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6期-《家,遮是博物館》─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黃淑瑩 / 時任《在宜蘭》雜誌總編輯

勝洋休閒農場穩定生產水草外,也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今已是宜蘭特色的水態博物館。
勝洋休閒農場穩定生產水草外,也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今已是宜蘭特色的水態博物館。

編按

2012年出版的《家,遮是博物館》取國語的『家』與台語的『遮』(tsia,這裡)同音的雙關語,其用意在凸顯地方小型博物館的角色。入選的12個館舍裡,皆是與主題「家」環環相扣,有些是用自己的家當作博物館,有些是家族參與經營,也有因為家人的關係而成立博物館,更有具家園意義的社區博物館,而有的則是對宜蘭人具有廣泛家鄉情感與文化代表性。

 

《家,遮是博物館》以故事性的手法介紹館舍,採訪主要成員做深度訪談,一片一片拼湊起「家」的形狀,蘭陽博物館節錄其內文,將每個特色館舍逐期刊載。

勝洋前傳:徐義文的養殖人生

32年次的頭城人徐義文,民國56年剛退伍,在親戚和厝邊頭尾相邀之下,來到員山鄉尚德村創辦協興養鰻場,迄民國70年代,台灣養鰻業因為東南亞的競爭,產業環境改變,成本越來越高,合夥的股東相繼離開另營他業,徐義文吃下股份,成為獨資經營,這片魚塭即是勝洋水草的前身。

 

養鰻場不敵國外競爭而關閉

對開朗樂觀的徐義文來說,養鰻算是輕鬆的工作,一天只要餵食一次,早晚注意一下魚塭的管理,不要讓水車(1)停擺就好,鰻苗養一年就可以賣,因為這時的重量約一公斤56尾,這般大小的鰻魚最好吃,最受日本人喜愛,一年養約30萬尾,通常都整批賣出,直接外銷或給加工廠做成半成品,包裝後再外銷。好景不長,迄民國70年代,台灣養鰻業因為東南亞的競爭,產業環境改變,成本越來越高,往昔一尾鰻苗只要1元,後來漲到20-30元,飼料也變貴,徐義文決定結束養鰻場。

 

徐義文曾經養蜊仔(lâ-á,蜆)當副業,他指出那時候蜊仔一斤廿幾元,土地也便宜,只要賣出一批蜊仔,收入的錢便可以買到養那批蜊仔同面積的土地,而且只要三個多月就可以收成,又不怕鳥來吃,還可以跟魚一起混養,因此他養了好幾分地的蜊仔。不過,因為蜊仔養久土壤會變質,必須要處理過,而且後來價格也沒那麼好,所以也只養了四年就放棄。

勝洋休閒農場的水草養殖場
勝洋休閒農場的水草養殖場

 

全國唯一合法繁殖販售蓋斑鬥魚

大約15年前,蓋斑鬥魚被列為二級保育類動物,因為徐家魚場內原本就有蓋斑鬥魚,幾番努力爭取,終於拿到全台唯一合法繁殖販售蓋斑鬥魚的執照。

 

徐義文表示,剛開始繁殖時也不知道要餵仔魚吃什麼,邊做邊學,參考別人的作法,後來是將煮熟的蛋黃磨細來餵,因為蛋黃會有顆粒,沒吃完的話會沈澱,不會讓水變混濁,大約一個禮拜後,開始讓他們吃自己繁殖的輪蟲、水蚤(浮游生物),然後逐漸添加一般飼料,就像在照顧小嬰兒一般。

 

徐義文指出,因為希罕,一隻56公分的成魚可賣到30元,一年可以賣好幾萬尾,其實蓋斑鬥魚繁殖很容易,不過它體型小,顏色又漂亮,是大魚跟鳥兒的最愛,後來,繁殖的人漸多,目前蓋斑鬥魚也已從保育名單中解除。

 

