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21期-北關螃蟹館傳奇

李心儀

甲殼天堂,地利之便

台灣四面臨海,不論氣候或物產,都深受海洋的影響;但是因政治因素,早期台灣人極少從事海上運動,更不清楚台灣豐富的海洋資源,對海洋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錯失認識海洋生物的良機。

 

位居台灣東北角的龜山島海域(圖一),其地理位置相當特殊,北太平洋環流的主流「黑潮」,終年由南向北的流經此海域,帶來溫度較高的暖流;一到冬季,還有由北向南、水溫較低的中國沿岸流在此交混;此外,長江滾滾流出的淡水亦匯集於此;再加上龜山島附近有許多海底火山,不斷地噴出熱泉,更豐富了這個海域的多樣性。

 

另就地體構造來說,台灣因受板塊運動構造的影響,東部外海的海底地形深達數千公尺,而位於琉球島弧上的龜山島,海深僅數百公尺,當黑潮由南而來,受海底地形的抬升,遂造成湧昇流,將營養沉積物湧升上來,同時長江也不斷地從內陸帶來豐富的營養源,造就龜山島海域成為台灣重要的漁場。再者,發達的沿海大陸棚,也成為底棲生物的天堂,依據調查結果得知,全世界有將近五分之一的甲殻動物,可在龜山島海域發現。

圖一:龜山島附近海域有洋流交匯與海底熱泉,形成多樣化的生物棲地,是台灣沿海相當重要的漁場。
圖一:龜山島附近海域有洋流交匯與海底熱泉,形成多樣化的生物棲地,是台灣沿海相當重要的漁場。

 

宜蘭海邊的梗枋與大溪漁港,雖然只是從事近海漁業的小漁港,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甲殼動物研究採集地。來自美、日、英、法、新加坡等各國頂尖的甲殼動物學者,時常出入漁港搜集、研究。當時經常跑漁港採辦漁貨的北關農場少東李冠興,注意到總有一群人只對著下雜魚堆翻翻撿撿,好奇心旺盛的他,趨前詢問,才得知原來龜山島海域是世界級的甲殼動物研究地點,於是開始加入下雜魚堆裡搜奇尋寶的行列。李冠興第一次的戰利品,是一隻頭胸甲上有著臉譜、最後兩對步足長在背上的關公蟹(圖二a,b),也就是這隻關公蟹,為日後的螃蟹館譜下序曲。

左圖圖二a:關公蟹因頭胸甲上的紋路很像關公臉譜而得名,其長在身體背面的「鉤足」,可用來背貝殼或石頭以遮住背部,做為防禦 / 右圖圖二b:關公蟹背著貝殼的模樣。
左圖圖二a:關公蟹因頭胸甲上的紋路很像關公臉譜而得名,其長在身體背面的「鉤足」,可用來背貝殼或石頭以遮住背部,做為防禦 / 右圖圖二b:關公蟹背著貝殼的模樣。

製作標本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民國八十三年,北關農場剛剛成立,主要種植柑橘、柳丁,然而因物賤傷農、經營不易,北關農場由純生產型農場,先開放觀光採果成為觀光果園,再亟力轉型為休閒農場,前後約五年的時間,就在李冠興對螃蟹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農場的營運基礎也日漸穩定。

 

由漁港撿回的螃蟹,李冠興想把它做成標本,為此到處詢問專家學者,得到的答案都是斬釘截鐵的三個字:「不可能」。因為螃蟹的肉被外骨骼包覆在內,甲殼易褪色又會氧化,由死蟹到做成標本,不僅要結合醫學、化妝品學與金屬鍍膜技術,更要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然而,在李冠興鍥而不捨的研究努力下,栩栩如生的螃蟹標本一一呈現在眼前,為螃蟹博物館的成立現出一道曙光。

 

民國八十八年,李冠興向父母提議,利用農場的閒置空間,佈置成螃蟹主題咖啡館。只有十五萬元的經費,利用短短十五天的時間,一間自行設計、風格獨具的咖啡廳(圖三),就此完工。牆上湛藍如海的油漆粉刷,鏤空的桌面佈置著標本與貝殼,天花板上掛著可愛的河豚燈,所有的一切都是與員工共同動手、協力完成。一邊施工,同時有人學著煮咖啡、調飲料,就是這份勇於創新的精神與團隊默契,成為螃蟹館無價的資產。

