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6期-丸聚總動員II-夏日考古遺址一直玩

研究典藏組國定考古遺址監管員 / 簡淑慧、林葦庭

丸聚總動員II-夏日考古遺址一直玩宣傳海報
丸聚總動員II-夏日考古遺址一直玩宣傳海報

丸山考古遺址是臺灣東北部第一個進行大面積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遺址,考古遺址的發掘不僅讓當地居民認識千年前的家鄉故事,也增進居民的文化資產保存意識。繼109年「丸聚(具)總動員懷舊講古」活動迴響熱烈,有鑑於疫情漸趨和緩,今(112)730日由本館、臺大人類學系及宜蘭縣國定丸山考古遺址發展促進會合辦「丸聚總動員Ⅱ─夏日考古遺址一直玩」活動,再度邀請民眾一同上山踏查,並藉由徵集老照片回溯居民記憶中的丸山生活。

本次活動報名踴躍,在炎熱的夏日裡仍有180人到場參加,陳碧琳館長親自到場和民眾一同走訪丸山小丘體驗同樂,致詞時更歡迎大家參觀蘭博兒童考古探索廳體驗考古發掘的樂趣,同時探索宜蘭豐富的史前文化內涵。

陳碧琳館長親自到場和民眾體驗同樂並歡迎大家參觀蘭陽博物館。
陳碧琳館長親自到場和民眾體驗同樂並歡迎大家參觀蘭陽博物館。
帶領民眾探訪日治時期為躲避空襲所建設的防空洞。
帶領民眾探訪日治時期為躲避空襲所建設的防空洞。

丸山的生活記憶

活動由丸山保安宮集合出發,帶領民眾探訪日治時期為躲避空襲所建設的防空洞,讓民眾了解日治時期宜蘭作為重要軍事設施的歷史地位。接著,大家跟在「黎阿卡」後面運送稻草到丸山小丘上,並發放冰棒給民眾;復刻過去丸山小丘上由天主教靈醫會創建的療養院,因需要由山下運送物資上山,而經常請附近的小孩協助將載著物資的「黎阿卡」推到療養院,小孩則會將推「黎阿卡」的報酬五角拿去買冰的生活情境;同時利用運送上山的稻草,讓民眾學習使用「連枷」,體驗以往丸山居民以黑豆為經濟作物,在黑豆收成後,需要用「連枷」敲打,使黑豆與梗分離的農作生活。

民眾跟在「黎阿卡」後面一起體會過去運送物資上山的情景。
民眾跟在「黎阿卡」後面一起體會過去運送物資上山的情景。
邱素梅議員也親自下場體驗以「連枷」打豆梗。
邱素梅議員也親自下場體驗以「連枷」打豆梗。

以丸山考古遺址串連今昔文化

 長期研究丸山遺址的臺大人類學系江芝華副教授在活動中分享,利用新科技,可自丸山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研究分析出含有小米澱粉酶,由此推測對當時生活在丸山考古遺址的人們而言,小米是一項重要的農作物。然而,在有文字記錄的現在,丸山一帶的居民曾以黑豆為經濟作物,現今則是以稻米為主要作物,近來臺灣部分的原住民部落基於文化、生態的原因,開始進行小米的復振,試圖把小米種回來。透過遺址的串連,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時期、生活在同一片空間的人們,與土地相處的不同方式。

以自製的「連枷」敲打作物,連小孩也能輕鬆上手。
以自製的「連枷」敲打作物,連小孩也能輕鬆上手。
台大人類學系江芝華副教授分享丸山遺址出土遺物新的研究分析成果。
台大人類學系江芝華副教授分享丸山遺址出土遺物新的研究分析成果。

透過舊照片的徵集活動,除了從這些照片看到丸山小丘的地景變化,更看到許多眼前人物的小時候及他們過世的長輩們,大家站在這些老照片前討論著、合影留念著,有笑聲更有懷念。另藉由「眉目傳情」趣味遊戲,讓大家體會在沒有文字的史前時期人們如何溝通。活動結束前,大家在丸山療養院的台階前合影留念,帶著滿滿的回憶下山享用古早味農村割稻飯,並相約明年再見後會有期。

大家在舊照片牆前討論並合影留念,有笑聲更有懷念。
大家在舊照片牆前討論並合影留念,有笑聲更有懷念。
「眉目傳情」趣味遊戲,體會史前人的溝通方式。
「眉目傳情」趣味遊戲,體會史前人的溝通方式。

丸山考古遺址是臺灣第9處國定考古遺址,出土之石器、陶器、人獸型玉玦等重要文物,背後富含史前聚落發展之重要文化內涵,期待透過活動的推廣,串連不同時期的記憶與文化,讓民眾更加深入了解丸山考古遺址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共同守護丸山考古遺址,並將丸山文化持續的傳承推廣。

於丸山療養院台階前合影留念。
於丸山療養院台階前合影留念。
丸山保安宮廣場享用古早味「割稻飯」。
丸山保安宮廣場享用古早味「割稻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