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4期-宜蘭鐵道建設的肇始-宜蘭大里簡段的興闢

取自蘭陽博物館,2021年,《宜蘭線鐵道興建歷程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編按

日治時期引進軌道建設,先建立以人力推行的輕便車道系統, 連接蘭陽平原上的主要聚落,1924(大正 13) 年 12 月 1 日,宜蘭線全線通車營運。此後,宜蘭線鐵道成為宜蘭人最主要的交通設施。
宜蘭線鐵道全通迄今,將屆百年,但其興建歷程卻仍乏人探究。是故,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於2021年委託佛光大學蔡明志教授辦理「宜蘭線鐵道興建歷程調查計畫」,希望藉由史料文獻的蒐集,考掘宜蘭線鐵道的規劃與執行歷程。

宜蘭線鐵道宜蘭大里簡段的興闢

至於宜蘭到頭圍間的鐵道工事,1919(大正8)年6月開始分三段進行。一段從宜蘭驛北畔起工;一段從礁溪湯城庄開鑿,直達宜蘭川北門口橋,通東門外停車場;一段自頭圍車站造起,至礁溪公共浴場車站。礁溪驛在湯圍溫泉場東側附近築造停車場,距離礁溪約2町(218.16公尺)[1],離公共浴場也僅2町(218.16公尺)。車站附近已有不少內地人與本地人競租田地建築房屋。

至10月下旬,沿途線路已填土完成。從宜蘭街北門口溪架設橋樑後,從東門停車驛北線敷設鐵道,機關車載運砂石及其他材料,試運轉的成效良好。[2]宜蘭礁溪間長約5哩11鎖(8.268公里)的鐵道,11月15日開通,開始一般旅客貨物的運轉。當日礁溪庄民慶賀,在礁溪溫泉公共浴場園內張設天幕,有宜蘭廳長小松楠彌、鐵道部宜蘭出張所長小山三郎、宜蘭醫院長森、營林局宜蘭出張所長與內地人佐藤直二郎、二宮卯一、波江野吉太郎等官民參加。會場在園內的最高處,當天天氣為少見的晴天,可眺望遠端的大洋與宜蘭平原。[3]

頭圍礁溪間鐵道在1920(大正9)年4月24日舉行開通式。[4]宜蘭蘇澳與礁溪頭圍間鐵道通車後,礁溪驛每日四班列車(連結八九輛車)均客滿,往溫泉浴場者眾。尤其從農曆7月1日起,宜蘭各地村莊盛開盂蘭盆會,民眾往觀,宜蘭驛每日候乘旅客越來越多,平均每日有1560人以上。[5]

但自此之後,宜蘭地方民眾見頭圍到猴洞間鐵道似乎短期間無法完成,又聞將地方制度改正廢廳置郡,宜蘭青年團有數百名團員即在1920年7月25日晚間舉行提燈行列,並陸續至鐵道部事務所前向鐵道部宜蘭出張所長堀口,再至宜蘭廳舍向荒卷廳長提出陳情,稱鐵道速成為宜蘭死活問題,應為地方盡力;隔天晚上於天后宮前廣場張設天幕再開市民大會,就宜蘭鐵道速成至大里簡、蘇澳築港速成與廢廳問題,由佐藤德治等人發表演說。[6]8月13日時,即有宜蘭、羅東、蘇澳、頭圍等地民眾組成鐵道速成同盟,以南門公會堂為會場開會,除多人演說外,也說明向鐵道當局陳情工事繼續之回覆意見。[7]

至於頭圍大里簡間鐵道敷設工程,也從1920年4月底開通後繼續興造。外澳小車站與梗枋驛(龜山驛)、大溪驛已在七八月間築造完成,另外尚有大里簡驛。梗枋橋8聯[8]約210餘呎(64公尺),大溪橋8聯約186呎(56.7公尺),還有其他兩三處橋樑,都在9月架設完成。橋梁所用材料,全部是太平山營林局所出產檜木、烏心石、赤皮、淋漓樹等,相當堅固。

往大里簡驛線路因9月受暴風雨損壞,經在近水之處填土與架設堤防後方得以鋪設鐵軌,10中旬時鋪至外澳,經梗枋驛,並試駛機關車,已鋪設鐵軌也用以搬運後續工程之鐵軌砂石。[9]12月10日,大里簡鐵道開通並開始運輸營業;12月19日以大里驛為式場,舉行開通式祝賀會。[10]鐵道自蘇澳通至大里簡後,每日行駛3班列車,從1921(大正10)年2月初農曆新年到2月16日半個月的乘車人數約有21110人左右。此乃因為有草嶺腳天公廟,奉祀宜蘭民眾所信仰的玉皇上帝;在礁溪驛,有協天宮關帝;在蘇澳及羅東有二結庄古王公,以及製糖、製紙工場。因此宜蘭地方民眾趁此交通之便,爭先恐後嬉遊宜蘭各地。[11]但到了1922(大正11)年2月中旬,全台鐵道運輸狀況均不佳,以宜蘭線尤甚,宜蘭線相較於前一年之盛況,收入減少達35.7%。[12]

