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2期-2020年蘭博大廳小市集活動成果報告

羅育如  / 蘭陽博物館約聘企劃師

閃冬來宜蘭是2020年蘭博大廳小市集的活動主題
閃冬來宜蘭是2020年蘭博大廳小市集的活動主題

前言

蘭陽博物館2020年以環境教育為主軸,規劃不同系列活動,將環境教育帶入生活中,提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宜蘭百樣生活」的概念,作為2020蘭陽大廳小市集活動的核心價值,將宜蘭傳統庶民生活樣態、青年世代延續傳統創新的生活價值等理念,透過主題微展、市集活動、手作體驗、職人開講,藉由體驗式的活動,串聯宜蘭博物館家族、蘭陽環境學習中心俱樂部平台,邀請藝術家、工藝師、農林漁業的職人、原鄉青年、環教場域的經營者、返鄉青年等,共同籌備參與市集活動,強調實作性的環境教育方案,與合作夥伴齊力規劃包含知能與五感的體驗課程。

以「閃冬來宜蘭」主題傳習感恩文化

「閃冬」(siám-tang) 是宜蘭農村習俗,有句話說「閃冬才會輕鬆」,指嫁出的新娘,在農曆6月的6日、16日、26日要回娘家,這時節恰是宜蘭收稻祭,讓媳婦回家,也有感恩親家的意思。

 

今(109)年農曆6月6,正好是國曆7月26日,因此將市集命名為「閃冬在宜蘭」,讓宜蘭「閃冬」的農村嫁娶的感恩文化能有機會被認識,也邀各方朋友們來蘭陽博物館認識宜蘭地方物產與人情故事,應景參與「閃冬」文化,帶些特別的地方「等路」、「伴手」,向親友表達感謝。

 

場次主軸:玩轉山海味(7月24至25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反映著台灣人依恃自然環境及當地氣候而生,而原鄉、漁村蘊藏著這傳統文化的內涵與豐富的在地知識學。活動以「玩」為主軸,「友善環境、生態保育」為核心,串聯宜蘭海洋、生態環境和原鄉原民文化的特色,藉由主題式的攤位及短講,認識探索蘭陽平原、山、海資源。

 

場次主軸:尋找宜蘭味(8月29至30日)

以「宜蘭味」為核心,運用探尋、尋找的概念模式,將宜蘭的農村、庶民生活、巧手工藝元素,融入各項活動,手藝與技術是智慧的堆疊,透過傳統匠師巧手,重新體現宜蘭傳統的常民生活體驗匠師文化,維繫新時代與傳統文化間的連結。

蘭陽勁水微展

場次主軸:山海間的堅持(7月)

宜蘭,倚山面海,阮有自己的氣口、阮有自己的扮勢,座落著多元文化的樣態、族群的共融。這片山林裡,擁有著原鄉的文化蘊含,記憶著原住民傳統工藝;這片海洋上,孕育著豐餚的漁獲與海洋文化;這塊平原間,交織著世代對於土地的價值與態度,世居宜蘭千百年的噶瑪蘭族,蘊藏著獨一無二的特色工藝—香蕉絲技術。

 

參展單位和展覽文物:

  • 龜山島漁村文化館
  • 72角風箏寸子 / 龜派地方志老照片

龜山島是宜蘭地理上重要的地景地貌,也是台灣重要的海洋印象,過往百年間有村社落居,主務漁為生。早期獨特的聚落文化,有島民獨創的七十二角風箏、寸子童玩,及因應氣候和當地取材形成的龜卵石傳統住屋。

 

  • Alungaw手作(社團法人宜蘭縣葛瑪蘭族發展協會)
  • 香蕉絲

世居宜蘭千百年的噶瑪蘭族人,海祭與豐年祭是他們傳統的祭儀,其傳統工藝「香蕉絲編織」須經過刮絲、晾曬、分線、捻線、繞線、整經等工序,各階段都足見噶瑪蘭族深厚的技藝,可謂臺灣原住民族中獨一無二的特色工藝,更是噶瑪蘭的文化符號。

 

  • 大同鄉英士社區
  • 藤編背籃 / 苧麻編織 / 小米

英士部落,泰雅古名「Kn-bung」意指「豐盛之地」,傳承著原住民重要的資產與工藝—藤編技藝與苧麻編織。藤編因原物料取得較為粗重,多以男性為主,苧麻編織則是女性,藤編的繁複精煉與苧麻編織的巧手與梭路交織,展現原住民對工藝的堅持及傳統文化保存的價值。

