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0期-宜蘭鐵道建設的肇始-輕便鐵道

取自蘭陽博物館,2021年,「宜蘭線鐵道興建歷程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前言

日治時期引進軌道建設,先建立以人力推行的輕便車道系統, 連接蘭陽平原上的主要聚落,1924(大正 13) 年 12 月 1 日,宜蘭線全線通車營運。此後,宜蘭線鐵道成為宜蘭人最主要的交通設施。
宜蘭線鐵道全通迄今,將屆百年,但其興建歷程卻仍乏人探究。是故,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於2021年委託佛光大學蔡明志教授辦理「宜蘭線鐵道興建歷程調查計畫」,希望藉由史料文獻的蒐集,考掘宜蘭線鐵道的規劃與執行歷程。

宜蘭鐵道建設的肇始-輕便鐵道

宜蘭的鐵道或軌道建設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其型態包括了:輕便鐵道、宜蘭線鐵道、森林鐵道與糖業運輸鐵道。輕便鐵道的鋪設,最常見於土木工事施工期間為了運輸材料機具而臨時設置。以宜蘭為例,1900(明治33)年時,宜蘭廳因宜蘭地區河川堤防每逢暴雨就被沖毀,因此令土木課修築廳下所屬河川堤防,並在宜蘭與礁溪間鋪設一道輕便鐵道以方便所需材料的搬運。[1]此時其輕便鐵道材料從何而來,尚未有史料可徵。

但在1901(明治34)年至1903(明治36)年間,宜蘭廳下的官用或民間私設之輕便鐵道,其軌條即來自日本時代最初為輔助軍事運輸而由陸軍省主導成立的臨時臺灣鐵道隊所鋪設之輕便鐵道。臨時臺灣鐵道隊與其後接管的民政局通信部臨時鐵道掛,自1895(明治28)年8月至1898(明治31)年2月間,即在新竹以南布設了總長度359公里的輕便鐵道。

但隨著縱貫鐵道開始興築,早期布設的輕便鐵道也逐漸撤廢,而撤廢後的軌條、車輛或相關材料部分轉為地方官廳為方便連絡與運輸所鋪設之輕便鐵道使用。宜蘭廳的官民即多次向總督府申請移撥使用。如1901(明治34)年與1903(明治36)年,宜蘭廳分別接收了10.4公里與16公里的軌條;1903年則有宜蘭廳下日臺人合資申請民營輕便鐵道鋪設,並無償自官方移用軌條、車臺與臺車車廂。(蔡龍保,2006:5-7)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打狗臺南間、臺南灣裡間之輕便鐵道在1901年撤除後,除陸軍部需使用者外,其餘擬交由宜蘭廳保管。[2]《宜蘭廳治一斑》(p. 28)即認為是由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與民間有志者一同發起。

1903(明治36)年時,宜蘭廳下的日人與臺人合資,向總督府提出鋪設頭圍至蘇澳間之輕便鐵道的申請,以宜蘭街為中心,向南到蘇澳,北至頭圍,以便利交通。其材料則是向總督府申請借入陸軍部之舊軌條。此外,因宜蘭廳製腦業興盛,因此亦擬鋪設大湖桶山至蘇澳間的支線,以方便樟腦運出;但此部分關係到殖民政府的理蕃情勢,需審慎評估。[3]約在6月左右,此申請獲得許可。原初僅想鋪設宜蘭至蘇澳間,但臺灣籍投資者希望延長至頭圍。最後決定先鋪設宜蘭蘇澳間鐵道,完成後若有餘力,再接續鋪設宜蘭礁溪間,而礁溪頭圍間因軌條尚不足,需待下一年度處理。

停車場(車站)則擬設置宜蘭、羅東與蘇澳各一;昇降場則設置在凱旋川(蘭陽溪)、冬瓜山。該組合資本額2萬5千圓。出資者,臺灣人有:陳掄元、江錦章、盧廷翰、藍新、李及西、羅辛英、陳書、陳尤結、陳貴仁;日本人則有:小松楠彌、木村久太郎、波江野吉太郎、平井雄介。此外,亦擬將路線延伸到北方澳。此輕便鐵道完成後,大有利於物資的搬運。[4]

在興設輕便鐵道前,宜蘭的貨物運輸,粗貨或大型貨物仰賴搭載便船,幼細貨物則由苦力挑運,轉運相當困難。後來日人汽船會社設有沿岸船,在蘇澳港設立碼頭,相當便捷且可依限期運輸。但由蘇澳至羅東、宜蘭乃至頭圍則距離尚遠,由人力挑運曠日廢時,故由地方日臺官民成立輕便車組合,林本源租館亦有出資1千圓,鋪設輕便鐵道。[5]

