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48期-彩蝶翩翩舞蘭陽(六) 戀戀大白斑─東北角與大白斑蝶之戀

文/圖:頼建忠(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體型碩大的大白斑蝶是宜蘭東北角一帶常見的大型蝴蝶
體型碩大的大白斑蝶是宜蘭東北角一帶常見的大型蝴蝶

 

當你開車行經宜蘭濱海公路頭城過後,常可見到天空上有種大型白色的蝴蝶輕飛慢舞著,而且一路往北的路上還會不斷地出現,這種大型的蝴蝶就是大白斑蝶。牠非常的普遍,但又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見得到,在咱們宜蘭就只有在頭城以北才能見到牠們的蹤影,整個台灣來講也只有南(恆春半島、台東地區)及北(東北角)二地才能見得到而已,整個西部海岸與花蓮都沒有分佈,另外即是在蘭嶼綠島、龜山島等外島地區有其族群。

 

怎麼會如此呢?這就與牠的幼蟲所取食的植物分佈有極大的關係,爬森藤在台灣的自然分布僅於南北二地,昆蟲的分布往往受限於植物的分布,有了植物的存在才會有昆蟲的存在,所以大白斑蝶雖然普遍,但因其幼蟲所取食的植物分布不普遍,而且侷限於南北二地及蘭嶼、綠島,所以大白斑蝶的分布同樣也會受侷限。

左圖:爬森藤是海岸礁岩及灌叢間常見的植物 / 右圖:厚實的葉片是在海岸惡劣環境生存的必備條件
左圖:爬森藤是海岸礁岩及灌叢間常見的植物 / 右圖:厚實的葉片是在海岸惡劣環境生存的必備條件

 

大白斑蝶的飛行速度極為緩慢,訪花吸蜜時也是輕飛慢舞,極容易就可以用手捕捉牠,就因此我們常稱牠為「大笨蝶」。

 

大白斑蝶展翅可達10公分以上,昆蟲是以外骨骼來支撐身體的,10公分來說算是非常地巨大的,這樣大的體型照說應該很容易受到天敵攻擊,但牠們就是無所忌憚地不怕任何天敵,其實這都要歸功於牠的幼蟲所攝取的植物有毒,幼蟲吃了這些有毒的植物,會將植物的植物鹼累積在身上,一直到羽化成蝴蝶時,這些毒素一樣會留在體內讓自己變成一隻有毒的蝴蝶,主要的天敵鳥類就不會去捕食牠們。

宜蘭地區除了東北角一帶可以找到爬森藤以外,在頭城農場中有大面積的種植及復育。
宜蘭地區除了東北角一帶可以找到爬森藤以外,在頭城農場中有大面積的種植及復育。
雌蝶將卵產於葉背
雌蝶將卵產於葉背

幼蟲的寄主植物是夾竹桃科(Apocynaceae)的爬森藤(Parsonsia laevigata (Moon) Alston),在海邊的礁岩灌叢中不難發現它們的蹤影。通常生長在海濱的植物都要有一套能夠忍受強風及高鹽分環境的本領,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橢圓形厚實的革質葉,正是在海邊惡劣環境中最重要的求生本領,莖及枝光滑,花黃色,成繖狀聚繖花序,果長橢圓形。

爬森藤的花
爬森藤的花
左圖:爬森藤的果實 / 右圖:果實成熟後裂開,具有纖毛的種子會隨風飄散。
左圖:爬森藤的果實 / 右圖:果實成熟後裂開,具有纖毛的種子會隨風飄散。
大白斑蝶交尾
大白斑蝶交尾

 

雌蝶交尾後會在爬森藤的葉背產下一顆顆乳白色,高約1.9mm,直徑約1.5mm,炮彈狀的卵,通常在每處葉片上只產下1~2粒的卵,不會像蛾類般把卵全部產在一處。卵約經5~7日就可孵化,幼蟲的外形為細長圓筒狀,中、後胸及第8腹節背方有細長肉質突起。終齡幼蟲體長55~65mm,頭部黑色,體色黑白相間,第2、3、4、5、6、7節腹節氣門附近有一紅色圓斑。

左圖:大白斑蝶的卵 / 右圖:剛孵化的一齡幼蟲
左圖:大白斑蝶的卵 / 右圖:剛孵化的一齡幼蟲

 

剛孵化之一齡幼蟲大多棲息於葉背,幼蟲僅取食葉背上的葉肉,留下葉表的表層,以減少被天敵發現的機會,幼蟲通常會將葉背啃食成「C」字形孔的洞,過了二齡後就無此行為。

左圖:一齡幼蟲於葉背啃食葉片成一「C」字形 / 右圖:黑白相間的終齡幼蟲
左圖:一齡幼蟲於葉背啃食葉片成一「C」字形 / 右圖:黑白相間的終齡幼蟲

 

老熟的終齡幼蟲會於寄主植物附近選擇一處化蛹之場所,吐絲做一個絲盤,再藉由尾部的懸絲器勾住絲墊,懸掛垂下掙脫幼蟲舊殼,此一型態化蛹的方式名為「垂蛹」。蛹體光滑金黃色30~35mm,蛹期視溫度而定約9~15天。

金黃色的蛹
金黃色的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