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5期-命運多舛的討海人-賴兒龍

記錄 /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賴兒龍個人照
賴兒龍個人照

編按

南方澳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還具有相當多樣性的社群及人文特質,為了紀錄「討海文化」,蘭陽博物館從2016年起,進行「老船長口述歷史調查計畫」,每年邀請約20位退休老船長擔任報導人,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同時由專人當場進行錄音、錄影及照相工作,事後整理成詳實之文字紀錄。

 

《蘭博電子報》會逐期刊登,分享這些討海人的生命史。

身世概述

船長賴兒龍,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宜蘭縣南澳鄉的東澳。兒龍父親賴天寶與母親周水鴨,原住在宜蘭縣礁溪鄉的十六結,兒龍父親大約在五、六十歲左右,舉家搬遷到東澳山下,不過這裡的住家離海邊也不遠,但兒龍父親沒有依海維生,而是在山上種番薯、芭樂、花生……等農作,以此來維持一家生計。兒龍父母共育有七男三女,兒龍在手足中排行老五,兒龍的三哥給人當養子,四哥則是送給屘叔當養子,後來也有在討海。

兒龍小的時候,家境相當清苦,雖然是小孩子,但也都不能出去玩,而是要幫忙家裡的工作,諸如農事雜務、撿柴……等都需要兒龍幫忙做。那時海邊有人在牽罟,兒龍因為年紀太小,只能「偎繩仔」,分些魚回家,幫家裡的吃食添些菜色。

兒龍的大哥在遠洋商船上擔任船員,後來也曾跟著兒龍的船出海捕魚。兒龍的二哥賴兒祥起先是在蘇澳的「醫生館」擔任助理,後來才跟著人家到北方澳討海,大約兒龍八歲時,長他十一歲的二哥有買了一艘舢舨,夏天捕撈小卷時期,兒龍也都會一起幫忙出海作業。或許因為都要幫忙一些事務,所以兒龍比一般孩子還要晚入學,大約九歲左右,兒龍才開始就讀蓬萊國小東澳分校一年級,現在他還記得的老師,是一位從大陸來到臺灣的的吳大明老師。

國小畢業後,兒龍沒有再繼續升學,那時他的二哥已經在討海了,於是兒龍追隨二哥的腳步,開始討海生活,記得那時在北方澳有租房子,不用睡在船上。兒龍在當兵前就已結婚,那個時代並沒有所謂的自由戀愛結婚,只能依憑媒妁之言,媒人介紹住在宜蘭──日本名字yuki(雪子)的簡阿香小姐,她小兒龍一歲,因為阿香有一位姐姐嫁給討海人,姐夫知道兒龍的漁獲成績都相當不錯,所以就居中穿線,介紹他們認識,兒龍對阿香也心有喜愛,於是成就了這段美好姻緣。

廿歲,兒龍屆齡當兵,先是在新竹關東橋新訓中心,結訓後,就被分發到金門,在金門一待就是兩年,這期間想要回臺灣的家,也只能是夢裡的想望。退伍後,他再繼續討海生活。

兒龍與妻子共育有二女一男,大女兒賴敏惠在羅東國中擔任春風化雨的國文老師,現已退休,二女兒則是白衣天使的護士,現已往生,小兒子賴大正原本與兒龍一起出海捕魚,後來因為喜歡兒龍朋友的女兒,與其訂親後,大正就到準岳父的船上工作,有一次大正與準岳父的漁船至菲律賓作業,遭遇颱風發生海難而死亡,那次兒龍的漁船也同在一個海域作業,所以兒龍總覺得若是兒子在自己的船上工作,也許就不會這麼早離世,而這也是兒龍心頭上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痛,不過還好的是現在兒龍有一位養子能承歡膝下,也算是安慰了早年喪子的親情。

討海歷程

國小畢業的兒龍,大約十五歲左右,追隨二哥出海捕魚,在兒龍開始討海之前,二哥已經討海多年了,一開始兒龍二哥是在北方澳跟別人的漁船討海,後來有賺錢了,就自己買了一艘中古的木造小船,記得那時花了九仟元,船名取為「金福漁」,雖然這艘漁船是小了點,但在以前那個年代,南方澳的漁場豐富,所以漁獲頗豐,再加上二哥非常的努力打拼,收入其實是蠻不錯的,記得那時二哥幾乎每年都有能力訂製新船。