宜蘭輕便鐵道會社向官廳所申請無償借用之軌條1萬5千餘本、臺車(都魯舉,trolley)與車箱各50臺在1904(明治37)年初獲得許可,並開始鋪設。但在特許年限中若軌條腐敗或不堪使用,則由會社負改修責任。[6]

宜蘭輕便鐵道的工事,1903年11月初開始測量路線,1904年2月初開始施工,但因霪雨霏霏延誤了工程的進度,橋樑架設亦頗不便,至該年6月8日第一期工程蘇澳至羅東之輕便鐵道方完成,並在6月9日試運轉。宜蘭廳長中田直溫與會社諸關係者同赴羅東,乘坐客車一輛、臺車數輛同赴蘇澳。[7]試運轉半年後,1905年1月開始實行輸運營業。至1905(明治38)年2月時,礁溪蘇澳間線路已經完成,僅餘頭圍礁溪間尚未竣工。因試營運獲利甚多,客貨運皆甚多,因此期望在3月底之前完成礁溪頭圍間軌道。[8]但此舉至該年9月仍未實行。[9]

根據《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到了1905年10月左右,原來交通客運如轎夫已全廢業,改易為推輕便車之苦力。[10]

至1906(明治39)年2月,仍維持蘇澳礁溪間之路線,有8處驛場。1905年下半年度所行臺車數達36076輛,乘客人數54522人,營業金額10867.59圓;載貨數量3965510斤,營業金額4487.79圓。總營業收入為15355.38圓,扣除押送人夫工資7320.45圓,再加上凱旋川與宜蘭川兩處橋樑所收之過橋費,總共獲利8738.67圓。[11]

至晚,在1906年7月之前,礁溪頭圍間輕便鐵道已完成,全線共設有驛場9處。1906年上半年臺車出行者共41308輛,乘客人數60563人,收入金額12441.1圓,載運貨物所收金額5947.31圓,總計收入18679.01圓,盈餘9709.4圓。[12]

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1906年10月下旬至宜蘭廳巡視時,從宜蘭到頭圍即是搭乘輕便臺車,過了頭圍往北即乘轎而行。[13]

位處宜蘭廳中心的宜蘭街,其輕便鐵道之停車場乃宜蘭廳南北兩端薈萃之區。其驛場原僅茅草屋一棟做為事務室,不雅觀外亦狹窄。因此在1906年底在南門外鐵道邊新築事務所。[14]

但輕便鐵道似乎在初期無法越過蘭陽溪。1907(明治40)年6月《臺灣日日新報》的一則報導即提到:「宜蘭輕便。南北數邦里。經已築設成績。而往來便利。民共認之。惟濁水溪帶水溶溶。脛涉維艱。蓋以數町河流,沙灘時移,淺深靡定。」因此蘭陽溪兩岸之交通,仍須仰賴渡船,但渡船費用常遭橫徵索資。1907年6月輕便鐵道會社已計畫鋪設興築跨越蘭陽溪之橋樑,且已樹立杉柱,不日將要築竣。[15]至1908(明治41)年3月,輕便鐵道會社擬分設支線,即從羅東分支到叭哩沙,以輸運叭哩沙原野所出產物。[16]

時至1912(明治45)年初,鐵道部技師照屋宏說明當時宜蘭的交通狀況為:蘭陽平原較台北平原廣大,也不像台東花蓮港兩地河川亂流,如同「台灣的加賀樣」,物產相當豐富。當時宜蘭廳下唯一交通機關為宜蘭輕鐵,南北連結蘇澳與頭圍,並建立羅東叭哩沙間之支線,是全島輕鐵經營中最為出色者。此外,宜蘭廳也已進行建立頭圍至大里簡之間的線路延長計畫,並計畫鋪設羅東至利澤簡間的新路線。海運部分,是由東港到宜蘭羅東,再到冬瓜山附近的貨物,可以戎克船輸送。宜蘭羅東間貨物運輸激增,故也有鋪設複線的計畫。[17]

宜蘭輕鐵組合於1911(明治44)年底即決議創設頭圍大里簡間的線道。1912(明治45)年1月6日起,已有工人運搬器械準備著手興工,準備開鑿敷設鐵道,並築造「大溪虹橋」,及梗枋、蕃薯寮等大小橋樑。停車場設立四處:大溪庄、梗枋、蕃薯寮[18]、大里簡。除便利基隆金山三貂一帶行人往來,沿海一帶鮮魚亦可便於載運至宜蘭市集。[19]2月1日輕便組合再開評議員會,再討論前此已討論多次的羅東利澤簡間線路鋪設。[20]

