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4期-潛藏的人文空間in蘭陽-走讀「愛國乙女サヨンの碑」

作者 /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提供 /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走讀「愛國乙女サヨンの碑」
走讀「愛國乙女サヨンの碑」

編按

文史工作者都知道愛護「古蹟」; 卻較疏忽正視潛藏的「人文空間」。

 

宜蘭社區大學「走讀歷史空間研習社」於民國101年開設,由陳財發等多位講師群合作,多年來以「輕旅、走讀」的方式,帶領學員上山下海,踏查在地文化空間,過程中學員們透過實際走讀與尋訪,在詳細的歷史考據為基礎,搭配生活化的解說方式,彙集宜蘭縣12鄉鎮30個潛藏人文景點。

其刊載內容主要涵蓋「被漠視的據點、在地味的故事、存在感的場域」等三大元素的空間,定為篩選景點的三大準則,儘量摒除具法定身分的文化資產及網紅景點等方式撰寫而成。

蘭博電子報將於每期介紹,讓讀者深入了解宜蘭潛藏的人文空間,細細品味背後精彩豐富且生動的生命故事。

人文概述

1938(日昭和13)年9月,有一名在台北州蘇澳郡南澳山地リヨヘン社(利有亨社Ryohen )部落兼任教職的警手(日籍隘勇)田北正記,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布的從軍徵召令,須立即依法離職參加「大東亞戰爭」。因リヨヘン社位於南澳最偏遠的山區,所以該部落青年服務隊成員準備協助搬運行李陪田北正記警手下山。


是年9月27日,天候突起狂風暴雨,但是田北警手及送行者一行共12人還是按既定時程徒步出發,結果就要過渡南澳南溪到現在武塔社時,其中有一位走在最後面的少女莎韻·哈勇(サヨン,sayon)不幸失足溺水遇難,當地警所立即營救,結果除了發現她所背負的行李外,並無莎韻任何行蹤。9月29日,《台灣日日新報》僅刊出簡要新聞報導,標題為「番婦渓流に落ち,行方不明となる」(蕃婦落溪,行蹤不明)。


1939(日昭和14)年,《台灣愛國婦人新報》元月號刊又出一則:《番界銃後哀話-乙女サヨンの死》專文。詳述泰雅族利有亨社被強迫遷移至南澳山地後的皇民化現況,並以莎韻、田北正記師生情誼為報導主軸,除了讚賞莎韻「為國捐軀」外,也補記了台北州藤田傊治郎知事親撰「サヨン少女を思ふ」的贈詩經過。


1941(日昭和16)年2月20日,由全台高砂族青年代表領銜演出的「皇軍慰問學藝會」於台北公會堂演出,其中以藤田知事詩文
為藍圖的「サヨン少女を思ふ」歌曲為最受矚目的表演項目,也感動了在台下觀賞的長谷川清總督,並特地深入了解故事來龍去脈後,長谷川總督決定表揚此少女,並以此做為皇民化教育的宣導教材。


1941(日昭和16)年4月14日,長谷川總督於總督府親自接見莎韻家屬與少女青年團團員,並頒贈一座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愛國少女莎韻之鐘)字樣的銅鐘安座在部落教育所的廣場,至此,「莎韻之鐘」一詞從而成為台日兩地爭相報導的新聞話題。終戰後,台灣政局大翻轉,「愛國少女莎韻」師生戀的激情物語立即成為不能傳頌的禁忌故事。

惟近20多年來,政治束縛已鬆綁了,相對助長「台灣人在地化」的意志更深厚,「莎韻之鐘」的迷茫面紗藉此透過社區營造的啟動挖掘,再配合宜蘭縣史館等學術單位的深入研討與論述,及大眾媒體不斷做專題報導的推波助瀾,「莎韻之鐘」故事又重新躍升為文化活動所關注的風潮議題。


是時,各方所探究的林林總總成果,除了依各自立場來詮釋「莎韻之鐘」故事的多元情節之外,大抵都著注於「莎韻之鐘」的意象打造及安置地點,導致南澳鄉就誕生兩座「莎韻之鐘」紀念物,一座安置在武塔村,另座則出現在金岳村,兩處紀念物興建背景都有一面之詞,但都與「莎韻之鐘」原址衍生天壤懸隔的極大誤差。緣此,為了讓「莎韻·哈勇(サヨン,sayon」)」遇難情境更貼切史事,來一趟走讀「愛國乙女サヨンの碑」立碑場域,乃是「說莎韻、話石碑」最佳的講古起站。

空間餘韻

[《莎韻之鐘》]

《莎韻之鐘》原件只剩殘存的基台,已被遺忘在舊リ ヨヘン社(利有亨社)的山林裡。(宜蘭縣史館典藏)
《莎韻之鐘》原件只剩殘存的基台,已被遺忘在舊リ ヨヘン社(利有亨社)的山林裡。(宜蘭縣史館典藏)

[ 皆無地緣關係的「莎韻之鐘」]

左:武塔村「莎韻之鐘」。(陳財發 攝) / 右:金岳村「莎韻之鐘」。(陳財發 攝)
左:武塔村「莎韻之鐘」。(陳財發 攝) / 右:金岳村「莎韻之鐘」。(陳財發 攝)

[「愛國乙女サヨンの碑」]

左:見證「莎韻之鐘」故事保存得最真實的歷史 紀念物-「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石碑佇立在莎韻遭難的地點,位於今武塔村南澳南溪溪畔。(宜蘭縣史館典藏) / 右:1998(民國87)年,鄉公所在舊碑旁側又興建一座「莎韻遭難紀念碑」與舊碑前後呼應。(宜蘭縣史館典藏)
左:見證「莎韻之鐘」故事保存得最真實的歷史 紀念物-「愛國乙女莎韻遭難之地」石碑佇立在莎韻遭難的地點,位於今武塔村南澳南溪溪畔。(宜蘭縣史館典藏) / 右:1998(民國87)年,鄉公所在舊碑旁側又興建一座「莎韻遭難紀念碑」與舊碑前後呼應。(宜蘭縣史館典藏)
左:產業公路拓寬,舊紀念碑被移到堤岸上,但新碑更名為「武塔公墓」。(陳財發 攝) / 右:走讀歷史空間社見學活動留影。(陳財發 攝)
左:產業公路拓寬,舊紀念碑被移到堤岸上,但新碑更名為「武塔公墓」。(陳財發 攝) / 右:走讀歷史空間社見學活動留影。(陳財發 攝)

參考資料

1996,溫浩邦,《歷史生產的多重性—罷工、莎韻與詮釋》,宜蘭文獻雜誌20 期,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2011,金岳社區發展協會,《金岳社區日曆》,宜蘭政府文化局。

書籍資訊

書名:潛藏的人文空間in蘭陽

作者:陳財發等撰文

出版:宜蘭縣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