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6期-勤奮自學 開創魚場的討海人-陳進財

記錄 /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陳進財個人照
陳進財個人照

編按

南方澳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還具有相當多樣性的社群及人文特質,為了紀錄「討海文化」,蘭陽博物館從2016年起,進行「老船長口述歷史調查計畫」,每年邀請約20位退休老船長擔任報導人,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同時由專人當場進行錄音、錄影及照相工作,事後整理成詳實之文字紀錄。

 

《蘭博電子報》會逐期刊登,分享這些討海人的生命史。

身世概述

【出生】

陳進財,一九五O年出生於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

父親陳順金,宜蘭頭城大坑罟人,後來到花蓮崇德「洗金仔」(淘金),但時機不對,淘金已經過時了。母親陳杜阿珠,宜蘭頭城大坑罟人。

父母共育有三男一女,進財是家中老么,二位哥哥和一位姐姐都是在宜蘭頭城出生的,姐姐一出生就送養。

進財家住在花蓮崇德的海邊,小時候沒有什麼玩伴,對於童年沒有太大的印象。

 

【求學】

八歲時,進入崇德國民學校就讀,小學時期父親過世,約十五歲時,母親過世,此時大哥、二哥已經在南方澳「掠魚仔」,因此就把進財帶到南方澳,一起加入討海的行列。

 

【服兵役】

廿一歲當兵,兵役期三年,是為陸軍裝甲兵,新兵訓練中心在新竹關東橋,結訓後,部隊分發至高雄岡山阿蓮「山跤」(現高雄市阿蓮區天山營區),期間配屬到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一年,在此多是出操訓練。也曾配屬到左營海軍陸戰隊二個月。

進財下部隊時,奉派受戰車駕駛訓練,為期三個月。當時一連有十七部的M41戰車,一部戰車有四個人,但和進財同車的射手,因為沒有讀過書,加上個性比較憨直,所以不會操作,操演時,當進財將戰車駛到目的地時,要再爬上去充當射手,幸好不是在戰時,否則不堪想像。

在裝甲部隊實際射擊練習並不多,最大的工作就是保養戰車。與進財同時在裝甲部隊的宜蘭人有好幾位,但不在同一部戰車。服兵役時,車長對進財很好,長官對他的做事態度很欣賞,因為此時他父母俱已不在世,知道他沒有什麼零用錢來源,就會給他一些貼補零用。

三年兵役期屆滿,進財在高雄岡山退伍,回到南方澳後繼續討海,這年廿四歲。

 

【婚姻/子女】

廿六歲,進財與小他六歲的美玉結婚,這段姻緣是由他在花蓮的老鄰居(已搬到南方澳南成里)介紹的,美玉是宜蘭壯圍過嶺人,後來舉家搬到南方澳南成里,美玉父親有自己的小漁船出海作業。美玉還住在過嶺時,有進過小學讀書,大約只讀了一、二年級,就沒有再繼續讀了。她是家中的老大,只有妹妹,沒有兄弟,在南方澳時,會去做「刣魚仔」、「剝蝦仔」的小工。

進財與美玉是在年初認識的,交往近一年就結婚,當時的聘金大約六仟元,進財入贅到林家,定居在南方澳文化巷,雙方約定好第一位生下的男孩子就姓「林」,進財夫妻共生有三女一男,三位女兒先出生,都姓「陳」,兒子是老么,姓「林」。

居住地搬遷過多次,結婚時住的文化巷房子較裡面,後來外面有較大戶的房子,就把舊房子賣掉再買新居,幾年後,再換坐落在漁港路(現金媽祖香客大樓旁)較大的房子,曾在聖湖買了一間房子,但放置八、九年沒有去住,直到兒子結婚後,新婚夫妻搬到聖湖居住,媳婦生產時,進財夫妻去幫她做月子,後來索性就住在一起,此時才把漁港路的房子賣掉,祖孫三代定居在聖湖,之後因為聖湖房子太過潮濕,進財太太身體出現狀況,所以他就在隘丁買了一間房子居住。