從年輕創業開始,養殖是徐義文用來養家活口的事業,不管養什麼,沒有利潤,見好就收,他的養殖故事有一籮筐,早期也養過香魚,當時水質好,可直接養,後來水質變差,要靠抽取地下水,他們就不養了;徐志雄當兵時,他們也養觀賞用的鱘龍魚,養了四、五年,價格不好就收手;民國85年,他們是宜蘭最早養大閘蟹的魚塭,不過放養了10000隻,只收成30隻,交了學費之後便不曾再試。

 

享受餵魚樂趣的勝洋阿公

現在的徐義文,每天風雨無阻,一早420分來到員山慈惠寺,等著430分開廟門,跟一群志工幫忙打掃裡裡外外、泡茶、收拾整理,忙到530左右才回家,這樣已經維持十幾年。他說該來的就會來,自己做好才重要,所以他不求功名也不求財富,有信仰是為了讓自己心清靜,不會有偏差。養了幾萬尾的福壽魚,早上餵魚仍是數十年來一成不變的工作,只是,現在養魚是因為有感情,不是為了賺錢,邊餵邊欣賞,看著魚兒每天長大就覺得很高興。這就是升格當『勝洋阿公』的心情吧!

勝洋水草:第一名的水草場

徐家有4個小孩,從不打小孩的父親,對孩子的教養向來抱持開放、支持的態度,第二代接棒後,他便退居幕後,把經營管理的主導權完全讓出來,只說『做錯要知道回頭』。提到過去那段日子,次子徐輝雄笑說,父親在勝洋負責的工作就是借錢時要蓋印章。

 

國外引進培植,累積水草知識

失敗的經驗讓徐志雄謹記在心,學到投入一項產業時,除了掌握技術還必須瞭解市場生態。民國80年左右,當時,一些歐洲國家的水草養殖很興盛,在朋友的建議下,徐志雄考量家中既有水田,需要的成本低,遂開始引進國外水草改良馴養,進而繁殖量產,後來發現,其實台灣也有不少水草品種,便開始到處採集水草,加以研究並培植,累積了豐富的水草知識。

 

民國84年,為了幫水草找出路,徐志雄到宜蘭市開設水族館,小他一歲的弟弟徐輝雄,讀的是機工科,82年退伍後便回家幫忙,他自認對水草沒特別興趣,而是對有錢賺這件事較有興趣,種植水草只要有田就可以,入門的門檻低,別人沒有做的事,就是他們的機會。   

 

自創溫室設備,產量多一倍

因為本身的專業背景,徐輝雄懂得用技術來提升生產工具,當其他水草場還倚賴傳統方式繁殖時,勝洋就開發投資新式的溫室設備,冬天時不需加溫,就可以保持1718℃的溫度,而夏天的遮陽系統,則讓溫室內更涼爽,整體結構還能承受颱風,雖然成本比網室貴了三、四倍,不過產量多一倍,一年就回本了。

 

在台灣內銷市場中,勝洋是最大的水草場,極盛時期,一年有上千萬的產值。不過,因為種植技術門檻低,投入的人增加,但整個大環境的市場卻萎縮,以致勝洋目前一年產值約剩500萬。徐輝雄目前在勝洋負責水草生產這個區塊,愛挑戰的他,又從危機看到其他水草場不做所帶來的轉機—外銷市場。

 

水草外銷創新機

徐輝雄指出,水草外銷首先產量要夠大,能穩定供應貨源為前提,其次則是包裝問題,因為寄送期長,要能確保水草的存活率,而風險最大的就是檢疫問題,一旦抽驗寄生蟲沒通過,就必須整批銷毀,大部分的水草場都不想承擔這個風險,而他卻認為,就是因為很麻煩,所以才有機會。勝洋的水草目前主要外銷到韓國、菲律賓。

 

事實上,徐輝雄是評估後,掌握到台灣擁有的優勢,才轉而搶攻外銷市場,這優勢即在於溫室,他指出,東南亞地區氣候太熱,即使有溫室,水草也不易栽培。他舉例像小榕這株水草,目前可說是全世界缺貨,在東南亞地區無法繁殖,而台灣目前有栽種的地方,僅在南投、淡水跟宜蘭,尤其以宜蘭的氣候最適合。