 

  • 慢島生活
  • 稻草人 / 摠草

早期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楊文全發起「倆百甲」,透過社群的力量在深溝吸引了半農半X行動者的群聚,至今建立「慢島生活」,創造城鄉交流與共創的平台,溫柔守護著宜蘭的土地價值。

 

  •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
  • 林業工人鞋 / 綁腿

收藏著羅東林業伐木的歷史,述說著林業造就羅東繁華的發展,區內仍有早期遺留的貯木池、機槍堡、火車頭、檢車庫、員工宿舍、製材工場等歷史遺跡,街道間飄香著檜木味、戶戶可見鋸屑灶,這是記憶中的羅東。

 

  • 海鳳梨
  • 海藻燈

以空氣鳳梨與海洋元素做結合,營造出潮間帶視覺感景觀意向,提醒人們潮間帶中生物多樣性值得親自體驗與珍惜。

Alungaw手作香蕉絲
Alungaw手作香蕉絲
大同英士社區提供的苧麻編織與藤編背籃
大同英士社區提供的苧麻編織與藤編背籃
遊客參觀7月勁水微展
遊客參觀7月勁水微展

 

場次主軸:傳統與現代的交織(8月)

宜蘭,其獨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生態、多元兼容並蓄的文化底蘊,累積豐厚的社區動能與文化基礎,在這裡,蘊藏著傳統文化的內涵與豐富的在地知識學—有著推廣傳統耕牛文化、找回農業與耕牛的距離;有著戮力保存穀倉文化,重現農業器具與農村的生活方式,敘說著稻米的故事;有著傳承百年庶民生活的中藥文化及製香工藝。

 

參展單位和展覽文物:

  • 牛頭司-耕牛小學堂
  • 蓑衣 / 牛鈴 / 牛大便 / 牛糞製品

牛頭司是一個以耕牛為核心的農村生活教育園區,期望營造與傳遞一種在農村裡與萬物共生的生活態度,承襲「牛販」的農村生活經驗與智慧,背負耕牛文化傳承的教育使命,保留著傳統耕牛的器具與照片,試著找回人與耕牛的距離。

 

  • 大二結稻農文化館
  • 稻米 / 糙米 / 白米 / 龜粿印 / 米籃(亦稱米籮)

同時亦為「碾米工廠」的二結穀倉,保存著許多製米農具,於1998年指定為縣定古蹟,擁有豐富的穀倉歷史、農村文化與經典童玩體驗。

 

  • 廣生藥房
  • 藥材包 / 中藥研搗缽 / 中藥陶瓷罐 / 中藥材

宜蘭在地百年老藥鋪,106年衛福部中藥示範店家,傳承祖訓「一方濟之」精神,以安心藥材結合文創漢方,推廣藥房文化帶您輕鬆走進養生的世界。

 

  • 己文堂
  • 線香 / 聞香瓶(化學/天然)

老字號製香廠,沒有華麗的外表,只有一份對製香不忘初衷的堅持,對己文堂而言:製香是技藝的傳承也是一份良心事業,為了讓我們對「香」品質的要求能一直延續,就是單純的堅持「代代香傳」下去。

 

  • 白米木屐文化館
  • 木屐面板 / 木屐 / 工具(鋸子、鑿刀、斧頭、鉋刀) 

早期因山林資源豐厚取材便利,於是木屐工廠在此落腳,一直到塑膠業興起,木屐漸漸乏人問津,產業因而蕭條。白米社區齊心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要讓曾經的木屐產業再次輝煌。

二結穀倉文化館展示的稻穀、糙米、白米與米籃(米籮)
二結穀倉文化館展示的稻穀、糙米、白米與米籃(米籮)
廣生藥房的藥草包
廣生藥房的藥草包
己文堂展示的聞香瓶
己文堂展示的聞香瓶

蘭博大廳小市集

分別於7月25日、7月26日、8月29日、8月30日,辦理4日市集活動,每日邀請5個攤位,每個攤位單日提供4個場次的手作體驗服務。

 

日期:7月25日(星期六)

攤位及體驗活動:

