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8期-金屬器時代的縣定遺址─漢本遺址

改寫自蘭陽博物館,2017,《「重見//現 漢本」- 發掘階段成果特展|展覽專輯》

漢本遺址保存狀況良好,除銅器、金飾、陶甕、鯨骨等文物外,也挖掘出墓葬、房屋等遺跡。
漢本遺址保存狀況良好,除銅器、金飾、陶甕、鯨骨等文物外,也挖掘出墓葬、房屋等遺跡。

Blihun-門戶-漢本

漢本遺址位於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漢本聚落附近,大致在漢本車站南側與和平溪北岸之間的海岸平原緩坡,東側緊鄰太平洋, 西側緊貼濁水山山腳, 南臨和平溪。


漢本並非當地最初的名稱,而是1 9 7 0 年北迴鐵路規劃定線後才開始出現,在此之前,當地泰雅族原住民稱此為Blihun,在泰雅族語中是「門戶」之義。

1989 十萬分之一臺灣地形圖:漢本
1989 十萬分之一臺灣地形圖:漢本

家域The Domestic Area

漢本遺址位於斜坡上,每一家戶在建置自己的生活空間前,必須先將坡面整平。另外為避免邊坡滑動崩塌,會在臨上坡之立面疊起一道擋土的駁坎,另外周圍也會堆石以作為家域活動範圍。家域後方疊石駁崁內側會以立板隔出排水渠道,以便豪雨時雨水得宣洩。


家域內可區分屋舍以及前埕,前埕有時會以石板舖面,而家屋地面會敷設經淘選過的厚層黏土。家屋可能是以竹、木架設而成,屋頂覆以茅草,惟發掘時都已消失。屋地面下有埋葬死去家人的石板棺墓室,另角可見由立板圍成的火灶。

漢本遺址見有鋪石面前埕之家域空間
漢本遺址見有鋪石面前埕之家域空間

 

漢本家屋長軸與海岸線約略平行,呈南北向,面向大海,家域間以疊石駁崁相鄰,櫛比鱗次、相互平行、參差有序,而聚落內即以這些縱橫的駁崁疊石作為路徑。整個聚落南北長約450公尺、寬約150公尺,面積約60,000平方公尺。

台灣鄰近的黑潮海洋食物鏈
台灣鄰近的黑潮海洋食物鏈

葬地

漢本先民多將去世的親人埋葬在自己的屋內及前埕,相信死去親人的靈魂仍然存在於死者的遺骸內,而過世的親人仍是一家人,因此必須埋葬在自家的家域內。

漢本遺址墓葬成排而列
漢本遺址墓葬成排而列

金屬器時代考古遺址

臺灣金屬器時代考古遺址迄今僅十三行以及漢本兩處遺址出土煉爐遺構,漢本及十三行遺址出土的煉爐遺構極為相似。主要特色有:

  1. 皆以石塊疊砌而成,石材並無特定的選擇。
  2. 量體不大,整體呈圓筒豎爐狀,內壁直徑多在1公尺以下,高度也不高。
  3. 側壁未見明顯的鼓風口,在冶煉時,氧氣的供應可能是直接來自於爐口,或是藉由吹管提供氧氣。
漢本遺址冶煉推想圖
漢本遺址冶煉推想圖
漢本遺址出土的煉爐遺構
漢本遺址出土的煉爐遺構

 

漢本遺址中最常見的金飾為周緣下折圓狀金箔飾品。背面可能襯以硬木或其它有機物,出土時多已腐朽消失。金箔中央常穿一小孔綴以珠飾,平面上以錘鍱方式敲印出多樣的同心圓狀幾何紋飾。另外也出土螺旋狀金條,寬面上鏨刻出花瓣狀紋面。

 

漢本遺址出土銅幣、玻璃、瓷器、瑪瑙等,可能即由貿易體系所入。

漢本遺址出土銅幣和一由數十片貝片串成之墜飾。每一貝片外形相同,呈冠頂扁方形,中穿兩孔。厚也約略相等,僅約2公釐左右,切工細緻。
漢本遺址出土銅幣和一由數十片貝片串成之墜飾。每一貝片外形相同,呈冠頂扁方形,中穿兩孔。厚也約略相等,僅約2公釐左右,切工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