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88期-山河顯影系列:龜山島

文:蘭陽博物館/圖:賴春標(蘭陽博物館提供)

龜山島
龜山島

龜山島位於頭城鎮海以東約10公里處,是一座活火山島,因其外型神似浮龜而得名。不論是搭乘北迴鐵路,或是開車經濱海公路、北宜公路,只要向海望去,即可看見屹立海中的龜山島,彷彿是導引旅人遊賞宜蘭的鮮明指標,也是宜蘭人最感親切熟悉的海上景觀。

 

龜山島全島面積2.8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73公里,可分為頭部、背部和尾部三個部分,頭部朝東南、尾部朝西北。背部高401公尺,為全島最高峰。由於龜山島的尾巴會隨著氣候、風浪、潮汐的變化而隱約擺動,更增添幾分生動的傳奇色彩。

龜山島上一景
龜山島上一景

 

可能受到黑潮帶來的魚群吸引,龜山島最晚在1820年代已有漢人移入,1975-77年間,全島居民集體遷移到大溪里「仁澤新村」,國防部將龜山島劃為軍事管制區。隨著鄉土意識抬頭,原居民多次辦理返鄉活動,1999年12月22日,行政院核定龜山島納為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範圍,結合鄰近海域賞鯨活動,成為北台灣藍色公路上熱門景點,2000年頭城鎮民代表會決議恢復龜山里。

仁澤新村
仁澤新村

地理形勝

本島因外貌酷似浮龜而得名。依地勢可分為龜首、龜甲、龜尾三個部分,是由安山岩質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互層所構成的火山島。

 

一、龜首
呈橢圓椎形,最高處239公尺,沿海岸峭壁陡峭,地形上東南高西北低,主要由土褐色至黃色的火山碎屑岩所組成。與龜甲部呈南北向凹地相接。

龜首,呈橢圓椎形
龜首,呈橢圓椎形

 

二、龜甲
大致呈方形,最高處在龜甲部南線邊的中央,高401公尺。是一向西北以扇形開展的山坡,南面較為陡峭,以火山碎屑岩為主;北面較為平緩,以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的互層為主,區域岩層向北傾斜。背部以大斷崖臨海。島上小溪僅分布於龜甲部北坡,沖刷呈狹谷,以懸谷(hanging valley)入海,水量有限,時常乾涸。

 

三、龜尾
最高處為141公尺,向北西延伸與長約1公里的砂嘴(spit)相連接,由安山岩被侵蝕成的礫石所組成。龜尾部有「龜尾池」,龜首部有「龜首池」,池的邊緣呈陡峭崖壁,地形與爆裂性火山口相似,尤其是龜首池附近最為明顯。龜甲之西、北邊交叉處也有爆裂性火口地形數處。依地質判斷,龜首與龜甲部分別為獨立噴火口(Crater)所噴出的兩個火山體形成。

龜尾部,海潮帶來的大量砂礫,於此堆築成長約一千公尺狹長砂灘,是龜山島唯一平坦地帶
龜尾部,海潮帶來的大量砂礫,於此堆築成長約一千公尺狹長砂灘,是龜山島唯一平坦地帶

 

龜山島龜尾部,正好位於二股海潮匯流處,海潮帶來的大量砂礫,於此堆築成長約一千公尺狹長砂灘,並環抱一個龜尾湖,是四週崖峭壁的龜山島唯一平坦地帶,也是登島之處及居民居住的地方。

 

漁港

龜山島上缺乏天然港口,風浪小的時候,漁船就停靠在龜山島南岸邊的一塊大岩石旁,人員與貨物利用架於接駁船與大船間的木板往來,相當不便。當風浪非常大的時候,漁船就停靠在北岸的外海,利用空油桶綁製的簡易浮桶,以運送人員和貨物。颱風來襲時,船隻則遠駛南方澳漁港避風。

 

日治時期,曾於昭和13年(1938)挖通一個只能供舢舨出入的港口,3年後即被流石阻塞。光復後,民國38年即進行築港工程,但是工程屢受大浪影響,斷斷續續到42年,修成可供舢舨通行的港口,也只維持一個半月。56年再行築港,58年7月15日竣工,也僅維持2個月即為颱風所毀。

