐵絲網,為防止飛機誤闖而豎立紅旗警戒。
  1. 本場沒有設置飛行機格納庫,有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臺北支所宜蘭出張所建物(高度約5.5公尺),信號(吹流)柱(高度約12公尺)。另有宜蘭測候所飛行場出張所風速塔(高度約10公尺)。

(二)周圍狀況:

  1. 本飛行場位於宜蘭街西方約1.8公里,宜蘭川之右岸,附近有蘭陽平原。東邊地勢開闊,距離8公里處面臨太平洋。西方有從北方向西南連貫的山脈,約3公里即可抵達其山麓,西北邊約3.3公里處有座標高307公尺的高地,還有1.7公里處孤立72公尺高的枕頭山,場地周遭為大致上為水田。
  1. 飛行場外圍村落處處有竹林,西南方的竹叢約有13公尺,北側周緣附近的有12公尺,還有在北邊宜蘭川南岸附近的竹林約有15公尺。東南邊之宜蘭街至三鬮間道路的兩側有約5公尺高的行道樹,東北方垃圾焚化爐的西側約略南北向的道路兩側行道樹高約9公尺。
  1. 宜蘭川(寬度約120公尺),從場地西南側流向西北側,經半圓形弧度後轉向東北方。飛行場的西北方有高約6公尺的西鄉橋。東北側約2.3公里處有磚窯製造會社,煙囪高度約有36公尺,以及東邊約1.2公里處為專賣局製酒工廠,煙囪高度約有30公尺,同側火葬場及其煙囪高約9.5公尺,還有垃圾焚化爐的煙囪高約15公尺,紀念碑高度約4.2公尺。
  1. 飛行場東方與宜蘭市街連接三星之間道路為專屬道路,沿線豎立和場內出張所聯繫的高約7公尺之電燈、電話線。

(三)地方狀況:

  1. 東方約1.4公里處(宜蘭街坤門)為本地駐軍為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分屯中隊。宜蘭郡警察課位於東方約1.4公里處(宜蘭街坤門)。巡查派出所位置東方約2公里處(宜蘭街坤門)。宜蘭郡役所位於1.5公里處宜蘭街坤門,宜蘭街役場位置東邊1.8公里處(宜蘭街坤門)。
  1. 宜蘭街有8家醫院,官立宜蘭醫院與宜蘭陸軍醫院的設備相當。
  2. 由內地人經營的旅館有7家,可容納300人住宿。
  3. 飛行場內和宜蘭街有自來水設施。
  4. 宜蘭街有4家鐵工廠(其中3家擁有車床設備),可達進行暫時緊急修理的程度。
  5. 宜蘭街僅能供應少量的汽油、潤滑油脂。

(四)運輸與通信:

  1. 宜蘭火車站位於東方約2.4公里處。公共汽車由昭和自動車株式會社經營從宜蘭街發車,經由飛行場東側至三星,約每小時一班車。最接近站牌在飛行場前(約150公尺)。
  1. 距場地東南方約200公尺的道路有15公尺寬,可連絡宜蘭街與三星,飛行場專用道路寬度約10公尺,可以通行汽車。
  1. 宜蘭川可能航行裝卸船,河口附近有東港,河口也稱為東港口,漲潮時中國(戎克)船可以進入內河。宜蘭街車輛公共汽車有5輛,貨車有8輛,運貨馬車約30輛,另有人力車約653輛。宜蘭車站前有丸通運送株式會社等8家貨運行。
  1. 距離宜蘭街宜蘭郵便局約2公里,可以進行電信、電話業務,飛行場內亦有電話。

(五)氣象:

  1. 宜蘭測候所位於東方約2.7公里處,進行觀測航空氣象,目前計畫在飛行場內設置測候所分室。
  1. 季風方面,當地的冬季季風從10月至翌年3月期間吹拂東北風,11月至翌年2月間風速強勁,偶爾來自中國、朝鮮等方向的低氣壓通過時候季風消失,夏季季節風從5月至8月間吹拂西南風,其風力極為微弱,不過颱風大概在每年的8月來襲最頻繁。
  1. 天候方面,冬季的東北季節風與西邊橫亙的山脈接觸後連日降雨,恰如內地的梅雨氣候,夏季的天候大致穩定。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期間,陰天、降雨的每月日數超過20天以上。霧氣發生以3-5月之間最常發生。

(六)其他:

  1. 本場於1936年7月獲得公同使用的陸上飛行場許可,設置期間自1936年7月1日至1946年6月30日止。目前本場為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所屬運輸機,執行臺灣環島航空客運與郵政業務的定期航班中繼站。
  1. 每天臺灣島內東西兩迴各一班對開往返。
  2. 1937年4月8日,陸軍輕爆擊機(輕型轟炸機)因故障而緊急降落本場。

儘管在有關人士種種的努力下,宜蘭飛行場開發益趨完善,但在1937年7月7日爆發盧溝橋事變後,中日全面開戰,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屬於作戰資源的燃料成為重要物資,1940年10月實施〈燃料消費規正〉,使得島內循環航線停飛。10 更由於日軍作戰部署以對華南、南洋方面為主,宜蘭飛行場因為地理位置關係還只是屬於備用機場功能。

1938年宜蘭飛行場地圖。
1938年宜蘭飛行場地圖。

太平洋戰爭初期的飛行場(1941年底~1944年)

1941年12月8日,日軍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同時駐臺航空兵力進攻美屬菲律賓群到,太平洋戰爭就此展開。

1941年底之際,日本海、空航空作戰各部隊派往西南方面出戰成為外戰的航空隊後,臺灣各地飛行場逐漸成為南進戰略的航空隊訓練基地。

1942年4月,海、陸軍同時在臺灣成立航空訓練部隊,陸軍第一航空軍第51教育飛行師團新編第104教育飛行團於屏東成立司令部,管轄第106教育飛行隊駐臺中(戰鬥機),第108教育飛行隊駐屏東(戰鬥機),第109教育飛行隊駐嘉義(重爆擊機)。海軍方面於41日成立新竹航空隊,進駐新竹飛行場,10月則設置二代高雄航空隊,合計兩支航空隊各別駐紮南、北部。

顯見在1942年期間,臺灣航空兵力以陸軍為主力,作戰防禦重點在南部的區域,宜蘭飛行場由於地理位置關係,並非作戰主力。

 

隨著戰爭發展至19432月以降,美軍已經開始逐漸對中國東南沿海的廣東、海南島一帶日軍設施增加攻擊,對此臺灣西南部的警戒有必要強化。1943年間日軍在臺灣的空防部署,陸軍以第104教育飛行團,海軍則以第14聯合航空隊的訓練部隊為主,從駐防地點來看似乎遍及全臺,不過重心仍針對來自西南的威脅,所以駐防機場以西南部為主;其次為中、北部;東部只有一個教育飛行隊同時駐紮花蓮港與宜蘭飛行場,航空兵力相當地薄弱。

同年1125日美國陸軍航空隊利用日軍防禦的死角,以B25P38等戰機越過臺灣海峽,攻擊新竹飛行場。美軍雖然有3架飛機被擊落,但是日軍在地面的軍機有17架遭到摧毀或起火燃燒。 事後日本重視此問題,派遣陸軍第246飛行戰隊,以及第18飛行團司令部偵察隊,從大阪駐地移防屏東飛行場,防禦目標以高雄港灣內船隻為主,以上兩個航空隊在翌年3月才返回日本。

1943年底由於日軍戰線的逐漸後退接近臺灣附近,駐紮的航空部隊從訓練部隊改為實戰部隊,顯示臺灣空防進入轉折點。

隨著美軍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的進展,1944年初美軍大舉攻擊日軍位於太平洋中部最大的吐魯克島海軍基地,日軍大本營為了防範美軍的繼續侵犯,同時為確保沖繩、西南諸島、臺灣等要地之絕對國防圈安全,還有南洋的交通路線順暢,於是發布「十號戰備」計畫整備上述三個區域的軍力。

其中沖繩群島成立陸軍第32軍。為強化臺灣的航空設施完備,特別重視東部地區,以便和西南諸島飛行場連成一氣。日軍特別參考先前和盟軍作戰,對方在新幾內亞的摩爾斯比(Moresby)航空基地概念,由航空本部遠藤三郎中將、參謀本部作戰長服部卓四郎等人,他們在1943年曾提議的「航空要塞」戰略,規劃飛行場的設置需要少量、集中,以重要核心飛行場為中心,附近周遭建造數個輔助飛行場,整合成大型的航空要塞。各跑道之間以誘導路(疏散道)聯繫,即使遭遇轟炸破壞,仍然可以利用剩餘的跑道起降。