有趣的是,1911年底宜蘭廳殖產係提供相思樹苗萬餘株,令宜蘭輕便車道線路旁的居民,每戶在路線上栽種一棵,至1912年2月初,羅東至廣興到大里簡均已栽種,而宜蘭川到頭圍再到大里簡新鋪車道也已經栽種,期望枝葉茂密後,在炎夏之時讓來往行人可受涼意之惠。[21]根據1921(大正10)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輕便鐵道所經路線均標示有「並木」,亦即路旁均由植樹,頗具特色。

以羅東為中心,往宜蘭、冬山的南北向輕便鐵道與往利澤簡、廣興的東西向輕便鐵道,均標示有「並木」,亦即輕便鐵道旁均有植樹。
以羅東為中心,往宜蘭、冬山的南北向輕便鐵道與往利澤簡、廣興的東西向輕便鐵道,均標示有「並木」,亦即輕便鐵道旁均有植樹。

1913(大正2)年5月11日時,宜蘭輕鐵組合在大里簡停車驛舉行全通式,該日同時也舉行大里簡庄警察官吏派出所的落成式。[22]

根據《宜蘭廳治一斑》的記述,在廳治時期,宜蘭的輕便鐵道興闢狀況如下:

1904(明治37)年1月20日:取得蘇澳頭圍間之鋪設許可。

1904年7月2日:完成蘇澳羅東間工程並試車,是宜蘭廳輕便鐵道之濫觴。

1904年9月:羅東礁溪間竣工。

1904年7月:礁溪頭圍間竣工。

1909(明治42)年:增資15000圓,擬鋪設羅東叭哩沙間支線。

1909年6月底:羅東叭哩沙間開始通車。

1913(大正2)年3月:延長頭圍大里簡間之線路。

1913年5月:頭圍大里簡間通車,蘇澳大里簡間全部通車。

1914(大正3)年5月:叭哩沙九芎湖間通車。

1914年12月:廣興小南澳間通車。

1915(大正4)年4月:羅東利澤簡間通車。

宜蘭輕便鐵道全線略圖。資料來源:《臺灣愛國婦人》,第74卷,1915年1月,廣告頁。
宜蘭輕便鐵道全線略圖。資料來源:《臺灣愛國婦人》,第74卷,1915年1月,廣告頁。

1913(大正2)年4月起,以車輛改為蒸汽原動力為條件,輕便組合以76000圓讓渡給神戶鈴木商店代表者辻湊;1915(大正4)年4月再賣給甫成立之宜蘭殖產株式會社。

台南製糖株式會社為了製糖原料甘蔗以及水力電氣工事諸材料搬運的目的,以二結官鐵停車場為起點,敷設長10哩38鎖[23](16857.88公尺/16.858公里)到叭哩沙庄的私設專用鐵道的計畫,1919(大正8)年9月時正在進行調查設計,8月19日時已經提出願書(申請書)。此外,宜蘭殖產株式會社所經營的私設軌道,也準備從叭哩沙支廳管內天送埤延伸到九芎湖,長度1哩26鎖50節[24](170600.52公尺/17.06公里),主要是為了搬運木材的目的而敷設。8月20日通過敷設許可。正申請運輸營業,並打算敷設連結宜蘭羅東線羅東官鐵停車場的連絡,長度約15鎖50節(311.81公尺),預計8月30日受敷設許可。此外蘇澳線也欲延長以連結蘇澳官鐵停車場,長度7鎖70節(154.90公尺),正提出申請中。[25]

臺灣鐵道線路圖(大正三年十二月現在)。由此圖可以觀察到,1914年時宜蘭廳境內之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為輕便鐵道,南起蘇澳,北至大里簡;另從羅東向西延伸,經廣興、叭哩沙到天送埤;另從廣興又向南延伸至小南澳。此時宜蘭至外員山、羅東至利澤簡的路線尚未闢設。
臺灣鐵道線路圖(大正三年十二月現在)。由此圖可以觀察到,1914年時宜蘭廳境內之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為輕便鐵道,南起蘇澳,北至大里簡;另從羅東向西延伸,經廣興、叭哩沙到天送埤;另從廣興又向南延伸至小南澳。此時宜蘭至外員山、羅東至利澤簡的路線尚未闢設。

但至1919(大正8)年4月,因宜蘭蘇澳間鐵道開通,宜蘭殖產會社即將其沿蘇澳到宜蘭的線路全線撤廢,轉用至外員山線路,延長至三鬮庄,以運載材木。鐵道開通後,除蘇澳延長軌道與公共浴場軌道稍微減少收益外,其他路線反而加倍收入。如1919年時,從宜蘭川驛到叭哩沙、小南澳,北到大里簡驛,乘客共有369,336人,收入94628.13圓,載運貨物86746.180斤,收入56192.96圓。至於外員山線,自神社從宜蘭公園遷社到外員山後,每日乘客有26034人。當地通於內員山庄、大湖庄、三鬮庄,也有營林局貯木場、工場、事務所,因此配載荷物比其他路線更多。利澤簡線、羅東廣興支線的營業都呈現好況。[26]

