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期-繆斯星空下~博物館話說從頭(上)
文:劉藍玉(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長)
在你的想像中,博物館是什麼?你對它的期待是什麼?真正參觀經驗告訴你的又是什麼?
每個人對博物館的想像和參觀經驗都不一樣,之間也一定有落差;常常出國旅遊的朋友,更喜歡拿國外博物館跟國內博物館做比較,有時揚眉吐氣,有時感慨萬千。這麼多的失落和感慨,其來有自,等你瞭解博物館的真實性格後,就能淡定面對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磅礡大氣或小家碧玉的博物館。
不折不扣的舶來品
簡言之,博物館是個舶來品,不管在精神面還是實質面,都是舶來品。
博物館的英文「Museum」原意為「繆斯的寶座」(seat of the muses),繆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九位文藝女神,分別掌管英雄史詩、歷史、長笛、抒情詩、舞蹈、頌歌、悲劇、喜劇及天文,這九位不朽的女神掌管藝術和科學,在阿波羅的庇護下聚集在希臘天神居所附近,舉行頌讚藝術和科學的活動。古希臘的繆斯神廟裡收藏展示了很多可以喚起人們崇敬繆斯神性的物品,人們把這些物品都收集在繆斯神廟裡,同時對著這些物品冥想「格」出物品的神性,而當時其他的神廟並不收集展示物件,因此繆斯的神廟成了博物館的原型,西方很多古老的博物館正立面都沿用希臘神廟的山形牆和柱式,讓現代人很容易將希臘神廟建築的外觀與博物館聯想在一起。


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延續了繆斯神廟的精神,以雅典學園為樣板,在位於尼羅河河口的亞力山卓城創建亞歷山卓圖書館/博物館,專門收藏他在歐洲、亞洲及非洲的征戰得到的珍品,以及透過重金收購、雇人抄寫、掠奪和兼併等管道(例如來往亞歷山大港口的各地商船都被扣留下來,直到船上的所有書稿、手稿被埃及人抄下來才允許離開;複製與埃及王國交好的其他國家的書卷;派遣圖書館員到遠方購買成套的經典等)收集來的文件和書籍,建立了舉世無雙、當時世界上藏書最多、語文種類最多、書目記錄最全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成為希臘時代最著名的圖書館,後來更成為希臘文化的知識中心。
由於亞歷山卓圖書館/博物館不但收藏數量龐大的文件和書籍,也收藏了從三大洲收集來的奇珍異寶,所以該館便成為後世圖書館和博物館的共祖。
Museum算是借用古典名詞為現代產物命名的好例子,亞歷山卓圖書館/博物館也確實繼承了繆斯神廟的精神和性格,只不過亞歷山卓圖書館/博物館並未對外開放,僅有皇室成員和學者才能申請進入參觀或做研究。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博物館的聲音在西方社會中消失,大概是因為歐洲地區有很多小勢力興起,兵連禍結,沒精力更沒錢處理各地的文化資產,原有的一些收藏則由大學或教會保管。


十五至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時代)拉開了冒險及殖民歷史的序幕,也拉開了人們另一波收集狂潮,受到帝國財力支助的冒險家在全球海域上開疆闢土,帶回各地奇珍異寶奉獻給國王,當然也留了一半給自己,國王把寶貝藏進自己的寶庫裡,冒險家則把寶物藏進自家閣樓裡,待價而沽。博物館的專業也從之前僅需要的收藏、保存技術,另外發展出文物鑑定與典藏的技術和程序。
直到此時期,博物館仍只具備了現代博物館的四大功能(典藏、研究、展示、教育)中的兩項:典藏與研究,至於展示和教育功能為什麼會後來居上,在短短兩、三百年中發展出來,其重要性對看熱鬧的人來說甚至比傳統的典藏和研究功能還要高,就請待下回分解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