1944年1月,日軍大本營發布〈航空基地整備要綱〉,在建設「航空要塞」的方針下,從當年3月起新構築東部地區宜蘭、花蓮港、臺東等地區的第二飛行場,新建的機場則稱宜蘭(南)、花蓮港(北)、臺東(南)飛行場。這些飛行場中只有臺東(北)飛行場由海軍航空隊進駐外,設計規畫宜蘭、花蓮港地區為「根據地航空要塞」,臺東則是「機動航空要塞」,還有臺灣與沖繩群島必須分別提供容納一個飛行師團兵力的駐紮。

原先興建於1936年的宜蘭飛行場依地理位置,改以宜蘭(北)稱呼,並於十號戰備時進行擴張整備,於西側再增建跑道,後稱宜蘭(西)。此時臺灣軍航空參謀三浦辰夫的構想為在臺灣的北、中、南部各自建造能夠容納整個飛行師團駐紮的大型航空要塞,在東部方面,以花蓮港、臺東的特設警備隊為主,組織獨立混成第46旅團,司令部在花蓮港成立,轄下單位有步兵第304聯隊、第305聯隊、迫擊砲隊、花蓮港陸軍醫院、臺東陸軍醫院等,主要任務為花東海岸沿線防衛以及飛行場的建設和防護。陸軍整備與使用的飛行場有宜蘭(北)、花蓮港、臺東(南)、巴丹島(菲律賓),海軍則進駐臺東(北)飛行場。

宜蘭(南)飛行場約從1943年開始興建,19447月間完工。宜蘭縣耆老李坤辛回憶他是南飛行場用地區域的保正與地主之一,經過召開徵收會議後,日軍的測量技師三天就測量、定界址完成,馬上進行土地買收補償過程後,預計興建南、北兩條跑道,於是動用數千輛的輕便車外,也從臺南州徵調15輛的機關車進行運土作業。

另林平泉也談到南機場的建設期間,每天約有五千人左右進行工作,臺北州內各中等學校的學生也被動員來宜蘭做公工,每個學校都有各自負責的職務。由於陸軍第104教育飛行團下第20教育飛行隊進駐之際,宜蘭(南)飛行場還沒有完工,估計航空部隊先以宜蘭(北)飛行場作為訓練場地使用。

1940年動員婦女勞力奉仕服務的影像。
1940年動員婦女勞力奉仕服務的影像。

然而這類航空要塞的戰略還是無法抵擋美軍縝密的偵照與優勢的武力,1944年之際,美軍偵察照相臺、澎地區所有的飛行場,幾乎已經將全臺(含澎湖)各地的飛行場調查的一清二楚,宜蘭地區的三座飛行場均被偵照。戰後,美國中情局前身之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解密之日軍呈繳給美軍的軍極秘地圖中,參考套用日軍地圖分析攻擊目標之位置,其中蘭陽地區北、南、西三座飛行場的相對位置,都加以標誌位置。

軍極秘地圖中標示之宜蘭三座飛行場位置。
軍極秘地圖中標示之宜蘭三座飛行場位置。

1944年610日陸軍第八飛行師團於臺灣成立,編制四個戰鬥機戰隊、一個重型轟炸機戰隊、一個輕型轟炸機戰隊,飛行師團長在作戰方面接受海軍第二航空艦隊的指揮。直到日本戰敗投降為止,該飛行師團為駐臺的最大航空兵力,部署在沖繩與臺灣各飛行場。所屬的航空兵力以駐臺北、嘉義、小港等地。

1944 10月爆發臺灣航空戰前後,又派飛行第3戰隊(臺中)、飛行第10戰隊(臺北為主力,小港一部分,屏東一部分)、飛行第11戰隊(宜蘭為主力,臺北為一部分)等航空軍力增援。

美軍發動航空戰前臺灣的陸軍航空兵力部署約有5個多飛行戰隊,派駐較多戰機的飛行場有臺北、臺中、嘉義、小港、宜蘭;戰機較少的飛行場為桃園、屏東、花蓮港。花東地區的空中防衛兵力顯然不足,加上當年8月強颱吹襲損壞60餘架的飛機,實際上能夠進行飛行作戰的部隊大多集中在西部和宜蘭而已。

開戰之際,陸軍航空隊真正能夠作戰的戰機,第3戰隊(20架)、第10戰隊(10架)、第11戰隊(27架)、第20戰隊(27架)、集成防空第一隊(原第6教育隊10架)、集成防空第一隊(原第3鍊成隊10架)、第206獨立飛行隊(三支中隊合計30架),以上共計134架只有美軍兵力的十分之一而已。

檔案下載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