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31期-宜蘭地區的大神尪文化

文:林蔚嘉

宜蘭縣位處臺灣東北角,東面緊鄰太平洋,北面、南面、西面有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將宜蘭與臺灣西部隔絕。

 

宜蘭地區民間信仰的形成,與臺灣其他地方一樣,是跟隨著移民的腳步逐漸建立,原屬於漢人的信仰活動,逐漸在清代時移植到了蘭陽平原的土地上。當奉祀各種神祇的廟宇依次建成,一年之間大大小小規模的神明出巡遶境活動在宜蘭地區也就時常可見,其中,在日治時期已頗負盛名的遶境活動有今頭城、宜蘭市等地的城隍廟城隍爺、東嶽廟東嶽大帝出巡遶境,以及羅東鎮奠安宮玄天上帝遶境活動。

 

有別於臺灣其他地區的寺廟,宜蘭地區各大小廟宇或多或少擁有一到數對甚至多達幾十尊的大神尪,其他類型的陣頭,如獅陣、龍陣等,皆屬少見,也因而造就出宜蘭縣內各地神祇遶境活動,皆是以大神尪(註1)為主要陣頭內容的現象。

 

此種現象的發生,若據黃文博先生的說法,乃出自於蘭陽平原內北管分裂出的福祿與西皮二派,由早期械鬥轉為於神明賽會時相互拼陣,先有西皮派以「龍陣」出陣,後有福祿派扛出李哪吒大神以示對抗,象徵「羅車抽龍筋」,西皮派為扳回局面,抬出托塔天王李靖大神來,表示「李靖收羅車」,而此一李哪吒與李靖大神的出現,便是日後大神尪風行於蘭陽地區的開始。

 

黃文博先生的說法,一直為後人所沿用,然在筆者進入蘭陽地區調查時,卻發現被視為蘭陽地區大神尪興盛之因的李哪吒大神的確常出現在宜蘭各神祇遶境活動中,不過,由於李哪吒在臺灣各地或以三太子僮仔形象,或以中壇元帥大神尪面貌出現,可以說祂原就是相當常見的大神尪,在宜蘭也有並不足為奇。又若談及李靖大神,其在宜蘭地區有三廟宇皆有,如羅東靈霄玉尊宮、指天宮與員山鄉內城三元宮等,然皆非屬西皮派社團,皆為神將會所擁有。再者,根據頭城城北社區總幹事游錫財先生(註2)所云:「以頭城地區來說,最早的大神尪是頭城東嶽廟與城隍廟內之謝、范將軍,在二次大戰結束前,頭城地區所組裝的大神尪都是以城隍或東嶽部屬為主,並且已經出現城隍大少爺與東嶽大太子大神尪。而頭城地區的確出現過以北管軒社紛紛組裝大神尪參與神明遶境活動的情形,但只出現在民國50至70年代之間,當時西皮、福祿二派從原先的鬥爭轉為在神明出巡時拼陣頭,因而出現許多屬於北管軒社的大神尪,如趙子龍、樊梨花等,但近些年都已不復見,軒社所組裝之大神尪現大多塵封於箱內。民國70年以後,頭城地區內大神尪再度迅速增加,此時增加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其他廟宇組裝大神尪,並成立大神尪會。」據此,筆者以為此說尚有待尋得更多相關資料以資佐證。

圖一、圖二:廟內一對老謝、范將軍,據云也是當時跟著開基城隍爺大神尪一同來到臺灣。
圖一、圖二:廟內一對老謝、范將軍,據云也是當時跟著開基城隍爺大神尪一同來到臺灣。

 

