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79期-從慢遊山海之間,漫談宜蘭深度旅遊

文/圖:黃淑瑩(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

 

雪山隧道通車之後,戲劇性地改變了宜蘭與大台北地區的交通方式,當然,也影響了人們到宜蘭旅遊的方式;一夕之間,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重獲寂靜,火車不再一位難求,到達宜蘭時觀看龜山島的角度不同了,人們也開始習慣假日北返的塞車車流。開車、搭公車、坐火車、騎自行車,選擇變多了。

 

假日湧現的大量遊客,也逐漸影響宜蘭的消費模式;與宜蘭地區平均所得不太對稱的高檔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羅東夜市攤位的內容也變了,賣的都是強調地方名產特色的小吃,且假日人潮有種奇特的現象,一些平時生意平平的店家,此時卻大排長龍,排隊的都是看網路、媒體報導而來的外地客;對在地人而言,許多東西變貴了,品質被人潮稀釋,相對變差了,日常生活消費更加都市化了。

 

觀光旅遊正在改變宜蘭。

蘭地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莊文生老師為民眾解說蘭陽博物館展示內容
蘭地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莊文生老師為民眾解說蘭陽博物館展示內容

當蘭陽博物館將自己定位為觀光型的博物館,期許自身是世人看見宜蘭的窗口,如何讓民眾能從這裡認識宜蘭後,進一步走出博物館,認識宜蘭的自然、人文之美,體驗【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內涵,這關係到我們抱持著什麼樣的自我認知與旅遊意識。

 

這次蘭陽博物館委託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規劃辦理的【慢遊山海之間】活動,分別以宜蘭的山、平原、海為主題,計有四條旅遊路線,共十二梯次,這四條宜蘭一日遊的主題路線分別為【石港春帆】、【海海人生】、【蘭城故事】、【美美水鄉】,行程均有參觀蘭陽博物館,且配有隨隊導覽解說人員。

 

我因為擔任工作人員,每條路線至少都有參與一梯次,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四條路線。

 

 

【石港春帆】以頭城老街及東北角海岸的獨特地理景觀為賣點,結合在地的啟文木藝坊,體驗由千龜來朝延伸發展出的DIY活動,讓遊客動手組合木頭小烏龜,由蘭地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莊文生擔任解說員,午餐也打破傳統團體旅遊桌餐的模式,帶大家品嚐老街麵攤的黑白切及在地芋冰。

 

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訪在巷弄之間的英靈祠,這是當初跟隨吳沙前來開墾,因故喪生的無主孤魂,因開墾有功,不以大眾爺廟供奉,而稱為英靈祠。這樣的點與故事背景,若不是有專人帶領,我根本不可能知道。

遊客於啟文木藝坊DIY組合木頭小烏龜
遊客於啟文木藝坊DIY組合木頭小烏龜

 

【海海人生】以南方澳為主角,結合在地的討海文化保育協會,體驗鬼頭刀魚丸的DIY製作,參觀三鋼鐵工廠文物館、溪和三代目觀光工廠,在蘭陽博物館時,安排三剛的負責人廖大慶擔任海之層展示的解說員,當然,午餐少不了的是南方澳的海鮮大餐。

 

這條路線讓許多遊客驚嘆,原來南方澳這麼美!他們之前都只會開車來吃海產,頂多參拜一下金媽祖,就沿路開車回去,根本也沒機會瞭解在地的討海文化,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在裡面。

遊客完成DIY小銅鑼後在特製的大銅鑼前合影,右一為林午銅鑼第二代傳人林烈旗
遊客完成DIY小銅鑼後在特製的大銅鑼前合影,右一為林午銅鑼第二代傳人林烈旗
莊文生老師在九芎埕解說宜蘭舊城發展史
莊文生老師在九芎埕解說宜蘭舊城發展史

 

 