 

轉型休閒產業再創高峰

徐輝雄相信人生的機會是自己創造的,有風險才好玩。不過,傳統初級產業依賴手工操作,產值低,即使是第一名的水草場,他認為勝洋水草的發展已經到極限,還是轉型休閒產業附加價值較大,較有潛力。

水草文化館在我家

接收博物館經營概念

在轉型初期,正逢宜蘭博物館家族成形起步之際,蘭陽博物館籌備處的呂理政老師來到勝洋,發現這裡有很好的資源,便邀請他們加入,呂理政強調博物館展示、教育、典藏、研究的四大功能,以勝洋擁有的水草資源及知識背景,在博物館的概念下很值得好好發揮。

 

民國90年左右,農委會推出『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的計畫,在員山鄉農會的鼓勵下,徐家決定將水草場轉型為休閒農場,設置生態池,開發水草料理,還因陋就簡地蓋了一間鐵皮屋當餐廳,不過,蓋好不到五年,鐵皮屋就在徐輝雄的堅持下拆掉了。

 

參加宜蘭厝,程紹正韜設計水草的家

也在民國90年,仰山文教基金會推出第二期宜蘭厝計畫,在親戚的鼓勵下,徐家報名參加,他們發想要蓋一間全家要住的房子,但保留未來作為公共空間的彈性,配對的設計師是程紹正韜。大學是美術系背景的程紹正韜,設計風格在同業中算非常獨特,對視覺美學有一種執著,並企圖讓空間蘊含安靜、柔軟之內在意境,他選擇將房子蓋在魚塭上,以環繞建築的大片落地窗引進光線,讓四周環境的山光水色,自然成為屋內的背景,呼應勝洋水草的產業特色,這間宜蘭厝就叫水草的家。

 

程紹正韜的作品成為勝洋的一大賣點,吸引各界前來參觀,對轉型休閒產業有極大的加分作用。民國95年宜蘭綠色博覽會,勝洋協助水草館的規劃、建置,展出近百種水生植物,讓大家認識、瞭解水草及其用途,共有四個展區:『認識水生植物區』、『臺灣水生植物區』、『水草與濕地區』、『水草與產業區』,頗受好評,這些展示內容,在綠博結束後移到勝洋這間宜蘭厝,水草的家成為水草文化館,豐富了勝洋的內涵。

 

清水模水草餐廳成綠建築典範

兼具美學與建築時尚的空間吸引人駐足觀賞,成為電影、偶像劇、MV的拍攝場景,在流行文化的帶動下,勝洋越來越夯,也讓他們更注重景觀的質感,這也是徐輝雄堅持要拆掉鐵皮屋餐廳的原因。程紹正韜再度被邀請來設計水草餐廳,這間與水草文化館相對的清水模建築,一樣低調、不搶高,屋頂是一格一格的水池,裡面有水草、魚、蝦跟福壽螺,不僅可以調節夏天日曬的高溫,魚會吃孑孓,福壽螺吃青苔,蝦子可以賣給水族館,一舉數得,儼然成為綠建築的觀摩典範,也為勝洋又創造一個新的賣點。

勝洋休閒農場的成功轉型其中一個原因是徐輝雄的野心與堅持
勝洋休閒農場的成功轉型其中一個原因是徐輝雄的野心與堅持

傳遞生態保育理念的戶外教室

導覽解說:休閒產業的靈魂

徐志雄表示,勝洋的展示重點其實不是室內,而是戶外的水生池,且一年四季都不一樣。水草是處處可見,人人可得的東西,勝洋之所以轉型成功,在於能夠將經過累積、整理和消化的水草知識,運用於經濟生活,創造財富,這即是休閒產業所要發展的知識經濟。在這個概念下,引導遊客進入情境的導覽解說,稱得上是休閒產業的靈魂,也是勝洋著力的重點。