究竟蘭陽地區大神尪源自於何處?若就筆者於蘭陽地區之調查結果顯示,宜蘭最早之大神尪應與城隍、東嶽等冥神信仰有關。今宜蘭市有清代時已建立的城隍廟與東嶽廟各一座,城隍廟屬於官祀,在宜蘭設治後便已創建,時為清嘉慶18年(西元1813年),此間城隍廟之開基城隍爺神像,相傳是來自大陸福建地區,而廟內一對老謝、范將軍(如圖一、圖二),據云也是當時跟著開基城隍爺大神尪一同來到臺灣(註3),若此說屬實,宜蘭地區自有大神尪之始,迄今已有約一百九十多年歷史;另東嶽廟約於清光緒4年(西元1878年)由民間創建,廟方人士表示廟內開基之謝、范將軍(如圖三、圖四)來自於大陸福州,有一百多年歷史,由於此廟創立於光緒初年,其謝、范將軍應也是清光緒以後才有,約晚城隍廟之謝、范將軍六、七十年時間裝成。清代時期宜蘭地區大神尪活動情況因缺少相關文獻資料記錄,無法確知,然若談及宜蘭地區早期大神尪活動的情況,宜蘭城隍廟保安社林總幹事在受訪時曾表示,早期宜蘭市只有城隍廟和東嶽廟有裝大神尪,當時地方民眾都相當喜愛看大神尪繞境,其他廟宇神明遶境時也多會商借城隍廟或東嶽廟的大神尪陪同出巡。

圖三、圖四:廟內開基之謝、范將軍來自於大陸福州,有一百多年歷史,由於此廟創立於光緒初年,其謝、范將軍應也是清光緒以後才有,約晚城隍廟之謝、范將軍六、七十年時間裝成。
圖三、圖四:廟內開基之謝、范將軍來自於大陸福州,有一百多年歷史,由於此廟創立於光緒初年,其謝、范將軍應也是清光緒以後才有,約晚城隍廟之謝、范將軍六、七十年時間裝成。

 

蘭陽地區從冥神信仰發展出來的大神尪一開始是以謝、范將軍為主,如《臺灣日日新報》於大正3年(西元1914年)3月6日的報導就指出:

 

「例年以陰曆二月八日,為祝城隍誕辰。本年復屆其日,故該廟自二月一日起,每日演劇,多至五、六棚,少至三、四臺。……近有諸弟子,備金專向福州,裝出范八爺一尊、謝七爺一尊。已於日前抵蘭,以附八日,迎城隍繞境云。」(註4)

 

日後隨著更多社團加入城隍爺或東嶽大帝出巡遶境活動,組裝的大神尪種類也逐漸增多,據《宜蘭民間信仰》一書所統計,城隍廟共擁有三十多尊大神尪(註5),然據筆者統計僅22尊,此一差距,據保安社林總幹事所云,至遲在日治末期,迎城隍時有多達十多個社,且各社所組裝大神尪都不同,但皆屬於城隍部將,如保安社、興安社為謝、范將軍,其他有以日、夜遊巡、牛、馬將軍者,甚至尚有一名為「福州同鄉會」的社團是由福州人所籌組,組裝有一尊福州老爺(註6)。由於部分社團解散,原有的大神尪就堆放在城隍廟的倉庫裡,於是今日能見到的大神尪數量有所減少,如現在保安社的日、夜遊巡原不屬於保安社,是前些年從倉庫中翻出再重新整裝的。

圖五、圖六:蘭陽地區從冥神信仰發展出來的大神尪一開始是以謝、范將軍為主,日後隨著更多社團加入城隍爺或東嶽大帝出巡遶境活動,組裝的大神尪種類也逐漸增多。
圖五、圖六:蘭陽地區從冥神信仰發展出來的大神尪一開始是以謝、范將軍為主,日後隨著更多社團加入城隍爺或東嶽大帝出巡遶境活動,組裝的大神尪種類也逐漸增多。

 

由於宜蘭地區早期較為大型的神明遶境活動就是以城隍廟與東嶽廟為主,其所形構完整的冥司系統大神尪,自然是其他縣市之廟宇所不能及,如表一所示,除有一般為人熟知的謝、范將軍、牛、馬將軍、文、武判官,以及陰陽司等六部司之外,尚裝有日、夜遊巡、左、右檔排爺(或稱排爺)、大、小將軍等,而頭城東嶽廟內之鬼王,更是他地所無。(見圖八、圖九)

