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0期-「西山旅館」─礁溪溫泉旅館先驅

林正芳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

改寫自王惠君,2005,《歷史建築台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調查研究》,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台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為縣內現存罕見的日式庭園,也是礁溪溫泉區僅存的日式旅社的建築,見證了日治時期溫泉產業的開發。日治時期的開發利用,使礁溪溫泉聞名遐邇,本中心位在德陽宮的對面,原稱西山旅館,至今保存尚佳,是了解是溫泉建築的好所在,2002年12月24日宜蘭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早期太子爺祀現況及周圍建築群。資料來源:轉載於宜蘭縣文化局
早期太子爺祀現況及周圍建築群。資料來源:轉載於宜蘭縣文化局

西山清次郎

明治39年(1906)日人西山清次郎初至礁溪,開始以較為簡陋的房舍經營西山旅館。旅館位於當時礁溪驛西側約110公尺處 ,建築即座落於今礁溪中山路二段140號。

 

此處以德陽宮為聚落中心,舊地名叫「湯仔城」,顧名思義,就是溫泉區,日治時期為了開發溫泉產業,把礁溪火車站設在這裡,接著礁溪庄役場、派出所、公學校陸續遷來,溫泉旅館林立,包含西山、圓山、樂園及公共浴場等。

戰後的產權轉移

戰後西山旅館館主西山返回日本,土地及建物則由保正周阿潭買下並且繼續經營,其後因無力繼續經營,再一次將旅館轉售,民國35年(1946)又轉售給太子爺祀(德陽宮)但實際上持分土地所有人為周兩成、周兩明、周兩全、周兩賢、周兩興、周兩發等人,4年之間產權已轉手3次。

 

西山旅館靠近火車站附近,且位於礁溪老街上,就地理位置而言是相當理想的。因此民國39年(1950)台灣銀行即向太子爺祀購買西山旅館湯圍段湯圍小段96號部分的土地及地上建築物所有權,而湯圍段湯圍小段952號部分的土地所有權方面還是由太子爺祀持有,台灣銀行是以承租土地的方式使用。

 

民國47年(1958)時,台灣銀行派人將西山旅館做全區建物測繪圖說,所用圖說名稱即為「台灣銀行礁溪宿舍」。因此初步的推測,當時的用途應只是單純作為員工宿舍。這段期間的建築規模與日治時期相仿,未有明確的增修建紀錄,旅館的建築群仍保存得相當完整。

前身為西山旅館的的台灣銀行招待所
前身為西山旅館的的台灣銀行招待所

 

台灣銀行於民國57年(1968)興建防空洞,又將西山旅館的用途登記為「倉庫」,並以「疏散倉庫」或「疏散處」為銀行內部之稱號,一直沿用至今,直到民國67年(1978)台灣銀行才將湯圍段湯圍小段952號部分的土地所有權買入。

建築發展及構造特徵

西山旅館剛開設時,是以茅草屋頂及臨時木板房方式興建,應為日人在台最早期的住宅型式。在發展過程中,建築群體不斷的增修建,昭和5年(1930),建築已達4棟之多,並持續擴建。就空間規模而言,依照客房空間大小之不同,共可分為10疊房2間、8疊房6間、6疊房4間等12間,每間價格為36円 ,包含浴室、庭園等設備及附兩餐。

 

浴室設置於每一棟建築之中,庭園裡則設立獨棟浴室,為提供旅客良好的泡澡氣氛,浴室內都舖貼瓷磚 。此外,為了讓旅客在館內享受到居家生活的舒適親切感,館方會安排女中做全天候的客房專屬服務,以照顧旅客之生活起居、奉茶送飯及隨時清理室內環境等 。

建築配置示意圖(民國47年的底圖)
建築配置示意圖(民國47年的底圖)

 

由民國47(1958)年的圖面可以看出,建築群中最早興建的,應是旅館本棟(B)及後側附屬建築(C)

左圖:中庭及側庭空間示意圖   / 右圖:為建築物(A棟)受道路拓寬影響範圍示意圖。(民國47年的底圖)
左圖:中庭及側庭空間示意圖 / 右圖:為建築物(A棟)受道路拓寬影響範圍示意圖。(民國47年的底圖)

 

將文獻記載的建築棟數及客房數量,比對民國47年(1958)的測繪圖說,可推測整體建築群體應於昭和5年(1930)左右完成。

 

毗鄰中山路的A棟,因配合之前老街(中山路)道路拓寬,而被拆除,比對前後圖面資料後,可知建築物的圍牆已向內退縮約50公分,而入口處也從原先偏南側(正對川堂空間)之處移至現址。

