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9期-鑲嵌在稜線之上朵朵小白鐘-臺灣吊鐘花

李俊緯、李家泓  /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繖狀排列的臺灣吊鐘白色花序極具觀賞價值。
繖狀排列的臺灣吊鐘白色花序極具觀賞價值。

編按

林業試驗所目前著手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針對全國各地珍貴稀有且名列維管束植物紅皮書的原生植物,進行棲地族群調查與移地繁殖復育工作;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長年受到來自海洋季風吹拂影響,加上平原南北側分別有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延伸的多樣地形地貌,成就獨特多變的氣候條件,也孕育豐富精采的植物資源,本專欄規劃於一年四季不同月份的物候下介紹原生宜蘭縣內、具代表性的當令珍稀植物,期喚起民眾對在地植物的關懷,甚至願意起身投入實質的保育工作,共同陪伴蘭陽地區的這艘綠色方舟航向未來。

鑲嵌在稜線之上朵朵小白鐘

即便不熟植物的人,大概也都會聽過杜鵑花,就算真的沒聽過,只要給張照片,應該都會發現其實有看過。因為只要季節一到,平時不顯眼的綠色籬笆、灌木叢到處都會開花。杜鵑花,離我們的生活就是這麼近。

 

不過即便是熟悉植物的人,或許也很難想像同樣是杜鵑花科(Ericaceae)植物,居然有一種杜鵑花長得如此標緻。不但沒有大開大放,更沒有艷麗衣妝,而是小巧玲瓏、楚楚可憐,明明開了花卻都還像是含苞待放那樣的內斂。臺灣吊鐘花(Enkianthus perulatus C.K.Schneid.)就是這樣一種獨特、美麗的杜鵑花。

 

吊鐘花屬(Enkianthus)的屬名是結合了希臘文的懷孕(enknos)和花(anthos)的意思所組成,指的是它那又被稱做「吊鐘」形狀,如懷孕一般膨大、而富有生命力的花朵。這樣的花,相比於大鳴大放,被稱做滿山紅的其他種杜鵑花來說,顯得異常含蓄。

 

其他種類的杜鵑花在城市裡隨處可見,台北市的市花即是杜鵑花,而且臺灣大學每年更舉辦嘉年華式的杜鵑花節歡慶椰林大道兩側的杜鵑花海盛開。相較之下,農委會於2017年出版的《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數量不多的臺灣吊鐘花被評定為易危(VU, Vulnerable),比起城市裡的杜鵑花海受到人們高度關注,臺灣吊鐘花卻只能有點孤寂地獨自站在海拔1,000公尺上的稜線上,孤芳自賞。

 

根據紅皮書的評估基準顯示,臺灣吊鐘花野外的個體數量已不足千株,而且數量有持續消減的可能。目前已知的生育地分布在臺灣北部新北市與桃園市或與宜蘭縣交界稜線附近的中海拔山區,偏好空氣有點濕,也要有點冷的溫帶型氣候,實在不容易在平原都市的角落生存。但隨著城市擴張、山區開發以及全球氣候逐年暖化下,這類遠離塵囂的植物,也漸漸受到威脅,成了不易看見的「稀有植物」。

 

蘭陽五大名山之一烘爐地山海拔1166公尺,山頂展望良好,發現臺灣吊鐘花的新紀錄地點。
蘭陽五大名山之一烘爐地山海拔1166公尺,山頂展望良好,發現臺灣吊鐘花的新紀錄地點。

再度親臨名山只為尋芳跋千尺

遍尋國內的各大植物標本館的資料後,我們這次鎖定了宜蘭北部礁溪與烏來交界的烘爐地山區稜線,推判這片長年受到東北季風直衝的山頭矮林具有涼溫高濕的特殊微氣候條件,相當符合臺灣吊鐘花的溫度氣候需求,有很高可能發現它的最新生育地。

 

海拔1,166公尺烘爐地山的名氣雖比不上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的同名土地公山,但山頂可有一座不折不扣的一等三角點(繪製地形圖的三角測量基準點),天氣好的日子四周圍展望極佳,東起太平洋上的龜山島與山腳下阡陌交錯的蘭陽平原,西到被群山圍繞的台北盆地、101等大樓群都盡收眼裡、一覽無遺,因而與阿玉山、大礁溪山、三角崙山、鶯仔嶺並列為蘭陽五大名山。

 

那天清晨,車出雪隧時陽光依然普照,近午跋涉到海拔1,000公尺的支稜時,山上卻降下了濃霧,將每顆山頭都孤立了起來,連藍天也被矇住了。我們翻過主稜三角後,在被薄霧籠罩的草叢、樹林中穿梭了許久,依然都沒有看到臺灣吊鐘花。照理來說,它開花時的鐘型白花應該要很容易看到才是。

 

沒找到花,也總該有個葉子,沒想到,最後我們總算找到了一株的含苞待放的枝芽,不仔細看幾乎難以判別這個物種的真實身份。原來是今年的花期受到氣候異常影響下也亂了,至今只有少數的新葉才剛剛展開而已,嬌嫩嫩的很不明顯,埋藏在芽苞內的花序還來不及探出頭來呢!