龜山漁港
龜山漁港

其後在龜尾部建了一座簡易碼頭,漁民的出入與漁船靠岸全仰仗它。但是當龜山島居民集體遷村,龜山島成為軍事管制區之後,舊的碼頭也因颱風而被吹毀。

 

平時龜山島上的守駐軍,出入得靠小船接駁上漁船,才能渡海來到梗枋與大溪漁港,所需的物資也是雇船運到近龜山島外海,再以竹筏接運上岸,這是相當不便的事情。開放登島觀光前,曾經建有臨時碼頭。龜山島的臨時登島碼頭只能應急,將來為應付日漸增多的登島遊客需求,還是必須興建固定式的交通船碼頭。這座固定的交通船碼頭已規劃完成,將分兩期施工,地點位於龜山島西北面陡崖與龜尾間形成的天然海彎,因龜山島會受東北季風侵襲,風浪大,為了降低碼頭於大風浪作用下所遭受的上浮力,採中空鋼架結構,上面舖設不予固定的橋面板,提高安全性。

拱蘭宮
拱蘭宮

拱蘭宮

龜山島的居民由於是來自閩南或臺灣本島,在宗教信仰上與臺灣本島大致相同,祭拜祖先、地基主,到廟裡求神問卜或請乩童消災解厄等等。並有與捕魚有關的宗教活動。

 

拱蘭宮興建於清咸豐4年(1854),龜山島的居民起先僅是奉祀一個香火袋,接著是同奉黃天福的祖母從興化帶過來的黑臉哪吒太子爺,太子爺的神像原供奉在民宅,十餘年後,附近海面漂來載運杉木的船隻,龜山島上的居民利用這些杉木建廟,同時向黃家購買太子爺神像,因此,拱蘭宮最早是太子爺廟。經過十年左右,又有船隻從中國大陸漂來,船中有一奉祀媽祖的神龕,龜山島居民便將船上的媽祖請出和太子爺共同奉祀。因為龜山島的居民都以捕魚為生,並且媽祖的神階較高,拱蘭宮便改奉媽祖為主祀神。

 

隨著龜山島民的遷村,拱蘭宮的媽祖等神像移駕臺灣本島,遂成空廟。其後,進駐官兵改於此廟供奉觀世音菩薩,並分祀地藏王菩薩及福德正神,廟名亦改成普陀巖。

龜是指宜蘭海口的龜山島,蛇是指宜蘭海邊蜿蜒的沙丘,二者遙遙相望,守護著蘭陽平原
龜是指宜蘭海口的龜山島,蛇是指宜蘭海邊蜿蜒的沙丘,二者遙遙相望,守護著蘭陽平原

 

龜蛇把海口

蘭陽平原在地理上,被認為是「龜蛇把海口」。傳說玄天上帝原是屠夫,最後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當他昇天之時,自剖肚腹,取出內臟丟入海中,其內臟變成龜蛇二位神將,龜神幻成龜山島,蛇神化成頭城鎮大里至蘇澳之間的沙汕,阻隔了海風海水的侵襲。從蘭陽平原高處向海上遙望,龜山島及那長長的沙汕,就彷彿是玄天上帝腳下的龜蛇神將,守護著蘭陽平原及其子民。

 

龜山會旋頭

這句俗諺意思指「不可能的事」,事實上,宜蘭縣的海岸線綿延101公里,呈圓弧形,由海岸北端看龜山島,頭部向左,從南端看,龜山島頭部向右,不同位置觀看島山島,有南北轉向的大幅度轉變,因此宜蘭地區的民眾深信龜山島具有靈性,不但隨時守護著蘭陽平原,並且不停的迎接或歡送來去宜蘭的每一個人,因此成為大眾的心靈指標。

不同位置觀看島山島,有南北轉向的大幅度轉變的對照圖
不同位置觀看島山島,有南北轉向的大幅度轉變的對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