左圖:A棟屋頂之現況   / 中圖:B棟客房空間   /  C棟妻板式「戶袋」
左圖:A棟屋頂之現況 / 中圖:B棟客房空間 / C棟妻板式「戶袋」

 

從建築內空間配置關係及特性來看,建築空間主要有兩種型態:一為獨立客房,其次為B棟的可打開紙門作為「廣間」(大型聚會空間)的客房空間。

 

在日式旅館空間組成中,除了客房之外,通常都會另設一處空間較大,可以作為宴會空間或聚會場所,因此形成上述二種空間型態;後側附屬建築(A) 可能是較晚興建,完工年代可能在昭和5(1930)年左右。

 

浴室構造 

溫泉浴室的設計也別具特色,天花是呈方錐形放射狀(日本稱之為「傘張」),在天花板中央位置設有通氣口,並可以連接至外側立面的排氣孔,藉由「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熱氣排放至外側。牆面設置大面開窗,來提升入浴者的舒適感。此外,浴池池底低於地面高度,除了有較好的保溫效果外,使得進出浴池時比較方便和安全。

 

管理員室的浴池已被拆除,但是現場尚遺留一些可能是水槽的構造,設置的高度皆在75公分左右,顯示當時在此泡澡之前,旅客可以先坐在給水處沐浴身體後在入浴,這與一般日式公共澡堂的設置相似。

左圖:B棟浴室天花板之現況   / 右圖:浴室天花組成概念圖。(傘張) 資料來源:《圖解家屋建築雛形》,1949,p61。
左圖:B棟浴室天花板之現況 / 右圖:浴室天花組成概念圖。(傘張) 資料來源:《圖解家屋建築雛形》,1949,p61。

 

防空壕

基地內的防空壕建於民國57(1968)年,雖為戰後所興建,但在型式及構造上與日治時期的防空壕類似,主體是混凝土構造,外覆卵石牆面作為掩護,頂部覆土,設有四處出入口,頂端設有通風口。內側空間大小為190×505.5公分,在兩側設有石椅供人使用。

左圖:防空壕現況   / 右圖:防空壕剖面圖
左圖:防空壕現況 / 右圖:防空壕剖面圖

建築物增修建記錄

根據〈臺灣銀行總行房屋及設備賬〉資料顯示,最早的增修建記錄是民國55(1966)年,建築物常見的整修內容,包括屋頂防漏工程、颱風災害後的修建及圍牆大門等建築內部及週邊之維修。民國57(1968)年於建築東側興建防空壕,民國61(1972)年興建水塔及民國71(1982)年新鑽地下溫水井供水系統等增修建,其類型都集中在日常生活上的使用,顯示出臺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一直都有人在居住使用。

增修建紀錄展示圖
增修建紀錄展示圖

 

民國77年(1988)以後,台灣銀行將這裡開放給員工作為假日休憩之場所,並於民國86年(1997)左右,改名為銀行員工訓練中心,作為員工受訓時的臨時住所。空間使用上也稍做變動,前棟附屬建築(A棟)作為管理員家居空間;後棟附屬建築(BC棟)則是為台銀員工住宿空間;原有獨棟浴室改為管理員室。民國90年(2001)將戶外庭園重新規劃及整修,民國88年(1999)時在庭園裡增設溫泉浴室4間。

 

日治期的出版品《台北近郊の礁溪北投草山金山溫泉案內》中對於西山旅館庭園空間有如下的描述:

 

庭園有杜鵑、松樹隨著四季變化,

草花在這裡鬥艷,

伴隨稻葉吹拂的涼風及樹叢間蟬鳴聲,

慰藉旅人寂落的心情。

前側庭園景觀一角
前側庭園景觀一角

參考資料

  • 友寄景清,《蘭陽案內記》,三郡聯合協贊會,1924,頁25-26
  • 中島春甫,《台北近郊の礁溪北投草山金山溫泉案內》,台灣案內社,1930,頁116
  • 日本旅行協會台灣支部,《台灣鐵道旅行案內》,1940,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p152
  • 台灣銀行總行總務二課,〈台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建物平面圖(民國67年)〉。
  • 台灣銀行總行總務二課,〈台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建物複丈圖(民國67年)〉。
  • 礁溪鄉志編纂委員會,《礁溪鄉志》,礁溪鄉公所,1994,頁67
  • 廖佩芬,《宜蘭礁溪溫泉空間的特性與變遷─由休閒的觀點》,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2004,頁11
  • 王惠君,《歷史建築台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調查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