 

不過,雖然幾乎只有枝幹與頂端芽苞,但是映襯在白霧之下,臺灣吊鐘花的身形竟暈成黑白的光影,簡直就像水墨畫一樣。要欣賞植物的美,不但不限於花、葉;甚至不一定要有多好的光線、天氣,需要的只是一雙去看見的眼睛。今天我們能親眼看到這幾株長在烘爐地山頂的臺灣吊鐘花,見證全臺灣分布緯度最高的族群,算得上九分幸運。

 

含苞待放的臺灣吊鐘花身影。
含苞待放的臺灣吊鐘花身影。

苦守空閨的花朵

花落之後的子房能否順利著果攸關臺灣吊鐘花的存續。
花落之後的子房能否順利著果攸關臺灣吊鐘花的存續。

事隔半個月,我們再度來這裡尋找臺灣吊鐘花的花,只為了上次少了一分的幸運,欣賞一場精美的開花秀、大自然吸引人的奧妙之處。

 

不過雖說開花結果算是植物界的天經地義,但對這片稜線上的臺灣吊鐘花來講卻未必是這麼一回事,這也是其族群受限的可能原因之一。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明,但已經有一些研究指出臺灣吊鐘花在自然情況下授粉的成功率很低,換句話說就是開了花卻未必結果。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這個生育地的傳粉者沒有出現幫忙授粉,這或許是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植物開花的時間與傳粉者活動的時間沒有搭上,一個早睡一個晚起,就錯過了彼此,又或者根本在這個生育地的傳粉者早就滅絕。

 

倘若這裡的臺灣吊鐘花就這樣一直無法結果,也就自然沒有下一代,那麼在這裡的臺灣吊鐘花的凋零恐是遲早的事。雖然透過人為刻意授粉的方式可增加授粉結實成功率,但臺灣吊鐘花原生育地點在十分偏遠的稜線,不可能像是在植物園裡面仰賴人力協助。除此之外,臺灣吊鐘花的種子十分微細不易播種,這讓最後的有性繁殖復育策略也使不上力。

 

生物之間的關係如千絲萬縷,牽一髮動全身,少了傳粉者植物會滅絕,植物滅絕又讓其他以此為食的動物滅絕,每一種生命都與種種生命連結,沒有一種能獨善其身,人類也是一樣。一種物種的滅絕看似只是物種數減一,但實際上卻伴隨著遠比那個數字更大的生態危機。自然生態的哀愁,同樣需要一雙去看見的眼睛。

真要訪花何處去

臺灣吊鐘花的新葉及壺型花冠同時抽出。
臺灣吊鐘花的新葉及壺型花冠同時抽出。

臺灣吊鐘花屬於落葉性灌木,枝條纖細光滑呈紅棕色。葉片集中於枝條頂端,叢生,葉呈橢圓形或倒卵狀,葉長4-6公分葉片邊緣具有細鋸齒狀毛邊。花型呈壺型、繖形狀集中頂生枝條末端,花冠為純白色,每年三、四月氣溫回暖之際,新葉綻放時花序一同抽出,個株瞬間掛滿了點點白色鐘型花朵,十分吸睛:此外,屬溫帶型物種的臺灣吊鐘花,每年秋冬受低溫影響全株葉色轉變紅橙色系,也是它迷人之處。

 

目前臺灣吊鐘花的族群主要分布在新北桃園間的北插天山臺灣山毛櫸林附近,而宜蘭縣礁溪鄉烘爐地山(最新紀錄的生育地)到員山鄉紅柴山、大同鄉松蘿湖、拳頭母山一帶海拔約1,100到1,600公尺稜線也有零星分布,可說是宜蘭與新北交界山區最別緻的春季花樹。

 

若各位看官對臺灣吊鐘花起了興趣,也可以就近走訪林業試驗所管轄的福山植物園看看,園裡的杜鵑花區裡面栽種十來棵、近20年前從鄰近的紅柴山區採集並移植到福山植物園的臺灣吊鐘花,如今開起花來姿態綽約、嬌小玲瓏。雖然這是紅皮書評定的珍稀植物,但不必總是要跋山涉水、千里尋芳才能看得到,只要有搶到每日300名的入園名額就可以了。

 

林業試驗所掌管的六座國家級的植物園區,包括台北植物園、福山植物園、蓮華池藥用植物園、嘉義樹木園、四湖海岸植物園、墾丁熱帶植物園等,多年來典藏大多數稀有植物,並從事保種復育的研究教育,不但是為了保育,也為了能讓大眾更輕易的欣賞到自然之美,進而喚醒民眾對這片土地與物種的憐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