女兒們現在羅東合作開了四間的美髮院,進財有股東,三位女兒各任一間店長,第四間店則是聘請專職店長掌管,四家店面都是租賃的,每個月租金就要七萬元。女兒們都已結婚,各生育兩位子女。兒子已婚,任職東元物流,與進財同住,育有二男。

討海歷程

【煮食囡仔】

小學畢業,十四歲多的進財,由花蓮崇德到南方澳討海,與大哥同艘漁船,但不是自家的。首次工作的漁船名「春陽」,老闆兼船長是陳東山,巾著網作業,吃、住都在船上,若是「歹天」(惡劣的天氣),才會到大哥在南方澳的租屋處居住,大嫂對待進財就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讓進財相當感念,二哥此時也已成家。

一開始討海,進財沒有例外的由「煮食囡仔」開始做起,雖然在此之前從未煮過飯,不過他學習得很快,沒有多久就上手了,只是生火這件事相當艱苦,因為燃料用的不是瓦斯或「塗炭」(煤炭),而是用稍微燻黑的木柴,要用布沾油來生火。冬天掠「青飛」(鯖魚)時,風大浪大,造成船身搖晃,木柴就會滑落,火就熄滅了,還得要重頭生火,這是最辛苦的了。

如果每天都出海,進財就不會暈船,但若有休息,要再出港時就會暈船。他在「春陽」工作一年,船長對他很好,那時候他的「漢草」(身材、塊頭、體格)不錯,而且相當勤奮,除了煮飯外,還兼甲板以及拉網等粗重的工作,所以原本煮飯的分紅只能分到「5給」(零點五份)或「6給」,但是進財都可分到和一般船員等同的一份。

 

【換漁船】

「春陽」老闆船長對待進財蠻不錯的,但是漁船上有一位船員很難相處,這位船員是老闆的親戚,盡管進財有向哥哥反應,但依舊無解,所以進財就自己去找可以轉換的漁船,後來應徵到了「再發」漁船的煮飯工作。

「再發」老闆夫妻對進財很不錯,漁船入港後,都會叫他到家裡吃飯、睡覺,這艘漁船同樣是「牽網」(巾著網)作業,夏天掠「烟仔」(條鰹/炸彈魚)、「青飛」時,進財要和大家一起「跳網頭」,每回要三、四人跳,直到網子絞收起來後才不用再跳,是一項非常消耗體力的活兒,冬天掠烏魚就不用再「跳網頭」,有時冬天掠「青飛」也沒有「跳網頭」。

 

【船員】

「再發」工作兩年後,進財換到「龜山生仔」的漁船「喜生」,此時不用再煮飯,已升任為船貝,二哥則是擔任「喜生」的船長,這是一組二艘漁船作業,除了「牽網」外,還有「卡越仔」(拖網),進財在「喜生」工作到去服兵役。

 

【水手頭】

退伍後,二哥換到「鐵船」(鋼殼漁船)「卡越仔」,同樣是船長的職務,漁船名「萬昌11號」,進財也在同船擔任「水手頭」,需要負責「冰魚仔」,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漁獲能不能夠保鮮,「水手頭」的處理是至為重要的關鍵,所以「水手頭」在分紅時,可以分到一點三份。「鐵船」休息期時,進財會和舅舅去「摃珊瑚」,屬於打工性質,為期不長。

 

【船長】

進財任「水手頭」三年後,原老闆造了新船,二哥換到新船任船長,進財就升級為「萬昌11號」的船長,此時他大約三十幾歲。

「卡越仔」的漁場大多在彭佳嶼附近海域,漁獲有蝦、赤鯮、透抽等,過了幾年後,有轉換到上海口附近海域。「萬昌11號」的海路不至於太差,但也沒有很好。

「萬昌11號」大約作業一年後,有一日的白天,有一位臺灣船員,蹲在船緣、臀部向外大便,一不小心落海而亡,自此之後,作業成績更加不好,於是進財和太太商量後,決定辭掉船長職務。

 

【股東新船】

離開「萬昌11號」後,朋友找進財到他的漁船幫忙,船名「取厚」,船號已經忘了,這也是艘「鐵船」,進財任船員,海路有較之前好一些,作業二年時,船長與「取厚」合約到期,邀進財一起離開。