圖八、圖九:由於宜蘭地區早期較為大型的神明遶境活動就是以城隍廟與東嶽廟為主,其所形構完整的冥司系統大神尪,自然是其他縣市之廟宇所不能及。
圖八、圖九:由於宜蘭地區早期較為大型的神明遶境活動就是以城隍廟與東嶽廟為主,其所形構完整的冥司系統大神尪,自然是其他縣市之廟宇所不能及。

 

承前述,早期宜蘭所形構出來的大神尪文化是依循著城隍爺與東嶽大帝出巡之需要,由各參與的子弟社自行組裝屬於冥司系統中皂隸、差役、判官以及各部司等職的大神尪,除以冥司部屬大神尪之外,宜蘭地區也在日治時期就出現了屬於城隍、東嶽家屬神大神尪,如城隍少爺、東嶽太子,此類大神尪也是純屬於宜蘭地區所發展出的特色大神尪。此種以冥司系統為主的發展態勢,到了民國50年至70年間,因為北管社團中西皮、福祿二派間從清代延燒至日治時期的分類械鬥,在此時逐漸轉化為在迎神活動中的相互拼陣,致使宜蘭地區大神尪數量在這個階段增加快速,單就頭城城隍廟來說,就增加了五位城隍少爺,其他尚有各樂團自行組裝的趙子龍、樊梨花等大神尪。不過,這段期間依附在北管社團下的大神尪發展只是曇花一現,在民國70年以後,由於北管社團日漸勢衰,這批由樂團組裝的大神尪也隨之塵封於會館內。

 

民國60年代前後對宜蘭大神尪文化的發展來說也相當重要,此時宜蘭地區之大神尪文化出現了另一個新的局勢,即女大神尪的組裝。女大神尪的出現,主要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民國60年代初葉,以呂秀蓮為首,吹起一股女權運動風潮,強調兩性平等。宜蘭地區順應了女權運動的號召,出現了以女性成員所組成的大神尪會社,並組裝女大神尪,此後,宜蘭地區出現一股組裝女大神尪的風潮,如頭城城隍廟與宜蘭市城隍廟各自擁有二到三尊城隍小姐,頭城與宜蘭東嶽廟皆有宮主,日後尚有大坑罟組裝七娘媽、外員山普照寺組裝三奶夫人、大三閹慈惠寺的太陰娘娘、阿蘭城廣濟宮義女會所裝二位小姐、壯圍三皇宮宮主、梅洲慈航宮大二宮主、羅東奠安宮的桃花女……等(見圖十、圖十一、圖十二、圖十三)。這股組裝女大神尪風潮後來也影響到了臺灣西部地區,如大甲鎮瀾宮新裝媽祖、蘆洲神將協會新裝勤、何、李、紀四位女元帥等。

圖十、圖十一:         民國60年代前後對宜蘭大神尪文化的發展來說也相當重要,此時宜蘭地區之大神尪文化出現了另一個新的局勢,即女大神尪的組裝。
圖十、圖十一: 民國60年代前後對宜蘭大神尪文化的發展來說也相當重要,此時宜蘭地區之大神尪文化出現了另一個新的局勢,即女大神尪的組裝。
圖十二、圖十三:這股組裝女大神尪風潮後來也影響到了臺灣西部地區,如大甲鎮瀾宮新裝媽祖、蘆洲神將協會新裝勤、何、李、紀四位女元帥等。
圖十二、圖十三:這股組裝女大神尪風潮後來也影響到了臺灣西部地區,如大甲鎮瀾宮新裝媽祖、蘆洲神將協會新裝勤、何、李、紀四位女元帥等。

 