  • 雙連埤生態教室 / 濕地生態藏寶圖 / 水生植物面面觀
  • 海鳳梨 / 海廢工作坊 / 浮球彩繪
  • alungaw手作 / 葛瑪蘭的衣衫 / 刮香蕉絲體驗
  • 南澳金岳社區 / 藤編體驗 / 藤編手環、戒指
  • 星空桌遊育樂館 / 海洋大驚奇 / 桌遊競賽
雙連埤生態教室帶領小朋友們認識水生植物
雙連埤生態教室帶領小朋友們認識水生植物
親子間一塊動手做浮球彩繪
親子間一塊動手做浮球彩繪

 

日期:726(星期日)

攤位及體驗活動:

  • 龜山島漁村文化館龜山島上雲畫的月光-寸子大挑戰童玩寸子體驗
  • 慢島生活我的自煮生活宜蘭米製日式飯糰
  • 給你夢Kn-bung英士社區泰雅手工藝DIY / 絹印/木框織杯墊
  • 頭城港口社區添福添壽龜羊毛氈吊飾
  •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綠色小精靈認識葉子的形態
慢島生活帶領大小朋友動手做日式飯糰
慢島生活帶領大小朋友動手做日式飯糰
英士社區的木框織杯墊手作體驗活動
英士社區的木框織杯墊手作體驗活動

 

日期:8月29(星期六)

攤位及體驗活動:

  • 利希亞/ 好運集結器 / 皮革工藝體驗
  • 廣生藥房 / 抓一帖防蚊包 / 手作防蚊包DIY
  • 牛頭司耕牛小學堂 / 牛後春花 / 牛糞苔球製作
  • 正福茶園 / 品味宜蘭茶 / 炒茶、揉茶及品茶
  • 阿壽伯古早味 / 米苔目手作DIY / 米苔目製作
利希亞的皮革工藝體驗
利希亞的皮革工藝體驗
牛糞苔球的製作體驗
牛糞苔球的製作體驗

 

 

日期:8月30日(星期日)

攤位及體驗活動:

  • 白米木屐文化館 / 檜木小木屐DIY / 皮雕、電燒工藝
  • 己文堂 JIWENTANG / 手捏薰香 / 印香
  • 大二結紙文化館 / 「紙」要「福氣」 / 紙福龜製作
  • 安步良食誠食料理製作所 / 手作夏日生態野餐盒 / 泰式沙拉醬、切綜合蔬果、越式春捲
  • 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 我的酸甜滋味 / 蜜餞製作
二結紙文化館教導小朋友們紙福龜製作
二結紙文化館教導小朋友們紙福龜製作
安步良食誠食料理製作所教導手作夏日生態野餐盒,吃得安心又健康。
安步良食誠食料理製作所教導手作夏日生態野餐盒,吃得安心又健康。

職人開講

四天的市集活動裡亦邀請了8位在地職人,分享生命經驗和創業歷程,要把熱愛這片土地的心情大聲告訴我們。

 

  • 李宏志(Steven) / 小農 / 海岸生態調查 / 海廢創作
  • 潮間帶大驚奇!

喜愛海洋,熱愛海洋,東北角海岸都是他的活動範圍,南至東澳,北至卯澳,喜歡觀察海洋生態,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海邊找到宏志的蹤跡。創辦海鳳梨,於中興文創常態性的舉辦「潮間浮夢-海廢工作坊」的DIY活動,透過巧手將回收煮過棄置的石花菜渣重製成燈,讓潮間植生發出光亮,添增空間中的海洋想像。

 

  • 陳芃伶(Yagu Yurow) / 宜蘭縣南澳鄉金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 泰雅gaga的生活智慧

透過口述及部落尋根,描繪舊部落生活,看見生命根源,作為世代對話、情感交流的基礎。2013年發起「直升機計畫」,透過紀錄片《不一樣的月光》,向大眾募款,以搭乘直升機方式讓耆老一圓返鄉夢,回到山上的流興(Ryohen)舊部落。

 

  • 林子翔 / 蘇澳KPI共同發起人
  • ao!蘇澳,如何說我愛你?

大學期間接觸土地居住正義相關議題,開始關心社會正在發生的事,同時也關注NGO組織、地方青年團隊以不同的方式關懷自己的家鄉。2018年搭上返鄉列車回到家鄉,熱衷挖掘這塊土地的故事與元素,期望透過共同參與的過程,凝聚地方共感記憶,讓更多人走在一起,一起累積、一起分享,共構出屬於這塊土地、我們所認同的容貌與想像。

 

  • 卓信元 / 海波浪工作室  創意總監
  • 地方故事的延續與創新-布袋戲龜山朝日創作經驗分享

筆名「傲絕」,為龜山島原住民後人。其祖先「卓全」是宜蘭日本時期官方記錄所登記的龜山島首富,祖父「卓阿亭」是早年在龜山島上任教的老師之一。2016至2020年為延續龜山島的故事,以龜山島祭典「六月十五、請媽祖」故事為背景的布袋戲《龜山朝日》,帶出島上曾有的人物故事與情感糾葛,將島民信仰中的三太子哪吒、木吒元帥、王天君與媽祖等地方神明故事與新型態布袋戲結合成戲劇表演。

 

  • 彭仁鴻 / 金魚厝邊 負責人
  • 藝術離我這麼近!