圖三:洋溢著海洋風味的咖啡廳,從設計到施工都由螃蟹館員工一手包辦。
圖三:洋溢著海洋風味的咖啡廳,從設計到施工都由螃蟹館員工一手包辦。

活體養殖,再破不可能迷失

成功地克服標本製作的困難後,李冠興開始挑戰螃蟹的活體養殖。再次請教學者專家之後,同樣得到清楚明白的三個字:「不可能」。笑稱最喜歡聽到「不可能」三個字的他,從此投入螃蟹生態、生活史的研究。勤於觀察與野外採集,廣泛蒐集研究報告與相關資訊,李冠興一試再試,憑著細心與耐性,終於打破深海螃蟹不可能養殖存活的迷思。李冠興將小小的水族箱,營造出螃蟹的原生環境,並且視每個水缸為海洋生態系的縮影,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一應俱全,更有小型魚類作為水質指標,即使水族箱的設備簡陋、空間不大,螃蟹們還是快快樂樂的生活、平平安安的長大,全台第一座螃蟹館正式成立。

 

螃蟹的外型千變萬化,行為多采多姿,但是因為多數的螃蟹生活在大海裡,其中又以海岸的潮間帶與大陸棚淺水域,物種最多、產量最豐;相對而言,生活在陸地上的螃蟹,僅佔一到二成。由於海生螃蟹不易觀察、研究,使得人們對螃蟹的了解少之又少,一般人甚至分不清螃蟹、蝦蛄、寄居蟹在分類學上到底歸屬於何。

 

其實,螃蟹、蝦蛄、寄居蟹、蝦子、龍蝦這類身披厚甲的生物,具有三大共同特徵:關節性附屬肢、外骨骼與十隻腳(二螯八足),故在分類上同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殻綱、十足目。但是由於腹部型態的不同,又可細分為三類:蝦子和龍蝦具有長圓筒形腹部,是長尾類;寄居蟹類的腹部介於螃蟹和蝦子之間,並歪向身體的一側,即歪尾類(異尾類),其腹部外殼十分柔軟,所以得借住在螺類的空殼內以獲得保護;螃蟹與蝦蛄的腹部扁平萎縮,反摺緊貼於頭胸部下方,即短尾類(何等,2002);由研究結果推測其演化順序為先有蝦類,再出現寄居蟹,最後進化出現螃蟹(圖四a,b,c)。

左圖圖四a:腹部呈長圓筒形的龍蝦,屬長尾類 / 中圖圖四b:腹部柔軟且歪向身體一側的寄居蟹,屬異尾類 / 右圖圖四c:腹部反摺貼於頭胸部下方的螃蟹,屬短尾類。
左圖圖四a:腹部呈長圓筒形的龍蝦,屬長尾類 / 中圖圖四b:腹部柔軟且歪向身體一側的寄居蟹,屬異尾類 / 右圖圖四c:腹部反摺貼於頭胸部下方的螃蟹,屬短尾類。

設計、製作 成館一切DIY

一般來說在台灣蓋博物館沒有照制式的規定來蓋,都是想像的空間,地點涉及到蓋館的針對性與需求性,它的原始目的可能不盡相同。此外,還有空間的用途不同等等,你有展覽空間、演藝空間、社教空間、典藏空間、或是複製品空間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文物不同所以設計不同。

 

走進螃蟹館,一樓是深具海洋特色的咖啡廳,螃蟹、寄居蟹、貝殼等海洋生物,不經意的佈置在每個角落,讓人彷彿有來到龍王宮的錯覺。上到二樓,標本特展區蒐集國內外各種螃蟹標本,搭配主題單元,分區展示(圖五)。直立式大型展示櫃首先由螃蟹的演化史談起,並介紹許多螃蟹的特殊行為和擬態,以及人類食用螃蟹的文化等等。透過栩栩如生的標本與生動活潑的解說,引領大家走進螃蟹的世界(圖六)。

左圖圖五:標本區以主題區塊分別由生物、科學、民俗、藝術的角度來介紹螃蟹 / 右圖圖六:螃蟹館蒐集有世界最大的螃蟹—甘氏巨螯蟹,是數量稀少的深海螃蟹。
左圖圖五:標本區以主題區塊分別由生物、科學、民俗、藝術的角度來介紹螃蟹 / 右圖圖六:螃蟹館蒐集有世界最大的螃蟹—甘氏巨螯蟹,是數量稀少的深海螃蟹。

 

