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9期-地方博物館環教國際論壇-半農興村:為了嚮往農村生活的人們開一條路

文、圖 / 楊文全 慢島生活、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召集人

楊文全個人照。
楊文全個人照。

這篇文章分享的是一群都市人在過去20年陸續來到宜蘭農村地區,在這邊生活以及做出一些改變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我們為嚮往農村生活的都市人開了一條路。

專業者的盲點

我從30歲到50歲都在做農村規劃,包括花蓮縣、台南縣、彰化縣,1999年進行宜蘭縣整體規劃,以農村跟農業發展為主題進行全縣規劃,就這樣到50歲,發現過去做的規劃好像都不會實現。專業者有些盲點,我決定成為當事人,成為農村居民,於是,我開始當農夫,在農村生活,試著找出一條路,一條產業經濟的路。對我而言,若產業經濟不解決,其他部分都會被挑戰。4050歲,我在台大城鄉所讀博士班,主要研究網路時代如何促成地方產業創新發展的環境,今天的主題很意外地變成我博士論文實作,如何把環境鋪出來?讓新的農村樣貌可以長出來?

什麼是宜居之處?宜居之處就是可以取得生活自主性又可以兼顧生計的地方,深溝村就是這樣的地方,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到來,因為都市生活沒有自主性,被工作、組織綁死,到農村可以一邊種田,還可以實現自己夢想,我認為在都市周邊的農村都有這樣的機會。為什麼?因為農業已經改變,1960年代,台灣農業工業化,可是2000年後,農業已經走向服務業化,如宜蘭休閒農業也從這一年開始走得很快,休閒農業就是農業的服務業化,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宜蘭二代返鄉,都是把都市裡學習的服務業專長跟家鄉的農業結合,產生新的可能性,這也是吸引很多人回到農村很重要的經濟動力。

穀東俱樂部活動照。
穀東俱樂部活動照。

「半農半X」V.S「半X半農」

動力來自想要解決因為大量分工,造成工業化農業時代裡農村跟都市的斷裂,農村跟都市距離越來越遠。工業化的農業提供了標準化的產品,解決了很多基本需求(need),但我們有很多特殊需求(want),網路時代可以透過網路集結成規模化的採購力量,要求生產者滿足特殊需求,這是農業服務業化重要的歷史因素。

1995年,日本學者鹽見直紀提出「半農半X」和「半X半農」的概念,我轉化的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斜槓人生,是指在農村種田的人,有一半的工作在種田,另一半工作可能是發揮興趣,但也是重要收入來源,可以斜槓平衡多元收入。「半農半X」是指非常熟悉農村生產,但有都市服務業能量;「半X半農」是指熟悉主流消費市場商業模式的人,但又認同農村生活與價值,只是沒進來種田,要有這兩端人互相合作,才能將農村跟都市重新搭接起來,讓兩邊有交流的可能性。

可行的經濟模式是什麼?就是以共享經濟服務社群,以交換經濟接軌地方市場。傳統農村是一種共享經濟的文化,如同深溝村大家進來生產端,共享各式各項資源,形成社群經濟模式。但這樣的共享模式還不太夠生活,我們還要接軌一般的消費市場。這兩年我們以共享經濟為群聚核心,外圍有很多商業模式在對接一般消費市場。以深溝村為例,我們就是幫想要進入農村的二代或都市人,打造一個支持的環境,這也是20年來,從賴青松到現在很重要的核心工作。這是公共事務,但我們用民間私人力量在做,沒有政府參與。

一步一腳印紮根深溝

2000年起,深溝村發展有五個階段,第一階(2000-2002)段是賴青松一家人來宜蘭生活2年,那是「半農半X」的原型。

第二階段(2004-2008)是成立穀東俱樂部,賴青松藉由穀東俱樂部支持,透過網路模式,將小農的產銷模型做出來,因為這個模型,讓小農蜂擁而上,賴青松可以活了,那大家就不用怕。穀東俱樂部有300個穀東,我也是其中之一。

第三階段(2009-2012)是把深溝村打開來,農忙時賴青松需要找幫手,就在村裡、村外到處找人,過程中建立了緊密的人際網絡,讓後續想要務農的人,可以循著這樣的人際網絡進來,否則他們會摸不著頭緒。傳統農村其實很封閉、排斥外來的人,在這個過程中,賴青松需要非常受到村子的信任,這件事才做得到。

打開深溝村的縫隙。
打開深溝村的縫隙。

第四階段(2013-2016)是成立倆佰甲,賴青松說,我們將務農的門檻降低了,幫忙找土地、處理代耕,只要喜歡務農就可以加入,這是倆佰甲很重要的功能。這個階段可以看到支持同樣理念的一群人出現了。宜蘭的友善耕作的小農大概有150-200位,99%來自外地。倆佰甲約管理20幾甲的土地,想要踏進農村務農的人,可以來找我們,第一年我們可以提供田地,第二年比較熟悉環境,也建立在農村的信任關係後,可以自己尋找土地,將土地還給我們,我們再給新的務農者。這階段,大家除了種田以外,也嘗試各種興趣,有開店、餐廳、背包客棧、農村報導、農村廣播、公車小旅行、農田裡的科學計畫等。

黃色區塊是宜蘭友善耕作的農田。
黃色區塊是宜蘭友善耕作的農田。
2013-2016年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
2013-2016年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

第五階段(2017迄今)經營慢島生活,2017年發現生活還是蠻緊張,最終還是要面對一般消費市場,因此成立了慢島生活。這階段我們覺得應走出深溝村,開始跟30-40歲年輕人合作,他們就是「半X半農」,教我們怎麼做生意,學習商業化經營。像「穗穗念」這樣漂亮的空間,2020年底開的店,跟倆佰甲前階段很不一樣,是賴青松跟史法蘭合開,不會偏離小農精神,史法蘭擅長商業經營,兩邊結合才能在農村找出新的發展可能性。

穗穗念團隊成員合照。
穗穗念團隊成員合照。
漫島生活活動照。
漫島生活活動照。

網路時代的新農村

網路時代的新農村開始彌補農村與都市之間的鴻溝,穀東俱樂部時代,賴青松一家人孤零零在農村生活;後來增加了較多的小農,聯繫各自的粉絲、消費者、認同者;倆佰甲藉由協助新農夫,將大家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平台,這個農村就是深溝村,是網路時代新農村。以一個農村為核心,輻射所有都市,這是從農村看世界的觀點,每個村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地理條件,每個村都是一個島,能不能連在一起?現實上,我們就是以東亞地區為努力的範圍,從深溝村輻射出去的連線,都是過去56年來往來的地區,未來5年、10年也會做這樣的經營。

網路時代的新農村網路圖。
網路時代的新農村網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