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7期-蘭博周邊區域之外來(入侵)種

文/圖:徐景彥

 

除了棲息地的破壞、資源的過度利用、環境的污染與氣候的變遷等因素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外,另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來種的引進」。外來種的引進在世界各地已造成程度不一的生態與經濟問題。IUCN(世界保育聯盟)對於外來種的定義:「一物種、亞種乃至於更低的分類群並包含該物種可能存活與繁殖的任何一部份,出現於其自然分布疆界及可擴散範圍之外。」 而對於外來入侵種的定義:「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者。」

 

 

因寵物市場、經濟養殖或耕種的需求、生物防制或科學研究的目的,甚至走私等各種緣由,台灣引進了眾多的外來種,又因棄養、放生、逃逸等因素,讓這些外來種釋出野外環境。外來(入侵)種不僅造成龐大經濟的損耗,亦可藉由對資源的競爭、掠食、疾病或寄生蟲的傳染、雜交及改變生態系等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

 

蘭博周邊區域已有些外來(入侵)種擴散進來,尤其是烏石礁濕地的大水池(圖1),可能會有民眾將此當成水生外來種動物的放生場所。目前發現園區內植物部份至少有布袋蓮、大花咸豐草、小花蔓澤蘭,動物部份至少有非洲大蝸牛、福壽螺、吳郭魚、大肚魚(食蚊魚)、線鱧(泰國鱧)、紅耳泥龜(巴西龜)、家八哥與白尾八哥等外來(入侵)種,其中小花蔓澤蘭、布袋蓮、福壽螺已被農委會防檢局列為台灣十大外來入侵種的成員。筆者於後對各物種做簡略的介紹,期使大家對牠們有更深的認識。

 

圖1 蘭博邊的烏石礁濕地
圖1 蘭博邊的烏石礁濕地

大花咸豐草

菊科,原產於太平洋諸島,因四季開花,花粉量多,可供蜜蜂採集利用而被蜂農引入。生長速度極快,形成密集植群時,會與農作物或植被競爭資源,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且其根葉會分泌化學物質抑制其它植物發芽與生長,如台灣原生咸豐草的生育地就已被取代。因其對生態的破壞,已被列為台灣二十大危害力最高的入侵植物之一。

大花咸豐草在烏石礁濕地附近為散生分布,主要族群是集中在烏石港都市計劃區內及武營橋附近的荒地。

圖2 武營橋附近成片蔓延生長的大花咸豐草
圖2 武營橋附近成片蔓延生長的大花咸豐草

小花蔓澤蘭

菊科、多年生木質化藤本植物,原生於中南美洲。常棲息在中、低海拔的荒野、廢耕地、荒廢的果園與檳榔園。其種子輕薄,當隨風飄散,則蔓延迅速,可無性或種子繁殖,因此繁殖力強。具攀爬纏繞的特性,會大量覆蓋寄主植物身上,使之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造成經濟損失並危害生態,故又稱「植物殺手」或「綠癌」,被列為台灣十大外來入侵種之一。在其種子未擴散前,將莖、根徹底拔除,且用塑膠袋將整株封死,才能有效遏止蔓延。

墓園內,有一纏繞在龍柏樹梢的小花蔓澤蘭族群,館方已趁族群尚小加以清除,但可能附近仍有族群分布,隨著種子的飄散,最近又可在蘆葦叢區發現它們。

圖3 墓園內,纏繞在龍柏樹梢的小花蔓澤蘭
圖3 墓園內,纏繞在龍柏樹梢的小花蔓澤蘭

布袋蓮

雨久花科,為從南美引進台灣,原作觀賞用,是常見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它能吸收水中有害的重金屬,且提供魚類躲藏或鳥類覓食的棲息環境。只是它們有著驚人的生命力及繁殖力,平均12天即可增生一倍,每當大雨過後或水道排水時,大量的布袋蓮族群就會順流而下而阻塞水道,依賴水域所從事的各項活動亦遭受嚴重的干擾,且覆蓋水面造成缺氧,更造成病媒昆蟲的孳生,造成生態環境的改變,被稱為「世界最難除的水生雜草」,可用人力及機械方式直接移除它們。

蘭博於前年(2011年)3月開始雇工清理烏石礁濕地內的布袋蓮,動用近十名人力及兩部挖土機,約100天的時間才將大部份的布袋蓮移除。

圖4 花瓣具鳳眼般花紋,所以又稱鳳眼蓮
圖4 花瓣具鳳眼般花紋,所以又稱鳳眼蓮
圖5 動用近十名人力及挖土機移除布袋蓮,右側岸邊的布袋蓮已堆積如山
圖5 動用近十名人力及挖土機移除布袋蓮,右側岸邊的布袋蓮已堆積如山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科,為陸棲蝸牛,成體殼長最大可超過20公分。遇乾燥或冬眠時分泌乳白色粘膜封閉殼口。原產地為非洲東部,為食用而引入臺灣,繁殖力強而供過於求,如今全台均可發現其蹤跡。牠們危害的作物多達500種,且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且會傳布植物間的疾病。可直接以人力捕殺,或鏟除耕地邊雜草,破壞其棲息場所,或經營良好生態環境,保護其天敵以捕食蝸牛。早期居民撿拾做爲家禽飼料,或烹調食用。

