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37期-開蘭進士塚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 撰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 提供

開蘭進士塚
開蘭進士塚

編按

文史工作者都知道愛護「古蹟」; 卻較疏忽正視潛藏的「人文空間」。

 

宜蘭社區大學「走讀歷史空間研習社」於民國101年開設,由陳財發等多位講師群合作,多年來以「輕旅、走讀」的方式,帶領學員上山下海,踏查在地文化空間,過程中學員們透過實際走讀與尋訪,在詳細的歷史考據為基礎,搭配生活化的解說方式,彙集宜蘭縣12 鄉鎮30個潛藏人文景點。

 

其刊載內容主要涵蓋「被漠視的據點、在地味的故事、存在感的場域」等三大元素的空間,定為篩選景點的三大準則,儘量摒除具法定身分的文化資產及網紅景點等方式撰寫而成。

 

蘭博電子報將於每期介紹,讓讀者深入了解宜蘭潛藏的人文空間,細細品味背後精彩豐富且生動的生命故事。

人文概述

1868(清同治7)年,楊士芳進京參加殿試賜進士榜,成為噶瑪蘭廳首位也是唯一的進士。他畢生跨越兩個世紀(1826 ~1903),先後歷經大清朝廷與日本帝國等不同政體的治理,但他作育英才、獎掖後進的志業與忠義氣節、愛鄉愛土的行誼,楙績可風,令人景仰,史籍斑斑也可考,為蘭陽士林界後輩推崇備至的典範先賢。

 

此外,縱觀他7 旬又8 的生命歲月中,年少幫耕於溪南柯仔林村落,1844(清道光24)年楊厝遭到泰雅族人襲擊,房屋全毀,母死父傷,家族為免舊事重演,決定分散居住,楊士芳所屬的三房遷至溪北擺厘。爾後,就在兄長全力支持下,發憤苦讀,終於在1862(清同治元)年始出鄉關赴府中試舉人,直到1868(清同治7)年進士登科告假回籍後,其足跡就鮮少遠離蘭邑。

 

如今,想緬懷楊進士在這片鄉土的生活印記,甚至要躬親目覩到可及可觸的歷史空間,囿於其舊宅隨時空變遷而不斷更新修繕的失真,當下除楊氏故居大埕一對被指定古蹟的旗竿座、及舊城內聖後街巷內進士第正廳中門上仍懸有「進士第」木匾的實體建構之外,而撿骨完墳於1903(日明治36)年,座落在礁溪大陂山後洪爐地口的進士墓塚,更是值得覓徑前往憑弔的人文空間。

空間餘韻

1982(民國71)年楊氏宗族會成立,並在二城小金面積極進行祖墳重修,集中楊氏先祖骨骸於一處,而進士靈骨則於1984(民國73)年12 月13 日也遷葬到楊氏祖墳的新福地,冀盼楊氏宗族每年春祭可齊聚一堂,拉近親族間的距離,導致臥藏於大陂山後洪爐地口的進士古墓,楊家後輩們終將會逐漸淡忘了。

 

文資志工隊及走讀班學員透過四次團巡踏查洪爐地口進士墓塚的盤整紀錄,臚列數則空間翦影供眾分享,藉以印證第一代「進士第」墓園,堪稱是蘭境古墓塋地規制最宏偉的清代墓葬景觀。

左:墓手兩邊都有「進士第」的泥塑三大字。(宜蘭縣史館典藏) / 右:文資志工藉團巡時機整理進士墓園後合照留影(宜蘭縣史館典藏)
左:墓手兩邊都有「進士第」的泥塑三大字。(宜蘭縣史館典藏) / 右:文資志工藉團巡時機整理進士墓園後合照留影(宜蘭縣史館典藏)

[墓園]

依《大清會典》對官宦之家的墓園規模及配置方式有明文規定,進士墓塚約63 坪,位在山坡上後有背山,面向寬闊湖水,格局開展。以墓碑為中心,兩側墓手向外成三屈手格局,形成圜抱墓庭的對稱配置,最外圍墓手兩邊都有「進士第」紅底漆白色的泥塑三大字 ,更彰顯科考功名的榮耀。

左:墓埕中心點:拜石-1。(宜蘭縣史館典藏) / 右:墓埕中心點:拜石-2。(宜蘭縣史館典藏)
左:墓埕中心點:拜石-1。(宜蘭縣史館典藏) / 右:墓埕中心點:拜石-2。(宜蘭縣史館典藏)

[碑牌]

碑牌樣式是展現往者生前的身分內涵,基本元素包括:墓手、墓耳(墓肩)、墓碑、墓及子孫巷。

左:墓桌底座鐫刻花草及以雙螭拱護墓碑 的耳,雕工皆精贊。(陳財發提供) / 右:圓弧首的墓碑,碑文勒書「太歲癸卯年春旦詔邑皇恩賜同進士出身誥封奉政大夫號芸堂楊府君墓三大房子孫立」。(陳財發提供)
左:墓桌底座鐫刻花草及以雙螭拱護墓碑 的耳,雕工皆精贊。(陳財發提供) / 右:圓弧首的墓碑,碑文勒書「太歲癸卯年春旦詔邑皇恩賜同進士出身誥封奉政大夫號芸堂楊府君墓三大房子孫立」。(陳財發提供)

墓手

墓手分別貼有彩瓷花磚及泥塑,其石柱上分別陰刻四句對聯。

石柱上陰刻四句對聯,從左至右分別為:名登兩榜開蘭僅見、年近八十曠古皆稀、南宮捷足喜龍飛、北闕承恩符燕譽。(宜蘭縣史館典藏)
石柱上陰刻四句對聯,從左至右分別為:名登兩榜開蘭僅見、年近八十曠古皆稀、南宮捷足喜龍飛、北闕承恩符燕譽。(宜蘭縣史館典藏)
石柱上的對聯,從左至右分別為:甲第標名蘭陽仰望、庚方立向山色增光、籤掣浙江人民受治、教賅蘭邑文行兼優。(宜蘭縣史館典藏)
石柱上的對聯,從左至右分別為:甲第標名蘭陽仰望、庚方立向山色增光、籤掣浙江人民受治、教賅蘭邑文行兼優。(宜蘭縣史館典藏)

[后土]

后土設在廟庭左側,另廟庭最前面設有一對讓人休息的石椅,其中左側一張已翻倒有損。

左:守護進士塚的地祇神靈- 后土。(陳財發提供) / 右:供人休息的石椅。(陳財發提供)
左:守護進士塚的地祇神靈- 后土。(陳財發提供) / 右:供人休息的石椅。(陳財發提供)

[石望柱]

墓庭左右兩側豎立一對石望柱 、三對石獸。石望柱高200 公分,圓周52 公分,下方底座有兩短石柱以大鐵釘與石望柱串緊,兩短石柱上均鐫刻浮雕圖案。石望柱洗石子基座施作有螭虎櫃台腳,高100 公分,四邊長90 公分正方形,四面都貼有彩瓷花磚,其中左右基座貼有仙子持「接引西方」旗。

左:龍邊石望柱。(陳財發提供) / 右:虎邊石望柱。(陳財發提供)
左:龍邊石望柱。(陳財發提供) / 右:虎邊石望柱。(陳財發提供)

參考資料

  • 2003,楊柏村等,《楊釤(德惠)直系族譜彙集》,楊氏宗族會
  • 2019,周家安等,《蘭城故事- 蘭城先賢》,宜蘭市公所

書籍資訊

書名:潛藏的人文空間in蘭陽

作者:陳財發等撰文

出版:宜蘭縣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