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8期-沉寂與燦爛:1960年代的宜蘭青年攝影家林永懋(一)

文/陳碧琳;圖/林永懋

002 / 放學 / (1960-1970) / 冬山鄉
002 / 放學 / (1960-1970) / 冬山鄉

作者陳碧琳 序

從青少年就熱愛攝影的林永懋,在1960年代透過相機,留下許多宜蘭城鄉自然與人文風景,因為攝影,開啟一段頗為燦爛的青年時光。時至今日,林永懋先生作品雖然所剩不多,卻不乏撼動人心又親切的畫面,且因拍攝年代已久,與今日宜蘭有著巨大的落差,更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出生於1938年林永懋先生,攝影時期大約在1954-1972年間,以傳統機械底片相機拍攝許多精彩的黑白作品,當年在自家設置暗房,自己拍攝自己沖洗底片跟照片,許多作品亦獲得宜蘭、台灣與日本等國內外攝影獎項。正當其攝影佳作不斷,大放光彩之時,1973年羅東老家木工廠一把意外的烈火,燒毀林家主要資產,也燒斷了林永懋的攝影熱情,原本充沛創作動力,瞬間回歸沉寂。

林永懋年輕時除了攝影嗜好之外,同時也是一位游泳高手。這位青年在1960年代拍攝大量優質攝影作品,獲得國內外大獎,同時間,還一度打破全國蛙式游泳紀錄,獲得當年陳進東縣長頒發體育青年獎章。是什麼樣的青年,能夠創下這樣的壯舉。

1970年代老家祝融災後多次搬家,作品也大量佚失,透過剩餘作品,我們看見1960年代許多動人的珍貴畫面。從來不以攝影家自稱,卻在1960年代拍攝大量宜蘭田園寫實風格的攝影作品,數十年後事過境遷,在大家都遺忘了這段曾經的輝煌,已經步入中年的兒女們,為了送給父親一份紀念禮物,回頭尋找父親林永懋剩餘攝影作品,透過數位方式局部保留下來,也因此才讓這些作品有機會重新被看見。

筆者多次與林永懋先生閒聊,在了解其生命歷程巨大轉折,也為其中斷攝影感到惋惜,深切希望把這段生命故事,以及殘剩攝影作品介紹給大家。這些資料前後經過五年多的時間,將1960年代宜蘭多才多藝的青年攝影家-林永懋作品略作呈現。以看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見證其年輕時期燦爛的攝影才華,看完照片之後,在切入這位攝影者背後的生命故事和變遷。

 

 

總說

攝影作品來源,主要由林永懋先生、長女林靜怡及長子林立偉協助留存的影像。惟原始底片和照片在經過多次搬家後大多佚失,僅就現存數位檔案進行處理,因此影像細緻度有所不足。

林永懋攝影作品原無歸類,大部分亦無命名,書中所有命名為筆者根據訪談理解拍攝資訊,包含拍攝的時機、拍攝的主題,歸納當時代背景與其個人的社會網絡關係的詮釋,給予攝影作品標註名稱及詮釋,亦可作為背後資訊的補充參考。攝影作品欣賞可值觀感受,若有興趣理解作品背景,再參照輔助說明。

另外,為方便對拍攝主題系統性理解,本書將相同主題歸類,在統一針對同一主題進行背景說明和詮釋,期能輔助說明這些作品的時代背景。惟此部分難免存在個人主觀感受與詮釋,此部分不代表林永懋先生原本拍攝意圖,單純本書分析、詮釋和衍生創作。

林永懋先生攝影時間,推測在1954-1972年間(16-32歲之間),目前仍保留得獎獎狀16張,時間以1965-1966年間為主,1965年獲得多張羅東鎮公所與羅東青年輔導會主辦的攝影比賽獎狀,從入選、榮譽獎、貳等獎都有,1966年則獲得台灣省攝影學會舉辦的攝影比賽,從入選、佳作獎、銀牌獎都有,另外還有獲得由日本小西六寫真工業株式會社及新三榮貿易有限公司舉辦的攝影比賽,獲頒兩張入選獎獎狀。

從剩餘少數相片背後的寶明資料,清楚標註拍攝的基本資訊,包含日本機械相機ASAHI PENTAX SV(日本理光於1962-1970年間出產)拍攝,鏡頭以105mm到55mm焦段為主,紀錄宜蘭的人文與鄉土采風寫實影像作品,包含自然、人文、山林到海洋,主題多樣又豐富,有人物、水田農村、漁業捕撈、節慶民俗影像、水牛、公雞、養鴨、森林伐木等等,其中常民生活作品,有著新聞寫實兼具深刻人文浪漫的風格,捕捉剎那的永恆瞬間。以下從現存的一百餘張作品中,挑選80張作品,少部分未收錄的是重複性較高的人像練習攝影作品。

作品底部標示為:三位數編號 / 主題 / (作品命名與獲獎) / (推測年代) / 拍攝區位。例 : 028 / 水田系列8 / (晨曦/佳作) / (1966) / 冬山鄉。如果有相同主題的照片,歸納後先針對主題說明,至於個別照片,則分別於照片底下單獨解說。

作品賞析

001 / 安惠民神父再見 / 1967 / 舊丸山療養院
001 / 安惠民神父再見 / 1967 / 舊丸山療養院

001 / 安惠民神父再見 / 1967 / 舊丸山療養院

安惠民神父(1919-1967)是宜蘭羅東聖母醫院的第二任院長(1955-1965),1955年安惠民神父完成醫學博士學位,立刻回到聖母醫院服務,擴建外科大樓,病床增至一百多床。1959年興建丸山療養院(特殊療養)。1957年成立北成天主堂(神學教育教室,1958年落成)。1964年成立聖母護校(護理師專校)。1964年聖母醫院擴增到四棟大樓,三百床位。1965卸任院長職務,1967年5月9日因病過世,安葬於丸山療養院院區內。

林永懋先生表示他是站在高處往下拍攝安惠民神父下葬的畫面,而這張攝影照片也是少數能夠確定拍攝年代、地點與內容的作品。

眾多簇擁獻花群眾,有穿著制服的學生,有戴護理師(護士)帽,有穿修士服。安惠民神父於1964年創設聖母護校,推測大部分穿著制服學生,應該是聖母護校的前三屆同學。護理師應為聖母醫院的同仁。

林永懋先生表示他年輕的時候經常跑去找安惠民神父聊天,兩人感情很好,安惠民神父還特別從義大利訂製一台腳踏車給他,當時義大利的腳踏車在宜蘭非常稀少,林永懋先生特別記得當時為了這台腳踏車,要丈量他的身材客製化訂製,這讓他非常開心。惟年代久遠,多次搬家,當初那台腳踏車早已不知去向。

安惠民神父是1955~1965年擔任聖母醫院院長,這段期間也是林永懋老家及工廠正好位於聖母醫院旁的時期。1955年林永懋17歲,1965年27歲,安惠民神父在聖母醫院擔任院長的時期,可以說是林永懋在宜蘭攝影的精華歲月,這張1967年的安惠民神父下葬照片,見證了羅東傳教士與醫療系統的發展,也帶出林永懋老家位於聖母醫院旁的工廠與老家的關係位置,因為傳達出許多不同層次的意義,所以特別將這件作品放在第一張介紹,並且特別描述。不論是聖母醫院或者林永懋先生,這都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