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期-「蘭博植物 看 風水」──公民策展
林欣怡 / 蘭陽博物館前場服務人員

植物的身體,銘刻著環境的資訊,就像土地無言的記憶。讓我們試著仔細觀察、聆聽、觸摸——感受博物館周邊的植物,蘊藏著怎麼樣的一幅「蘭陽風水」。
認識蘭博園區植物
2018年在徐明光老師的指導下,蘭陽博物館志工與員工開始學習與園區植物「打交道」。不知道從何開始,我喜歡上植物在時間裡細微的變化,漸漸地習慣空下時間,參加每個月中的植物監測活動,學習製作植物標本,為園區植物分類,綁上標籤,建立資料。
蘭陽博物館園區,佔地約14公頃,植物種類約有160種,小小的濕地公園擁有著豐富的多樣性,這些樣貌看似相同的植物,若細心觀察便能找到些微的差異,參加監測的過程中,除了知識的增進也深刻的體會到,原來生活周遭這些不起眼的植物,皆蘊藏著奧妙的學問。

從無到有的過程
2019年在黃瀚嶢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深入探索植物的樣貌,不同棲地的植物擁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環境更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速度,於此同時,提出和遊客分享的構想,於是有了「大家一起辦展」的想法。
一開始決定舉辦展覽,因為沒有相關經驗所以顯得憂心,夥伴們分工合作地在網路平台收集資料,經過多次討論後終於有了大方向,選用植物的生長環境─埤塘、溝渠、海洋,為基底策劃展覽。

展覽策劃與落實
2020年在王凌軒老師的協助下,我們將腦海中的想法逐步轉化成展覽內容。首先需要站在觀看者的立場去發想、分析、了解,一個植物展覽裡,想看到什麼樣的內容?希望能得到什麼樣的知識?期待在哪種氛圍下觀賞展覽?
想法與建議一個個統整後,展覽的主軸與架構才慢慢有了形狀。策展過程中,我們學習如何將概念轉換成實體,如何製作展示物品,了解布展空間規劃良好動線,如何將靜態展覽轉變成動態展覽,讓遊客從館內走出戶外了解蘭博濕地植物的美,最後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蘭博植物 看 風水」植物展誕生了。

「蘭博植物 看 風水」植物展覽──公民策展
展覽中引入「顏色語言」作為植物環境的區別:綠色的「埤」塘、褐色的「溝」渠、藍色的「海」洋,對應著蘭博戶外景觀的三種元素,同時,選汰出這三種環境中12種特色植物讓大家認識。
在這裡,你可以靜靜感受與大自然的聯結,徜徉在大自然舒適的氛圍裡,翻閱桌上的「蘭博植物秘笈」,細讀每株植物的生長故事,或者到櫃檯借用「大地尋寶」手卡,探索神秘的蘭博濕地,尋找12種夢幻植物的芳蹤。
「蘭博植物 看 風水」為文化部補助的「公民策展」,沒有委託專業公司,所見的展品皆是蘭博志工、員工,在老師帶領下親自規劃、設計、製作,希望讓參展的遊客透過仔細觀察、聆聽、觸摸,認識博物館周圍「埤」、「溝」、「海」植物的差異性,靜下心來領略這處處皆是美的感動。

展覽資訊
- 展覽名稱:「蘭博植物 看 風水」
- 展覽日期:109年10月15日(四)至11月17日(二)
- 展覽地點:蘭陽博物館遊客大廳
- 開放時間:09:00-17:00 (每周三休館)
- 票 價: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