「斜槓青年SLASH」,在頭城老街上承租老鎮長邱金魚故居,成立「金魚。厝邊」,連續5年「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致力創造在地職人與島內移居人口的藝術共創交流。「金魚。厝邊」平常作為地方創生關係人口媒合的中介機構,提供國內外移居人口或旅人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資訊,透過在地導覽、文化體驗連結外地居民與外國人和社區職人互動交流。有感地方創生領域人才斷層,2018年起在大學開設相關課程,積極培養多面向通才之在地經理人。

 

  • 生態廚師鄭婷如(Ruby) / 安步良食 誠食料理製作所負責人
  • 生態飲食的日常生活實踐

因為很愛吃的緣故,15歲到高雄餐旅大學學習料理,畢業後到花蓮的有機農場工作,體會土地與生命的關係,使用在地食材烘焙土地的味道,也曾練習跨出同溫層到食品巨頭外商公司工作。兜轉台灣一圈,生命歷程中漸體會身而為人飲食行為的價值厚度,來到宜蘭,在外婆的老屋創立安步良食,傳遞理念:「在速食社會中安步靜心,透過擇食對生命表態。」推動在地的消費支持友善生產,並投身飲食教育,讓這股永續力量得以延續。

 

  • 少年阿公方子維 / 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 農夫社長
  • 我在菜市場的邂逅

子維從日本返回宜蘭農務後,2018年將食農教育從農村延伸至傳統市場,發起「來宜蘭迺菜市場」,透過步行導覽帶動地方創生,也協助宜蘭市場轉型成為國際觀光亮點。2019年將累積22國旅人逛市場經驗,融入108年課綱推出「菜市場食農學校」,讓在地市場成為宜蘭學校機關、教師研習與校外教學,2020年持續深根,在羅東社區大學開課,讓迺菜市場成為一門「宜蘭菜市場學」。

 

  • 林鴻文 / 旅人書店合夥人  文史工作者
  • 蘭陽尋味:溪南酒家,溪北辦桌

當太平山、大元山的木頭一根一根被運送來下,換取一筆一筆日圓外匯時,羅東從一座小鎮,翻身成溪南經濟最暢旺,全國熱錢所在的地方,當時的羅東人吃什麼? 兩百年前的舊城紋理,仍舊烙印在現今的宜蘭市中,因漕運與水源的關係,最早發跡於西北角,因而匯聚了許多傳統美食,跟著熱愛鄉土文史的鴻文一塊尋香古早味吧!

安步良食誠食料理製作所負責人鄭婷如分享生態飲食的日常生活實踐
安步良食誠食料理製作所負責人鄭婷如分享生態飲食的日常生活實踐
「少年阿公」方子維分享「我在菜市場的邂逅」
「少年阿公」方子維分享「我在菜市場的邂逅」

文化論壇系列講座─龜山島 ê 願夢

講座名稱:龜山島 ê 願夢之文化、景觀在身邊

辦理日期:7月25日 14:30~16:30

活動地點:蘭陽博物館1樓大廳、地質時光特展、1樓餐廳

 

延續108年公民論壇「龜山再朝日」討論內容的子議題「龜山島博物館」,從過往龜山島村社的人文主題內容,進一步探討龜山島對應到宜蘭頭城、宜蘭境內,甚而是對應到台灣與世界的角度會有哪些面向是值得保存與推廣的項目,若我們「將龜山島視為一座博物館」,這個展館在人文與自然方面會有什麼特出的內容?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應不同社群與團體的期待,這樣的博物館又應有怎樣的價值排序來回應這些多樣的需求?