【蘭城故事】循著宜蘭市蘭城新月計畫的脈絡走訪,宜蘭酒廠、設治紀念館、鄂王社區光大巷、津梅棧道等,在舊城的紋理之中,看見一座城市規劃的空間美學,如何從歷史感中營造現代生活的友善與感動,並安排林午銅鑼的DIY體驗,認識傳統匠師的技藝,品嚐在地老店振地餅舗的傳統糕點,還有在地人在吃的懷念米粉羹。

 

這條路線的解說員是在舊城出生、成長的莊文生老師,因著一份在地的感情與童年回憶的美好,說起宜蘭縣酒的故事,讓人聽起來特別津津有味。

我們在員山內城社區鐵牛力阿卡車隊的帶領下,欣賞宜蘭的農村風景
我們在員山內城社區鐵牛力阿卡車隊的帶領下,欣賞宜蘭的農村風景

【美美水鄉】以宜蘭的水資源為主題,在員山內城社區鐵牛力阿卡車隊的帶領下,欣賞宜蘭的農村風景,參觀深溝水生館、蜂采館,見證好山好水的源頭,還到勝洋水草DIY他們最夯的紀念品淡水生態瓶,午餐則是員山特色小吃魚丸米粉,解說員為曾任宜蘭荒野保護協會會長的昆蟲生態專家賴建丞。

 

這條路線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員山公園的阿婆花生捲冰淇淋,高齡八十的阿婆,邊賣邊唱四句聯,跟大家愉快互動。

高齡80的阿婆邊賣邊唱四句聯,跟大家愉快互動
高齡80的阿婆邊賣邊唱四句聯,跟大家愉快互動

相較於一般大眾化的休憩旅遊,我們標榜要發展深度文化、生態旅遊,那宜蘭旅遊的深度在那裡呢?曾經問過一位從鹿港來宜蘭落腳的友人,他認為兩地之間文化發展有何差異?他表示,鹿港有較久的發展歷史,文化厚度的積累,表現在各種工藝匠師的技藝傳承,而宜蘭開發較晚,被看見的層面則偏重於庶民生活文化。這樣的看法,宜蘭人接受多少呢?

 

Edgard Morin說『有價值觀的假期才會使度假成為有價值』旅遊可以是單純為了排遣非工作的時間,可以是為了抒發情緒、散心,也可以是為了獲得某種經驗,或學習創新的觀點。我們希望人們來到宜蘭,可以在消費取向之外,能夠有其他不一樣的旅行,有益於智能、藝術或文學創造力的刺激與提升,透過這樣的方式認識宜蘭,「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由此得以彰顯。

 

反應到實際執行的層面,要規劃、推廣此類的深度旅遊,有一些問題與挑戰要去面對。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做這樣的工作利潤在哪裡?這會牽涉到誰去做?如何行銷包裝?誠如,為什麼一般旅遊業者甚少推廣此類行程?因為涉及旅遊服務設施、導覽解說服務的提供,很難大眾化,而數量不到某個規模,商業利基就會大打折扣,市場小眾,相對地一些交通、人事等支出成本就會增加。

滿載而歸的遊客
滿載而歸的遊客

 

 

這次慢遊山海之間由蘭陽博物館補助經費,每條路線每個人的花費成本平均約1400元,但參與者只需繳交450元,這種由公部門辦理的深度旅遊,正面的是可以去嘗試不同主題路線的開發,並獲取經驗,但負面的是,資源未必能獲得最妥善的分配與運用,民間業者在價格上完全無力競爭,更難免出現一些參與者不夠珍惜的現象,不是常態發展的方向。

 

宜蘭標榜文化立縣的施政方向,早期是走在各縣市之前,文化創意產業是下一波國家施政的重點,宜蘭沒有專司設計創作的大專院校,在人力資源與產業環境上,明顯區居劣勢,偏重於文化式的旅遊體驗,或許是宜蘭較有可能發展的文創產業重點。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夠的策略思考與投資?如何結合在地的非營利組織與旅遊業者共同推廣,開創新的局面?這是值得我們持續關心與投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