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39期-《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四:清治到日治時代南方澳海陸運輸交通之研究

2021/09/11 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  南方澳自然環境與產業 II  論文四

發表人:戴寶村 / 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遺產研究所兼任教授

評論人:陳進傳 /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名譽教授

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人,戴寶村教授。
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人,戴寶村教授。

編按

2021年適逢南方澳漁港建港一百週年,這是一個反省與再出發的契機。開港一百年,對南方澳及宜蘭乃至全台灣的歷史回顧,都是極具意義的一年。因此希望透過辦理「南方澳漁港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集合海內學界專家的參與,進行國際研討論述與交流,為百年的南方澳漁港留下紀錄,作為探討新方向的基礎資料。

 

蘭博電子報為延續並擴大相關議題的討論,會後將發表的論文取其摘要及結論逐期刊載。

封面圖
封面圖

摘要

漢人入墾噶瑪蘭地區的時間較西部台灣為晚,在18世紀末才有以吳沙為首的集團拓墾,1812年噶瑪蘭設廳。隨著拓墾日盛,農業生產與商品流通蓬勃發展,海陸交通路線逐漸建立。主要港澳之中,原以烏石港、加禮遠港及蘇澳港較具商業與行政機能,且烏石港的重要性遠高於二者。但蘇澳港在清末重要性提升,加上烏石港喪失港口機能,蘇澳港逐漸成為宜蘭地區最主要的港口。

 

日本治台後,1895年蘇澳港即成為陸軍御用航線中的靠泊站,也一直是1897年4月開始實施的沿岸航線命令航路東迴線及西迴線的停泊港。並因蘇澳港對東台灣的產業開發關係密切,也是宜蘭線鐵路的終點,產業與交通發展的考慮,促成蘇澳漁港的建設。1920年
地方制度改正,蘇澳郡與宜蘭郡、羅東郡地位平齊,提升了蘇澳的地方行政地位。1923年南方澳漁港開港,加上1924年宜蘭線鐵道全線通車,促進了蘇澳市街的發展。1926年至1927年官營漁業移民來到蘇澳,帶來新式漁法,並普遍使用動力漁船,尤其在蘇澳近海發現珊瑚漁場,使南方澳的漁業活動極為熱絡,漁獲所得屢創新高。

歷年東港、頭圍、蘇澳港輸出入額(單位:日圓)
歷年東港、頭圍、蘇澳港輸出入額(單位:日圓)
南方澳漁港圖。圖片來源:蘇澳郡役所,《郡勢一覽(昭和五年版)》(蘇澳郡:蘇澳郡役所,1931),附圖。
南方澳漁港圖。圖片來源:蘇澳郡役所,《郡勢一覽(昭和五年版)》(蘇澳郡:蘇澳郡役所,1931),附圖。

而東部地區發展,也帶動南方澳漁港同時扮演宜蘭連結基隆、台北方面與花東地區交通的樞紐。1931年完成蘇澳、花蓮港間的蘇花臨海道路,東海自動車株式會社開始開定時班車從事客運,一時形成海運與陸運競爭的態勢。然而南方澳漁港隨著產業與區域發展而凸顯能量規模不足的問題,地方對築港要求日益殷切,但蘇澳港的建設工程至1941年才真正進行,而該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工程不久即告停頓,只完成一段防波堤。

----<論文全文請見檔案下載>

宜蘭線鐵路路線圖。圖片來源:《臺灣鐵道旅行案內 昭和十年》(1935),頁122。
宜蘭線鐵路路線圖。圖片來源:《臺灣鐵道旅行案內 昭和十年》(1935),頁122。

檔案下載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