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3期-在地知識與小農創新3-3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 蔡晏霖

─摘錄自「小地方 大魅力-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 成果專輯」

105年度「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人才培力課程」

小地方大魅力農事體驗活動團體照(照片:蔡晏霖提供)
小地方大魅力農事體驗活動團體照(照片:蔡晏霖提供)

編按

2016 年末蘭陽博物館承接並代辦文化部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結合土地倫理、地方知識、生態環境教育、友善環境鐵馬微旅行等面向,以保存宜蘭在地文化為前提,舉辦一連串課程講習與實地參與鐵馬小旅行,旨在培訓地方文化導覽人才並持續推動在地文化能量。

來自三十多個不同單位熱情參與者,提供了地方知識小旅行意見回饋與豐富的心得感想。蘭博電子報將逐期刊登成果專輯,帶領大家瞭解來自宜蘭在地各處的"小地方 大魅力"。

蔡晏霖 /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蔡晏霖 /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小地方 大魅力

土拉客成員、松園小屋共同經營者。半農半人類學的多棲混種物。學術的田野在印尼,生活的田野在宜蘭,生命的田野在女性主義。在教學與研究之餘負責耕作宜蘭深溝1.6 分的水稻田,並與朋友共同經營獨立書店「松園小屋」。

阿醜選立委:從小農創新到政治創新

最後一個例子,則是說明小農創新不只發生在農業領域,而是可以進一步走出小農圈成為一股獨特的政治力量——換言之,從小農創新到政治創新,而這得從2013 年的宜蘭守護農地運動講起。

各位一定從這兩天的參訪中注意到,宜蘭的農田除了種農作物,也種房子、種農舍,而這來自於2000 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開放農地自由買賣所引發的農地炒作風潮,加上宜蘭離台北很近,所以宜蘭的農地炒作是全台灣最嚴重的。據統計,農發條例修正後所蓋的農舍有7 成蓋在宜蘭,其中又有7 成屬於非農使用,違規情況已經非常嚴重。

2013 年,宜蘭公民社群發起了宜蘭農地農用守護運動(當時是以松園小屋做為集會地點),並且很快地就從宜蘭擴散到全台,對中央及宜蘭縣政府形成不小的壓力。在此民意下,宜蘭縣於2015年頒布「農地農舍管制自治條例」,半年後農委會以中央版正式跟進,只可惜主政者為德不卒,管制辦法最後還是有漏洞。這當然是因為房屋仲介業者、農會炒作勢力的反撲,在2016 年初總統與
立委大選前夕,宜蘭房仲業者代表決定參選立委,正式成為「農舍派」的政治代言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土拉客的吳紹文決定接受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徵召參選立委, 一方面使反對農舍炒作的聲音不在宜蘭立委選戰中缺席,另一方面也將農舍議題帶上全國選舉戰場。這場選戰雖然資源有限,但卻集結了宜蘭新農社群的力量,運用社群的創意、工具、網絡、知識系統,將土拉客的賣菜車改裝為「阿醜鹹粥車」(阿醜是紹文的小名)。再以一天一鍋鹹粥(用新農自己種的米以
及宜蘭在地食材煮成)、到宜蘭不同地方請民眾吃鹹粥並宣傳參選理念的方式,很快地打響了名號。

由小發財改裝成的阿醜鹹粥車(照片:蔡晏霖提供)
由小發財改裝成的阿醜鹹粥車(照片:蔡晏霖提供)

同樣的小農共創模式也貫穿著紹文的其他競選策略。紹文是外省與本省第二代,務農前曾在南洋姐妹會工作,所以紹文以自己種的辣椒,結合南洋與外省配方,做出「吳紹文很辣辣椒醬」,透過辣椒醬說明他的背景與農地農用理念,成為另一波小成本但迴響熱烈的行銷案例。總而言之,阿醜選立委是一種小農政治共創,它是一種友善耕作理念的延伸,以重建人與土地、人與他人的連結為目標,開展為一種「友善政治」的實踐,以不撒錢、不喧嘩、不攻擊的方式打一場「對味的選戰」。

用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傳達理念,用自己生產的食物說故事,用食物去連結人跟土地,這本來就是友善小農每天都在做的事,換言之,選舉只不過是生活的延伸。雖然最後紹文並沒有當選,但卻成功吸引了宜蘭一萬多個選民的支持,也成功地讓更多人明白豪華農舍的問題以及農地農用的理念。

阿醜參選的例子也讓我們清楚看見:所謂的在地知識與小農創新,其中最核心的意義是鼓勵我們珍惜在地社群與其知識內涵,透過靈活而具有創意的轉譯工作,發展出全新的社會變革路徑。這些路徑可以為我們所身處的、日漸全球化與同質化的社會及其引發的過度競爭、城鄉差距、土地商品化、食品安全,以及環境惡化等種種問題,提供深具反省力的另類解決方案。

而這也呼應著我認為台灣當代農藝復興最關鍵的意義,也就是「農」的多元、普世價值的整體再興。因為重建人與自然、人與他人的關係,追尋多方共好的共生路徑,不只是友善小農所關切的問題意識,也是全人類在面臨資本與生態雙重危機的情境之下,不得不面對的集體問題意識。我希望今日提供的宜蘭友善耕作小農的農藝創新與政治創新案例,能作為大家共同思索這些問題的參考與養分。

小地方大魅力農事體驗活動團體照(照片:蔡晏霖提供)
小地方大魅力農事體驗活動團體照(照片:蔡晏霖提供)

土拉客實驗農家園

四位女農合作生產與生活的實驗農家基地。「土拉客」有三層寓意:1) 土拉客接近英文裡的 「Land dyke」, 指向1970 年代歐美生態女性主義者,尤其是女同志們(Lesbian, 台灣常譯為「拉子」)同步實踐生態與性別理念的歸農風潮。2) 在現代漢語裡,土拉
客指向「用土地拉客」,代表土拉成員們希望用土地拉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3) 在閩南語中,土拉客的發音「拖拉庫」接近農民最常用的卡車,代表土拉女農們期許自己能像拖拉庫一樣在地、質樸、有力。

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成員團體照
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成員團體照

農事體驗

土拉客農家園位於員山深溝。現在有水田、菜園和豆田,除了種植一期水稻外,還有各類蔬菜,採用友善耕作,多樣性混種。

在博物館、地方文化館之外,還有很多社群用不同創新的方法,在改變這塊土地及世界。土拉客農家園從農業開始,連結週邊的環境、人力資源及行銷窗口,面對未來地方文化館的經營,或許可從小農社群上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為了讓大家實際體驗田園工作,我們來到土拉客農場,農事體驗分成三組:棚架組、菜園組及水田組。

棚架組的組員正協力搭設帆布,作為後續育苗場所。
棚架組的組員正協力搭設帆布,作為後續育苗場所。
菜園組的學員正在學習辨識雜草以及可食用的草,如龍葵、昭和草、馬齒莧,與菜之間的差別。
菜園組的學員正在學習辨識雜草以及可食用的草,如龍葵、昭和草、馬齒莧,與菜之間的差別。
水田組的組員正在一堆綠油油的植物中進行除草工作,首先就是要辨識雜草與金針花的差別。
水田組的組員正在一堆綠油油的植物中進行除草工作,首先就是要辨識雜草與金針花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