船長的連襟要訂製一艘新的「鐵船」,名稱是「合慶勝」,請進財擔任「水手頭」,在製造新船的近一年期間,兩人一起到高雄旗津的造船廠「綴工」(監工),此時期也有薪水可以領。

船長對進財的工作態度很欣賞,當「合慶勝」造好後回到南方澳,他請連襟再訂製一艘新船給進財掌船,這艘船有九十幾噸,船名「合慶勝626號」。

後來「卡越仔」漁法慢慢走下坡了,二個月的作業期,船長二份加上股東一份的錢,合起來不到十萬。於是兩艘「合慶勝」準備到海南島海域掠「蝦蛄拍仔」(九齒扇蝦),第一艘船航行到東山島附近發生沉船事件,進財的這一艘隔一天出航,到海南島發生觸礁事件,滯留了三十幾天修理漁船,但修理情形都不理想,後來老闆就宣布破產了。

 

【塑膠船】

四十歲時,進財在龍德造船廠訂製了一艘「塑膠」(玻璃纖維船體的漁船)的「卡越仔」漁船,八十幾噸,造價八佰多萬,船名「裕祥」,是朋友介紹南投山上的老和尚幫忙命名,記得當時包了陸仟元的紅包。

「裕祥」有五位同船一起作業,頭一年在彭佳嶼海域,大約一年多的時間,後來進財覺得可能是賺錢運來了,有人送了他一本書,於是就自己研究找漁場,找到的漁場在「日本山跤」,無人島以北處,沿著界線邊(十二海浬外)的公海作業,不固定一處的漁場,沒有其他漁船在同一個作業漁場。

「裕祥」作業期間,日本方常來監看,直升機低飛得接近漁船,不過進財沒有畏懼,因為他有自信不會越界。四年後,有人來邀請進財合夥造新船,但是他覺得無緣無故的人來找他合夥,肯定內情不單純,可能是有人看他漁獲成績不錯,所以想要來獲取情報,進財擔心自己苦心研究的漁場資料洩露出去,最後沒有答應。

進財大哥的兒子曾經討海過,此時在臺北開計程車,由於還未定性,又積欠進財的姑表姐姐一些債務,表姐常來找進財哭訴,要他把侄子帶在身邊一起討海,這樣侄子的欠債才有機會償還,這時候有位認識二個月的澎湖朋友要賣漁船,向進財兜售,一開價是六佰多萬,後來進財和朋友談價,最後以四佰三十六萬成交,再花費二佰多萬整修,而後將船名改為「裕祥16號」,交由侄子掌船,和自己的「裕祥」共二艘漁船一起出港作業。

 

【退休】

進財五十歲時,太太罹患鼻咽癌,他需要照顧太太,於是聘請一位專任船長,但成績始終不好,於是把一艘漁船賣掉,但侄子的心性還是無法安定,當漁獲成績好時,就會引起他人的妒嫉,風言風語很多,侄子一聽別人的耳語,心就漂浮不定,於是進財把另一艘漁船也賣掉。

海上印記

「合慶勝626號」時期,進財聽人家說海南島海域的「蝦蛄拍仔」資源豐富,於是找了公司二艘漁船前往作業。

第一艘出發的「合慶勝」,航行到東山島附近發生沉船事件,猜測可能的原因是改造油櫃的品質不良,引發爆炸而致沉船,發生事件時,有及時發出電報,最接近的香港派直升機來救援,人員都算平安。

進財從南方澳出港後,還未到花蓮,牙痛到支撐不住,就算是已經吃了消炎藥也未見效,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除牙痛外,眼皮也跳個不停,就算用手按住也沒用,後來收到在海南島的東南方有颱風,路徑朝著海南島而來,因為掠「蝦蛄拍仔」後也是要進港,因此也就決定繼續前行。

