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期-《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古魯林道與仁山
蘭陽博物館改寫自「中興文化創意場域整體發展計畫-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委託案」研究成果總結報告書
編按
宜蘭的山、海、平原甚至生活中的食物都擁有豐富的自然染色素材,為尋找出宜蘭的代表性染料與代表色,建立良好的宜蘭染色資料庫,宜蘭縣文化局委託「天染工坊」策劃「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計畫」,由計劃主持人陳景林老師協同主持人馬毓秀老師、李吾胡老師、植物顧問王光玉老師,帶領8位研究組員於108年6月啟動踏查,規劃12條踏查採擷路線,13次實地採集、試驗,共研試66種染料植物。
蘭博電子報從報告書摘選5條路線及特色染料植物做介紹,與讀者一同分享宜蘭繽紛多彩的染色經驗。
第五次踏查路缐:計劃J 路缐(古魯林道與仁山)
2019 年11 月3 日 天氣:小雨
安排許久的北橫馬告路線,遇到天氣一直都不穩定,雨天山區活動較危險,有些鄕道甚至無法通行,最後還是因接連下雨只能改期。今天我們改走J 路線:即冬山新寮、三清宮至大同鄉的寒溪、古魯一線。
組員約定早上9:00 在三清宮停車場集合,我們先往西走訪寒溪及古魯,沿著鄉道宜30,左靠山,右臨羅東溪,在成排艷紫荊及椰子樹旁,我們撐傘在雨中聽陳老師現場做植物葉片解說後再緩慢往上游走。乾河床上一叢叢芒草正在開花,在台灣最常見的芒草品種有數種,它們屬於族群衆多的禾本科,要試驗時須仔細分辨。
繼續往西南走,經過三星的大進村,兩旁種植旱地果樹,包含柑橘、柚子等作物,路側行道樹主要種植烏心石,經過四方林橋後,進到大同鄉的寒溪村,映至眼簾的是一頂頂看似蚊帳的防護網,它們分別網住結果累累的柑橘樹,應該是為防止害蟲叮咬橘果所作。
沿著羅東溪繼續前行,我們經過寒溪部落來到古魯,沿途見到小葉南洋杉、山櫻花、九芎、皺桐、長梗紫麻、水同木、白匏子等植物。右臨溪谷往上,銜接羅東溪上游的古魯溪(又稱番社坑溪),進入淺山植物帶,路旁有處農地栽種洛神花,果正赤紅,引起我們注意,洛神花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係外來的引進作物,非屬台灣原生,一般與火龍果、紅鳳菜一樣,色牢度不好,僅適合食用。農地旁邊也有大片芒草,風吹搖曳,煞是好看,因芒草到處常見,此行並未規劃納入採集項目。
繼續往前行,進入古魯歩道,發現平地難得一見的山漆樹,原以為獨株又瘦小,後來又發現數棵,可見該處也是適合其繁殖生長地區,因此進行採集工作,山漆樹屬於漆樹科漆樹屬,羽狀葉互生,小葉對生,老葉變紅,樹汁可作為漆器原料,碰觸皮膚會引起過敏,為外來樹種,生長於中低海拔山區,與芸香科賊仔樹長相近似,很容易混淆。
接著我們也在路旁採集了白匏子,葉面綠色,葉背密長白色星狀茸毛,翻看葉背是白色,嫩枝呈鐵褐色,這是淺山分布量極大的植物,如能染出好色,對天然染的普及化應該很有貢獻。
再繼續往前行,因車輛管制不得進入,我們只能徒步走進古魯林道,路旁澀葉榕很多,及楠木等低海拔樹種長的很好,在此我們見到刺蔥樹,它學名食茱萸,芸香科花椒屬,葉果辛辣,可入湯、煎蛋、蒸煮配料或做成醬料,是原住民常用的調味香料。
中午我們就在山上「幾度咖啡莊園」用餐並短暫休息,品嘗刺蔥餐點,其庭院即種植刺蔥,生長健壯良好,此外還有青楓、朱槿、七里香、芭蕉等等庭園植栽。古魯溪彼岸雲霧繚繞、層峰交疊,雖然一直下著細雨,風景還是美麗。
餐後,回到宜30-2 線前往三清宮路上,左邊山側成排臺灣肖楠,右側杜鵑綠籬狹長,我們相繼採集。臺灣肖楠分布於海拔300 至1900 公尺間山地,種植於平地也長的不錯,除外來的落雨松外,它是平地種植最多的本土針葉樹種。杜鵑花品種眾多,當時尚未開花,無法立即辨識品種,再經半月,組員再訪時見它已陸續開花,終於確認為艷紫杜鵑。
再繼續沿著宜30-2 線山路繞行來到新寮溪河谷地帶,右側河岸種植成排的茄冬樹長得格外健壯,左側數片柚園,柚子在宜蘭旱作地區普遍生長良好,冬山新寮地區也種植許多,今天最後的行程,就是要採集柚子枝葉,順道探訪染布同學柯雅微經營的「古意生活藝術館」,她家後山就是柚子園,因為夫妻經營民宿及藝術館,不太有多餘人力維護,所以原生態的長滿了煙煤和蟻蟲,經過柚子枝葉採集,並參觀了他們的古厝、老傢具及畫展後,結束今天踏查行程。
原計畫尚有仁山苗圃一處,經聯絡必須先行申請才能驅車前往,當日無法成行,只能就地解散,休旅車運送採集樣本回染色工坊,等次日處理染色。
當天共採集山漆、白匏子、臺灣肖楠、艷紫杜鵑、柚子等五種染材。
柚:中秋傳統應景名果
- 植物名稱:柚
- 學 名:Citrus grandis Osbeck
- 科 屬 名:芸香科 柑橘屬
- 別 名:欒、拋、文旦、香欒、朱欒、內紫、座凡、壼柑、臭橙
- 分 布:臺灣本島、低海拔至1400 公尺以下皆可生長,為栽培普遍的果樹。分布印度、中南半島。
- 採集地點:冬山鄉新寮路461 巷28 號附近
生態概説:
常綠喬木,樹冠圓頂形,樹高可達8 公尺,樹幹挺直,枝條粗大,帶刺。單身複葉,互生,具葉柄,葉大而厚,革質,長橢圓形,先端鈍而略凹缺,近基部圓形有翅翼,淺圓鈍鋸齒,或近全緣,長約10 公分,葉面濃綠色,有光澤,葉背有淡綠色毛。
花白色,簇生於枝端葉腋,聚繖形花序,花蕾淡紫紅色,或乳白色,花萼不規則,3〜5 淺裂,花瓣長1.5〜2 公分,雄蕊25〜35 枚,有時部分雄蕊不育,花柱粗長,柱頭略較子房大。果實大,圓形、扁圓形或闊卵形,果皮厚,海綿質,密生油腺,不易剝離。果肉白色或淡紅色,瓢囊10〜15 瓣,果味甜酸適口,秋末成熟,耐貯藏。
種子大而外皮皺。花期4〜5 月,果期9〜12 月。果實可供生食或加工,花、葉、果皮皆可提取芳香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