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88期-大福作戲烘大籠,塭底做戲洗柴板

文/圖:蘭陽博物館

 

傳統時代庄頭最重要的事,就是庄廟拜拜、做戲請客,輸人不輸陣,每個庄頭和住戶,都盡力邀請親戚朋友來作客,客人多有面子,客人少就不免失意了。大部份的庄頭也會互相比較,隔著河道相望的大福和塭底兩庄就形成了這句俚語:

 

大福做戲烘大籠,塭底做戲洗柴板

宜蘭海岸線
宜蘭海岸線

 

大福舊地名讀作「大窟」,位於宜蘭海岸沙崙的西側,地勢較高;隔著宜蘭河舊河道,就是塭底庄,塭者,水池也,這是被宜蘭海岸沙丘圍起來的瀉湖,隨著時間的演進,慢慢陸化,早期先民來拓墾時,就在瀉湖的周邊陸地建立庄園,形成塭底、大塭、王通塭等聚落。

 

「烘大籠」是講大福(壯圍鄉大福村)每年拜拜做戲請客,客人很多,整個庄頭佷鬧熱,所以要用大的蒸籠蒸東西,才有辦法應付客人;塭底(碓溪鄉時潮村)的地勢較低,每年拜拜做戲請客,剛好是下雨的季節,會淹水,客人就不願意去,所以當地人做戲當天閒到有時間去洗柴板。

 

這則俚語是在「虧」塭底的地勢低、常淹水,因而也保留了原意之外,對於傳統時代風土民情的描述。

大福位於宜蘭海岸沙崙的西側,地勢較高;隔著宜蘭河舊河道,就是塭底庄
大福位於宜蘭海岸沙崙的西側,地勢較高;隔著宜蘭河舊河道,就是塭底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