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34期-舊城新藝 - 宜蘭舊城文創產業現地踏查 (上)

蔡明志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副教授

─摘錄自「小地方 大魅力-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 成果專輯」

105年度「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人才培力課程」

宜蘭舊城文創產業現地踏查,團員合照。
宜蘭舊城文創產業現地踏查,團員合照。

編按

2016 年末蘭陽博物館承接並代辦文化部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結合土地倫理、地方知識、生態環境教育、友善環境鐵馬微旅行等面向,以保存宜蘭在地文化為前提,舉辦一連串課程講習與實地參與鐵馬小旅行,旨在培訓地方文化導覽人才並持續推動在地文化能量。

 

來自三十多個不同單位熱情參與者,提供了地方知識小旅行意見回饋與豐富的心得感想。蘭博電子報將逐期刊登成果專輯,帶領大家瞭解來自宜蘭在地各處的"小地方 大魅力"。

小地方 大魅力

宜蘭舊城自設治建城以來,逐漸形塑了具有宜蘭味的生活場域與文化特質;時至今日,仍留下相當多可讓我們懷想,甚至體驗宜蘭舊城歷史與文化的空間及其故事。透過匠師博物館群的保存、展示與推廣,讓舊城的文化得以延續,也讓有創意的年輕人得以在此氛圍中與傳統文化跨世代對話,逐步打造宜蘭舊城既舊且新的未來。

蔡明志教授長期投入宜蘭文史調查、小旅行規劃與在地文化深度體驗,以各種方式帶領民眾與遊客,體驗小地方的特色與風光。
蔡明志教授長期投入宜蘭文史調查、小旅行規劃與在地文化深度體驗,以各種方式帶領民眾與遊客,體驗小地方的特色與風光。

宜蘭街公設質舖

從屋頂可見過去打造的公設質舖都是木造的日式建築,並設有存放典當品的倉庫。
從屋頂可見過去打造的公設質舖都是木造的日式建築,並設有存放典當品的倉庫。

以前鄉下人要借錢,都去哪裡借?去當鋪,可是當鋪的利息很高;另一個就是「土壟間」,也是提供農民借貸的地方。後來,很多民眾因高利貸而自殺,所以1920 年代後期,日本政府引進公營當鋪-公設質舖。1927 年,台北設立全台第一家公設質舖,宜蘭街在1930 12 7 日設立,在台灣算是蠻早設立的。設在此處有一點因緣,因為旁邊的停車場是以前的孔廟,更早之前的台灣銀行就設在這一帶。

 

公設質舖設在這個地方,可能與台灣銀行有關。很有趣的是,像台北、基隆等地,常常是當掉之後沒人來贖回(流當),可是宜蘭人在公設質舖剛設立的前幾年,竟然都沒有發生流當的狀況,可見宜蘭人還蠻講信用,時間到了就來贖回。以前的公設質舖都是木造的日式建築,並設有存放典當品的倉庫,現在新民社區活動中心所在的位置就是以前公設質舖的倉庫,倉庫因為要存放典當品,所以就像金庫一樣,蓋得特別堅固,這裡還保有原來的鐵門、鐵窗,牆的厚度達450 公分。公設質舖的建築費大概花費7000 圓。

 

剛剛進來的巷子很小,是因為典當東西不希望被人看見。這裡的建築構架所使用的木頭都很厚實,樓梯除了扶手外,都是當時留下來的。

 

去(2015)年,縣政府指定公設質舖為縣定古蹟,至二樓,可看到保留完整的屋架,還可看到早期配電所使用的礙子。礙子在宜蘭很有趣,頭城林才添老縣長創設「添大」公司,主要是製作11KV( 千伏) 左右的高壓電瓷礙子,可是因技術的關係,製造出來的產品合格率低,所以不合格品都讓頭城人拿去用。從大里天公廟凌霄寶殿欄杆到蘭陽博物館旁的林曹祖宗之墓,都用到其所生產的礙子,而頭城蓮光寺、天主堂旁、盧宅水池的欄杆,及南門土地公廟旁的盆栽,也全都使用添大公司生產的礙子,現在已無生產,所以全世界只有頭城有這樣有趣的景觀。

行至二樓屋頂可看到保留完整的屋架,還可看到早期配電所使用的礙子。
行至二樓屋頂可看到保留完整的屋架,還可看到早期配電所使用的礙子。

宜蘭座

宜蘭戲院,日治時期叫做宜蘭座。1932年,日本人在宜蘭公園蓋了公會堂,作為放電影、公共集會的地方。
宜蘭戲院,日治時期叫做宜蘭座。1932年,日本人在宜蘭公園蓋了公會堂,作為放電影、公共集會的地方。

宜蘭戲院,日治時期叫做宜蘭座。1932年,日本人在宜蘭公園蓋了公會堂,作為放電影、公共集會的地方。但當時宜蘭地方仕紳認為,宜蘭沒有一個比較屬於台灣人的娛樂場所,因此黃天賜、黃來富、吳蕃薯等人集資成立株式會社,1933 2 月開始興建宜蘭座,8 20日竣工,採用明治維新時從歐洲與英國學回來的建築式樣,依當時報紙的說法叫做「鋼筋混凝土造近代式樣」,具有當時在國際上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特色,算是宜蘭在1930 年代相當前衛的重要建築。