當進財的漁船駛到海南島附近時,竟然找不到港口(榆林港),此時是白天,吹著東南風,沒什麼大風浪,他想:等等應會碰到其他的臺灣漁船,後來果然有三艘的東港漁船過來,進財向友船打過招呼,就跟著前往,但其實友船的船長也沒到過這個港口,只有其中一位船員曾經來過,但是船員並不瞭解詳細的航線。三艘友船進港後,裡面的軍船出來驅趕,於是友船調轉頭出來,跟在後面的進財,漁船剛好在漁港口外,於是他就調轉頭,結果漁船就觸礁了。

觸礁後,漁船動彈不得,進財趕緊脫了衣服潛水察看漁船受損情形,幸好船身沒有破裂,他請友船協助將漁船拖出,但友船擔心「合慶勝626號」會受不住而翻船,他保證有事自負責任,請友船盡力而為,嘗試二次後,連接的繩子都被拉斷,可見得漁船被卡得很牢,後來竟然連友船也觸礁了,其他二艘漁船只好趕緊將那艘船拖到三亞港。

面對動彈不得的「合慶勝626號」,進財也只能等待,此時有一艘較小的漁船,滿載著漁獲:龍蝦,說要賣給進財,於是他詢問對方船長此地的漲退潮時間,並請他將兩碇錨載到外面一點的地方下錨,以防颱風來時漁船會隨海流而漂,進財酬謝對方一百塊美金、六瓶酒以及二包米。

晚上十點半,進財請輪機長將船上廿噸的水放掉,並將引擎打開,他再親自操作,但漁船還是如如不動,後來只能偷偷排放燃油,以減輕船身重量,大約到十點四十五分時,終於拖動船身到港中,此時颱風還沒有來襲。隔天早上有臺胞站的連繫船到來,進財請他們協助,載進財到三亞港,因為這裡才有熟識的人。一到三亞港,進財就找到一位朋友──來自高雄的漁船,朋友二話不說就到榆林港將「合慶勝626號」拖到三亞港,航程大約一小時。

隔天,颱風到了,真是大麻煩,因為三亞港設備不好,沒有避風的山頭。雖然「合慶勝626號」的引擎能夠啟動,但是推進器被石頭擠歪而故障,漁船根本動彈不得,幸好這位高雄船長朋友為人很好,只要進財漁船有需要移動,他都盡力協助。

進財滯留在三亞港三十幾天修理漁船,因為漁船無法上架,只能聘請人員潛水下去處理,但都無法把推進器拆解起來修理,最後進財連三亞港附近的廟宇都去拜拜祈求,還是不得解,後來有一天的凌晨三點多鐘,他醒來時突然想到──就拿了三炷香拜好兄弟,天亮後,潛水人員到來,大約一個小時後,就把推進器拆解起來了。

但是三亞的大陸師傅都修不好這個受損的「車葉仔」(推進器),後來有一批臺灣漁船進來,就央請臺灣漁船的輪機長來協助修理,雖然沒有完全修好,至少是可以讓漁船安全的駛回臺灣,但原來公司的老闆宣布破產,進財已跟人家借了五仟元美金需要償還,於是他打電話請太太找第二大股東,還好第二大股東願意負責,匯錢過來後,進財預備將漁船駛到高雄港。

當進財要把「合慶勝626號」駛回臺灣時,有一艘臺灣漁船在海南島附近故障──傳動軸斷了,央請他協助拖回臺灣,在徵求輪機長的同意後,沒有完全復原的「合慶勝626號」拖著故障的友船航向回臺的路程。在這段時間裡,連著三天的氣象,都報導海面有十級風,真是一大考驗。後來經過十天又七個小時,終於平安到達高雄港。

感觸寄語

進財有參與「卡越仔」的合作社。因為販售漁獲的種種困難,由蔡源龍、林源吉、林棋山等人共同促成宜蘭縣漁獲運銷合作社,旗下有五、六十艘漁船,社員皆是船員,合作社不以營利為目的,採取直接銷售的方式,以減少中間的剝削,在臺北萬大路的中央漁市場販售漁獲。

進財覺得討海是個不錯的行業,可以賺錢養家,但相對壓力就會比較大。

陳進財與採訪團隊合影
陳進財與採訪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