可能也因應鐵道經營狀況不佳,每逢重要廟宇慶典時,鐵道部也會加開臨時列車,以方便香客。如1923(大正12)年羅東奠安宮正值舊廟重建完成,在6月12、13日舉行祭典繞境與普施,鐵道部即曾開臨時列車數回,甚至最晚班還有午夜11點發車到宜蘭。[13]

1920(大正9)年時,蘇澳冬山間在新城庄湖口又新建一處驛站,以方便功勞埔、武荖坑、馬賽、港口、隘丁等處人民往來,新城驛從8月末開工,11月1日竣工,11月7日舉行落成式及開通式。[14]四結驛則在1922(大正11)年2月25日開始營業。[15]

至於宜蘭線的北端八堵瑞芳間的鐵道工事,原訂1919(大正8)年3月20日開始營業,但因材料運輸遲滯與八堵四腳亭間線路的延長而延後至5月5日方開通並舉行試乘式。[16]八堵至瑞芳間之鐵道工事,第一區由八堵到四腳亭驛約3哩53鎖(5.894公里),總工費27萬圓,包括土工費17萬餘圓,請負者澤井組,區內有大小各一座橋樑;第二區由四腳亭到瑞芳驛,長3哩8鎖(4.989公里),總工費41萬4千圓,包括土工費22萬3千圓,請負者鹿島組,區內有5座隧道,1座小橋樑。

從八堵沿基隆川右岸前進,經暖暖街以鐵道渡到左岸,視野稍開,抵達四腳亭驛,接著沿左岸山腳通過隧道。此區有四腳亭第一坑、第二坑、第三坑與久年第一坑等主要炭坑。第三區則是由瑞芳到猴洞驛(此時尚待完成,預計7月開通)。瑞芳街是田中礦山與九份金山的分歧點,是山間小鎮。猴洞驛則是台北炭礦會社石碇炭礦運炭鐵道的預定接續驛,並將繼續延長工事到三瓜仔驛,會經過著名的三貂嶺隧道。[17]

5月5日舉行的試乘式,上午8點半從台北發特別列車,搭載以民政長官下村宏為主的官民約百餘位,以及鐵道部部長新元鹿之助、渡部技師及其他各課長,通過八堵驛,在9點30分抵達基隆。當地庄田司令官等官民約百名來賓,以及基隆各旗亭混合組成的紅裙隊約50人迎接。10點再從基隆驛發車,經過八堵、暖暖街、四腳亭等驛,10點46分抵達瑞芳驛。沿線各驛均施放煙火,四腳亭驛設綠門。瑞芳驛在驛前廣場設天幕,舉開祝賀會,有基隆藝妓演出舞蹈「鶴龜」與「元祿踊」。該日瑞芳熱鬧非常,驛頭裝飾萬國旗球燈,定時施放煙火,開設玩具露店,並從瑞芳驛讓民眾試乘,共開三班。[18]

根據1921(大正10)年底的調查,鐵道部在宜蘭線鐵道的車輛,客車有32輛,貨車有66輛。[19]

 

 

參考資料

[1] 1町=109.08公尺。

[2]《臺灣日日新報》,1919年10月11日6版,〈鐵道工程〉;1919年10月24日6版,〈蘭溪鐵道開通〉。

[3]《臺灣日日新報》,1919年11月14日7版,〈明日から開通する 宜蘭礁溪鐵道〉;1919年11月20日3版,〈鐵道開通祝賀式〉。

[4]《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4月23日6版,〈祝賀開通〉。

[5]《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8月22日6版,〈鐵道乘客頻繁〉。

[6]《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7月27日6版,〈宜蘭青年團蹶起〉;1920年7月28日7版,〈宜蘭青年團躍起〉;1920年7月29日6版,〈蘭市運動鐵道之熱〉;1920年7月31日5版,〈宜蘭市民蹶起再び大會を開く〉。

[7]《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8月16日4版,〈鐵道速成同盟〉。

[8]橋樑所謂「聯」,兩相鄰伸縮縫之間的橋樑稱為一「聯」,其橋面與橋樑結構都是連續的。隨著橋樑結構技術的進步,可以有一聯多跨(孔)的情形。但就日治前期的橋樑技術來講,應該都是一聯一跨,8聯即是8跨(孔)。

[9]《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9月25日6版,〈鐵道工程〉;1920年10月16日6版,〈大里簡鐵道〉。

[10]《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12月21日5版,〈開通式祝賀會〉;1920年12月23日7版,〈大里簡の鐵道開通式〉。。

[11]《臺灣日日新報》,1921年2月28日4版,〈鐵道乘客好況〉。

[12]《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2月26日6版,〈鐵道運輸不佳〉。

[13]《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6月13日6版,〈臨時列車〉。

[14]《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11月11日6版,〈新驛開通〉。

[15]《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2月23日7版,〈宜蘭線四結驛は 廿五日から營業開始〉。

[16]《臺灣日日新報》,1919年4月6日2版,〈八堵瑞芳間〉;1919年5月3日7版,〈八堵瑞芳間開通す〉;1919年5月4日4版,〈瑞芳に汽車 で行ける〉。

[17]《臺灣日日新報》,1919年5月5日5版,〈八堵瑞芳間開通(上)〉。

[18]《臺灣日日新報》,1919年5月6日7版,〈鐵道試乘式〉;1919年5月7日6版,〈鐵道試乘式〉。

[19]《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1月19日2版,〈客車貨車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