 

以前的戲院跟現在的電影院不同,以前的戲院以演戲為主。宜蘭座剛蓋好時,演了很多上海戲,最有名就是連演十幾天的「火燒紅蓮寺」。戰後,宜蘭座轉移經營權,由康樂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改叫宜蘭戲院,195060 年代是最風華的時光,到198710 月結束營業。

 

目前宜蘭戲院的產權還是屬於康樂公司,本想拆除,又覺得可惜,幾年前他們辦了一個有趣的小展覽,尋找願意接手經營的人,可是過了兩年都乏人問津,或無法談成。這是宜蘭很重要的文化資產,現在大家認識的宜蘭戲院,反而是位在台南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因為創館館長呂理政老師是宜蘭人,在台史博復刻了宜蘭座。現在若要保留,就需要找到資金,或許可用公共募資的方法,讓它變成一個事件、一個活動,讓有興趣、有能力的人來參與。其實台灣還有好多這種戲院,如台南麻豆的電姬館,或花蓮富里的瑞舞丹戲院。希望大家多關注、多幫忙,讓它能夠保存下來,成為宜蘭的歷史空間。

宜蘭舊孔廟

舊孔廟設置於噶瑪蘭廳署的東邊,旁邊的舊城東路是以前的護城河。1865 年黃纘緒中舉人,地方人士發起要建孔廟,真正執行則是1868 年楊士芳考上進士後,邀請地方仕紳共同響應,一般認為1878 年才全部建好。孔廟在1894 年,即甲午戰爭的前一年進行整修,還沒完成整修,日本就統治台灣,工程也因此停擺。

 

日治初期,日人將孔廟充作衛戌病院,一直到1902 年衛戌病院遷移後,才歸還地方。曾任宜蘭廳長的中田直溫很重視孔廟整修,即號召地方仕紳,自1905 年至1907 年整修完成。但1922 年時發生大地震,宜蘭城倒了很多建築,孔廟受損也相當嚴重,直至1933 年才準備再進行重整。當時先把大樑放在廟裡,即所謂的「寄樑」。1938 年,地方出現要將孔廟全部拆掉易地重建,或仍舊使用修繕方式的討論。當時的報紙指出,宜蘭孔廟雖然腐朽但未達危險,其構造技巧擷取古代建築精粹,還優於台南孔子廟,連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也進言保存。我推測以前大家所說的:宜蘭孔廟有全台最美的大成殿,或許就是井手薰講的,他是當時全台灣建築界的代表,台灣有不少重要的建築都由他所設計。但是進入戰爭時期就沒有修了。

 

直至1952 年,台灣省政府原已撥錢想要整修,隔年卻改成遷建,後來就把孔廟拆掉並遷至現址,而孔廟的舊址,現在是停車場,之前曾作為果菜市場使用。舊廟位址未來可能會開發,希望可以先進行考古,因為舊孔廟的地基應該都還在地下,我覺得可以挖出很多東西,請大家持續關心。

宜蘭醫院老樹群

羅大佑經典歌曲《童年》中所描繪的場景,即是宜蘭醫院的老樹群。
羅大佑經典歌曲《童年》中所描繪的場景,即是宜蘭醫院的老樹群。

此處是清代的噶瑪蘭廳署,在日本時代是宜蘭廳舍所在地。因日本人不想跟台灣人混在舊城裡,所以開始尋找新的廳署與官舍地點,最後選定宜蘭城南門外,並在1906 年遷移到現在的設治紀念館、蘭城新月一帶,此處就移交給宜蘭病院。宜蘭病院原位於現在醫院宿舍的位置,在宜蘭廳署遷走後,才陸續增蓋多棟屋舍。

 

宜蘭病院在日本時代,除內外科,還設有眼科、耳鼻喉科、X 光室等,也有戒除台灣人吸食鴉片的阿片癮者矯正病房,戰後改稱為宜蘭醫院。最早的宜蘭醫院設在西邊,後來全部改成宿舍,所以早期醫院院長、科主任,大概就是住在醫院西邊。

 

現在看到這些樹,就會想「病院」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日本的醫院最早是木造,後來改用磚造,他們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場域,而且會種樹,因為醫院就是來養病的地方,一打開窗戶或走出病房,就是一個綠意盎然的空間,養身也養心。我覺得這個概念很好,如果把醫院蓋得像公園不是很好嗎?

 

老樹群原位在道路預定地上,2013 年民眾發起保護老樹群運動,希望老樹群所在地可以成為病人及居民散步的步道,居民也為此做了很多功課,後來發現羅大佑經典歌曲《童年》中所描繪的場景,即是宜蘭醫院的老樹群。他的父親曾是宜蘭醫院內科主任,羅大佑4 歲半到6 歲的時候,就住在醫院的職務宿舍,《童年》一曲中,除了池塘外,其他描繪的都是真實的場景。

 

2014 年,老樹群成功地被原地保留,並登錄為宜蘭縣的文化景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