民國7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之後,許多廟宇有充裕資金組裝大神尪,也相繼為自己主神之部屬組裝大神尪,致使宜蘭大神尪類型日漸豐富,如西關廟有周倉將軍、關平太子、開興廟有甘輝、萬禮將軍、太陽廟有斡化上聖星君、六星童子、雷三爺、閃電娘娘……等等不勝枚舉(如圖十四、圖十五、圖十六)。影響所及,宜蘭各地神明繞境活動,如筆者曾實際走訪的羅東奠安宮玄天上帝遶境活動、龍潭漳福廟開漳聖王遶境活動、宜蘭西關廟關聖帝君遶境活動、宜蘭慈雲寺、慈安寺觀音佛祖遶境活動…等等,其參與遶境之陣頭內容都以大神尪為主,更加豐富了宜蘭的大神尪繞境文化內容,是宜蘭地區獨特的無形文化財。

圖十四、圖十五、圖十六:民國7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之後,許多廟宇有充裕資金組裝大神尪,也相繼為自己主神之部屬組裝大神尪,致使宜蘭大神尪類型日漸豐富
圖十四、圖十五、圖十六:民國7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之後,許多廟宇有充裕資金組裝大神尪,也相繼為自己主神之部屬組裝大神尪,致使宜蘭大神尪類型日漸豐富

 

在臺灣,大神尪文化以大溪、蘆洲、宜蘭等地為代表,這三個地方所形成的大神尪類型各具特色。宜蘭地區的發展一方面以冥神信仰為出發點發展出完整的冥司系統大神尪,並進而出現屬於城隍爺或東嶽大帝的家屬大神尪,也因此創造出女大神尪組裝之風潮,另一方面民國70年代以後隨著臺灣經濟迅速成長,宜蘭縣內各廟宇也開始為各自主神部將組裝大神尪並組織神將會,而由於各廟奉祀主神各異,組裝之大神尪類別也就更形豐富,且大神尪、僮仔兼具。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90年代以後,大溪、蘆洲、宜蘭三地不約而同地在原有的宗教活動之外,走向文化活動的推展。由於近年臺灣地區普遍重視地方文化的推廣,影響之下大溪、蘆洲、宜蘭等地也都注意到自身所擁有獨特的大神尪文化,並相繼舉辦相關文化活動,如大溪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舉辦大溪文化節—普濟堂百週年慶內容即有大仙尪競賽一項;宜蘭頭城地區也曾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農曆春節時舉辦頭城迎春活動,重頭戲即是來自全省各地大神尪競技活動;蘆洲地區向來自詡為神將窟,更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11月11日成立「中華民國神將協會」,並以推廣臺灣神將文化邁向國際為宗旨。藉由文化活動的舉辦以及相關協會的成立,一方面有助於增進大眾對於文化內涵的認知,另一方面也為文化本身帶來提升的效果。大神尪因之在近些年來受到民間較多的關注也是顯而易見的,未來大神尪文化能否因各地文化活動的辦理,而有更為不同的發展,尚有賴民間展現豐沛的創意。

備註

  • 註1 臺灣各地對「大神尪」有眾多稱呼,如「大仙尪」、「大身尪」、「神將」、「將爺」等,宜蘭當地早期多使用「大神尪」一詞,為符合地方用語,本文亦使用「大神尪」一詞,然若提及他處或晚近宜蘭成立之相關組織,則以原組織名稱稱之。
  • 註2 筆者於94年7月2日訪問頭城城北社區總幹事游錫財先生於其家中。
  • 註3 此說是保安社內眾多社員一致的說法,筆者曾再就此問題向保安社總幹事林信義先生提問,林總幹事也是如此表示。訪問於2005年3月17日,林總幹事自宅。
  • 註4 此一報導所載之謝、范將軍據推測可能為今日興安社所擁有之,如圖五、圖六
  • 註5 游謙、施芳瓏著,2003,《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宜蘭縣政府,頁341。
  • 註6 此尊神將今已不復見。另據頭城城北社區總幹事游錫財先生則指出此尊福州老爺實為姜太公,圖七即為游總幹事所提供之照片,該照片攝於民國77年(西元1988年)。
  • 註7 該社現已解散。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