 

日程:

  • 14:30~15:30 / 地質時光特展導覽 / 地質調查所人員
  • 15:30~16:00 / 「專題講堂」龜山島文化景觀的未來想像 / 佛光大學 蔡明志老師
  • 16:00~16:15 / 年度計畫說明及活動規劃 / 計畫主持人 李沅達
  • 16:15~16:30 / Q&A / 填寫問卷抽龜山島折扣船票
佛光大學蔡明志老師的專題講座:「龜山島文化景觀的未來想像」
佛光大學蔡明志老師的專題講座:「龜山島文化景觀的未來想像」

 

講座名稱:龜山島 ê 願夢之「蛤!甚麼是地質公園?」

辦理日期:8月29日 14:30~16:30

活動地點:蘭陽博物館1樓大廳、地質時光特展、1樓餐廳

 

藉由參與式活動─蘭博地質特展的導覽,認識龜山島的地質與自然,再由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員,分享國內外地質公園的發展狀況,以及地質公園設置的核心價值中,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及社區參與面向的內涵與案例經驗。龜山島一直視為宜蘭的象徵與精神,從認識、理解到想像,廣泛收集對於龜山島的願夢,讓龜山島成為宜蘭人有溫度的連結。

 

日程:

  • 14:30~15:30 / 地質時光特展導覽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員
  • 15:30~16:00 / 「專題講堂」龜山島地質景觀與未來想像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員
  • 16:00~16:15 / 年度計畫說明及活動規劃 / 計畫主持人 李沅達
  • 16:15~16:30 / Q&A / 填寫問卷抽龜山島折扣船票
龜山島願景連儂牆
龜山島願景連儂牆

《龜山朝日》創作分享會

活動名稱:布袋戲《龜山朝日》創作經驗分享

辦理日期:8月30日 14:30~16:30

活動地點:蘭陽博物館1樓大廳、1樓餐廳

 

2016至2020年間為延續龜山島的故事,神魔布袋戲團隊夥伴與龜山島社區共創,以龜山島祭典「六月十五、請媽祖」故事為背景的布袋戲《龜山朝日》,帶出島上曾有的人物故事與情感糾葛,將島民信仰中的三太子哪吒、木吒元帥、王天君與媽祖等神明故事展現在劇中,戲劇曾於頭城慶元宮試演獲得熱烈迴響,此次在蘭陽博物館分享《龜山朝日》創作過程,亦邀請師傅操演戲偶與現場民眾互動。

 

日程:

  • 14:30~15:00 / 布袋戲戲偶遊行
  • 15:00~16:00 / 《龜山朝日》創作分享 / 編劇 卓信元
  • 16:00~16:30 / 意見交流與回饋
熱鬧在蘭博大廳舉辦的戲偶遊行
熱鬧在蘭博大廳舉辦的戲偶遊行

蘭博夜宴

活動名稱:蘭時光。夜宴蘭博(博物館開桌)

辦理日期:8月29日 / 8月30日 14:30~20:00

活動地點:蘭陽博物館1樓大廳及行政中心

 

宜蘭時光團隊與蘭陽博物館合作,由9間在地創業的飲食店家所組成,包含正福茶園、食光1998、Lihiya、米淇冰淇淋、米樂客、蔥澡、誠闊礁溪渡假飯店、廣生藥房、Culture Lab等,成員涵蓋小農、廚師、百年老店,以「飲食文化博物館」概念,在8月29、30日兩天的下午2點半,舉辦半天的飲食文化課程,從蘭博出發,走入頭城老街,入夜後蘭博則會化身餐酒館,邀請民眾在博物館廳堂享用宜蘭特色美食。

在蘭博夜宴是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在蘭博夜宴是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結語

2020年是蘭陽博物館成立10週年、宜蘭社造30年、宜蘭博物館家族20年,雪山隧道通車13年,更是宜蘭反六輕運動滿30年的里程碑,三十年來在環保立縣、文化立縣、觀光立縣的奠基下,讓宜蘭今日對外交通便捷、觀光旅遊發達、地方文化蓬勃的發展。

 

蘭陽博物館自2010年開館以來,志在保存、發揚宜蘭在地文化,如7月熱鬧起跑的閃冬市集,以山、海、飲食角度切入,夜宴蘭博則是本系列壓軸,用餐宴讓遊客走入蘭博找尋宜蘭味。宜蘭博物館家族從社區、休閒農場、觀光工廠、地方文化館、博物館等多種樣貌,在蘭陽博物館策動下,以建構宜蘭環境教育博物館的理念,展現宜蘭的「宜居」、「宜學」、「宜遊」之生態博物館特色,讓整體環境教育與博物館家族,展現出另一種宜蘭的地方創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