數量不多,在墓園及疏林的樹上偶可發現。

圖6 在墓園樹上發現的非洲大蝸牛
圖6 在墓園樹上發現的非洲大蝸牛

福壽螺

圖7 隨處可見福壽螺的卵塊,還有少許的卵未孵出
圖7 隨處可見福壽螺的卵塊,還有少許的卵未孵出

福壽螺科,從南美洲引入台灣,因肉質鬆軟,不受民眾青睞而被業者棄置於田野。因有驚人的繁殖力,瞬間蔓延各地的水圳和稻田。牠們「見青就吃」,尤其是作物皆被啃食殆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並危及生態。成為水中經濟作物的頭號有害動物,據估計,台灣每年農業損失高達1.3億新台幣。另外,福壽螺為廣東住血線蟲的中間寄主。可直接摘除其紅色卵塊及撿拾螺體、於進出水口加裝鐵絲網、噴灑藥劑等,或放殖好食淡水螺類的青魚作為福壽螺的天敵。

蘭博周遭區域常可發現福壽螺,在烏石礁濕地、武營溪、武營橋附近的人工水池附近均可發現成體及卵塊。

圖8 福壽螺交配
圖8 福壽螺交配

線鱧

鱧科,原產於泰國,屬兇猛肉食性魚類,幼魚體色鮮艷而被引入觀賞,或因肉質佳而被引入食用,後因逃逸或因長成後凶猛而被棄養。成長速度極快,成魚有護幼行為,所以繁殖力強,且強耐污力,許多水域環境,甚至污染嚴重的下水道、排水溝都有其蹤跡。具兩排尖銳利齒,幾乎所有水生、兩棲生物都是牠的獵物,因此造成許多水域的生態失衡,而成為臺灣水域有名的入侵魚類。

曾在烏石礁濕地水池邊發現幼魚活動,也曾發現民眾在溼地釣魚,其中一位很快就有收穫,就是一條線鱧(圖9),而很快的,就被對岸的保全人員吹哨制止。今年(2013)民間社團曾執行數次水池內撈捕、移除外來種的工作,只是不知成果如何?

圖9 剛被釣上岸的線鱧
圖9 剛被釣上岸的線鱧

吳郭魚與大肚魚

吳郭魚原指早年引進的莫三比克口孵非鯽,現則是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等數種魚類的共同俗稱,原分布於非洲,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養殖魚類。台灣數十年來研究單位或業者持續引進或雜交育成經濟效益高的品種,如今已進入商業化階段,並大量出口,創造極高的經濟效益。吳郭魚以口孵育魚卵,降低幼魚生存風險,且耐污性強、雜食、對水溫與淡鹹水適應力佳,所以溢逃或棄養後,族群擴散速度驚人,對水域原生物種的存活影響甚大。

大肚魚為胎鱂魚科,原產於美洲。屬卵胎生魚、雜食性,因可消滅瘧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蟲,且耐污,適應力強,繁殖力高,而被引進到世界各地,卻對當地的魚或蛙類造成競爭或獵捕壓力,而使部份原生物種滅絕或數量減少(如香港、澳洲、以色列與台灣)。由於其對生態的影響,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種。

吳郭魚與大肚魚常混群於烏石礁濕地北側池邊,或於一匯入大水池的山溝內活動,因此常可見到小白鷺、大白鷺或蒼鷺留連此處專心捕魚。

圖10 溝渠中活動的吳郭魚(左中,背部有條紋者)與大肚魚(中)
圖10 溝渠中活動的吳郭魚(左中,背部有條紋者)與大肚魚(中)

紅耳泥龜

澤龜科,原產於美國中西部至墨西哥灣,最大特徵是眼後兩側各有一塊紅斑。幼體被大規模繁殖,作為寵物出口到世界各地,成體常被棄養,因適應力很強,已遍布台灣許多的池塘、湖泊與溪流,雜食性、天敵少且壽命長,且與原生種競爭資源,而導致原生種的遷移或死亡,對當地造成重大生態問題。會趁天氣好、遊客還少的時刻爬上烏石礁濕地的礁石上日光浴,一旦被發現就一溜煙的滑下水,改至隱密處休息。

圖11 趴在岩石上休息的紅耳泥龜
圖11 趴在岩石上休息的紅耳泥龜

家八哥與白尾八哥

 

家八哥全長約26公分,八哥科。體色黃褐色,嘴、眼黃色,眼睛周圍具黃色裸膚;而白尾八哥全長約22公分,八哥科。體色灰黑色,嘴、眼黃色。兩種八哥均是常見的外來種,展翅時,翼上白斑明顯,常出現於道路兩旁及電線上,雜食性,聲音響亮而清脆,且會模仿其他鳥類叫聲或人類語言,台語稱其「加令」。兩種八哥均強悍而具侵略性,且好群居。

 

中華鳥會2008年對台北市外來種鳥類的族群調查發現,白尾八哥與家八哥的數量分別是本土八哥的9倍與16倍。高雄鳥會2010年對高雄市作類似的調查發現,白尾八哥與家八哥的數量分別是本土八哥的28倍與6倍。可見在生態棲位重疊下,本土八哥族群量受到很大的影響。根據「已入侵外來動物處理順序評估系統」之評估結果,家八哥與白尾八哥均屬應優先處理的外來入侵鳥種。

 

目前,蘭博周邊區域所發現的白尾八哥、家八哥多活動於省道、住家及烏石港附近,其族群量仍在個位數,但因有繁殖且群聚的行為,未來可能會逐漸增多,就有待持續的觀察。

 

圖12 停棲電線上的家八哥
圖12 停棲電線上的家八哥
圖13 停棲電線上的白尾八哥
圖13 停棲電線上的白尾八哥
(塗文賢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塗文賢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希望蘭博藉由教育宣導讓民眾了解外來(入侵)種對生態的影響、不當的放生如同放死,亦是對環境生態的破壞,使民眾能有正確愛護環境的觀念。並期望能加強對外來種生物的監測,牠們成為入侵種前,常有一段適應環境的潛伏期,此時影響範圍較小,防治與管理較易,若能及早移除、控制將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