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蘭博故事-兒童考古探索廳:考古常新展區布卸展
蘭陽博物館
165期-2024年6月
展覽緣起
目前全國之國定考古遺址共11處,其中「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及「國定丸山考古遺址」即位於宜蘭縣,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核心理念,實施從中央到地方的文化保存整體政策,本館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借展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標本250件,規劃以「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為主軸,搭配「國定丸山考古遺址」為素材,辦理專題展覽規劃及教育推廣,自111年起規劃每半年一檔主題展,希冀呈現宜蘭縣內國定考古遺址發掘成果及豐富文化內涵。
本次半年一期的展覽,由代表高溫工藝的「熣璨漢本-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主題展,輪換為代表石器工藝的「石在漢本-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主題展。
「石在漢本-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主題展

岩石–大家口中俗稱的石頭,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的運用。而不論是哪一個時代的人類,都需要創造工具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在沒有電、沒有機器的年代,史前先民是怎麼辦到的呢?
由於Blihun漢本考古遺址恰好位於地層年代早、變質度高的地層上,俯首可得的皆是高度變質及多樣的石材,漢本先民在製作或使用時仍有其特殊的偏好,常見有千枚岩、結晶石灰岩、各類變質火成岩以及板岩等。從Blihun漢本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可發現岩石的運用小至生活工具、裝飾品,大至先民居住的家屋、埋葬親人的葬室等,無一不是由岩石所製成的。
Blihun漢本考古遺址已進入金屬器時代,並且自行製作金屬器。石器的製作及種類也異於先前新石器時代。石器中,用來製作金屬器的工具占了絕大多數,包含鍛鐵用的石錘、磨利鐵器的礪石等。另外一些飾品的材質、加工方法等也不同於以往,展現著另一種全新的石器工藝風貌。
布卸展紀錄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石在漢本-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主題展
展覽日期:2024.05.30(四)-2024.10.22(二)
展覽時間:09:00-17:00 (週三休館)
展覽地點:蘭陽博物館兒童考古探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