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期-《人與土地的對話》-張政亮博士
蘭陽博物館提供
編按
110年10月4日,台北市立大學史地系,張政亮博士緣盡捨報往生,驟然失去這位優秀的宜蘭子弟,令人心痛,本刊特地介紹,張政亮博士生前關於宜蘭最重要的著作《人與土地的對話》。
人與土地的對話
頭城是清朝嘉慶年間,漢民進入蘭陽平原開墾的第一個據點,有著「開蘭第一城」 的重要歷史地位,故具不可磨滅與取代的價值與意義。兩百多年來這片土地與居民的精采互動,交織出多采多姿的自然風土與人文民情,值得我們娓娓道來並廣為傳頌。
頭城鎮公所為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居民能夠清楚了解,因為時間的演變及環境的變化,對於頭城所造成的變遷和影響,特地邀請多位地理學界的教授、學者及其團隊進行系統的編纂工作。《人與土地的對話》由張政亮教授的主持及所有委員在編修過程當中,孜孜不息的運用各種管道、方式,尋遍所有史料、文獻、地圖、航照圖…同時仔細探究、求證其細節、軌跡和身影。
《人與土地的對話》記錄著頭城,因為自然環境變化所衍生的點滴歲月和記憶,透過文字的敘寫勾串起世代間獨特的情感與憧憬,期待透過對本書的理解,能夠啟發新生世代對於這塊土地、環境、人文的反思與關懷,共同為頭城未來的願景昂首攜手邁進。
本書不同於傳統方志詳列所有的山川、土田、貢賦、物產等的包羅萬象,而是聚焦於幾個地理主題進行探討,最主要的特色是新分析工具、新資料數據和新研究方法的應用,例如第一章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遙測(R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3S的技術分析來輔助解說頭城的地質、地形、氣候和水文等自然環境特徵,第二章使用最近的資料、文獻與方法探討頭城的人文景觀,包含聚落變遷、交通發展和人口趨勢等議題,第三章則透過各種地圖和遙測影像的蒐集和對比,來闡釋頭城不同時時期開發的滄海桑田歷程,最後一章則採用地方創生的概念與及提出推展文化和觀光等產業策略,盼行銷並促進頭城聚落的永續發展。
18 世紀起法國思想家盧梭(Rousseau)和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Pestalozzi)就主張應教授給學童鄉土地理知識,循序漸進,從周遭環境的具體事務之理解與學習開始,進而發展關懷世界和社會的抽象知識與理論,以利啟迪主動學習,思考創造,並能具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成為適應新世代的公民。而地理風土是鄉土之基本,對其理解與掌握能助一地之發展,因此本書集坤輿所載、方策所紀之資料,除以文字眉列掌示之外,還輔圖以臚之、表以識之,引古證今,期年輕後進能認識和洞悉身邊的各項事物與地方的特色,並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使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頭城小鎮也能有活化的躍動與再造的契機,並伴隨你我之成長而一起精采生動。
書籍資訊
書名:2020人與土地的對話 頭城的地理采風
作/編/譯者:張政亮,莊漢川,康芳銘,林建呈
出版:宜蘭縣頭城鎮立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