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69期-當地方遇上博物館

文:蘭陽博物館 提供/圖:林正芳

蘭陽博物館內館員解說噶瑪蘭族與漢人買賣契約情形 (莊雅惠 攝)
蘭陽博物館內館員解說噶瑪蘭族與漢人買賣契約情形 (莊雅惠 攝)

 

臺灣的博物館運動從國家博物館之建構,發展到形塑區域的、地方的博物館的階段。由於行政院文建會的推動,三一九鄉鎮成立地方博物館的可能性不斷的增加;縣級博物館也開始出現,例如蘭陽博物館與澎湖生活博物館。相對於大型的國家博物館,地方社會通過獨特的自我發現與地方組織,參與建構當代臺灣的社會文化圖像。

 

崛起太快的榮景總相伴一些無可避免的粗糙。許多地方博物館,將會遭遇種種問題。例如,建館的定位不清、蒐藏政策不明,缺乏蒐藏品,推廣教育的活動不多、專業人員極少,沒有正式的組織系統,收藏、研究、溝通及行政空間等房舍設備明顯不足,展示多半是常設展而未有生動的特展,以及化約了博物館與地方社會的性質之關係等。博物館實體與概念都是由西方傳來的,臺灣一般人所想像的博物館,與西方定義的博物館意象相去極遠,而館員往往對博物館的終極關懷了解不深。正因為如此,不論是思考博物館本身的性質及其問題,或討論地方文化如何、為何進入博物館,或探索設立博物館對民間生活的影響等層面,都還停留在常識的階段。

2000年12月成立的鶯歌陶瓷博物館以台灣人民近百年來的陶瓷發展為主題,展現台灣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記憶及歷史
2000年12月成立的鶯歌陶瓷博物館以台灣人民近百年來的陶瓷發展為主題,展現台灣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記憶及歷史

 

新的博物館功能漸漸開始出現不同與以往的取向,人們重新思考博物館的當代角色。例如:一座博物館固然應該繼續保持其「蒐藏保存機構」的性質、也應轉形為「教育學習的組織」,博物館的經營應彰顯「地方性的特色」,館員從具有「反思性的角度」看待展示、收藏、教育之目的,場所與藏品的管理強調「可及性」,在展示與教育計劃中提出「整合的脈絡觀」,重視「展示與教育的效果與功能」,博物館的運作和其他的社會制度或研究機構重行「整合」等。

鶯歌陶瓷博物館內遊客所DIY的陶版畫
鶯歌陶瓷博物館內遊客所DIY的陶版畫

 

博物館以保存者的姿態出現在倍受威脅的文化遺產面前,物件的積極蒐藏自然是重要的。不過,地方博物館也應動員適當的人,通過物件、詮釋過去居民獨特的拓殖歷史與生活方式,並進而擬構出具有地方社會色彩的博物館展示與相關活動。這不但有可能將詮釋生活方式與歷史的權力賦予當地居民,呼喚居民的地方認同感,也使他者獲得認識地方社會的機會。地方博物館的表現,重點在於以在地者的觀點、協助參觀者獲得有關過去、現在和未來如何勾連在一起的地方知識(local knowledge),強調與物有關的關係和過程的詮釋,而非僅將注意力放置在器物的收藏和展示上。由單純陳列轉到詮釋性的溝通,把握整合、動態、反思、社會生活、地方性與地方產業等觀點,以及將支離於功能與意義之網的器物和生活方式予以再脈絡化,是地方博物館呈現的幾個主要途徑,而其目的便是促成具有地方特性(locality)的社會文化發展。

2002年9月於台東成立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範疇的博物館,也是台灣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
2002年9月於台東成立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範疇的博物館,也是台灣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

事實上,早在1974年,國際博物館評議會修訂的博物館定義,反映「博物館應該成為其所處的社會整合的一部份」的觀點,明確的指出博物館應成為一個服務於社會與社會發展的機構。這個新精神與其有關的文化民主觀念的推廣,已成為地方/社區博物館的出發點與業務的核心。不僅如此,在地方、區域、國家和全球的層次,文化多樣性都是一個歷史的和社會的實體。因此,各博物館應該反映其顧客所在地區的文化多樣性。不同國家的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豐富資產,也是延展世界和平、和諧和文化持續性的砥柱。每一個社會的職責,便是透過文化多元主義的過程,促進全球資產。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可以積極的探索有關社區文化與經濟發展、地方意識、不同族群的認同和自我尊重的方法。

中國泉州博物館
中國泉州博物館

 

 

看來博物館介入地方的潛力極大,但是臺灣的縣級博物館之社會文化實踐成果是/將是如何呢?

 

「當地方遇見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學術研討會,將提供一個跨學科與「縣際」的交流平台,以實徵資料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共同探討區域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功能以及面臨的挑戰,提供意見交流的機會。

 

本次研討會除邀請陳其南教授發表專題演講「作為思想與生活方式的博物館」,江韶瑩館長發表專題演講「博物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地域活化」之外,並由林正芳助理研究員進行蘭陽博物館元年專題簡報。研討會並就(一)博物館經營管理與文化治理、(二)地方博物館角色與化再現、(三)地方知識的博物館體現、(四)地方與社群的博物館想像、(五)物件、場所與博物館學習等五大主題,邀請相關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者發表共計十八篇論文,聽取與會人員的建言,做為縣級(區域/地方)博物館永續經營的參考。

(蘭陽博物館 提供)
(蘭陽博物館 提供)
(張郁琪 攝)
(張郁琪 攝)

並舉辦一場「當地方遇見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綜合交流座談,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院長暨博物館研究所所長王嵩山擔任主持人,邀集國內關注地方博物館事業的文化單位主管及館長與會,就博物館之經營管理、文化觀光、社區經營及專業人員培訓等諸多面向進行專業交流與對話。

綜合交流座談 (張郁琪 攝)
綜合交流座談 (張郁琪 攝)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