剛開始討海的兒龍,那時是船上作業人員中年紀最小的,於是煮飯的工作就落在他的身上,雖然以前在家裡從沒有過煮飯經驗,不過因為船上吃食都較簡單,所以煮飯對兒龍來說,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也就能夠勝任,而這一煮飯工作持續了二年左右。那時二哥船上大約有七人左右作業,主要是釣「青飛」(鯖魚)、鏢魚。

記得開始討海時,兒龍特別會暈船,以前去無人島捕魚,二哥說:既然要學討海,就要學『顧車』(輪機),才不會被輪機長制約,所以那時的兒龍雖然暈船暈得很厲害,常常是在外面吐一吐後,還是照樣要拿機油到引擎室加油,大約暈船了二個月左右的時間,他才克服而不再暈船了。

兒龍十六歲時,二哥去當兵,「金福漁」這艘船就交由兒龍掌舵,雖然他的年紀輕輕,但還是得要負起船長的重責大任,就這樣兒龍從「煮食囝仔」直接升任船長,也算是破記錄了,不過之前在船上工作時,兒龍總會多方學習,所以對於船上的事務倒也難不到他,於是也就能夠勝任船長職務,此時船上主要的作業還是釣「青飛」、鏢魚。

兒龍二哥服的兵役是國民兵,大概幾個月後就退伍了,二哥回來後,兒龍就從船長的職務上退下來,擔任海腳的工作。後來二哥訂製一艘新的木造船,於是二哥就把「金福漁」這艘舊船送給兒龍,二哥則是在新船作業,後來兒龍去當兵時,這艘漁船就委請兒龍弟弟代為掌舵。

退伍後,兒龍訂製一艘新船「金福漁13號」,大約是將近三十噸左右的大船,那時大多是近海作業,以鏢魚為主,由於兒龍的聰明肯學,再加上他的腦筋動得快,在鏢魚界中,兒龍可算得上是一等一的鏢魚高手,除了鏢魚外,兒龍還會在早上去釣「花飛」當活餌,然後到三仙臺附近釣魚,現在想想,那時候好像要捕釣到魚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呢。

大約在三十歲左右,兒龍兄弟分家,兒龍到恆春後壁湖買了一艘木造船,船名為「恆滿」,買回來後,兒龍並沒有更改船名,還是持續使用「恆滿」為船名,這艘船大約二十幾噸左右,附有鏢頭,此時兒龍開始會到無人島(釣魚臺)鏢魚、釣魚,船上的分紅制度為「十份」。兒龍的外號叫「鬼仔龍」,那是因為他的船雖然比較小,但還是會去到小船不敢去的無人島鏢魚、釣魚,因為很聰明,腦筋動得快,所以別人就覺得他鬼頭鬼腦的,於是「鬼仔龍」的名號就不脛而走。

「恆滿」這艘船作業了好多年後,因為小又老舊了,兒龍才把它賣掉,再在南方澳訂製了一艘約四十噸的木造新船,附有鏢頭,取名為「新龍昇」,這時期兒龍已經開始「摃珊瑚」,一開始「摃珊瑚」是在臺灣附近海域,後來因為臺灣珊瑚量較少了,兒龍就到日本的「父母島」(奄美大島上方)作業,航程都要好幾個日夜才能到達,他所採集的珊瑚都是特級品種──紅珊瑚,那時南方澳都還少有船隻到此海域作業,所以同船作業的海腳,都是經過兒龍精挑細選過的,在採集珊瑚之前必得要先探尋珊瑚蹤跡,所以兒龍可是南方澳漁船中最先使用雷達設備作業的,雷達的使用相當先進,兒龍還因此救過九條人命。

「新龍昇」除了摃珊瑚外,也曾經到過越南釣魚,在日本作業時,也曾遭遇軍鑑驅逐,不過兒龍覺得日本較君子,在日本海域十二海浬以外他們就不抓,但菲律賓就不一樣了。「新龍昇」在日本作業時,日本軍鑑會來驅逐入侵海域的漁船,日方會對累犯的漁船更加注意,所以那時兒龍的漁船為躲避日方查緝,經常更改漁船的船名,致使他現在也都忘了那時究竟都取了些什麼樣的船名。後來「新龍昇」在菲律賓與人合作「摃珊瑚」時,因為遇到颱風,被強風襲擊後,致使船身破裂而報廢,不得已只能把引擎拆解回臺,那時臺灣有多艘船在同一海域作業,也都因為此次颱風襲擊破損而報廢,這次颱風災難還有廿人遇難而亡,包括兒龍的獨子在內。