 

『這個叫大葉田香,原本在水田邊就可以看到,但是因為使用除草劑的關係,現在野外已經找不到,你們聞看看,它有八角的味道,在勝洋,我們拿來煮茶葉蛋跟滷豬腳……』解說員在水池邊,對著一群中學生介紹各種不同的水生植物;勝洋的解說員不時強調一個理念:不要再破壞大自然!可說是環境教育的種子教師。像夫妻檔解說員張瑛真、邱春勇,兩人都因為愛好大自然而步上這條路,對他們而言,在解說過程可以傳遞生態保育的的理念,可以把興趣當工作是幸福的。

 

勝洋的導覽解說不只教人認識水草的種類,而是從歷史、文化、生活、經濟、生態等不同面向切入,讓人對水草的視野豁然開朗起來;茭白筍、台灣萍蓬草、穗花棋盤腳、埃及莎草、菖蒲……,除了觀賞、食用與使用,你對他們的認識是什麼呢?

 

茭白筍

你知道茭白筍原本是穀類作物嗎?人類種植是為了採集它的種子,但是後來得了一種菰黑穗菌,讓它無法抽穗開花,這種菌就是我們在茭白筍內看到的小黑點,這是可以吃的菌,不用害怕。

 

台灣萍蓬草

有首台語老歌『孤戀花』,歌詞唱著:風微微/風微微/孤單悶悶在池邊/水蓮花滿滿是/靜靜等待露水滴,你知道水蓮花是指那種水生植物嗎?答案是台灣萍蓬草,原本在埤塘常見的它,因為環境破壞而越來越稀少,勝洋從15年前開始復育,當時一株可賣到500元,現在較多人復育,也較普遍了。

 

穗花棋盤腳

你知道穗花棋盤腳除了俗稱水茄苳之外,還有個別名叫『鬼仔樹』嗎?因為它在夏天晚上開花,蛾類、金龜子會被吸引過來,這些昆蟲的眼睛會反光,掛在成串的花序上,隨風飄動,讓人有鬼影幢幢的聯想,另一方面,也因為它大都生長在堤岸邊,大人因為怕小孩子靠近水邊危險,用這樣的名稱來嚇阻小孩。

 

埃及莎草

埃及莎草又叫做紙莎草,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它的用途,不過,除了做紙,它的莖編織後也可以用來做船或器具,也可以拿來當燃料,對人類生活貢獻頗多。

 

菖蒲

菖蒲是常見的民俗植物,它的形狀像長劍,而有『門前蒲劍斬千邪』的詩句,端午節會在門口掛上菖蒲、艾草跟榕樹枝避邪,這典故相傳跟唐朝黃巢之亂有關。據說黃巢經過某村莊時,見到一位婦人將年紀較大的孩子背著,較小的孩子卻牽著走,問她為何如此?婦人不疑有他,直接表示因為大伯有恩於他,黃巢軍隊將至,他帶著孩子逃難,怕發生萬一時,要放掉自己的孩子,顧全大伯的後代,黃巢被她的情義感動,告訴她只要在家門口掛上菖蒲和艾草即可避免這次災禍,婦人回去之後將這個訊息告訴全村的人,黃巢軍隊到時,發現家家戶戶都有記號,無法分辨,黃巢為守信諾,無功而返,後人遂在每年的今日在門口掛上菖蒲與艾草,以求趨吉避凶。

引導遊客情境式的解說是勝洋轉型著力的重點
引導遊客情境式的解說是勝洋轉型著力的重點

保種復育:感恩的心回饋水草

往昔採集水草的經驗,讓徐志雄感嘆,都是環境的問題造成水草的滅絕,其實只要有適合的棲地,萬物自然就會繁衍,但是他看到一些水草幾乎都是在瞬間不見,像品萍是所有浮萍中,唯一沈在水裡的,相當獨特,在亞洲國家都已列為瀕危,台灣最後一次發現是民國88年左右,他見到後有告知縣政府相關人員,只是,十天後他再去該處時,品萍已人間消失,目前在台灣野外棲地已找不到,其他像大湖有一些苔蘚類植物,如鹿角苔,以前也是很多地方都有,在棲地被破壞後,只能靠人工繁殖。