1921(大正10)年宜蘭殖產株式會社又開鑿五結庄鐤橄社到茅仔寮260鎖(4425.70公尺)的路線,羅東街竹林(羅東驛前)至農業倉庫間15鎖(301.76公尺)輕鐵的敷設則在1922(大正11)年11月底提出申請並準備工事。[27]

1923(大正12)年時經過兩年工事的蘇澳南方澳漁港在5月竣工,因此鐵道部計畫敷設蘇澳到南方澳漁港約2哩(3.2187公里)的輕便鐵道,以便利蘇澳南方澳兩地間鮮魚之連絡輸送。[28]此條輕鐵路線在1923年10月竣工,由鐵道部貸予蘇澳庄役場經營;蘇澳庄役場也買收原有殖產會社之輕鐵線同時經營。[29]

1921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標示「宜蘭手押台車軌道」,即是宜蘭外員山間輕便鐵道路線。
1921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標示「宜蘭手押台車軌道」,即是宜蘭外員山間輕便鐵道路線。
1921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標示「手押台車軌道」,即羅東陸利澤簡間輕便鐵道路線。
1921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標示「手押台車軌道」,即羅東陸利澤簡間輕便鐵道路線。
羅東水道水源地舊照,照片右側即今中山路(羅東往廣興方向),可見道路左側即輕便車道。
羅東水道水源地舊照,照片右側即今中山路(羅東往廣興方向),可見道路左側即輕便車道。
1921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標示「手押台車軌道」,即是廣西往西至九芎湖之輕便鐵道路線。
1921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標示「手押台車軌道」,即是廣西往西至九芎湖之輕便鐵道路線。

參考資料

[1]《臺灣日日新報》,1900年12月20日2版,〈宜蘭の輕便鐵道〉;1900年12月21日3版,〈輕便鐵道〉。

[2]《臺灣日日新報》,1901年10月4日2版,〈宜蘭廳の輕便鐵道引繼〉;1901年10月6日5版,〈輕便鐵道〉。

[3]《臺灣日日新報》,1903年3月6日2版,〈頭圍蘇澳間の輕便鐵道〉。

[4]《臺灣日日新報》,1903年6月4日2版,〈宜蘭輕便鐵道敷設の著手〉;1903年6月5日3版,〈宜蘭輕便鐵道〉。

[5]《臺灣日日新報》,1903年12月19日3版,〈籌設輕便車〉。

[6]《臺灣日日新報》,1904年2月21日2版,〈宜蘭輕便鐵道〉;1904年2月23日3版,〈宜蘭輕便鐵道〉。

[7]《臺灣日日新報》,1904年6月14日2版,〈宜蘭輕便鐵道試運轉景況の〉;1904年6月15日3版,〈宜蘭輕便鐵道試行運轉〉。

[8]《臺灣日日新報》,1905年1月28日2版,〈北部交通機關の發達〉;1905年2月2日3版,〈北部交通機關之發達〉。。

[9]《臺灣日日新報》,1905年9月1日4版,〈輕便延長〉。

[10]《臺灣日日新報》,1905年10月21日2版,〈尾立官長視察談〉。

[11]《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2月25日3版,〈宜蘭輕便業況〉。

[12]《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7月10日3版,〈輕便社況〉。

[13]《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10月23日2版,〈佐久間總督〉。

[14]《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12月4日4版,〈新築驛場〉。

[15]《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6月7日4版,〈輕便造橋〉。

[16]《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3月28日2版,〈輕便鐵道〉。

[17]《臺灣日日新報》,1912年1月1日2版,〈宜蘭廳下の交通〉。

[18]在大溪與大里簡間,桃源谷步道入口附近

[19]《臺灣日日新報》,1912年1月15日3版,〈敷設線道〉。

[20]《臺灣日日新報》,1912年2月2日4版,〈輕便組合會議〉。

[21]《臺灣日日新報》,1912年2月4日5版,〈鐵道植相思樹〉。

[22]《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5月19日3版,〈宜蘭輕鐵會議及全通式〉。

[23]哩、鎖均為英制單位。1哩=80鎖=1609.344公尺=1.609344公里。1鎖(chain)=20.1168公尺。

[24]1鎖=100節(links);1節=0.201168公尺。

[25]《臺灣日日新報》,1919年9月19日2版,〈宜蘭私設鐵道〉。

[26]《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4月21日6版,〈軌道近況〉。

[27]《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11月28日4版,〈輕鐵增設〉。

[28]《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5月25日4版,〈漁港竣功〉、〈輕便鐵道敷設〉;1923年6月17日5版,〈南方澳布設輕鐵〉。

[29]《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10月9日6版,〈新蘇間輕鐵將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