從菲律賓平安脫險回臺後,兒龍用帶回來的引擎再訂製一艘新的小船,船名則已不復記憶了,後來此艘船到鵝鑾鼻作業,雖然小船跑得快,但因為鵝鑾鼻風浪大,所以就在屏東東港與一位琉球人交換船──用自己這艘較新的小船換了一艘較大的舊船(鏢船仔型,但沒有附設鏢頭),兒龍想說這樣可以載得更多的漁獲,後來他回到南方澳後,就為漁船再加裝鏢頭。

這艘換來的船也陪伴兒龍多年海上作業,有一次在菲律賓作業時,被同船的船員不小心開到「火焰山」而擱淺,漁船受損也因此而報廢了,使得兒龍在菲律賓當了難民,歷經險難回臺後,兒龍再訂製一艘新的木造船,同樣是摃珊瑚、釣魚作業,此船也陪伴兒龍征戰海上多年,直到兒龍六十三歲時,在菲律賓作業,因為事故被菲律賓關押,期間身體不適引發中風,回臺治療後,身體健康已大受影響,因此而無法再繼續討海,所以兒龍就選擇退休,不再出海作業了。

海上印記

兒龍是南方澳漁船作業中最早在船上裝設雷達設備的,也因此而讓他救了九條人命。第一次是有一對夫妻兩人在花蓮放緄(延繩釣),竹筏上的引擎故障,從花蓮漂流到南方澳外海附近,那時有颱風警報,兒龍正從無人島回航南方澳,本來想說在「雞仔瀨」再作業些時候,可以多捕些漁獲,這時兒龍從雷達上看到附近有一個小黑點,原來這個小黑點就是花蓮那對漂流夫妻的竹筏,當兒龍漁船靠近時,看到失去動力竹筏上的兩夫妻,正無助的在跪求神明,於是兒龍放棄原本要在「雞仔瀨」的作業,將這兩夫妻連同竹筏一起帶回南方澳漁港,入港平安後,落難夫婦中的妻子看到颱風颳起的大風浪後放聲大哭,兒龍頗能感同身受這樣的心情,而後這對夫妻也常常和兒龍互相有來往,他們的兒子認為兒龍是他的再生父母,如果沒有兒龍伸出緩手,可能他現在就是孤兒了。

另有一次則是晚上十一點多時,兒龍在「雞仔瀨」摃珊瑚,對講機傳來弟弟的呼喊:「五哥,快來救人!」等兒龍要再續問:發生什麼事情時,卻已然斷了訊號,於是兒龍趕緊聯絡友船一起前往支援,同時憑藉雷達指引,漁船航行了一個多小時後,才看到落海的弟弟及漁友,兒龍趕緊把他們救上自己的船,事後瞭解才知道是有一艘巴拿馬的商船要駛往南方澳的方向,那時是大副在開船,兒龍弟弟的漁船則是剛要出港作業,商船與兒龍弟弟的船對撞,而對方卻還不知道。待兒龍救起落海的七人後,兒龍跟蹤那艘巴拿馬商船,入港進檢查所報案,因為商船確有新撞擊痕跡,對方船長不敢狡辯,後來有賠償三十幾萬和解。

兒龍的漁業生涯中,共有三次被扣押的事件。一次是在越南被扣押了五個多月,那時越南有一艘軍船故障,因此而流出越南國家海域外,他們想要引渡回那艘壞掉的軍船時,剛好兒龍漁船在附近作業,因為越南軍船若抓到臺灣漁船,就會要求贖金來贖回人和船,雖然兒龍當時並沒有入侵越南海域,但還是倒楣的被越南軍船強勢扣押,越南方面將輪機長留置在船上,兒龍及其他船員共七人,被關押至胡志明市,記得那裡有一排房子,還有關押一些越南人犯,那時兒龍每天要付一元美金左右,以換來一些食材來自己煮食。剛開始時,越南方要求美金三萬元左右的贖款,才肯放人和漁船,後來兒龍太太多次去開會交涉,經過討價還價後,好不容易以一萬美金將兒龍和其他船員以及漁船贖回。