 

基於保種的精神,勝洋最多曾保留了四百多種的水生植物,目前精簡到約二百多種,其中有買賣用的約一百多種。徐志雄表示,勝洋從水草發跡,他是抱著回饋的心保留這些品種,雖然未來會有什麼用途並不知道,但留著總是好的,像有一陣子突然不少人來要田字草,知道來者的目的是要醫病用,抱著救人一命的心情,他都是免費相贈。

創造屬於勝洋的東西

勝洋成功轉型的案例,受到各界矚目,徐志雄還因此獲得2009年的十大神農獎。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因此而志得意滿,還經常自問:『勝洋還可以做多久?』以激勵自己,不進步就被淘汰,不時在動腦筋與吸收資訊,探討客人想要的是什麼,找到覺得客人會喜歡的元素,便著手去嘗試、設計,想辦法變成屬於勝洋的東西。

 

有價值才有生機

徐志雄細緻的用心,結合了創意跟實務,累積這幾年的心得,他得到一個結論:一般DIY產品,在客人做完之際便是商品生命的結束,通常回家後就棄之不顧,他認為應該回去後才是開始,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有價值、有意義。抱持這樣的理念,徐志雄陸續開發出生態瓶、開運球、幸福藻球、水草杯、水草燈、小綠人等DIY活動,不僅容易上手,而且也帶有時尚感,讓人愛不釋手。

 

像勝洋最夯的生態瓶DIY體驗,蝦子跟水草都是活生生的,遊客帶回家擺著,每天可以欣賞。徐志雄也會注意對地方的回饋與策略聯盟,像生態瓶用的是員山鄉農會生產的養生奶,有人到勝洋做了一個生態瓶,表示農會又賣出一瓶豆漿,創造三贏。徐志雄不諱言,勝洋就是靠生態瓶活過來的。

 

培育變異種彩色蝦子

成功絕對不是憑空降臨地,有機會也要懂得把握。徐志雄十幾年前在野外發現變異種的黃色蝦子,當時媒體記者還報導過,讓他開始去注意尋找不同顏色的蝦子,每次都要一群人圍在一起,聚精會神地挑選是否有顏色不同的蝦子,很費心力,經過不斷地挑選、培養,目前已經有黃、藍、黑、白、紅、橙、螢光綠、巧克力及紅色加普通等多種顏色,完全來自天然變異,未來亦將是勝洋的一大特色。

 

台灣的水草產業已在走下坡,但是因為具有特殊性,勝洋轉型後,多元化的經營方式還是有許多機會點可以發揮,像教科書出版商就看上勝洋的特色,跟他們簽約成立自然教室,提供全國教師研習的場所,也賣生物課的教材,徐志雄也希望能多開發跟水域有關的活動跟產品,未來,也希望能從家族企業走向公司化、制度化的經營。

 

回饋水草,照顧農民

徐志雄對水草抱著回饋的心,對自己生長的土地亦然。徐志雄從中國引進一種可食用的水生植物蘆蒿,看好它在養生保健上的潛力,具有高經濟價值,花蓮農改場希望跟他合作研發。有感於宜蘭氣候潮濕多雨,日照不足,農業條件較其他縣市遜色,徐志雄給農改場的條件是,研發成功後要第一優先輔導宜蘭農民栽種,以增加本地農民的收益。不只自己好,也要大家都好,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勝洋水草的DIY體驗總是吸引大批觀光客,徐志雄自謙勝洋是靠生態瓶DIY活過來的。
勝洋水草的DIY體驗總是吸引大批觀光客,徐志雄自謙勝洋是靠生態瓶DIY活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