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9期-無物不成偶-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黃有卿、陳宜伶、張堉樺撰寫,蘭陽博物館改編

2018年2月26日偶戲村開幕。
2018年2月26日偶戲村開幕。

編按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為蒐集、整理宜蘭博物館家族在地知識建置計畫,透過關注在地人群長時間與自然互動累積的智慧,發掘、調查、研究與書寫,將宜蘭在地知識予以紀錄,並將調查資料上傳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蘭陽博物館特此將該計畫作系列電子報,延綿知識的積累,廣宣宜蘭在地人文風情。

與宜蘭的不解之緣

由舊農會大樓改建的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藝享基地。
由舊農會大樓改建的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藝享基地。

總在台北沒日沒夜的生活,卻因一次宜蘭的演出,而有了改變!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因2003年透過文化部計畫,到宜蘭演藝廳駐地演出一個月,因而感受到在地的緩慢悠閒,這讓他們感覺這才是生活,於是開始思考,接下來是否該有所轉變!

 

正巧,台北基地租金上漲,國藝會的場地補助也結束,經朋友介紹,無獨有偶來到五結鄉農會的舊穀倉,將老舊建築改造成排練場與製偶工作室。並在2016年,以藝術空間館舍的文化館身份,向文化部申請地方文化館資本門補助,將舊農會大樓,打造成全台灣獨一無二的藝術工作環境─「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農會大樓改稱為藝享基地。

 

偶戲村在2018226日正式開幕。館內一樓展示無獨有偶過去的作品,也販售奶茶、咖啡與文創商品;二樓為行政區和「偶戲聯合國」展示;三樓是營隊學員與駐村藝術家休憩住宿空間,設有飲水機、性別友善廁所與淋浴間;四樓為排練場與演出場地。

左:藝術村1樓入口處。/ 右:藝享基地2樓偶戲聯合國展示。
左:藝術村1樓入口處。/ 右:藝享基地2樓偶戲聯合國展示。

宏大目標

利澤國際文化有限公司是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的經營單位,結合「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作為合作團體,創辦人鄭嘉音、曾麗真是從小就認識的好朋友,1992年起參與劇團培訓培養了良好默契,1999年共同創業,至2018年打造以偶戲發展的藝術創意聚落-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共同將宜蘭老穀倉活化,成為以當代偶戲為核心特色的藝術園區、宜蘭重要的文化地景之一,亦是台灣的國際偶戲人才孵育基地和創發中心。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具備近二十年的偶戲創作能量,用心打造藝術村成為偶戲創作、 藝文互動體驗與展演教育推廣的迷人創意空間。

 

利澤國際文化有限公司以藝術村為基地,經營事業包含有:戲偶展示館、專業製偶工廠、藝術家工作室、排練場、 展演空間。藝術村透過國內外藝術家駐村創作、 偶戲工作坊課程、國際展演交流與教育推廣等常態活動, 並進行戲偶主題深度旅遊、穀倉開門相關藝術節慶, 帶領台灣大小民眾零距離的領略偶戲美學,打造亞洲具規模的當代偶戲創作基地為推動目標。

 

左:駐村藝術家計畫。/ 右:偶戲美學體驗與教育推廣活動。
左:駐村藝術家計畫。/ 右:偶戲美學體驗與教育推廣活動。
左:專業課程與工作坊。/ 右:駐村藝術家交流。
左:專業課程與工作坊。/ 右:駐村藝術家交流。

敲敲偶,穀倉開門—利澤偶聚祭

一連三天的利澤偶聚祭,自20171117日開始舉辦,活動主旨是把所有與偶好玩的事情結合一起,主要推手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行政總監曾麗貞與藝術總監鄭嘉音兩人,活動被命名為「敲敲偶,穀倉開門利澤偶聚祭」,正巧為整修好的農會大樓與穀倉,帶來了一股創新活力,之後則固定在每月的11月中旬辦理。

 

利澤偶戲藝術村都會遵循開幕傳統,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團隊,前來偶戲村演出,為台灣獻上難得一見的「當代偶戲」藝術節慶。

 

2019年的演出作品,包含《寂寞稻草人》、《落跑阿嬤》、《手牽手馬戲團》、《嘶嘶嗷嗷》與《麵包以後》以及舞台機關展;2018年邀請《貴美的餐桌》、《穿你穿過的手套》、《迷你妙妙偶》、《小裁縫的奇幻旅程》與《我心裡仍開著的那朵花》;2017年則有《秋天的肖像》、《白夜》、《三隻小豬》、《魯拉魯先生的草地》以及駐村藝術家成果匯演。

 

利澤偶聚祭內容不但豐富,戲劇裡更是包含了喜怒哀樂等情感演繹,除了偶戲演出外,尚有座談、工作坊、展覽、街頭表演、「卡樂趴藝術市集」等活動,每年總是吸引了許多來自不同地域的遊客共襄盛舉。

 

左:利澤偶聚祭聚集國外偶戲團隊與在地組織共襄盛舉。/ 右:偶的快閃形塑轉角遇見偶的氛圍。
左:利澤偶聚祭聚集國外偶戲團隊與在地組織共襄盛舉。/ 右:偶的快閃形塑轉角遇見偶的氛圍。