在日本被扣押的那次,則是在長崎附近摃珊瑚時,不小心越過日本海域,遇到攔截的日本軍船,當時兒龍船上有裝設雷達,所以清楚確是己方疏忽,他也知道日本人較君子,只要不欺瞞就不會有事。在日本軍船人員上到己方漁船之前,兒龍及船員們就把摃到的珊瑚藏起來,有的藏在煙囪;有的藏在廁所暗艙,因為他們知道日本人很愛乾淨,所以不會去搜索廁所,結果藏在煙囪的珊瑚,因為高溫而裂掉報廢,損失了許多,反倒是藏在廁所暗艙的珊瑚都完好無缺。此次事件,兒龍原本以為罰錢就可了事,想不到卻被關押了廿幾天,後來才知道,原來那時日本正好在選舉,所以才會被關那麼多天,最後兒龍繳了廿幾萬臺幣的罰款才被釋放,那時日本軍船做筆錄時,雖然有翻譯,但還是把賴兒龍的名字寫成賴大龍,倒是此事件的一段有趣插曲。這次被扣押事件過後,兒龍回到臺灣把漁船的船名更改後,漁船還是再度去日本作業,這也是為了討生活而不得不的對策。

在菲律賓的部分,則是有三艘船在此發生事故,一艘是遇颱風而船身破掉報廢;一艘是船員駕駛不小心致使漁船擱淺受損而報廢,另一艘則是被扣押,關押期間兒龍中風,身體健康已無法回復,所以漁船就留置在菲律賓。那時兒龍的漁船在菲律賓作業時,有和一位華僑蔡維水簽訂合作契約,一個月要付三十萬元,以確保漁船作業安全。

第一次在菲律賓遇到颱風時,兒龍主要是在摃珊瑚(還有兼釣魚),同海域作業的南方澳及新港漁船有幾十艘,因為大家看到兒龍那時討海的成績不錯,因此都爭相拜託要跟著他一起過來此海域作業,遇到颱風那次,大家已經都把漁船靠在山腳附近,並都下錨準備躲避颱風,但這次颱風相當大,颳起了強風,陸地上的牛隻及椰子樹都被颳到東倒西歪,更何況是在海面上的漁船,也因此而致使在山腳避風的漁船,有些被颱風打到流出外海,有些則是被打上岸擱淺破損,兒龍的漁船也被颱風打到船身破裂而必須得報廢,幸好的是兒龍漁船上的人員皆平安,但是其他的人可就沒有這麼幸運,其中兒龍的獨子此次則是在準岳父的漁船一起作業,這艘船就沒兒龍這麼幸運,兒龍獨子也因此遇難而亡。總計這次颱風造成的死難人數共有廿人,那時跟隨他一起前來的那些受損漁船船主及家屬,反倒抱怨起兒龍來,說是他帶著這些人落難,甚至亡命,但其實當初是大家拜託兒龍讓他們跟著來的,真的是應了那句俗諺「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第二次在菲律賓漁船擱淺事件則是在與呂宋島航程約四小時距離的火焰山附近,因為夜晚時,船員們會輪流互換休息、掌船,當輪到其中一位船員掌船時,或許因為不熟悉地形的關係,船撞到山壁擱淺,也因而船身受損無法修復而報廢。

第三次在菲律賓被扣押事件則是在鏢豆腐鯊時,兒龍漁船這時已經有鏢到一尾豆腐鯊在船上,同時看到另一尾豆腐鯊尚未鏢到,正準備大顯身手時,菲律賓軍船到來,本來兒龍想說已有簽訂合作契約,應該沒有什麼大礙,但菲律賓軍船硬是要扣押,就以豆腐鯊是禁捕魚類為名(此時臺灣尚未禁捕豆腐鯊,美國則是有禁捕豆腐鯊),將兒龍這艘漁船及人員一併扣押。在兒龍的感覺裡,因為菲律賓是個貧窮國家,總是百般想要錢,若扣押漁船,則船方必需要用金錢才能將漁船及人員贖回來。這次事件,兒龍被扣留在船上好幾個月,必需等待罰款繳清後才能放人,兒龍那時有糖尿病,藥吃完後無以為繼,因而中風,由於菲律賓醫療缺乏,因此而延誤治療,所以致使兒龍病情加重,等到繳了好幾十萬元的罰款後,再回到臺灣治療時,兒龍身體的狀況已經難以回復,也因此兒龍決定退休,結束他將近半世紀的討海生活。

感觸寄語

兒龍覺得討海很自由,對於釣魚則是相當的有自信,兒龍因為腦筋動得快,總是能夠發現新漁場,不會死守固有的地方而使魚資源枯竭,也因為這樣,許多漁友都會想要跟著他出海作業。

如果不是因為中風的關係,兒龍現在可能還在討海,因為他能夠找到的漁場有很多,而大海能夠給他的自由也很寛闊,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龍」就是遨遊在海上的。

賴兒龍與採訪團隊合影
賴兒龍與採訪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