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5期-我們吃了哪些魚-食魚教育活動:螃蟹篇

蘭陽博物館環境監測志工 / 詹如

編按

我們吃了哪些魚-螃蟹篇為本館食魚教育推廣系列活動的第一篇,宜蘭面向廣渺的太平洋,漁業資源豐碩,但隨著開發的腳步也逐漸面臨資源退縮的窘境,本館近年著力於海洋文化教育,食魚教育亦是其中一環,我們吃了哪些魚系列活動期許讓更多人知道怎麼吃、如何吃,才能讓這片餵養我們的大海永續生存。

課程開頭由陳志勇老師帶領學員們深入了解這美味多樣的美麗生物,以及牠的遠親近鄰,接著讓學員們學習棉蟹標本的製作流程並實際操作,留下豐富的回憶。

陳志勇老師傳授學員標本製作的技巧。
陳志勇老師傳授學員標本製作的技巧。
陳碧琳館長於課程開始前進行致詞。
陳碧琳館長於課程開始前進行致詞。

棉蟹標本製作心得

很開心也忐忑的報名了螃蟹標本製作的課程。

 一開始報到之後,遵照館方工作志工人員親切的引導,分組入座 領取材料,領用工具 ,將螃蟹用冷水浸泡,初步解凍。

然後在等待解凍的時間裡,老師跟我們學員做了螃蟹及與其相近或相似的品種介紹,印象最深刻的是深海裡花俏的雀尾螳螂蝦 ,左右2眼各有3個瞳孔,人眼因為能夠辨識3原色,所以看見彩虹的7色,就已經覺得好美,世界真是多姿又多彩的可愛,不知道6個瞳孔的雀尾螳螂蝦,從牠的視角看出來的世界該是如何爆炸式的炫麗呢?又提到牠的力大無窮 ,根本浩克、超人、金剛狼加起來都不夠看~我們在台下竊竊私語:哇,那個眼睛、那個力氣,如果可以拿來發展國防武器,應該就沒有誰敢再欺負台灣了吧!然後美食獵人陳老師又領著我們認識了不同的百足蟲,有陸地上的、有海裡的、想要武功蓋世就學洪七公烤蜈蚣吃,想吃飽的就烹一隻具足蟲,一邊說著笑著,接著就是今天的主角要上場了,螃蟹來囉。

講台前,陳老師繼續用輕鬆詼諧的口吻試圖把專業的生物解剖讓我們記住,雖然我一目十行,過目即忘,現在已經是船過水無痕,但還是記得要用大拇指尋到背甲與腹部的交接處,然後小心又大膽地剝離,把他們分開。

陳老師介紹螃蟹標本的製作流程。
陳老師介紹螃蟹標本的製作流程。

雖然吃過煮熟的紅螃蟹,但是剝開生的螃蟹背甲還是第一次,有那麼一點害怕,怕牠活過來咬我一口,也怕動作太粗暴,會破壞標本的完整性,最後還是老師的手最好用啦。

學員已將解凍後的螃蟹組織分離,即將進行標本製作。
學員已將解凍後的螃蟹組織分離,即將進行標本製作。

螃蟹各個身體部位名稱介紹一輪後,我們認真地拿牙刷刷洗背甲上的蟹毛,洗刷刷,溫柔一點,只要剔除製作標本時不需要的軟組織,沖洗乾淨,才不會在日後的乾燥過程裡腐爛發臭,我們用了剪刀、斜嘴鑷子、鶴嘴鑷子、直線鑷子、針筒交互使用。

學員專心清理螃蟹組織。
學員專心清理螃蟹組織。

一邊幫標本洗澡,還要擦乾,偶而遇到太壯碩的部位,還要拆解之後再重組,因此在組裝的過程裡,我們也學習到如何善用一些小東西,像是用衛生紙把螃蟹的眼珠子撐出來,讓牠顯得精神,利用小竹片把斷肢接起來,再加上南寶樹脂做固定。

陳老師指導學員以竹籤及南寶樹脂接合標本的肢體與軀幹。
陳老師指導學員以竹籤及南寶樹脂接合標本的肢體與軀幹。

終於來到最後所謂的上板階段了,一根根的竹蔑,像在架樹幹一樣21上的交叉,把整隻螃蟹的所有關節固定地一動不動,要特別注意重量的平衡,如果2隻大螯同時在天空張牙舞爪,未來拆板之後可能就會軟腿,整個毀掉,所以要一隻螯在地上撐著,多一個立足點,留一隻螯學習招財貓的姿態就好,期待在2個月後自然風乾,拆卸下竹子後,依然能夠挺立,不崩塌,那就真的是大成功了。

學員與固定完成的螃蟹標本合影。
學員與固定完成的螃蟹標本合影。

寫到這裡,看著板上插的滿滿的竹籤,我也好奇了到底是插了多少根,數了數,眼花了,再來一次,還是眼花,最後我用色紙區分成5塊,分開數,總和計算,總共是88根,嗯,還不錯,有達到老師的80根標準,就不知道拆板後還能這麼驕傲地挺立著嗎~時間一天天倒數囉。

很感謝蘭陽博物館辦了這個這麼棒的體驗營,讓我們學習到螃蟹標本製作,也對水裡的節肢動物多了點認識,真是充滿知性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