三樓的活體生態區,依螃蟹生育棲地的海拔高為展示軸線,由淡水溪流、海岸林、河口濕地、沙灘、潮間帶到深海,設計出一缸又一缸,模擬各種螃蟹棲地的水族箱,展示出平常難得見到的深海螃蟹、特殊螃蟹(圖七)。站在水族箱前,可以觀察到螃蟹有趣的行為、日常的生活習性,認識螃蟹高超的擬態,親自找一找螃蟹到底藏在哪裡……(圖八)。活生生的螃蟹缸,除了深受遊客的喜愛,更讓螃蟹博物館登上國際舞台,成為海洋生物學者來台必訪、相互交流研究的地點。

 

螃蟹館兩層樓的展示空間約250坪,面積雖然不大,但館藏內容豐富,包括海拔1900公尺到深海600公尺的各種螃蟹,以及其他甲殼綱十足目動物,物種總數約500種,標本與活體近2000件。不同於作為學術殿堂的博物館或標本館,螃蟹館的 展示手法平易近人,導覽解說更是由生活面切入,寓教於樂,通俗與專業兼具,成為蘭博家族最有特色的自然產業館。

左圖圖七:螃蟹館的活體生態區,是與螃蟹面對面,盡情觀察、認識螃蟹的好地方 / 右圖圖八:擅長偽裝的鋸齒奇淨蟹,生活在淺海礁岩區,靜止不動時看起來就像一塊小珊瑚礁。
左圖圖七:螃蟹館的活體生態區,是與螃蟹面對面,盡情觀察、認識螃蟹的好地方 / 右圖圖八:擅長偽裝的鋸齒奇淨蟹,生活在淺海礁岩區,靜止不動時看起來就像一塊小珊瑚礁。

螃蟹館不只是螃蟹館,偉大的水晶宮計畫正逐步呈現

自稱從小唸放牛班,德、智、體、群、美樣樣不精的李冠興,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不怕失敗,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嘗試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就因為自認不夠聰明,所以苦幹實幹、抗壓力超高,從螃蟹館成立至今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先後取得世新大學觀光所與海洋大學環境生物漁業科學所的碩士學位。不同於一般的研究生,多數選擇有把握畢業的題目,在已知的學術領域裡鑽研比對、套用理論,李冠興總是自創一格,踏實勤奮的做著自己有興趣的研究。此外,活用知識,將研究成果結合生產與生活,更展現出他獨到的眼光與見解。

 

曾經許下心願,要創造人生十大奇蹟的李冠興,目前已完成三項奇蹟:一為北關農場的營運,二為螃蟹館的建立,三為娶到優秀又美麗的老婆,每達成一項目標,總會跑出下一項挑戰,李冠興想要創造的第四個奇蹟,就是水晶宮計畫。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的水晶宮,基地位於礁溪,初期面積約5.8公頃,水晶宮以水產養殖為主要營收,利用螃蟹博物館作品牌形象,並且設計完整的生態循環,以全新的經營策略,達到三生一體的目標。

 

宜蘭的觀光業有明顯的淡旺季,週六、日與寒暑假為營業尖峰,週間則生意清淡,因此光靠博物館的觀光收入,將無法維持企業體的生存,同時週間時期閒置的人力,也是龎大的營運成本。李冠興的水晶宮計畫,在螃蟹新館旁設有蝦、蟹、貝、藻類的養殖場,並且利用現代科技,提煉甲殼素、膠原蛋白,以一、二級的生產與加工產業,作為平日主要的收入來源。

 

而新的螃蟹博物館,則肩負企業形象的重任,吸引觀光、提升假日產值。博物館的解說與DIY體驗資源,旁及養殖場,遊憩空間則擴展到小吃街。最有趣的是,水晶宮計畫裡有一座植物工廠,利用小吃街的廚餘廢水作為液體肥料,並且導入博物館與小吃街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氣,交換成富含氧氣、溫溼度合宜的新鮮空氣,這座植物工廠,儼然成為整個水晶宮的廢水處理區與空氣濾清器;聽到這裡,不禁讓人對水晶宮計畫的諸多創意,大聲喝采。

 

在水晶宮計畫中,李冠興大量的運用學術研究的成果,作為產業界量化生產的基礎,並且以生態平衡的觀念,作為水晶宮運作的基石。水晶宮是北關螃蟹博物館的更新與再生,更彰顯李冠興「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創業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北關螃蟹館今日的成功絕非僥倖,除了付出與努力之外,適時的掌握先機,彈性的順應時勢,才是螃蟹博物館歷久不墜的主因。

參考文獻

  • 何平合、李冠興、吳書和(2002)北關螃蟹博物館教師手冊。宜蘭縣:北關螃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